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宣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家口地区是河北省金银多金属矿床集中区,本文划分出以宣化-崇礼-赤城一带岩浆-变质杂岩区为中心的金矿集中区和外围盖层区银多金属成矿分布区。幔枝构造研究表明,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集聚成矿。平面上从中心向外围,空间上,由下部往上部都具有金→银→铅锌的分带性,并已经在多处矿山得到研究证实。因此,张宣幔枝构造区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辽宁花坤金-银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优越,控矿因素复杂,矿化分布普遍,矿床类型较多,是辽西地区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为了使该区的找矿勘查更有所突破,通过对已往的找矿成果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及研究,总结得出,花坤金-银多金属矿的赋矿地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建造;控矿构造为独特的“莲花状旋卷构造;成矿与燕山晚期花坤杂岩体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矿区具备矿源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前景十分广阔,有望成为中-大型找矿勘查基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冀西北大量金、银多金属矿床的产出时空特征、各种同位素特征、成矿溶液成分及成矿作用等研究认为,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产的产出是同一次大的构造-成矿作用形成的,时限为印支-燕山期(以燕山期为主),成矿物质源自地球深部。由于地幔热柱的多级演化将地球深部的成矿物质带到浅部,并由于幔枝构造核部及盖层部位的差异性剥蚀,形成了平面上的“金三角、银镶边”的水平分带和垂向上的上银(铅锌)下金的分带规律。因此,在银铅锌多矿床深部找金是有极大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4.
张-宣地区是河北省金银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可划分出以宣化-崇礼-赤城-带岩浆-变质杂岩区为中心的金矿集中区和外围盖层区的银多金属矿分布区.近年研究表明,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集聚成矿.分别以幔枝构造核部的东坪金矿、拆离带的黄土梁金矿和外围断陷盆地中...  相似文献   

5.
地幔热柱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幔热柱构造是地球内部热传导的基本形式,只是地球的不同演化阶段其表现形式和强度有所不同。研究表明,燕山期强烈的地幔热柱活动沟通了深部成矿物质来源,金、银等元素随地幔热柱多级演化以气态→气—液混合相向上运移,在地幔热柱演化的三级单元——幔枝构造的有利部位聚集成矿。并据幔枝构造的成矿模式提出了华北地区燕山、秦岭、太行、胶辽等主要成矿集中区都是河淮地幔亚热柱控制下的幔枝成矿系列。成矿作用均伴随有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成矿时代多集中在260~120Ma。金、银多金属矿床具明显的相似性、同源性和深源性  相似文献   

6.
石湖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太行山中北段,产出于太古界阜平群变质岩系,燕山期麻棚岩体的周边。本文以石湖地区代表性矿床为例,根据多金属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He、Ar同位素及与黄铁矿共生的石英流体包裹体中C、H、O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石湖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石湖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3He/4He介于0.43~2.40 Ra,40Ar/36Ar介于477~879,显示出本区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的产物。石英包裹体中δDV-SMOW介于-62‰~-105‰,δ18OV-SMOW介于9.6‰~13.8‰,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δ13CPDB介于-3.5‰~-5.0‰,表明矿区成矿热液来自地幔。氢、氧、碳同位素体系与氦、氩同位素体系的示踪具有一致性,均显示出石湖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地幔深部过程与金富集成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 30 5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研究人员在对“地幔深部过程与金富集成矿”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金大规模富集成矿与深部地质过程的关系是当今矿床学研究中最具探索性的一个科学问题之一。课题组通过对中国东部 6 5件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岩石中的金含量进行的系统测试分析 ,获得了重要发现。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东部地幔岩中包体比寄主岩含金略高 ,两者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反映前者是地幔部分熔融的残留体 ,而后者则主要由地幔熔体演化而来。在冀西北、胶东半岛及海南地区 ,地幔流体活动对于大型金矿集区可能有重要…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成矿及地球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书由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成矿学会主席及苏联科学院远东地质研究所教授.合著,并于1985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互相关连的三部分组成。其一是非线性成矿原理;二是构造圈各深部层的结构、成分和含矿性,地幔的地球化学和含矿的不均匀性;三是非线性成矿的通用问题。第一部分包括五章十一节。该部分介绍了近年来成矿学科发展的成就、途径、方向以及非线性成矿的概念;论述了地幔型金属矿床的矿质来源及此类矿床的特征,地壳中金属矿床的平行成矿作用,沉积-热液矿床及其在非线性成矿中的意义;简述了金属矿化区和成矿域与地幔型矿床的联系特征;还简介了世界一些最重要的成矿区。  相似文献   

