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学工具书是对地球科学知识信息经过高度浓缩的出版物。近十余年来,随着科研事业发展、适应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撰写出版的需要,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先后加强并出版了各种工具书。特别是由于学科相互渗透,信息源不断扩大,需要扩大文献资料检索线索,部份地学工作者最近又按不同主题编  相似文献   

2.
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首先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科学概念及其内涵界定,即从"谱"到"图谱"再到"地学图谱",最终引出"地学信息图谱"的定义、特点及其关键科学问题.随后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和标准化模式,说明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有地学基础、认知基础和地学信息机理3个方面;地学信息图谱的标准化模式包括标准式样和组成结构、分类标准、提炼模式、建模标准、集成和应用模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归纳和提炼方法,说明了其一般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人工目视归纳和提炼、GIS和RS工具辅助归纳和提炼、全自动化归纳和提炼等反映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水平由低到高的3种不同层次的归纳和提炼方法.再次,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地学信息图谱"在区域和中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区域尺度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信息图谱、中国宏观尺度的水网信息图谱和综合景观信息图谱等内容.最后,展望了地学信息图谱对地球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的推动意义,分析了它在地学中应用前景. 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归纳和提炼方法,说明了其一般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人工目视归纳和提炼、GIS和RS工具辅助归纳和提炼、全自动化归纳和提炼等反映地 信息图谱研究水平由低到高的3种不同层次的归纳和提炼方法.再次,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地学信息图谱"在区域和中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区域尺度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信息图谱、中国宏观尺度的水网信息图谱和综合景观信息图谱等内容.最后,展望了地学信息图谱对地球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的推动意义,分析了它在地学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地学信息对地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上地学信息共享的现状探讨了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意义,对基于元数据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学数据共享的两种机制做了综述,认为地学元数据的可视化查询检索和网络数据融合服务是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重要发展方向,最后探讨了将来地理信息网络共享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地学是研究地球系统各圈层形成、演化、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地表层、生物圈和固体地球(岩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作为整体的地球。地学研究在人类社会发展及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地学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基础科学,其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地学信息产品的概念和内涵、类型与组成、特征的基础上,以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库项目中的若干信息产品为例,首先深入研究了地学信息产品的几个理论问题,即价值取向、信息加工深度与增殖潜力、最佳地学信息存储和表达模式,以及地学信息产品的著作权、制作权和版权;其次,讨论了地学信息产品开发和研制中的若干技术方法问题,包括地学信息的采集、提炼和派生,地学信息的多重表达,地学信息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地学信息的共享、传播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学数据集成的理论基础与集成体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地球空间数据 (简称地学数据 )来源的拓宽、更新手段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使数据集成或集成使用的研究和实用化成为必需。简单地理解 ,地学数据集成是指不同来源、不同性状数据在相同环境下的使用。地学数据是对地理现象和过程及过程时空特征认知基础上的表达 ,地学数据集成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和时间统一性、地学过程时空过程的连续性、地学现象和过程的层次性、地学数据认知的一致性、依赖于元数据的地学数据的透明性、数据内容和形式的相对独立性等 ;在此基础上 ,作者在论文中描述了基于地学知识和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地学数据集成概念模型和过程 ,并对地学数据集成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地学专家系统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学专家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地学专家系统是地学专家的经验与方法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借助于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地学专家解决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复杂的地学问题,因此起到地学专家的作用。①地学专家系统同其它领域专家系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它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到空间位置、空间属性和地学空间知识,其体系结构见附图。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地学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所指的地学是以地理学为主包括地质、气象、水文等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本文在回顾了地理学/地学研究方法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综述了专家系统在地学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分析了地学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高性能地学计算系统中,任务计算失败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高性能地学计算必须具有可靠性保障。软件容错模型是提高并行计算容错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传统基于检查点/回滚的容错策略存在资源浪费的不足,以并行地形分析为研究对象,基于软件容错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邻域型算法的容错策略——N-ABFT(Neigh-boring-Algorithm Based Fault-Tolerant)。针对邻域型地形因子,该容错策略为并行程序划分出的各数据块增加冗余的校验行或校验列。最后,结合N-ABFT算法,提出一种容错调度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容错能力,降低了错误检测开销。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体人与地学本体的人-地-GIS关系讨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人-地-GIS”关系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地-GIS双向联系模型正在向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本体中心模型演化。