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园 《气象科技》2001,29(2):60
20 0 0年 9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了“人类生物气象学”国际会议。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促进各部门科技信息的交流 ,讨论各国学者所面临的生物气象学问题 ,确定在预报和评价大气中各种过程对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未来研究方案 ,以及研究人体不良气象反应的预防方法。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独联体、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肯尼亚、尼泊尔等 2 0多个国家的 2 0 0名代表。会议共听取并讨论了 70多篇报告。会议主要讨论了 6个方面的问题 ;①生物气象学任务的社会问题 ;②生物气候与人类的适应机理 ;③日地物理因素与人类健康 ;④医疗大气状况预报 ;⑤…  相似文献   

2.
气象学既是一门边缘的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的科学,目前它已形成了三十多个分支,人类生物气象学(Human Biometeorology)就是其中之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大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与健康。因此研究大气对人体的影响尤为必要。本文对此从七个方面作了深入的讨论。一、直接影响太阳辐射特别是紫外辐射(<0.3微米)能使皮肤变黑、起泡;在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下,甚至会引起皮肤癌。此外,强烈的紫外线可引起结膜炎和白  相似文献   

3.
李萍阳 《气象》2010,36(2):136-141
第18届国际生物气象会议于2008年9月22—2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通过简要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情况,概括了近年来生物气象研究的进展与动向。从ICB2008各会场的交流内容和讨论可以看出,未来生物气象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人类生物气象学领域的热浪与健康预警系统、医疗气象、室外工作热环境评价及医疗天气预报研究与应用。(2)城市气候特征与评价及减缓措施研究。(3)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4)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5)动物对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响应。(6)污染物跨国输送与国际环境合作研究。加强我国的生物气象研究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可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兴边缘学科--GPS气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GPS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GPS气象学的广阔应用领域,并介绍了GPS气象学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对水文气象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现状及其应用成果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气候与水、降水径流和实时流预报、水库水位调整与防洪、大气环流模式中水文过程参数化等目前国内外所十分关切的水文气象问题。同时,还介绍了水文气象学的一些应用效果。通过具体实例指出,水文气象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是新理论的生长点、也是目前水文界气象界专家学者十分感兴趣的学科,两个学科有互相联合与互补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6.
GPS气象学研究及应用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国平  黄丁发 《气象科学》2005,25(6):651-661
概述了GPS气象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对GPS气象学基本原理作了简单介绍。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GPS技术在气象学研究及应用方面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展望了GPS气象学潜在的应用领域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新兴边缘学科——GPS气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GPS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GPS气象学的广阔应用领域,并介绍了GPS气象学的分类。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物气象学是探索自然和人工环境下人类生活相适应的一门科学,并且通过研究气候及气象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和分析不同季节气候下发生的多发病,不同气候、气象条件对疾病过程的影响,疾病在不同气候地区的分布有着  相似文献   

9.
笛卡尔的著作《气象学》一书第一次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维持了近两千年的气象学体系,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重点介绍了笛卡尔在物质假说、降水、云、风、虹等方面的认识,并围绕笛卡尔的科学研究思想谈了几点思考,希望能给从事科学研究及气象科技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气象学作为一门科学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农业气象工作受到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重视,因而发展较快,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概况 1.对农业气象学的认识目前国外对农业气象学有三种看法:一是从环境学观点出发,把它看作是农业环境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是环境[首先是气象(候)环境],即首先要研究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其次是研究这种变化规律对生物的影响,气象部门的农业气象人员多持此种观点,他们以研究宏观问题为主;二是从生物生态学观点出发,把它看作是生物生态学的  相似文献   

11.
张家诚 《气象》1982,8(2):5-6
能源气象学与气象能源学是当前日益受到重视的两个课题,属于气象与能源关系的两个侧面。长期以来,能源与气象在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原始人类采集野生植物充饥、御寒,是对光合能的最早利用。帆船的出现即对风能利用的一大发明。利用日光能加速干燥过程和消毒也自古已开始。但是能源气象学和气象能源学则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产物。它的出现有着社会原因和学科发展的源流。 现代气象学的产生是这两个分支出现的最重要的学科原因。尽管在古代有着对气象能源的认识和应用,但是却缺乏精确的数据和理论的解释。现代气象学对气象能源的计算和分布规律性可以提供定量的图象,并能给出一定的理论依据,使这两个分支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基本数据、事实、主要规律。其次,现代社会对能源的要求提高了,而明显感到能源的不足,如何  相似文献   

12.
医疗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目的是保护人们免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来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现代意义上的医疗气象学虽近年来才刚刚兴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77,(2):6-6
日本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2—3—10“中国气象学史研究刊行会”1976年编印出版、琦玉大学校长和达清夫及前气象厅长官(?)山久尚等进行了推荐介绍。作者是田村专之助。全书共三卷,自序言至结论共分五部分,包括自然观,中国的农、林、水与气象、气候的关系,中国的产业气象及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外国气象学的影响与气象灾害的特点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闪电气象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郄秀书  刘冬霞  孙竹玲 《气象学报》2014,72(5):1054-1068
闪电气象学是随着现代闪电探测和定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也是大气电学和气象学的重要交叉学科分支。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闪电气象学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进展,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回顾:在闪电气象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现代闪电探测和定位技术,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活动与雷暴的动力、微物理结构的关系,雷暴电荷结构探测和数值模拟,以及闪电资料同化方法及其在强对流天气中的预警预报作用和闪电的预报等,并指出了中国闪电气象学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吴珂  陈德英 《山东气象》2012,32(1):70-73
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医疗气象学定义、研究范围以及发展历史等研究成果,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探索医疗气象学目前发展与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难点,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我国医疗气象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谈建国  郑有飞 《气象科技》2005,33(6):550-553558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有关医疗气象的研究,特别是介绍了前人在常见病(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以及各种生物性病原(疾病媒介物、寄生虫、真菌、细菌等)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以及气象部门在医疗气象方面的预报和服务,并对今后医疗气象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医疗与气象两个学科的全国性协作研究。研究各种气象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精神状态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加强气象灾害与疾病的关系及灾后防御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证“熵气象学”就是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动力气象,是不足是统计出来的规律,所以它是气象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建设一门新学科——统计气象学,作了多方位的分析,这里指出了20世纪非决定论在各门学科中的节节胜利,指出了统计物理是建设统计气象学的学习榜样,指出了统计气象学的定义和核心内容.认为中国学者有能力首先构筑起统计气象科学的框架,应当为气象学生普遍开设统计物理课程……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为了生存和改善生存环境,与险恶的自然环境抗争了数万年,现代人类已不仅仅满足于生存环境,在具备了基本生存空间后,进而追求生活的质量,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环境,这其中也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所有研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之为环境气象学。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许多现象都与气象具有密切的关系。广而言之,环境气象学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等大气边界层问题;酸雨、大气臭氧与紫外线辐射等大气化学问题;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强 《干旱气象》2003,21(3):74-78
文中回顾了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目前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主要进展,并指出国内外在未来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研究方面面临的一些主要科学问题,以及对未来大气边界层气象学的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同时还指出了大气边界层气象学在思想上和方法上应该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