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陇南食用菌栽培与气候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有甘肃小江南之称的陇南山地,林木资源和农业“下脚料”丰富,气候资源优越,发展食用菌产业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对香菇、平菇、凤尾菇从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培养,块栽、袋栽、瓶栽的室内外栽培以及塑料棚内河谷、山坡地的代料栽培,最后到产品上市销售等一整套试验分析,探讨了当地食用菌生产中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为食用菌高产稳产服务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陇南山区柑桔、花椒、苹果、蚕桑、茶叶的气候生态条件的基础上,指出这里利用有利地形环境发展林果生产的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3.
陇南山区小麦条锈病流行对气候偏暖的响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陇南山区 1957-2005 年气象资料和相应的小麦条锈病流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与 1957-1995 年平均值比较,陇南各地1996-2005年年平均气温上升0.5~0.9℃,逐月平均气温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冬季增温最为显著,为1.0℃/10a,在冬季尤以2月增幅最大,为1.3~1.6℃/10a.而陇南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与上年10月和当年1-3月平均气温正相关显著,所以,近10a冬季显著的增暖趋势与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逐年加重趋势相一致,由此与1990s以前相比,陇南山区冬小麦种植海拔高度及条锈病越冬越夏高界明显提高了100~300 m,致使小麦条锈病危害范围扩大,发生时间由3月提前到2月.本文结合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相应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4.
陇南山区小麦红蜘蛛发生气象条件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陇南山区1992~2005年小麦红蜘蛛发生情况和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得出:危害陇南山区麦类的红蜘蛛主要有麦圆红蜘蛛和麦长腿红蜘蛛,其危害期由南向北主要发生在2~4月,每年发生面积约66 666.7 hm2,造成小麦减产10%左右。小麦红蜘蛛发生程度与上年9月至当年3月的逐月气温呈正相关,与该时段降水量呈显著的反相关;而与4~8月的逐月气温呈负相关,与该时段降水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陇南地质灾害降雨区划及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南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流域、白水江流域和西汉水流域,主要形式为泥石流、滑坡,其分布密度比云南东川、大盈江及四川西昌等都大。其产生的主要气象条件为降雨(雷阵雨、暴雨、连阴雨)。本文重点介绍陇南地质灾害的分布、陇南地质灾害降雨区划及临界雨量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省土壤湿度的因素很多,但起主导作用的无非是天然降水、蒸发量,土壤类型等因素。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掌握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就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它。一、天然降水我省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由平川向山地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多。陇南山区年降水量最多,在800毫米以上,而河西走  相似文献   

7.
甘肃湿度之最水汽压的分布我省气候属干旱、半干旱类型,年平均水汽压在3—12百帕之间,山区和高原小,平川和河谷大;西北部小,东南部大。年平均水汽压全省以徽县、成县最大达11.5百帕,其次为武都11.3百帕,最小为马鬃山3.5百帕,肃北3.8百帕。水汽压和气温关系密切,陇南温暖湿润水汽压大,河西寒  相似文献   

8.
宕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测边缘与西秦岭的交汇地带,属陇南山区。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其中雷雨、冰雹日数占降水日数的38%。由于降水集中,使汛期洪、雹灾害发生频繁,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在服务工作上要求本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陇南两次局地雹暴的分析,得出地形作用、热力条件是产生陇南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40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甘肃省1960—2003年气温和降水序列进行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统计学原理对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甘肃省气温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气温序列具有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序列具有减少趋势,但不显著。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气温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分别占总空间变异的25%和32%,60年代和90年代降水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性分别占78%和80%。比较两个年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格局变化,甘肃省绝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包括陇南南部、陇东、陇中东部、河西走廊平原区、北山山区的局部地区和祁连山区部分地区;除河西走廊平原区局部地区、北山中山区降水量有所增加外,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1.
厦门酸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及污染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厦门市1983-1991年9年春雨,梅雨及台风雨酸度的观测结果,结合各场雨水同步观测的气象要素资料,分析各类型雨水酸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同时依降水的酸化原理估计了外来源及局的地源对厦门酸雨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2003—2013年以来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酸雨资料以及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气象和气溶胶影响因子变化。所得结果表明: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总体呈明显恶化态势,表现为酸雨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相应的酸度(pH值)显著下降;从影响酸雨变化的气象条件看,酸雨的pH值随着降水量增大而降低;垂直不稳定条件是影响酸雨的另一重要方面,酸雨事件出现时通常伴随出现高空逆温,在冬季有99%的事件出现逆温;分析850 hPa的风速和风向情况发现,冬、夏季分别有47%和52%的酸雨事件出现东风或东北风,这可能说明外部的输入性污染物对酸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库区酸雨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杨贤为  邹旭恺  马天健 《气象》2002,28(10):14-18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近期酸雨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库区酸雨强度及各等级酸雨频率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与有关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揭示影响库区酸雨强度的若干气象因子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许杨  杨宏青 《湖北气象》2008,27(4):351-354
利用湖北省32个气象酸雨监测站的酸雨监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对2007年湖北省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污染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湖北省年均降水pH值为4.47,年酸雨发生频率为71.5%,各酸雨监测站年均降水K值(电导率)在19.3-106.1μs/cm之间,降水强度、逆温及大气中酸性气体的浓度对酸雨强度及发生频率有明显的影响。此外,根据湖北省大气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酸雨防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罕见的一次暴雨形势场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图、气象卫星、雷达资料等,对2008年7月30—31日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北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挺和西来槽东移,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空急流、切变线、地面冷锋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偏南气流的建立为暴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或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贵州高等级公路气象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近4a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交管部门近10a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了影响贵州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运输的主要气象因子特征,揭示了贵州复杂地形条件下不同公路路段的气象条件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1)各路段夜间雨日比白天雨日多30d左右;(2)降雨日、大雨日和暴雨日最多的路段均是镇胜路;(3)能见度条件最差的路段是玉凯路,其次是贵新路和镇胜路;(4)凝冻出现机率较大的路段是镇胜路、贵黄路和贵新路;降雪最多的路段是崇遵路;(5)高温天气最多的路段是玉凯路.另外,综合考虑了降雨、能见度、凝冻以及高温等天气条件对公路交通的影响程度,探讨了贵州高等级公路交通气象指数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气象数据来源多样、格式众多、时序性强的特点,从暴雨资料现状出发,结合暴雨资料共享需求,参考国内外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相关技术,提出一个基于元数据的暴雨数据库系统设计及实现方法,建立一个以暴雨过程为核心的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暴雨过程发生时间段内的各种地面、高空、雨量等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和雷达卫星、暴雨数值预报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要素资料,以及地基GPS/MET、微波辐射计、边界层风廓线等暴雨外场监测资料。该系统共享平台作为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分节点,自2009年正式运行以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对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预报服务从组织落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努力提高气象服务覆盖面和部门联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反思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预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