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孔晓 《地下水》2011,(1):61-62
通过客观的分析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服务于新时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要求,结合渭南市的实际,对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调整、改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1987,(1)
全国地下水情报网网长单位扩大会议于1986年12月17日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山西省水利厅、陕西省地下水土作队、山东省水资源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河北省水利厅农水处、水电部灌溉研究所和“地下水”期刊编辑部的代表,以及本网的技术顾问,共十一人出席了这次会议。网长单位(水电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就本网1986年6  相似文献   

3.
雷志祥 《地下水》2009,31(6):63-64
地下水资源是连云港市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生态环境的要素之一,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总结了连云港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监测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健全监测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和加强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等六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GIS在城市地下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入手,分析使用MapX集成技术在城市地下水管网管线管理过程带来的优势,探讨利用Mapx集成技术在城市地下水管网数据集成、信息采集与处理及数据管理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系统采用Visual Basic与MapX集成技术及SQL Server2000数据库平台综合应用开发而成的,系统开发过程快速简单,功能完善,可充分发挥GIS的矢量数据对城市地下水管网分布情况的编辑、管理、分析等功能,还能对地下水管网受损受害地点的快速、精确定位管理指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系统的开发实现为城市地下水管网的网络化管理指挥进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且还保证城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5,(6)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地下水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等问题出现,需要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而合理的地下水监测站网是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基础。本文调查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管理现状,分析了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及存在问题,对如何更好的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1987,(4)
《地下水》期刊部分编委(扩大)座谈会,继全国地下水情报网首届情报交流大会后,于87年10月23~24日在西安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除部分编委外,还有地下水情报网正、副网长单位的负责同志及情报网三位顾问,共24位代表。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委员葛承春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监测技术、监测管理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针对目前地下水专用监测井稀少、密度低、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就如何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提高地下水信息采集与传输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唐山市站网布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6,(3)
通过对唐山市平原区水文地质单元及特殊地质单元的分析,结合唐山市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对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河北省唐山市境内监测站进行统一布设,建立比较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宁夏地下水监测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槐亮  陈玉春 《地下水》2014,(6):100-101
[目的]针对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调查地下水监测历史沿革及现状,理出存在主要问题,研究应对策略。[结果]宁夏地下水监测范围小,监测层位浅,监测井标准低老化严重,井网布局和监测项目与面临任务不适应,难以满足地下水管理与开发保护要求,亟需完善地下水监测井网。[结论]做好宁夏地下水监测站网总体规划,建立稳定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与国土部门合作,逐年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是做好地下水监测工作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4)
地下水取水工程是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载体,地下水资源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岐山县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利用方面存在的重建轻管、管理粗放、设备缺失、管理缺位、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利用的十条具体对策,为岐山县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6,(3)
对张家口地区地下水现有监测站网、监测技术和监测管理等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张家口地区地下水监测井稀少、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地下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建设,将增加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密度,大幅度提升我国地下水监测水平,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吉林省部分)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00,(1)
贾大林研究员194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工学系,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班,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水利部地下水专家组副组长,全国地下水信息网名誉网长,曾任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贾大林研究员从事盐碱地改良、  相似文献   

14.
张林 《地下水》2014,(2):49-50
保定市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不完善,监测和传输手段落后,不能适应水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下水监测工程是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及优化配置职能、监督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与污染及保护地质环境职能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5.
关中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作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之一的河水。不仅在量的方面直接影响地下水资源的保证程度,而且在质的方面也直接影响地下水水质的形成及开采利用的可能性。现代水文网的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气候、地形、岩性等条件的制约,与地下水特别是潜水的形成条件具有密切联系。古水文网的分布及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亦控制着承压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现代水系与古水  相似文献   

16.
滇中地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芸  李宝芬  杨秋萍 《水文》2017,37(5):79-83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核心区,也是用水需求量最大的区域,通过分析区内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密度、功能和布局,结合区域地下水功能区划、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超采情况和浅层地下水脆弱性,找出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区域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调整规划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国发3号文提出要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在对我国地下水监测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地下水水位作为基本考核指标的监督性监测站网布设,提出了一套地下水监督性考核计算方法和评判原则。该方法对区域地下水监督性监测考核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地下水》2010,32(2):131-132
分析我国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把凿井准入管理列入政府行政许可范畴是切实维护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有效手段,通过大力实行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管理,将对促进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不够完善,通过实施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项目,地下水监测站网布设日趋合理。监测站在阿克苏河、台兰河、渭干河、库车河等冲洪积平原区、乌什县河谷、拜成盆地、柯坪盆地和阿恰平原这几块地质单元上都有分布,可比较全面的反映阿克苏地区境内主要地下水开发利用区的埋深、水位变化特征。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地下水监测工作进行探讨,重点对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和日常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几年该地区地下水位年度监测成果,对区域地下水位状况和年内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大致可以看出区域内地下水总体呈下降趋势,冬季灌溉期结束后地下水潜水水位最高,3-4月份春灌开始后,地下水位总体下降,6、7月份受地表来水、灌溉等补给的影响,地下水又有一次集中上升的现象。研究结果为该区域地下水中长期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瑞萍 《地下水》2011,33(5):65-66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地下水进行科学监测、分析、研究,全面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信息已经成为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领域内的基础性课题。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是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基础,陕西地下水监测工作开展较早,监测设施逐渐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