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特殊瘤状灰岩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瘤状灰岩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一种认为与碳酸盐结核有关,另一种则认为是差异压实所为,再一种则认为是同沉积作用形成。然而,广西德保县都安下泥盆统达莲塘组发育的一种特殊的瘤状灰岩却因其产状貌似通常意义的砾状灰岩而使得人们将其误认为砾状灰岩。作者通过对这套“砾状灰岩”的沉积岩石学、生物化石、古构造等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砾状灰岩”既不是沉积作用形成,也非同沉积构造作用形成,而是首先在闭塞的台内洼槽环境中形成同生和成岩碳酸盐结核,然后差异压实作用导致地层表面强烈地凹凸不平或地层整体的不均匀性 (致使强度降低 ),最后在印支期的穹隆形成过程中由于翼部的剪切、弯滑、弯流作用,致使结核发生转动、移动而形成今天所见的“砾状灰岩”。因此都安“砾状灰岩”实为瘤状灰岩,它代表的是闭塞、贫氧的 (台内洼槽 )沉积-成岩环境,是沉积成岩和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鸟眼”(Birdseyes)是古代碳酸盐岩地层中一种常见的沉积构造现象有些人把鸟眼构造作为潮上干燥环境的典型标志。对于“鸟眼”的定义及其成因,Deelman( 1972)认为,鸟眼构造是沉积期间或刚刚沉积之后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形成的一种(原生的和准同生的)沉积构造。只有确定了其成因方式之后才能进一步论述其形成环境。也就是说,不能把次生作用(如成岩后的溶解作用)形成的孔洞称作鸟眼,也不能一见鸟眼构造就认为是潮上环境。笔者赞同这种观点。本文仅对我国震旦系和白平系一第三系碳酸盐岩中的鸟眼构造特征、成因及古环境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廖士范 《沉积学报》1983,1(3):29-39
成岩作用这一概念1868年Von Gümbel就已提出,1894年Walther才比较明确的提出它的含义。他认为:“所有岩石在其沉积后除了受到侵入岩的热力或压力影响的变质作用以外,在其成岩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都是成岩作用”。1978年Fairbridge等认为:“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的界限并不清楚,变质作用是指已经固结的岩石受了侵入岩的热、压力使其成分、结构、内部构造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的化学物质,没右包括深埋于地下,其上有上覆沉积物因而产生了变化的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和云南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浊流沉积现场考察及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在南宁召开。这是我国首次大型的浊流沉积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石油工业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部、教育部、煤炭工业部、核工业部、冶金部和中国科学院系统以及新闻系统的代表。他们来自全国53个单位,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刘长龄  陈新邦 《沉积学报》1997,15(4):165-168
《矿物学报》1995年第4期发表了何宏平的“天然烧变高岭石中水铝英石发现”一文。该文用核磁共振谱中-79.0×10-6附近的谱峰,认为该信号来自水铝英石,而不是来自Al-Si尖晶石。这种说法较合理,因刘长龄早就阐明偏岭石在成岩阶段由水铝英石变来。但是我们不同意“天然煤烧变高岭石经后期水化作用变成水铝英石”的观点,而主张“水铝英石是沼泽相原生沉积的;在成岩作用中转变为偏岭石不是煤烧的,有一些理化性质与变高岭石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讨论——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评述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2018年8月13日-1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召开。来自51个国家、9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基于本届大会论文专题设置情况,指出目前沉积学研究热点主要包含人类世沉积学、湖泊沉积环境、深水沉积过程、“源-汇”系统、微生物岩沉积学及沉积过程模拟等多个主要方面。当前人类活动对地貌影响、沉积物收支平衡影响不容忽视;湖泊沉积砂体研究不仅具有油气勘探价值,而且对古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沉积深水重力流的流态特征、沉积机理及实地监测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源-汇”系统研究思想在盆地构造演化、源区母岩性质及沉积物分散样式等方面具有更加实际的指导意义;微生物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矿化作用、成岩作用及其对于古地理重建的意义等方面;沉积物风化过程及其在不同环境下搬运及沉积过程是目前沉积学物理、数值模拟的主要内容。就近年来国际沉积学会议热点以及国际重点地质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来看,认为深时沉积记录、过程-产物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渗透是未来若干年内沉积学的发展方向。我国当今沉积学研究以应用沉积学为主,除了重视现代实验分析技术,还应加强野外基本地质研究方法和沉积过程机理研究。在沉积学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应抓住难得的机遇,不断将我国沉积学研究推向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炭纪铝土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世界石炭纪铝土矿主要产于中国,其形成条件因当时处于湿热的热带地区,构造长期稳定,准平原化排水条件好,强烈的化学及生物风化后产物经水流短程搬运,成胶体及碎屑不同程度兼有的混合沉积;往往经多次的震荡运动或地震活动成内碎屑浊流沉积;还遭受成岩、后生、表生及后期风化作用等的改造,而富集成矿。其中硬水铝石及地开石一般不形成于氧化的风化壳,主要是还原的成岩后生作用转变的,固相转化的氧同位素组成仍可具有“红土性质”或“风化壳性质”的保存性。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辑部 《贵州地质》2005,22(4):F0004-F0004
2005年12月25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贵阳市举办“地学前缘讲座”。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潘桂棠、许效松,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丛强、书记胡瑞忠,贵州大学副校长朱立军、教授张竹如和杨瑞东分别做了题为《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与展望》、《露头层序地层实践与盐地分析》、《喀斯特流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变化》、《我国西南地区大面积低温成矿作用》、《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碱性玄武岩与黔西南金矿化关系初探》、《地层古生物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领导和150…  相似文献   

