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云南省3个批次共498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均衡指数、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和二元逻辑回归等方法解析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厘清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呈现离散均衡型分布空间特征,区域分布的均衡性随着批次增加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3批村寨的空间聚集程度皆为离散型,在全省形成“多核心,分散分布”的核密度空间特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主要分布于中山区域、坡度5°~15°的平缓地、河网密度较高、少数民族聚集区和交通密度较低的区域,海拔因素、河流因素和民族因素对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格局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坡度因素和交通因素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河流和交通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影响较大,海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以中国目前所建的307个汽车营地为研究样本,借助地理数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汽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程度和分布密度,并揭示其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汽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聚型,且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区域差异性明显;(2)汽车营地的空间分布密度总体上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特征,形成了以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为主要集聚区,以泛长三角地区和蒙西地区为次级集聚区的空间分布格局;(3)影响中国汽车营地空间格局的因素主要有区域经济水平、人口分布状况、旅游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区位交通条件、地形、水文和气候。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级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兆峰  刘庆芳 《地理科学》2020,40(3):419-427
基于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国国家级特色小镇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核密度分析、邻域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中国国家级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家级特色小镇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南多北少,由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向黄河中游、西北地区逐渐减少,沿海和中部省区分布数量较多。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高密度核心区位于中国的长三角地区,微型核心区为西藏和新疆地区,而第二批高密度核心区依旧位于长三角地区,次级核心区出现在京津冀地区和川黔渝三省交界处。国家级特色小镇一方面聚集于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小、海拔低、地势相对平坦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另一方面主要分布在经济基础好、市场发育程度高和文化产业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林秀治  陈秋华 《地理科学》2021,41(9):1645-1653
以福建省155个旅游小镇为研究样本,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福建省旅游小镇空间分布整体上趋于均匀状态,在各个地市的数量分布上也相对均衡;② 福建省旅游小镇核密度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分布密度最大,特色产业型旅游小镇分布密度最小;③ 福建省旅游小镇发展以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为主,冷点区和热点区空间差异明显;④ 经济基础、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客源市场是福建省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探讨区域网络关注现状,以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的抖音粉丝量为测度指标,采用空间关联、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城市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异格局,运用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异格局看,整体城市网络关注度分布不均衡,呈现出双核结构凸显、中部地区塌陷的特征;关注度层级划分较为清晰,呈上下对称分布;(2)从空间关联格局看,关注度总值和平均值的LL区在西南部连绵分布,显著LH区围绕成都和重庆分布,人均水平的高值区为连接成都和重庆的资阳;(3)从空间集聚格局看,关注度总值和平均值的空间格局与分异格局类似,人均水平的空间结构为“核心-外围”结构;(4)从影响因素看,网络关注度与经济、网络、交通发达程度、城镇化进程、人口构成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作用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可为促进成渝地区城市活力、虚拟经济的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 10.2软件,通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类型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整体及各片区、各类型高质量景区均为凝聚型;(2)在空间分布数量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数量总体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态势;(3)在空间分布密度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差距较大,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级递增的趋势;(4)在空间关联特征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景区空间关联以正相关为主;(5)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交通条件及旅游发展水平等因素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景区空间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2015~2019年中国内地31个地区的特色小镇百度搜索数据为基础,使用数理统计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特色小镇网络关注时空特征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特色小镇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分布呈现"局部起步—快速发展—逐渐稳定"的发展特征,网络关注度在时间分布上较为分散,不同月份间的网络搜索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8.
