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扩大头锚索在横琴新区某软土深基坑支护的应用。经实践证明,扩大头锚索由于扩大的摩阻力和端阻力,能有效地缩短锚索长度,降低支护工程施工难度,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锚索是加固滑坡的新一代技术.根据设计、施工实践经验,论述预应力锚索的结构和原理、设计和施工原则、应用效果和优越性,并对有关理论、工艺问题进行探讨,供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之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直线和曲线滑面两种模型,模拟预应力锚索加固含有水平软弱层的高陡边坡的潜在滑动面,通过对锚索加固的力学机理分析来阐述预应力在滑动面主滑方向上产生分力的原因。从锚索受力角度上对锚索倾角的取值范围进行探讨,结合实际造孔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孔斜或弯曲以及获取较好的锚固灌浆效果,就仰角锚固和俯角锚固两种锚固条件分别得出锚索倾角的取值范围,并以此来判定锚索的预应力是否会在滑动面走向方向上产生不利于坡体稳定的下滑力。  相似文献   

4.
工后边(滑)坡预应力锚固工程的长期工作性能是影响锚固工程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一种改进的拉拔检测设备,对重庆三处滑坡工后锚索结构进行了锚索抗拔力检测。通过对各工点检测结果的分析,对各工点锚索结构物当前预应力状态,预应力损失率,锚索安全储备进行了科学判定,为补强整治提供依据。对比分析了造成三处滑坡预应力损失差别较大的原因,岩体蠕变变形及锚索的松弛耦合变形是导致工后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对于过于松散破碎或含水量较大的滑坡体尽量避免采用预应力锚索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各工点工后锚固工程的应力状态及锚索破坏方式表明,锚固段破坏是引起锚固工程失效的主要方式之一,今后锚索工程施工时,应重点注意锚索的长度及注浆等施工质量。对于大型的边(滑)坡中的预应力锚固工程建议安装锚索测力设备,以便时掌握预应力损失情况,及时进行补张拉,防患于未然;对于未安装锚索测力设备的,建议封锚时,预留钢绞线长度大于5 cm,以便工后进行拉拔检测试验。此种改进的拉拔检测设备具有简单、实用、易操作等特点,值得在工后岩土锚固工程长期性能评价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些边坡治理后由于工程加载、雨水入渗以及地震等影响,局部会出现新的变形破坏,需要根据边坡和治理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二次加固(补强加固).以拉力分散型锚索为例,首先分析其结构特征及优越性.考虑松散地层的软化特性,借助剪滞理论分析模型给出拉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上灌浆体与锚固岩层界面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一公路边坡二次加固中采用的拉力分散锚索锚固段荷载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例分析和监测结果表明,拉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荷载分布更为合理,有助于维护锚固体系的预应力水平.拉力分散型锚索用于边坡二次加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磨刀溪岩石滑坡由于人工开挖、在支挡不当的情况下产生并逐步扩大。对此,着重采用了工程地质力学法对该滑坡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滑坡为一切层滑坡,其发生发展与岩层的结构面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以推力传递系数法及地基系数等为理论,确定以一排抗滑桩及一排锚索抗滑桩进行支挡,并在下排桩前采用锚索框架对桩前岩土体进行加固,以确保抗滑桩的锚固段不松弛变形,同时结合疏排水的措施对该滑坡予以彻底治理,从实践看最后一次的治理取得了成功。同时分析了前面几次失败的治理经历,从中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从治理实践中证明了该滑坡治理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值得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边坡失稳容易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对岩土工程边坡治理成了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将详细分析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岩土工程边坡治理中应用的优势,探讨岩土工程边坡锚固技术作用机理,并就具体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喻林青  蔡庆娥 《山地学报》2007,25(1):99-102
冰碛为冰川搬运和堆积的松散物质,发育在其上的公路滑坡较为少见,缺少相关经验与试验数据。作者考察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堆积层滑坡的治理现状,结合锚固工程界专家提出的锚固工程研究方向,在现场贴片锚固试验的基础上,对发育在冰碛物上的滑坡体锚固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综合考虑不同锚索型式、不同锚索锚固段长度、不同张拉吨位对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得出了适用于冰碛物滑坡的锚固试验结论,经过综合比选推荐了一种适用的锚索锚固型式。并结合试验结果通过有限元试算,提出了适宜的建模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