9.
一种深水沉积标志-“瘤状结核”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岩石 《沉积学报》1989,7(2):51-60
“瘤状结核”是由富灰硅质结核和富粘土质“外壳”组成.从结构和成因可划分瘤状结核(不连续)、连续,瘤状结核和压扁瘤状结核(或压扁构造).据研究“瘤状结核”是在海水较深的外陆棚至盆地环境中形成的.“瘤状结核”有三种不同的成因,即(1)瘤状结核是在底流和洋流作用下,促使沉积作用中断,于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由海底早期成岩胶结作用形成;(2)连续瘤状结核是在较长的沉积作用中断和成岩作用相结合,致使结核体发育和生长以及互相连结,由岩化作用形成和(3)压扁瘤状结核是一种次生沉淀成因,它是由晚期埋藏和溶解、压实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十五”重大地质调查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所属子项目《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形成条件研究》成果评审会,于2004年8月2—4日在成都召开,项目成果获得“优秀”评价。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心)组织、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心)承办。评审专家组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邱心飞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王德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相关专业的专家共10人组成,参会代表有项目组成员和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调查部的有关人员。专…  相似文献   

11.
该会议定于1994年7月在中国成都召开,由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会议内容:(1)关于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2)图形数据的计算机储存和处理;(3)沉积作用的计算机模拟;(4)专家系统在沉积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UNESCO-和IGCP的支持下,通过IGCP269项目各国成员的共同努力,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已建成。为促进SEDBA在沉积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交流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在沉积学中应用的最新成果,推动沉积学的发展,“国际计算机和数据库在沉积学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由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成都中国山水旅行社协办,定于1994年7月在中国成都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于下:  相似文献   