应用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基于三维地形分析和三维景观格局分析的思想,建立三维景观格局测度体系,从八象限和道路网络单元尺度,测度武汉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极值景观、均匀度景观、起伏景观、三维容量景观、密度景观和集聚景观的三维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主城区居住立体形态发展方向性特征呈东南—西北(NW-SE)斜向分布;(2)主城区居住三维空间呈"多中心跳跃式"的景观格局,4个"热点集聚中心"的空间异质性受经济中心、交通区位和开敞空间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月子会所研究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从空间布局、消费档次和网络口碑3个方面研究月子会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月子会所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月子会所总体空间布局呈"十字形"分布,分布密度北密南疏;(2)月子会所档次和口碑的空间布局均呈"中间多两头少"的纺锤形分布形态;(3)月子会所空间格局与人口、交通、医疗设施以及商圈等要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程维明  柴慧霞  周成虎  陈曦 《地理研究》2009,28(5):1157-1169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本底数据的最新新疆地貌数据,能提高定量化地貌格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利用地学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最新新疆地貌数据,定量化分析了地貌的分布特征、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大地貌单元中,平原地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1/3;(2)地势分级,中海拔地貌占绝对优势,约占全疆总面积1/2;(3)形态类型中,丘陵地貌在地势起伏中占主导地位,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两大沙漠中,以沙丘形式分布;(4)基本地貌类型,中海拔丘陵最多,占总面积的21.417%;(5)成因类型中,流水、风成和干燥作用占主导地位;(6)受不同形成条件和控制范围的影响,新疆成因类型的分布特征随着海拔和起伏的变化而变化;(7)总体上,新疆地貌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两大特征:水平环形特征和垂直地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产业融合背景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异及形成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峰  刘庆芳 《地理科学》2020,40(8):1310-1318
运用GIS空间分析探索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辨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最邻近指数为0.77,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和湖北3省市,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② 全国范围内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地理集中指数为20.07%,东、中、西部的地理集中指数均大于全国地理集中指数,局部集中态势明显;不均衡指数为0.17,东部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数量占全国的47.92%,分布最为集中;③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分布于环渤海城市群、泛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地区;④ 政策环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成为影响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总体呈"散点状与组团状"分布特征,集中于鄂东和鄂中地区,且主要沿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及城市周边分布;其空间分布密度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趋势,表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规模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热点区与冷点区呈现出"面状"分布特征,其中,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荆门、孝感等鄂中地区和武汉,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宜昌、恩施、神农架等鄂西地区和鄂东北地区。相关分析得出,农业水平、人口规模、交通设施和资源禀赋是影响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探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促进区域旅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省为研究案例,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密度、分异趋势及驱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云南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景区在空间上呈典型的集聚型分布,其集聚程度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强;(2)景区分布密度总体提升,空间分布特征最终呈现"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空间组织形态表现出沿区域行政中心及交通干线的趋向性,景区分布的方向性差异较为明显;(3)景区在东西方向的分异趋势显著,南北方向的空间异质性相对不明显,其增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指向性特征,滇中、滇南及滇东地区的市州为A级旅游景区发展优势区;(4)景区空间组织结构变化受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资源禀赋和政策调控的综合驱动,旅游资源属性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类别景区在自然要素影响下表现出相异的分布特征,不同等级景区受人文要素、资源禀赋及政策调控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本研究可为优化云南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提升旅游景区发展的品牌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小镇地域类型及其适应性营造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仁锋  周小靖  李倩 《地理科学》2019,39(6):912-919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小城镇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口-产业-文化多维一体集聚与示范意义。