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月份以来,广西桂林、柳州、百色、贺州、河池等地遭遇罕见强降雨雪冰冻灾害,因雨雪天气及冰雪融化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为确保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西国土资源厅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再次派出工作组赴灾害严重的市、县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浙江地质》2009,(1):1-1
时光流转,岁月如歌。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国成功战胜了南方雨雪冰冻的严重自然灾害,经受住了汶川特大地震的严酷考验;圆满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顺利地完成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2006,33(10):19-19
2006年5月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干旱,造成川、渝两省市1800多万人饮用水困难。国专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9月6日表示,将加大在我国四川、重庆、云南等西南省区“红层”地区的找水力度,解决当地面临的饮用水困难。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质》2010,27(1):F0004-F0004
2009年与2010年之交,贵州省遭遇历史罕见的严重旱灾。此次旱灾已持续半年之久,具有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危害大等特点,是贵州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灾害使贵州的群众生产生活严重缺水,农作物受灾严重,森林火灾频发。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一场战“旱魔”、保民生的艰苦战役在贵州高原打响。  相似文献   

5.
庐山冰期是否存在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话题,至今也无法定夺。大量争论文献,特别是“冰斗”“U形谷”形态、“冰碛”的粒径、网纹红土的分布、孢粉的分析及古气候等研究较为支持施雅风、李吉均等前辈的观点,庐山不存在第四纪冰川。本文根据2008年冻雨灾害现象,进行大胆推测,是否是极端气候造成了庐山冰期?超级丰富的过冷却水加上极其苛刻的暖锋逆温层条件形成了极强极长时期的冻雨,冻雨是滴雨成冰减少了从雪到冰的这一漫长过程,庐山“冰川”是否是在短时间内形成?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这几年可以说是地球上各种灾难的频发年:2003年春,中国爆发“非典”,死亡2000多人;2004年12月,印尼大海啸重创印度洋海岸,夺去20余万人生命;2005年夏天,“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市,死亡人数超过千人;2008年4月,热带风暴横扫缅甸南部,“卷走”10余万人生命;2008年元月,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令中国南方部分城市交通陷人瘫痪,水电供应频频告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地区明代(公元1368—1644年)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时期干旱灾害等级、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明代的277年中,延安地区共发生干旱灾害91次,平均每3年发生1次。轻度干旱灾害发生17次,中等干旱灾害发生30次,大干旱灾害发生29次,特大干旱灾害发生15次,分别占到干旱灾害总数的18.7%、32.9%、31.9%和16.5%。大干旱灾害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次高是明代延安地区干旱灾害的突出特点,指示明代总体为干旱气候期。延安明代干旱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公元1368—1420年,为干旱灾害少发期;第二阶段为公元1421—1520年,为干旱灾害多发期;第三阶段为公元1521—1617年,为干旱灾害少发期;第四阶段为公元1618—1644年,为干旱灾害多发期。各等级干旱灾害特别是大与特大干旱灾害显著增加,指示第二、四阶段气候显著变干,降雨量明显减少。延安地区明代出现了2个极端干旱气候亚阶段,分别在1480—1499年和1626—1641年之间,当时年均降水量比现今少200 mm左右。  相似文献   

8.
胡祖六 《湖南地质》2009,(12):58-59
中国近几十年来经历了一个无论在规模还是在速度上,堪称人类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间,中国城市人口从总人口的18%剧增到46%。最近十年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尤其惊人,此势头预计还会延续,每年约增加两千万都市人口,近乎每年新增一个澳大利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城乡人口到2015年将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我省推进“百万”造地保障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并取得明显成效。从2008年起,我省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并提出了到2012年全省垦造耕地106万亩的目标任务。5年来,全省通过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新增耕地面积113.8万亩,  相似文献   

10.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框架与战略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研究是冰冻圈科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 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研究的典型代表。文章阐述了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的内容框架, 分析了目前国际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的现状、 动态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两方面, 详细介绍了中国冰冻圈变化的适应研究。在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 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2007年起步至今, 已建立了由冰冻圈变化影响(冰冻圈服务和冰冻圈灾害)-风险-恢复力-适应构成的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在实践研究方面, 从致利与致害两条线, 开展了冰冻圈服务与冰冻圈灾害风险研究; 从冰冻圈与人类圈交互视角, 开展了冰冻圈变化的脆弱性、 恢复力与适应典型案例研究。未来, 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现有理论体系, 尤其是冰冻圈与人类圈相耦合的灾害风险、 脆弱性与适应定量评估方法; 另一方面, 既要针对不同冰冻圈问题, 加强案例研究, 又要拓展尺度, 深入宏观研究,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成果     
《湖南地质》2009,(2):10-11
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举办的“同煤杯”2008中国矿业十大新闻评选近日揭晓。分别是:1.罕见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致使南方各省电煤告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同煤集团指导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2.《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和《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发布。  相似文献   

