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后初晴 ,地面最高温度表会随着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而逐渐陷入积雪内 ,实测得的地面最高温度值失真。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有积雪时应把地面 3支温度表安置在雪面上进行观测 ,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 ,均应将表重新安置。但是 ,这项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因为 ,在太阳照射下 ,有时候积雪融化较快 ,在温度表本身重力作用下 ,地面温度表时常陷入雪内。而这时往往又是地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 ,很容易造成记录失真。不同的天气条件 ,最高温度表塌陷的程度不一样 ,对最高温度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因…  相似文献   

2.
使用机制报表程序预审气表-1数据中,有时发现冬季积雪时,计算机经常提示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有疑误.这是由于积雪时地面3支温度表安置状态不同造成的.因此,在安置3支温度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3.
高洪 《河南气象》2002,(4):46-46
冬季在降雪或有积雪的日子 ,若不注意 ,会产生地面最高温度失真的情况。本站曾出现过 1月份 1 4时 0cm温度比该日地面最高温度高 2 .7℃的现象 ,致使该日地面最高温度失真。分析原因 ,由于降雪 ,表身完全被大雪埋住 ,此时的温度示值不是雪面与空气的交界面温度 ,当积雪逐渐融化 ,表身下陷雪中 ,或积雪融化后 ,没有及时安置好温度表 ,其感应部分与土壤没有密贴 ,这时地温表测得的温度也不真实。因此遇到特殊天气 ,要增加巡视仪器的次数。积雪天巡视仪器时 ,均应将表小心从雪中取出 ,放置在雪面上 ,使表身紧贴雪面。雪面开始融化 ,应注意重…  相似文献   

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三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将表从雪中小心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置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置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这段话对雪面地温表的安置厦观测,作了具体  相似文献   

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6.
积雪时地面温度表观测应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7.
冬季出现积雪时 ,应把地面 3支温度表放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进行观测。若继续下雪 ,或者天气放晴 ,温度表重新被雪埋或下陷积雪内时 ,均应在巡视仪器时把温度表重新放置在雪面上。否则 ,若扒雪观测 ,读数就会偏高 ;若是晴天积雪融化 ,温度表球部下陷雪内 ,0cm和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则会偏低地面温度表在雪面上的观测@冯昌运$台前县气象局!河南台前457600  相似文献   

8.
冬季出现积雪时,应把地面3支温度表放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进行观测.若继续下雪,或者天气放晴,温度表重新被雪埋或下陷积雪内时,均应在巡视仪器时把温度表重新放置在雪面上.否则,若扒雪观测,读数就会偏高;若是晴天积雪融化,温度表球部下陷雪内,0 cm和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则会偏低.  相似文献   

9.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 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 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地面(0cm,下同)最高温度常出现明显高于或低于当天1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产生这种偏差,除仪器等因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地温地段的土壤状况及温度表的安置情况不一致。地面最高温度明显低于14时地面温度,是由于地温段表土板结未及时疏松,或最高温度表安置不当,与土壤接触面明显减小而引起的。我们知道,地面三支温度表安置合格,是指表身的二分之一埋入土中,与土壤密贴,能较真实地感应该处地表温度变化。当将地面最高(低)温度表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如果没有细心地将土壤回填到表身四周,从而使地面最高温度表…  相似文献   

11.
地面温度测定的是地表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冬季有积雪时测定的是雪面与空气交界面的温度。在观测工作中,发现冬季地温场有积雪时,14时观测地温有时会出现0cm温度表读数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差值较大的现象。经反复观测,发现是由于地面温度表经过太阳直射,感应部分的积雪融化,与地面脱离,造成0 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均迅速上升。观测前30分钟巡视仪器时,因发现温度表下陷雪内,便重新埋放,使0cm温度表感应部分与雪面重新接触,温度迅速下降,而地面最高温度表则不会下降,这就造成了上述情况。 建议在冬季有积…  相似文献   