9.
初论地幔热柱与成矿——以冀西北金银多金属成矿区为例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作者通过对冀两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梓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柱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就是"三江"构造带最著名的斑岩型矿床之一。文章对其S,H,O,Pb,C,He,Ar,Rb,Sr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总结了同位素组成特征、演化规律,结合野外地质研究,推知马厂箐岩体起源于深部的富集地幔,在地幔物质上侵的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混入。其铜钼矿化成矿流体和物质来自于岩浆;接触带附近的角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金)矿化成矿流体和物质来自于岩浆和围岩地层,以岩浆为主;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化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于岩浆和围岩地层,岩浆的成分减少。从而确定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马厂菁箐铜-钼-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产富集区地幔热柱及其成矿制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产富集区为例,讨论了超越在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论述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地质、地球物理等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与成矿制约,并初步建立了壳幔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13.
熊耳群火山岩系金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系地层内部,已发现金、银多金属矿床多处,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解释,不同学者往往存在不同认识。笔者通过对已知矿床产出地质特征、成矿热水流体特征和来源以及矿化、蚀变围岩系统研究后提出熊耳期后火山热液是控制金、银多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成矿作用以热水流体的沉积、充填作用为主,主成矿期应为熊耳群火山活动后期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安徽怀宁泉涧冲银多金属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黄梅-怀宁成矿区,区内董岭背斜核部洪镇岩体侵入形成“底辟侵入-伸展-层滑构造”构成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与构造和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普遍发育。通过对本矿区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研究,认为炭硅质板岩与碳酸盐岩界面是有利的成矿部位,强烈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大量含矿热液,北东向滑脱构造是本区主要的导矿、赋矿构造,特殊的构造部位是银多金属矿重要的赋存场所。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青海中东部鄂拉山幔枝构造成矿特征与成矿系列,统计分析鄂拉山幔枝构造区主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铅、氧同位素特征及区域上青海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铅、氢、氧、碳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有天水和海水加入;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期的花岗质岩浆。进一步分析了成矿物质从地球深部向地表的演化,初步建立幔枝构造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试论地幔柱对于我国两大金矿集中区的控制意义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胶东和滇黔桂是我国两个典型的金矿集中区,它们在成矿特征和矿床成因上各不相同,但作为金矿集中区,它们可能都受到地幔柱构造的制约或影响,金可能都主要来自于深部或者来自于地幔柱头部,而容矿围岩的差别只是一个金的“捕集器”的不同而已。另外,胶东地幔柱演化较成熟,地壳物质剥蚀更强烈,因而大型金矿出露较多;而滇黔桂地区剥蚀相当弱,深部可能存在更大规模的金矿。  相似文献   

17.
广东三水盆地油气田与金属矿床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三水盆地是我国东部新生代裂谷型盆地,不仅赋存油气藏,而且分布有超大型富湾银矿床、大型长坑金矿床等一系列贵金属、多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多金属矿(化)点星罗旗布,找矿前景很为可观。三水盆地的油气藏与金属矿产具有“四同”特征,即同一成矿(藏)时代;同一构造体系控制;同一成矿(藏)物质来源;同一成矿(藏)作用。其成矿机理和环境是与地幔柱活动和深部软流圈(低速高导层)上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新路火山岩盆地是浙江省重要的产铀基地。文章通过对该区热点作用的研究,解释了该区铀矿床(点)的形成机制,以期获得该区铀矿找矿的新突破。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区深部40 km处存在相对低速体的塑性体(地幔柱冠状体之上的幔枝构造),在其上部地层存在相对高速体的岩浆侵入体;中生代以来发育4次岩浆旋回;地层结构表现出下部为变质基底,中部为滑脱层,上部为上叠火山岩和白垩纪沉积盆地的三层式结构。热点作用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明显。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热液的温度为317~420℃,盐度w(NaCleq)为39.76%~49.68%,其成分为CO2及含碱、H2O、卤素、氮和一些金属元素,地幔流体特征明显,与铀矿伴生的微量元素及成矿同期的硫同位素也指示出成矿流体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出该区存在热点成矿作用,据此建立了该区的热点活动模式。文章认为,热点对该区铀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为:①当深部基性岩浆运移至上地壳时,使硅铝质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岩浆,喷出地表形成了新路火山岩,侵入时则形成次火山岩体和各类酸性侵入岩体,为成矿准备了有利的赋矿层位或有利围岩;②地幔柱上隆作用,形成或复活了一系列断裂构造,完善或形成了成矿所需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③地幔柱上隆时,提供了成矿所需的大量热能,造成围岩蚀变,从而萃取了围岩中的部分铀源;④随着酸性岩浆的不断分异结晶,岩浆中有用组分浓度不断增高,提供了深部热液中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9.
段昌盛  陈蒙 《广东地质》2012,(1):101-106
广东省龙川县金石嶂铁银多金属矿是-中型银矿床及小型铁矿床。铁矿体主要赋存在混合钾长花岗岩中,少数产出在安山玢岩和大理岩中,具有良好的成层性。银矿体主要产于震旦纪云开群中岩性段第一层和第二层中。通过总结前人的观点,结合矿区铁矿体的特征,提出矿区成因是火山喷流沉积-混合岩化热液改造燕山期热液叠加型,铁矿体成矿在先,银矿体成矿在后。  相似文献   

20.
盆地形成及成矿与地幔流体间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乐天  欧光习 《地学前缘》2007,14(2):215-224
文中共讨论以下5个问题:(1)盆地起源于幔壳溃变和膨隆,后者是地幔流体(超临界态(>375℃)HACONS流体,简称幔汁)上涌、渗入、交代、富化、致熔的产物。地幔流体造成油气盆地深部的高热流、异常超高压、伊利水云母化、硅化和地层有机碳的加氢成油作用。(2)盆地成矿可分两大阶段,先是沉积时的同生成矿;地层沉积后还有众多的后生成矿。两者组成“盆地矿套”(杜乐天,2002)。成矿无论同生还是后生,其分布均受断裂控制,都和地幔流体活动有关。(3)黑色页岩的实质是碳-硅-泥三元岩系,和热液成矿中的碳酸盐-硅质-泥质蚀变三元完全相当。此类岩系中总是有几十种亲壳亲幔亲气元素的特殊富集。奇异的是,石油、油页岩、沥青及砂岩型铀矿彼此有完全类似的继承性元素特殊富集。此等元素群不可能都是来自盆地之外蚀源区岩体的风化。研究证明,相当多的元素是地幔流体携带上来的。(4)盆地地层中广泛发育由地幔流体衍生的热液作用。(5)盆地实质上是气盆,全盆地排气。许多气田是地幔流体排气形成的。沙漠(原地型)和天然气田的共生很值得注意,两者皆源于地球强烈排气,导致地下和大气增温,过度蒸发,不易降雨,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