通过主体人与客体人的区分,探讨两者在“人-地-GIS”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人-地、地-GIS与人-GIS的相关关系。通过地学本体与本体论的分析,讨论地学本体与科学本体、哲学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学本体与类、元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构建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人-地-GIS”关系新模型,该模型整体上分为认知与再现两部分,由核心的本体模型及人的认知层、GIS的模型层与“地学”现象及其关系层构成。以主体人的认知为主线,讨论该模型中各模块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栅格空间中三维地学实体拓扑关系表达的K6N9-I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栅格空间中三维地学实体拓扑空间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基于数字拓扑理论定义了栅格实体的6邻域内部I6、6邻域边界B6和k阶6邻域E6k,并以此分别替换9-I模型中实体的内部I、边界B和外部E,形成一种适用于栅格空间三维实体拓扑关系描述和分析的新9-I模型,即k阶6邻9-I模型(K6N9-I)。以基于规则六面体表达的地学实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扩展关系数据库SQL形成空间关系查询语言,实现了栅格空间中三维地学实体拓扑关系的定性表示和定量计算。以若干地学实体为例进行了初步实验,表明该模型实用方便,且在复杂地学实体的度量、方位等空间关系研究方面亦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学类SCIE收录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丽  盛春蕾  倪四秀 《地理学报》2014,69(11):1725-1733
依据美国科技信息所 (ISI) 公布的2009-2013年连续5年JCR数据,选择17种中国地学及相关学科英文版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源论文数、自引率等指标进行了五年的统计分析,同时利用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分析了各期刊的篇均被引频次、单篇被引最高频次、国际论文比情况。分析表明,五年间SCIE收录的地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有所增大,各刊的影响因子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从国际论文比来看,大多期刊国际稿源量少,国际化水平较低;而且中国地学类期刊虽然研究范围较广,但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均不高。因此,需要着眼于刊文的高质量和知识创新,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实现从稿源、编辑加工、出版和发行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3.
地学数据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军  周成虎 《地理科学》1999,19(2):158-162
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地学数据的使用大为扩展,但关于地学数据的一些基本认识,如地学数据概念,地学数据的基本特征等并没有达成共识,在分析地学数据概念和来源的基础上,对地学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多尺度特征,分布式特征,空间拓扑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质量吸收因子的经验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了生物学、地学和化学上重要的18种元素的质量吸收因子经验公式μ/ρ=cλ3-dλ4-aλ2+bλ+e,其R2比0.9999更精确。并给出了系数及其适用的波长或能量范围,简单讨论了各系数与原子序数Z和原子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地学信息图谱的基础理论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陈燕  齐清文  杨桂山 《地理科学》2006,26(3):306-310
文章在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基本概念与特点、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意义等几方面来阐述地学信息图谱的基本理论,最后对地学信息图谱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全国地学哲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举行。于光远、李昌等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地矿部部长朱训出席会议作专题报告。会议的主题是强调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地学哲学的发展,地学哲学要为“四化”服务。会上交流了学术成果并选举朱训等19人组成的理事会。 会议收到论文57篇,主要内容涉及:1)地学哲学研究为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服务,2)地学研究中的认识论与方法论;3)地质管理哲学研究;4)地学社会学研究;5)地学哲学研究的国外动态。其中前两项内容是地学哲学研究的传统课题,这次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后四项内容是最近几年新拓的课题,它扩大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数据的元数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军  陈崇成 《地理研究》1997,16(1):31-38
元数据是数据库领域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地球科学数据的无数据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地学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文中说明了无数据在地学数据中的应用,论述了地学元数据的分类、获取、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区域规划     
Pg 2003032747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二Th。、19-nifieanee,progress and future tasks of an integrated study ofgeodynamics behind:egional development/陆大道,刘卫东//地球科学进展一2003,18(1)一12一21 论述了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回顾和评价了国内外在此领域内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文与自然要素的交叉和综合研究正在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综合研究的目标是阐明我国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区域分异特征及其与区域发展分异之间的藕合关系,揭示地学因素在各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遥控遥测等新技术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于1982年10月14日至19日在山东省禹城县召开了“中国科学院地学遥测遥感技术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80余名代表中,除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所属的各研究所以外,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土肥所,河北省水科所、山东省仪器仪表所、新乡地区水科所,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所,河南地理研究所,南宫县、封邱县、禹城县等二十三个兄弟单位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遥感信息科学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2  
徐冠华  田国良 《地理学报》1996,51(5):385-397
本文首先阐述了遥感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内容,指出遥感信息科学的发展,为地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导致了地学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和重要变化,标志着地学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方法的一场革命及一门新兴科的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