12.
观测仪器的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观测资料的准确性。但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仪器的安置状态往往被观测员所忽视。例如,《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三支温度表必须水平地……,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和表身要保持干净。”以前,我发现有的观测员20时观测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台站不能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地面三支温度表的安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安置不当 1.平时不注意及时疏松地温场,地面温度表放在板结的地表面或“硬槽”内,感应部分及表身裸露在地表或与土壤间有较大的空隙. 2.20时调整后地高、地低表匆忙放置,感应部分不能与土壤密贴,从而造成地面0 cm、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地面最低温度示值偏高.  相似文献   

14.
观测仪器是整个地面观测业务工作的基础,而潜在于仪器安置每个环节的测报质量往往为大家所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内在质量的提高。现以地温表的安置为例,谈一谈地温表安置对于地面观测记录和测报质量的影响。按照规范的要求,地温场地面积为2m×4m,要求地面最高、地面最低、地面0cm3支温度表应水平安放,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及表身要保持干净。但在日常安装使用中,人们往往对此重视不够。常见的有感应部分全部裸露在空间,或埋得过深、过浅,或感应…  相似文献   

15.
在1981年10月9日14时观测时,发现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比地面0cm温度表偏高0.3℃;15时时读数竟相差1.0℃,两支温度表出现徧差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除两支表安置不可能绝对一致,会发生差异外,由于该日上午9时后松过土,地温场在雨后泥土潮湿的情况下松土,由于土壤  相似文献   

16.
王志芳 《气象》1980,6(3):30-30
大家知道,浅层地中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种子的发芽和作物的生长。因此,获得准确的不同深度的地温资料,在农业上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测得准确的地温资料,必须做到仪器性能良好、仪器安置符合要求,观测操作正确。目前我国气象台站使用的浅层地温表仍是曲管地温表。这种温度表的构造原理和一般玻璃水银温度表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上有些不同。它的感应部分(球部)和表身成135°的夹角。安置时要求球部平躺,有刻度的表身与地面成45°的倾斜角,每组4支表所测深度分别为5、10、15和20cm。按照《规范》规定,曲管表安置时的允许误差:深度为±1cm,倾斜角为±5°。 为了进一步认识这种允许误差所引起的记录误差有多大,我们用历史资料作了一些分析。 根据曲管表的设计,当表身与地面的倾斜角α=45°时,5、10、15和20cm深度(a)的表在土中的长度(C),将分别为7.07、14.4、21.21和28.28cm(见附图)。根据正弦三角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面最高温度有时高于、有时低于地面温度,其主要原因是仪器安装不当。《规范》§13.1(二)规定:“必须经常注意地面三支温度表感应部分的安置状态,切实做到一半埋入土中(球部与土壤须  相似文献   

18.
于东红 《气象》1999,25(1):57-57
地面观测仪器应严格按《地面观测规范》安装、操作,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我们在台站地面温度表的安装使用检查中发现,有的地面温度表(包括地面、最高、最低)没有严格按《地面观测规范》的要求来安置,使温度表的球部不是埋入土中一半,或者埋的土壤被风吹走,使温度...  相似文献   

19.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每天20时正点观测都要进行空气和地面极端温度观测,并随即调整上述温度表:观测时要注意复读,以避免误读。一般说来,即使发生5℃的误读是易发现的。但是由于观测员一时疏忽而造成5℃以下的误读就较难以发现,尤其是地面最高温度。虽然发现了,但温度表已经过调整,也无法挽回损失。  相似文献   

20.
邓明元 《气象》1992,18(1):53-53
地面温度是指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造成地面温度示值失真的原因很多,这里主要谈谈由于安装不标准、维护不当和水银柱回缩致使记录失真。 大雨(尤其是大的阵雨)过后,改变了地面裸地表土的疏松、平整状况,地面三支温度表的安置状况也发生变化,感应球部及表身有可能露出地面超过一半或发生移位等。这时所测的地面温度,实际上是地表面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