选取长三角地区69个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5空间分析及SPSS20.0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间特征及地域类型。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特色小镇分布趋于集聚型,具多个密集区,集中在以上海为核心的江浙沪皖交界处,各市域特色小镇分布不均衡,空间形态呈一心多组团集聚格局,沿交通干线呈带状分布,并且多位于县际边缘区;特色小镇类型多样,地方特色资源与文化影响显著,长三角地区两批特色小镇中工业发展型特色居首,旅游发展型相对下降;地域类型呈现5类,其中平原地区工业发展型或农业服务型、河网或低山历史文化-旅游型地域本底条件优势显著。建议未来发展应考虑特色小镇区际异质性与邻近趋同性,注重毗邻县界多镇组团利用各自产业优势联动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国与河南省六普数据,对河南省流动人口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1)流动人口省内空间格局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具有向重要热点、重要轴带、重点区域集聚的特征,呈现出"一心多点、一区四带"的空间格局,形成"多点+弓箭"的空间迁移模式;(2)河南省迁出人口具有较强的沿海指向性与地域临近性的特征,而省外外来人口具有明显的地域临近特征;(3)在全国人口流动的趋势与流动人口空间集聚影响下,河南省成为全国的重要人口输出大省与人口净流出区域,人户的空间分离现象日益突出,并且人口规模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逐渐改变,人口分布与空间格局正发生重组。基于此,提出了河南省实现未来一系列的空间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建城市竞争力多指标体系,从空间分布视角,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结构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空间格局整体呈三大"核心(一主两副)—边缘"板块结构,且保持时间惯性和空间惰性,时空演变呈"总体锁定,局部变动"特征;(2)长江中游城市群竞争力分布具有总体格局的均衡性、空间分异的规律性和内部竞争结构的异质性;(3)5个主因子空间分异显著,仅第一主因子与综合竞争力空间耦合良好,第一、第三主因子重心迁移轨迹趋向几何中心"均衡点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范式的兴起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于同网络结构相关的知识流动和创新产出的关注。基于"网络资本"视角,以国家知识产权局2014年中国292个地级以上城市间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 GIS、SPSS等分析工具,刻画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结构,间接测度创新网络资本,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网络资本与城市创新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城市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和择优连接性,培育网络中心城市和创新城市群有益于优化创新网络结构,增加网络资本;(2)城市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呈现京津、宁沪、广深、成都等核心节点构成的菱形结构,城市创新能力空间格局与"结构性网络资本"空间分布较为一致;(3)网络资本与城市创新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据此认为,网络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结构资本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研究结论可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和跨区域创新网络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流"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东北地区2005年、2010年及2015年铁路客运班列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总体规模、网络密度、城市中心性、凝聚子群等方面对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组织模式选择进行相关探讨。结果表明:(1)铁路客运联系经历了普列主导、高铁萌芽及高铁繁荣等三个阶段,始发列车视角下城市等级体系的初级首位型分布特征明显、"一轴双核"地位相对稳固;(2)区域城市网络密度虽得到一定提升但仍处于较弱连接状态、演变进程中出现"马太效应",辽吉省际联系紧密、黑蒙(东)边缘化倾向明显;(3)城市程度中心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高值区地域集聚特征显著,核心城市效应由极化向扩散转变、大连网络核心地位逐步确立;中介中心度高值区总体出现跃迁现象,其中哈尔滨中介效应稳固、部分核心城市的空间遮蔽范围持续缩小;(4)东北地区城市网络小团体现象明显,区域整合进程下的"四片区"格局逐步稳固,哈大轴线子群成为网络联系的核心组团;(5)基于城市个体特征及网络整体结构分析,提出东北地区的"圈层推进—轴辐拓展—组团分区"的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政府推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西峡县香菇产业为例,利用官方统计及调查数据,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了该县袋料香菇种植业的空间扩散现象,发现以下特征:(1)早期参与的村空间分布分散,晚期参与的村空间分布集聚;(2)初始参与强度相似的村空间分布分散;(3)当前生产规模较大和较小的村、专业化水平相近的村空间分布均显著集聚。构建指标体系,运用AMOS 21.0研究了政府对农业专业项目空间扩散的影响发现,政府对项目空间扩散的强度、速度和各村当前生产规模、专业化水平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438、0.213、0.459、0.815),但非政府因素(如地理、资源、经济背景等)改变了政府作用下专业项目空间扩散整齐划一的面状格局,使低水平均衡的空间分布逐渐被高水平集聚的空间格局所替代,出现了"面→点"的逆向空间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浪微博数据,通过文本挖掘、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倡议关注与倡议响应两个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倡议关注在省域尺度上呈现"一区两带"的空间格局,在城市尺度上倾斜于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城市,尤其是倡议节点和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且关注度总体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2)倡议响应在省域尺度上表现出自西向东梯度减弱趋势,在城市尺度上呈现"两横三纵"的空间格局,与城市化战略格局一致,且城市群核心城市响应积极;(3)倡议关注与响应的匹配程度以陇海铁路为分界表现出区域性特征,沿线及东部沿海的部分城市关注高于响应,而铁路以北的部分城市响应高于关注。结合研究结果,讨论并提出了加强边缘城市参与积极性、优化倡议引导空间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