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4,(5):37-38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作物。今从黔阳地区热量条件与早稻生育的关系,探讨早稻的种植季节。一、早稻生育期的一般气候特点黔阳地区,春季从三月开始,月平均气温即达10℃以上。日平均气温3月21日到25日稳定通过10℃,4月21日到25日稳定高于15℃,霜期2月中下旬结束,雨季开始于4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低温冷害(寒露风),是晚稻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多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表明,晚稻迟熟品种,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即使出现一天,便对抽穗开花有影响。所以,可把日平均气温高于20℃的结束日期,作为晚稻迟熟品种安全齐穗的终止日期。根据这个指标,对照分析灵山县气象站的历史气候资料,≥20℃终日的出现,与当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有密切关系:(1)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与≥20℃终日之间的有效积温和有效积温与间隔天数,存在着直线关系(图一、图二)。生长季愈早,该年生长季内>10℃至>20℃之间的有效积温愈多,期间隔天数愈长,反之,有效积温愈少,日数愈  相似文献   

3.
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分别取日平均气温5.87℃和15.17℃为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生长的下限温度,取3846.28 d·℃和842.95 d·℃为其有效积温指标。以1986年为分界点,利用1950-2003年气象台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80%保证率下,5 d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87℃和15.17℃的起始日和结束日以及历年有效积温,借助ArcGIS8.3模块分析了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气候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大部分地区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延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气候变化可能使钉螺感染季节延长,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感温、感光性较强的作物,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期,对温度、水分、阳光都有一定的要求。据初步统计分析,广西各地三月和五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对早稻产量影响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9和0.5075;双季稻安全生长期(从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日期开始至秋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21℃的日期为止的天数)的长短又与晚稻产量相关极为密切,相关系数为0.6275。而大气环流宏观特征对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宏观的,具有决定的意义,它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作用,比单一的气象要素要全面得多。所以,近几年来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选用环流因子来估算作物产量,效果较好。本文试对大气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使春小麦能稳产、高产,年年增产,根据新疆气候特点,结合春小麦阶段生长发育特性,为生产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的生产建议与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春小麦对气象条件的要求1.1播种──出苗春小麦种子在日平均气温0~3℃时发芽,5℃以上出苗。春小麦适宜播种开始的温度是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即早春土壤夜冻日消时地表解冻5~7cm时进行,大量播种气温指标是日平均气温0~5℃,低于0℃或高于10℃均不直播种。春小麦适播期除要求有适宜的温度外,还要有一定的水份,一般春小麦播种的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60%~70%时,利于…  相似文献   

6.
对黑龙江省1991-1994年间作物生长季的热量条件,重点对无霜期、终初霜日和5、8、9月份的平均气温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结论表明,1991-1994年气候有变暖的趋势,特别是作物成熟期热量充足,初霜推后,无霜期延长,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指出气象条件是农业丰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谈谈积温     
廖能器 《气象》1978,4(6):29-29
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对于温度条件的要求是各不相同。作物在完成某个或全部生育期时,还需要一定的热量,这个热量通常是用相应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来表示的,这个累积温度就叫做积温。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9年延边州8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延边州农业气候资源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延边州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为0.21℃/10a;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平均气温较突变前上升了0.8℃;活动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气候倾向率为32.5(℃·d)/10a;平均气温和活动积温均在20世纪70年代最低;日照时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6.7h/10a,在20世纪60年代最高,80年代最低;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变化,气候倾向率为0.68 mm/10a;ET0呈下降趋势变化,气候倾向率为-1.51mm/10a;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高,ET0最低.  相似文献   

9.
城市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数模型预测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哈尔滨市195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从气候角度阐述了哈尔滨市冬季采暖开、闭炉日期的意义,分析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初、终日和采暖期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等于5℃终、初日分别与采暖期平均气温有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随着采暖期平均气温逐渐升高,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等于5℃终日逐渐拖后,初日逐渐提前;采暖期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等于5℃终、初日均存在突变现象。有必要改变以往的采暖模式,根据采暖期气温进行采暖能源调控。利用均生函数模型对2004~2006年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等于5℃终、初日和采暖开、闭炉日期进行了预测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晓晨  徐影  姚遥 《大气科学》2015,39(6):1123-1135
本文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18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达到2℃、3℃和4℃阈值时,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并采用了具有稳定统计意义的27个极端气候指标定量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达到不同阈值时,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未来我国平均气温增幅将高于全球平均增暖,极端暖事件(如暖夜、暖昼、热带夜)明显增多,达到4℃阈值时,暖夜指数相比参考时段增加约49.9%。极端冷事件(如冷夜、冷昼、霜冻)减少。随全球气温升高,中国北方平均降水增多。在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降水的极端性都体现出增强的趋势,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如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和强度(如五日最大降水量、极端强降水量)都明显增加。随升温阈值的升高,这些变化幅度更大,在 RCP8.5 情景下全球升温 3℃和4℃时,中国平均五日最大降水分别增加 12.5mm和17.0mm。我国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强度的增幅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1.
以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7种木本植物生长季与物候期持续日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81-2010年中国鲁西南地区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随着气候变暖,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间隔缩短,秋季物候期间隔延长,全生长季延长,且全生长季变化趋势比各物候持续期变化趋势明显;展叶持续期主要与上月、当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其中梧桐展叶持续期与当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旱柳和刺槐开花持续期与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变色持续期和落叶持续期与上月、当月、结束月和持续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与平均气温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木本植物全生长季与气温呈正相关,其中旱柳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其次是榆树、梧桐和楝树生长季变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随着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 ℃,植物生长季延长3.0-20.0 d;年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生长季延长5.0-14.0 d;年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 ℃,生长季延长2.0-18.0 d。  相似文献   

