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德国Wissel公司生产的新型穆斯堡尔谱仪(Bench-MB500)对山东龙口常庄子村北黄县弧形断裂断层剖面上的多种断层泥样品进行了穆斯堡尔谱测试分析,讨论了该断层剖面上铁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结果显示,该断裂中央部分比较年轻的断层泥相对富集para-Fe~(2+),而两侧较老的断层泥基本由para-Fe~(3+)组成;剖面断层泥样品中铁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断层的活动演化历史密切相关,显示了断裂带内存在复杂的水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乃成  付子忠 《地震学报》2009,31(3):347-352
1概况 渡边晃(1968)用两根铁管构成直角(分别取为x,y轴),中心固定在水泥台上.铁管头部装线圈,相对于线圈的磁钢固定在水泥台上,两者构成动圈式换能器.当地震波传来时,同一铁管(比如x方向)两端部的动圈换能器输出信号之差便构成(e)v/(e)x;另一铁管(y方向)两端动圈换能器输出信号之差便构成(e)u/(e)y.u,v分别表示地震波信号在x和y方向的位移.绕垂直轴z的旋转Wx为两者之差.  相似文献   

3.
沂沭断裂带断层泥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层泥是组成断层的地质材料中力学性质最薄弱的一环。了解断层泥的力学性质对研究断层的动力学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华北的一条重要断裂-沂沭断裂的断层泥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结果。对断层的五个分支的16种样品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以下的力学量的平均值:体积模量为6.09×10~4巴;杨氏模量为2.10×10~3巴;粘滞系数为2.68×10~(11)泊;抗压强度为35.7巴,抗剪强度为6.12巴;弹性波速为1.80公里/秒。  相似文献   

4.
对3D地震数据进行盐丘构造的精确识别在地震数据分析应用中非常重要。本文提出了对三维偏移地震数据进行盐丘构造边界识别的新方法。本算法克服了目前边界识别技术中的不足,即二维数据只考虑x方向(测线方向)和y方向(垂直测线方向)的边界问题,三维数据只考虑x方向(测线方向)、y方向(垂直测线方向)和z方向(时间)的边界问题。算法结合了沿对角线方向和沿x、y、z方向计算得出的三维梯度,以达到对盐丘边界的精确探测。沿x、y、z和沿对角线方向的边界的联合检测保证了盐丘边界倾面表现为弱反射时本方法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不同与其它盐丘的边界及构造检测技术,本文提出的算法不依赖地震数据中的振幅变化。将本方法应用至公开的荷兰海洋F3号区块数据测试中,结果证明,本文方法对盐丘边界的探测精度高于单独使用基于梯度或基于结构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算法计算效率高,可以满足实时实现及调度。  相似文献   

5.
设F(x-ξ,y,z,η,ζ,α,…)为一在x方向无限薄的层的异常,若物体的异常可表示为: T(x,y)=integral from n=a to (a+2c)(F(x-ξ,y,z,η,ζ,α,…))dξ T(y)=integral from n=-∞ to ∞(F(x-ξ,y,z,η,ζ,α,…))dξ 则有 式中T(v)和T(u,v)分别为T(y)和T(x,y)的频谱,2c是物体在x方向的宽度,(x,y,z)和(ξ,η,ζ)分别为观测点和物体上任一点的坐标。 如果2c=dξ,则物体即为薄层本身;如果2c=dξ,薄层的面积无限缩小,则物体即为一质点;如果2c=dξ,薄层只有长度而无宽度,则物体即为一曲线。 对于形状复杂的物体,可以将物体分成若干简单而又符合所述条件的物体元,而有式中2cm为第m个物体元在x方向的宽度,Tm(v)为第m个物体元当其沿x方向的长度为无限长时的异常的频谱。  相似文献   

6.
未固结断层变形产物一般是断层新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对它的研究对于阐明构造的活动性和运动变形机理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其尚未固结,给采样(不破坏原结构)及薄片磨制带来很大困难。为此,笔者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走访有关学者,在此基础上反复实验和摸索,总结出如下方法: 1.样品的采集:未固结断层产物往往以断层泥为主(以下即以断层泥为例)。取样不得法就会破坏原结构。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用适度大小的铝盒(为便于透气,盒的底部先打几个孔),用锤子敲入断层泥中,盒的底部标注样品产状,然后用平铲从盒口处切下样盒,顶部封腊以防失水或搬运等使结构破坏,再存放阴凉处准备固化。  相似文献   