12.
论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特征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是全球影响最广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近百年气候显著变暖使干旱灾害及其风险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对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内在规律理解并不全面,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表现特征认识也比较模糊。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已有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干旱灾害传递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干旱灾害的本质特征,综合分析了干旱灾害风险关键要素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讨论了气候变暖对干旱和干旱灾害风险的影响特点,探讨了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旱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及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重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河南地质》2008,(8):48-48
《新华每日电讯》7月6日刊登王立彬的文章说,2008年过半,从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南京到北京,去年的热点“地王”纷纷“流拍”。土地市场迅速“变脸”,致使往日不赞成房价“拐点”的说者,如今也承认、感叹地价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2.5°×2.5° NCEP/NCAR月平均资料、1°×1° FNL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至2016年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和西伸脊点两项环流指数,从事件实况(降水、气温和冰冻灾害)、环流条件、能量条件、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几个方面出发,对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和2016年1月20至25日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两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0801南方雪灾"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降水范围大、过程持续时间长、灾害重;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降水范围小、过程持续时间短、灾害轻。"0801南方雪灾"冷空气强度不如2016年1月强。(2)造成"0801南方雪灾"的亚欧大环流背景为"北脊南槽"型,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的亚欧环流形势中低纬同位相,从西伯利亚到伊朗为脊,中蒙由低涡控制。(3)与"0801南方雪灾"相比,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期间我国南方对流层中下部10°~20° N的温差较强。(4)"0801南方雪灾"水汽输送偏北(到达34° N)且更高(到达300 hPa),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期间水汽输送偏南(到达28° N)且较低(到达400 hPa)。(5)"0801南方雪灾"水汽输送轨迹在5 000 m、3 000 m和1 500 m高度均以西南路径为主,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期间水汽输送轨迹在5 000 m、3 000 m和1 500 m高度均以西北路径为主,冷空气沿着低压底部从西北移至南方变性增湿。(6)2008年1月26至28日整层垂直运动弱,但向上扩展高(至200 hPa);2016年1月22日至24日垂直运动强,但扩展高度低(500 hPa以下)。  相似文献   

15.
2月19日,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找水打井“日照行动”第一井在莒县东莞镇石河坡村出水。自2010年9月份以来,日照市连续5个月无有效降水,全市遭遇了300年一遇的异常干旱天气。目前,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还在逐步扩大,部分人畜饮水出现了严重困难。最近,据气象部门预测,该市今春降水将比常年偏少,气温还将比往年偏高,全市旱情还将持续加剧。  相似文献   

16.
《辽宁地质》2011,(1):55-57
我们即将告别"十一五",迈进"十二五"的门槛。 刚刚过去的5年,我们遭受并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雪冰冻土”优秀浆评选结果通告第四届“雪冰冻土”优秀浆评选结果已于1995年7月20日召开的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第四届在兰理事扩大会上揭晓,朱元林等10人获奖。本届“雪冰冻土”优秀浆评选小组由张祥松、曾群柱、何兴、伍光和、黄小铭5人组成,由...  相似文献   

18.
第二届“雪冰冻土”优秀奖评选结果已于1988年10月份在兰州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上揭晓,李吉均等13人获奖,施雅风理事长向获奖人员颁发了奖章和证书。第二届“雪冰冻土”优秀奖评审小组由谢自楚、朱元林、朱强、杨海蓉、张林源等5人组成,谢自楚任组长,评审小组在广泛推荐的基础上提出了授奖名单,最后由理事会审查批准。  相似文献   

19.
干旱灾害对干旱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分析中国北方50 a来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干旱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夏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北方,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和西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西部降水有明显增多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持续偏少,干旱连年发生.干旱气候的产生带来了严重的干旱灾害,无论从全国或甘肃省的近50 a来干旱灾害可以看出,90年代的干旱发生最为频繁,干旱灾情最为严重,2000年是干旱最严重的一年.干旱气候变化引发干旱化趋势明显,其影响程度非常严重和深远,应重视和加强干旱气候与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御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赛事的大背景及安全态势入手,结合北京城市的灾害风险状况,研究并提出了2008年“安全奥运”建设应强调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控制对策,并解析了“安全奥运”的风险与工程的几个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