13.
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及其时空属性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对认识沉积成岩作用和储层发育规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迄今为止沉积学家和石油工程师还很难如认识沉积过程及其结构那样认识盆地尺度或宏观尺度上成岩作用的时空分带。为此,本文探讨了成岩作用类型的时空属性和主控因素等理论问题,提出了成岩系统分级(类)的有关准则,试图以此探索成岩作用时空分布与演变研究的新思路。结合中国东、西部有关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实例分析,阐述了盆地域(尺度)、层序域、亚层序域、层内域等成岩作用系统的客观存在,并对盆地域、层序域成岩作用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了进一步阐释。在盆地尺度上成岩作用的时空分布主要与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控制的温压场、物源、剥蚀-搬运气候背景、埋藏历史、水文体制叠置方式密切关联;层序域成岩作用系统的时空分异则主要取决于埋藏深度、层序结构与宏观物理-化学障、沉积体系(配置)、水文体制。研究认为,成岩系统的层次分析是认识不同类型沉积盆地成岩结构的重要基础,而对于确定的盆地类型而言,盆地尺度水文体制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是解析成岩作用时空属性的关键。成岩系统研究目前还面临许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如成岩系统及其边界条件的划分:成岩作用系统关键要素及其制约机制的厘定;盆地尺度上精细构造演化和温压历史恢复;盆地流体属性和活动期次的准确鉴别;盆地尺度上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和动力学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清晨 《沉积学报》2013,31(5):751-756
叶连俊先生是《沉积学报》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是我国沉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本文把叶连俊先生沉积成矿理论研究的主线概括为三个环节:成矿来源-成矿作用过程-成矿预测。其中,“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矿论”侧重强调成矿来源问题,“工业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沉积矿床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论”和“生物有机质成矿说”侧重强调成矿作用过程与因素,而“沉积矿床成矿时代的地史意义”则侧重强调成矿预测问题。文中指出,叶先生理论创新的工作基础主要有两条,一是他的新思想来自对研究对象的认真观察,二是他的新理论来自对表观现象的深入思考。叶先生的理论创新之路告诉我们,取得理论创新需精于野外观察,善于总结提高,敢于挑战传统和勤于超前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的松辽盆地和现代的鄱阳湖等大型坳陷湖盆内发现的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的骨架砂体类型、垂向沉积层序及相带分异等方面与正常三角洲存在很大的差异,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地下岩芯、测井、地震等资料精细解剖及分析表明, 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发育大量、密集、窄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砂体连续且水下延伸较远, 直至消失变成薄的水下薄层砂(河口坝或席状砂)。每支水下分流河道构成了由中心向两侧及前方:水下分流河道→薄层砂核部→薄层砂边缘→水下分流间湾的平面微(能量)相序列, 形成三角洲前缘“河控带状体”。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不同的相位空间位置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 由岸向湖依次发育高低水位间过渡带“近岸沉积”模式、近岸浅水带“河控带状体”模式、中岸中等水深带“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河控薄层砂”模式和远岸深水带“浪控席状砂”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引言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沉积学工作者对浊流沉积和其他重力流沉积寄予很大重视,陆续在各个时代的地质剖面中发现了这类沉积物,并进行了程度不等的研究,代表了我国沉积学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1983年10月14-21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和云南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浊流沉积现场考察及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会议参加者考察了桂西山区田林县的路城,八渡和浪平地区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剖面上的碳酸盐台地跌积边缘重力沉积、深海盆陆源碎屑浊积岩和火山碎屑浊积岩。会上宣读了27篇论文,进行了学术讨论。这次会议无疑将促进我国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研究工作更加迅速地深入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已往的浊流与其他重力流沉积的研究成果予以简要综述,同时对此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做些初步的议论。  相似文献   

17.
张字龙 《铀矿地质》2006,22(1):F0004-F0004
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成都理工大学、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等15家单位主办,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05年9月22~28日在成都召开。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地质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石油勘探研究院、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核工业北京地…  相似文献   

18.
报请四川省科协和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意,在学会、成都地质学院的重视和关怀下,经老专家和青年沉积地质工作者及有关单位的一致努力,由成都地质学院,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南石油学院、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冶金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和西南石油地质局及四川建材工业学院等单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组成了符合青年人特点的学术团体——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沉积地质学委员会筹委会。拟聘请德高望重的老  相似文献   

19.
粒滩相与藻坪相沉积--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剖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岩石的各种沉积特征表明:①华北地区普遍发育的鲕粒沉积在许多地点和层位是受海平面和水流条件变化影响的异地沉积物,而并非原始的“滩”。不同地点的鲕粒沉积具穿时性,一般由东和南向西和北层位逐步抬高,而并非同一时间的产物,即它们属同性相,而非同时相;②在鲕层中不同结构的鲕粒在一起,是由于沉积过程中不同地方的鲕粒相混合造成的,可称“沉积混合”,有的是在沉积稳定后受差异成岩作用的影响而造成的,可称“成岩混合”;③鲕粒沉积之后普遍为一套藻沉积,基本组分是Eiphyton,它处于潮坪环境,即藻坪。其中潮渠和干裂较发育。藻沉积的类型有藻斑块,藻丘、叠层石,个别地点发育藻礁;④由于海平面和潮流条件的频繁变化,使藻坪外或藻坪间的鲕粒沉积与藻坪沉积相互交替;⑤张夏组上、下段中鲕粒的形成环境不同,前者主要是较弱扰动条件下的产物,后者主要是较强和中等扰动条件下的产物;⑥综合沉积环境分析归纳出主要沉积相带的基本展布状况,由近陆向外海依次是:潮坪相-受局限水域(或泻湖)相-潮汐坝相-开阔浅海相。  相似文献   

20.
以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测试化验等资料为基础,对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特别是“底砂岩段”重点油气储集层进行层序地层划分、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研究。认为:(1)清水河组发育高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湖侵体系域发育滨浅湖-半深湖相,而高位体系域则发育浅水曲流河三角洲相。(2)“底砂岩段”中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类型;“底砂岩段”位于受北部物源控制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3)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建立了清水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微相模式,整体上,清水河组沉积演化过程为一套完整的湖平面升降演化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