7.
香山-天景山断裂断层泥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香山-天景山断裂11个断层泥和3个断层角砾岩的显微结构详细观察发现, 断层泥可分为颗粒流动条带状断层泥、叶理化断层泥和块状断层泥三类. 进一步对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岩中的残存碎屑形态优选方位(简称SPO)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叶理化断层泥SPO与剪切带边界斜交, 类似于P叶理; 颗粒流动条带状断层泥SPO基本平行于剪切带边界; 断层角砾岩和块状断层泥的SPO具有随机性. 该断裂断层泥分布在三角形分类图的不同区域, 明显地显示出其运动方式的不同. 这些研究结果为探讨断裂运动方式提供了一种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围压2~40MPa变化范围内,以恒流法多次变化上游压力测量了以断层岩为主的样品的气体(N2)渗透率,将实验结果进行了Klinkenberg效应校正。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表明,滑脱因子b值与绝对渗透率kl存在b=λkl-d形式的幂律关系,断层岩符合b=0.004 6kl-0.476的变化关系。与沉积岩相比,断层岩的气体滑脱效应更强,采用气体测量渗透率时,其滑脱效应不能忽略。断层岩气体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与测量所用的孔隙压力间的关系为kg/kl=1+(0.009 2kl-0.476)/(Pu+Pd)。结果表明样品渗透率越低,滑脱效应越强,提高孔隙压力,滑脱效应逐渐减小;对于高渗(10-15m2~10-18m2)的样品,高孔隙压力下(4MPa以上)的气体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基本一致,对于超低渗(10-22m2~10-20m2)的样品,即使提高孔隙压力亦很难避免滑脱效应。在40MPa有效压力下断层泥样品的绝对渗透率为4.54×10-19m2~2.43×10-17m2,角砾岩的绝对渗透率较断层泥高出1~2个数量级,为2.25×10-17m2~7.94×10-16m2,表明汶川地震断层带具有核部低、破碎带高的渗透结构,断层带核部具备热压作用发生所要求的低渗条件。  相似文献   

9.
许同春  刘秀铭 《地震学报》1989,11(3):303-308
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是岩石的普遍特性,它反映岩石磁性矿物的择优取向,即磁组构(Magnetic fabric).近三十年来,磁组构技术逐渐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显示广阔的研究前景.测量磁组构的仪器有多种,原理不一,故有必要用同一样品在不同原理的仪器上进行比测,以便确认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用黄土、变质岩、玄武岩及掺有铁粉的断层泥制成正方体或圆柱体样品,在卡帕桥(KLY-1和KLY-2)和旋转式磁化率仪(Minisep)上进行比测发现:(1)前者的精度(即重复性)在多数情况下优于后者;2)用旋转式磁化率仪测量之前,必须先测得样品z轴的体磁化率,其标定值取决于厂家在标准样品上标示的数值及被测样品与标准样品的相对体积.就旋转样品测量AMS而言,其标定值应为z轴体磁化率测量标定值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沂沭断裂带断层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沭断裂带是由近于平行的四条断层构成的一条活动断裂带。我们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测定了沂沭断裂断层泥的粘土矿物组成及其中石英颗粒的表面形貌。依据沂沭断裂带四条主干断层中的19个断层泥样品中石英颗粒表面形貌将它们分为四种结构类型,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特征结构。认为保存下来的这些石英颗粒表面标志,不仅可以揭示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性,也揭示了东部的白芬子—浮来山断层(F_2)具有最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断层岩石在断层带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其摩擦强度和摩擦滑动稳定性对于断层活动性的影响,我们采集了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发生区段出露的自然断层泥样品和后山断裂带韧性剪切带中的富含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糜棱岩样品进行了水热条件下的摩擦滑动实验研究。我们根据自然断层泥样品的XRD分析结果选取了5种具有不同矿物组合及含量的自然断层泥样品并在50MPa的初始围压和25℃~15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了摩擦滑动实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五条断裂断层泥力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红河断裂、沂沭断裂、海原断裂、富蕴断裂和鲜水河—小江断裂等五条断裂断层泥的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在五条断裂现场采集了75种断层泥样品并进行了粘土含量、含水量、密度、体积模量、杨氏模量、粘滞系数、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弹性波速度等九种断层泥性质参数的测量,取得了693个数据,使我们对我国断层泥的力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用双剪法对海原断裂带5个点的13种断层泥的摩擦滑动特征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海原断裂带的断层泥的存在有助于消除粘滑与增大摩擦强度,五个点断层泥的摩擦系数平均值分别是0.760(景泰),0.728(哈思山),0.669(大沟门),0.644(剌儿沟),0.684(蔡祥堡)。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断层泥对断层滑动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断层的滑动方式又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紧密联系。研究断层泥与断层滑动方式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一、非粘土断层泥的研究 Shimamoto和Logan(1981)[1]在缩短率为2×10~(-4)cm/s,围压可高至300Mpa,室温干燥条件下的三轴装置中,研究了不同种类非粘土断层泥对砂岩模拟断层滑动方式的  相似文献   

