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暴雪天气是北方冬季灾害性天气之一,准确预报这种天气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采用天气学方法对1995年“3.15”暴雪进行了个例分析。分析得出:河套槽的生成和发展是产生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暴雪天气的主要背景;地面气旋北上是产生暴雪的天气特征,低空急流输送水汽是增强降雪强度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风云2E卫星资料对2006年3月-2016年3月由温带气旋引发黑龙江省暴雪天气过程普查,共筛选出37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再运用统计和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近10 a黑龙江省区域性暴雪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东南部;区域暴雪主要出现在季节过渡期;黑龙江省区域性暴雪年际变化大;(2)蒙古气旋作为冬季黑龙江省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其出现的频率和时间跨度远超过其它影响系统,黑龙江省西北部只有在蒙古气旋影响下才可能产生暴雪天气。(3)单独北上温带气旋通常发生在季节转换期间,造成区域暴雪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东部;(4)北上温带气旋与蒙古气旋合并而形成的合并气旋都发生11-12月和3-4月季节转换期间,造成区域暴雪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东部。  相似文献   

3.
北上低涡引发辽宁历史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2007年3月3~5日, 辽宁大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雪。本文对此次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对各种资料, 包括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 认为500 hPa南北支槽合并带来的强冷暖空气交汇及北上低涡的发展是产生暴雪天气的主要背景; 地面气旋北上带来的南来倒槽是产生暴雪的天气特征; 低空急流输送水汽和低层上升运动是增强降雪强度的有利条件, 这一分析结果对预报暴雪天气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次江淮气旋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春岩  杨晓霞 《山东气象》2001,21(4):10-11,13
分析2001年1月6-7日山东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表明:暴雪天气过程是由江淮气旋和850hPa西南涡共同影响造成的。降水发生在对流稳定而对称不稳定大气中,江淮气旋及强降水区有向对称不稳定区移动的趋势。低空急流是造成暴雪天气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5.
东北区域暴雪天气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人海  张志秀  高煜中 《气象》2008,34(4):22-29
2007年2月14日和3月6日中国东北先后出现暴雪过程,降雪过程范围之广、强度之大都超出了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极限,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在收集大量降水、T213和地面高空气象报告等资料基础上,分析了东北东部这两场大暴雪过程的环流成因并利用GRAPES进行了数值模拟.这两次暴雪过程由于500hPa上空冷空气强度和入侵路径的差异,分别是由蒙古低槽东移和西南涡东北上(对应地面为蒙古气旋和江淮气旋)引起的,后者的天气形势与东北夏季暴雨的一种形势有很大的相似.GRAPES对这两次暴雪过程模拟的结果表明,不仅能够成功地预报天气尺度的主要环流形势演变和影响系统的移动路径,还能够预报出与主要降雪区域相对应的低空中尺度辐合系统,比仅用高空观测报告分析的结果有很大的改善;对降雪强度变化和落区移动状况也能够很好地作出预报,但是有时预报量有偏大的弱点.可以认为GRAPES提供的各种预报产品对日常业务实时应用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在大兴安岭春季暴雪预报中,应用"配料法",通过对暴雪天气形成的基本配料,给出了建立配料的基本步骤,同时,通过对一次春季暴雪天气过程分析,具体阐述了"配料法"在大兴安岭春季暴雪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次暴雪灾害性天气形成的物理机理,其主要要素为比较强的上升运动和充沛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是由锋面气旋、高空急流提供。所选取的动力、热力以及水汽条件与本次暴雪的形成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以上关键物理因子的建立过程,可以给出春季暴雪潜势预报。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等对2009年11月11—12日菏泽市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水汽、充足的水汽来源和中低层水汽辐合作用是暴雪天气发生的必不可少条件,影响这次暴雪有两个水汽来源,一个是700hPa的西南气流对水汽的输送,一个是850hPa的偏东风对水汽的输送,两个水汽输送带的辐合中心在菏泽交汇,造成此次暴雪天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造成这次暴雪的垂直环流机制;数值预报对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实时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10月30—11月1日发生在吉林省东南地区的一次暴雪过程。研究表明:(1)中高空有长波槽伴随强冷中心剧烈发展东移和南下为这次东北暴雪提供了促使水汽相变的冷空气源,副高的“挡板”作用为冷空气的积聚创造力条件;地面北上气旋和气旋前部的倒槽是这次暴雪天气的影响系统;(2)北上地面倒槽暖湿气流携带来自东海表大洋两个源地的充沛水汽经西南急流输送到东北地区,在暴雪区强烈辐合,为此次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3)高低空的有利配合,为降雪强度的增强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2003年11月6日大同市异常暴雪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11月6日大同市产生暴雪天气过程,此次暴雪主要是由高空强冷气旋、低气切变线和地面倒槽前部强盛的偏东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所引发的。通过分析论述,进一步揭示出大同市暴雪发生的环流背景和水汽辐合区,为今后的暴雪预报总结出一些关键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初春一次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前期高空环流背景、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云图演变等几个方面,对吉林省2007年3月4日的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江淮气旋和南支槽东北上是造成此次暴雪的主要原因,贝加尔湖强冷空气是产生此次暴雪的另一有利条件,另外充足的水汽和强的水汽辐合、强的上升运动为这次暴雪天气提供了水汽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