12.
南宁地处广西南部,气候温暖,夏长冬短,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优越,历史上为双季稻作区。但由于春秋季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早稻播种育秧时容易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秧;晚稻抽穗扬花时又易受到寒露风危害,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产量不稳定。以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12℃作为早稻  相似文献   

13.
乐陵县现有结果枣树136万株,常年产干枣1000—1300万斤。金丝小枣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春季4月份旬平均气温达13—14℃,枣芽开始膨大萌动,达到18一19℃时,枝和叶进入旺盛生长期。秋季旬平均气温低于15℃时,叶片开始变黄脱落。在乐陵县,枣树一般是4月15号后发芽,10月31号叶片落完,年生长期20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4.
在开发山地、山麓和山间地等未开发的高寒地带时,为了稳产、高产,根据这些地区的气象条件,选择合适的作物和确定安全的生育期,对制定生产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从实践中知道,山地和高寒地区一般比平地温度低,霜期和雪期较长,而且阴雨日数也多。但实际上,由于通常无气象观测资料,要根据气候条件来了解作物的安全生育期是很困难的。这里介绍一种推测无气象资料的山地和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方法,以及如何求算不同拔海高度的作物安全生育期。一、高寒地区气候的推测 (一)气温的推测就一定期间平均值而言,拔海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约以0.55℃的递减率降低,而且纬度每增高1°,气温约以1℃的比率下降。日本气象厅(1960)用全国观测站的气温资料按月推导出纬度、拔海高度和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式,所建公式就能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气温资料,通过5种气候模式,对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的气温变化特点,以及未来50 a的变化趋势作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气候明显变暖,在1881-2001年120 a间哈尔滨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4℃,全省1981-2000年较1951-1980年间平均气温上升近1.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和2050年的气温将分别升高1.9℃和2.4℃,到2050年≥10℃积温带将北移约5个纬距。气候变暖对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除大豆增产外,其他作物产量均有所降低。因此,必须进行作物结构调整才能逐步适应气候变化,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16.
毛竹是亚热带山区经济作物之一 ,其生长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 1 3 0℃ ,年降水量 >1 0 0 0mm。始兴县的年平均气温 1 9 6℃ ,年降水量 1 5 2 7 7mm ,具备毛竹生长的气象条件。目前 ,始兴县北山、太平、都亨、罗坝等乡镇都有毛竹种植基地。本文就毛竹生长条件和深度开发调查作简要分析。1 毛竹生长条件  毛竹是多年生作物 ,形成一枝毛竹需要经过三个时期 :发鞭孕笋期、出笋期和分枝立竹期。上等毛竹生长期需要 8~ 1 0年 ,一般毛竹4~ 6年。1 1 发鞭孕笋期毛竹的发鞭孕笋期一般在 7~ 9月。此时为盛夏高温期 ,土壤湿度渐趋减小 ,含水…  相似文献   

17.
一年四季划分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有农历的、阳历的、天文的,等等,各有各的特点和长处。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四季划分法不一定都能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例如我们常以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下年2月为冬季的天文划分方法,对地处副热带的深圳等地来说,就不那么恰当了。为了使季节划分更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农业生产等实际,我们试用能较好地表达当地气候特征和人类各种活动的当地候平均气温来划分。划分标准:候平均气温稳定>10℃时为冬季结束,春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22℃时为春季结束,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8.
李兆祥 《气象》1984,10(10):45-47
今年7月,江淮梅雨不典型,雨带不集中,全国多过程性降水,长江上游、汉水中上游的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华北干旱少雨。台风生成数正常,但登陆数偏多。 天气概况 月内,西北大部、东北北部及黄河中下游、汉水流域、黄淮地区的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关中、陕南、豫、鲁西及新疆东北部偏低2—3℃ (图1),不少地区的月平均气温为近20—30年来同期的最低值,加上日照偏少,对棉花等作物带来不利影响。江南和华南的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江西赣州高于35℃的酷热天气月内达24天。30日广东省韶关的最高气温达40℃。  相似文献   

19.
濮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濮阳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夏季和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分别为0.23~0.46℃/10a、-0.05~-0.11℃/10a和0.14℃/10a;年高、低温日数分别以3.36天/10a和2.35天/10a的趋势减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提前4.91天/10a、终日推后1.02天/10a,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的终日延长2.0天/10a;1987年以来濮阳相继出现17个暖冬,严重暖冬年份皆出现在1995年以后.当地引种的小麦品种冬性减弱,播种期推后,越冬期缩短,生育期延长.病虫害有加重趋势,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因此,当地气候变化具有冬趋暖夏趋凉的特征,高低温危害减少,积温的有效性增加,作物生长期与灌浆期延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异常暖冬事件增多,近10年是50年以来最暖的10年.同时冬季平均气温年际间波幅增大,春季气温不稳定,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气候变暖对当地粮食生产有利因素较多,但不利因素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20.
宁夏气温、降水、蒸发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对近40多a来宁夏气温、降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气候跃变,跃变后增温最明显的是冬季;秋季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明显,在1978年发生转折,此前宁夏处于多雨时段,其后处于降水偏少的气候背景之中;宁夏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近40 a来存在下降趋势,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最明显的区域是宁南山区;近年来宁夏蒸发量的减少与太阳辐射的减弱及水汽压的增加有关,宁南山区蒸发明显下降,与低云量的减少有关;宁夏平均气温对中国区域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当中国区域平均气温增加1℃(各季及年),宁夏春季平均气温约升高1.1℃,夏、秋、冬季及年平均气温约升高1.3℃;宁夏春季降水量与中国区域同期降水量有密切联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宁夏秋季降水有下降趋势,冬季降水存在上升趋势;宁夏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