15.
断层泥是断层错动的产物,成份往往比较混杂。含伊利石的断层泥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目前对常发生地震的5—15公里深处的断层泥特性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含断层泥标本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企图揭示一些断层泥在深部的特性。实验表明,在一定围压下伊利石断层泥在200℃和600℃时表现为无震稳滑,强度低。在350℃—480℃间表现为有震粘滑,强度高。对实验后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显微镜观察证明伊利石力学性质的变化与标本中含水情况的变化以及高温下的白云母化过程有关。进而讨论了蛇纹石、伊利石和其它粘土矿物在力学性状和矿物成份上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一类平面曲线 s=4(x,y)·coxθ+B(x,y)·sinθ上的 Radon 变换卷积反投影算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其重建结果与真实数据相吻合,其中 A(x,y)和 B(x,y)满足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浮槎山西缘开展野外调查发现典型断层剖面,采集断层泥ESR年代样品,测年结果为(152±30)ka BP和(188±23)ka BP;垂直断裂布设1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获得了近地表高精度浅层地震剖面。断层剖面及浅震解译结果显示,该断裂位于元古代石英岩与白垩纪砂岩之间,具有相似的构造特征,有正断分量。综合断层地貌特征、断层泥测年结果、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及区域断裂构造对比,认为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但第四纪以来活动程度较弱;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其所在地的弱地震活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断层泥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顺妹  邹谨敞 《地震学报》1996,18(3):376-381
介绍了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采自西秦岭北缘活动断裂带的天然断层泥进行分形研究的程序和结果,得到该断裂断层泥的分维数D=2.5940.122(二维截面D=1.5940.122),并测得该断裂带断层泥分维上限平均粒径为9.6~19.2 mm.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断层泥具有分形特征,断层面的粘滑摩擦特征位移参数可由分维上限确定.文中还讨论了断层泥分形研究对地震断层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两种改性粘土去除群体状铜绿微囊藻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实验采用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改性高岭土,进行以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的水华蓝藻去除的比较研究,研究采用动力学手段,通过去除效率的比较,得到线性方程:壳聚糖改性高岭土投加量(y)与藻细胞浓度OD68(x)和叶绿素a含量(x)之间的关系分别为:y=0.0349x-0.0019、y=0.0524x-0.009;聚合氯化铝改性高岭土投加量(y)与藻细胞浓度OD68(x)和叶绿素a含量(x)之间的关系分别为:y=0.0351x+0.0065、y=0.0676x-0.0059,壳聚糖改性粘土除藻的最适pH范围为5-8,聚合氯化铝改性粘土除藻的最适pH范围为5-9,pH范围相对较宽,电子传递速率分析表明壳聚糖改性粘土处理后1个月内藻趋于死亡,聚合氧化铝改性牯土处理过的藻,一周内藻开始黄化,衰老.  相似文献   

20.
沿新疆可可托海—二台断层采集了断层泥,分析了断层中碎屑和粘土含量的比例。在100—300Mpa围压下测定了断层泥的力学性质,并就它们与断层粘土含量和水含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1931年在新疆可可托海—二台断层中部不连续段卡拉先格尔发生了8级强震,沿断层发生了十几米的右旋水平错动。由于新疆气候干旱,人烟稀少,使这个五十多年前发生的地震遗迹得以保存。在新疆地震局的协助下,1984年部分作者沿这条长达200公里的地震断层进行了野外考查,并在一些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本文着重提供断层泥的性质以及不同围压下的强度。由于断层泥是断层活动的产物,但又影响断层带的力学性质,故可在分析地震发生条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