旋喷扩大头锚杆—双排桩门架式新型组合支护体系综合了传统支护方案的优点,在工程应用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基于笔者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文首先介绍了广东佛山市顺德利保商贸中心项目基坑支护的工程概况,然后提出了该支护方案的思路选择以及设计,接着讨论了基坑开挖后的效果,最后针对两种不同的支护形式做了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案支护的先进性。本文研究首次提出了扩大头锚杆与双排桩门架式联合支护方案,对今后软基支护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了某边坡挡墙与格构梁锚索的支护方式,着重介绍了在坡度较陡、泥质粉砂岩及页岩顺层边坡中采用挡墙与格构梁锚索支护体系,通过工程实践表明,挡墙与格构梁锚索支护体系能够满足边坡支护稳定的需要,发挥了支护作用,确保了边坡的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拉力型锚索常用于公路边坡支护工程中,在进行锚固体的结构设计时,注浆体与岩石粘结界面的强度往往被高度关注.在广泛调研西南山区失稳破坏的公路边坡时发现,拉力型锚索最为薄弱的部位并非注浆体与岩石粘结界面.因此,设计11种不同配合比的注浆体,将80根拉力型锚索锚固在软岩及硬岩中,采用拉拔试验对锚索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力型锚索常见的破坏模式是钢绞线与注浆体之间的脱粘破坏.选择合理的力学计算模型,获得内锚固段两个粘结界面的应力分布弹性解,分析表明:钢绞线与注浆体粘结界面的峰值应力位于锚孔孔口处,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高,致使孔口处的钢绞线注浆体粘结界面首先发生脱粘破坏,脱粘界面以渐进的方式向内锚固段末端传递,最终导致钢绞线从注浆体中旋转拔出.建议上述研究成果在以后的规范修订和锚固工程设计时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给出了一个钢绞线与注浆体脱粘破坏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2.
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地层较为破碎、地层裂隙发育比较严重,而且煤层气井煤储层埋藏浅、煤层压力低和煤层保护难度大,这些对煤层气井的钻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针对目前头屯河地区钻探施工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井壁稳定的力学分析方法提出井身结构应选择直井。依据空气欠平衡钻井技术与常规钻井技术对煤层的污染和破坏程度,提出采用空气欠平衡钻井技术,采用低固相或无固相钻井液。根据水泥浆顶替流态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水泥浆顶替应当采用塞流顶替。依据煤储层的保护要求提出一种新的煤储层保护方案,即使用绕煤层固井工具。  相似文献   

13.
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地层较为破碎、地层裂隙发育比较严重,而且煤层气井煤储层埋藏浅、煤层压力低和煤层保护难度大,这些对煤层气井的钻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针对目前头屯河地区钻探施工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井壁稳定的力学分析方法提出井身结构应选择直井。依据空气欠平衡钻井技术与常规钻井技术对煤层的污染和破坏程度,提出采用空气欠平衡钻井技术,采用低固相或无固相钻井液。根据水泥浆顶替流态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水泥浆顶替应当采用塞流顶替。依据煤储层的保护要求提出一种新的煤储层保护方案,即使用绕煤层固井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植被恢复及其对水沙过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海东  吴瞾 《地理学报》2021,76(5):1206-1217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也是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地区。植被的快速恢复对径流和输沙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50 m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MOD13Q1 NDVI),使用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技术,分析了头道拐—潼关区间不同景观单元植被恢复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水沙过程的影响,并对头道拐—潼关区间植被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头道拐—潼关区间82.87%区域的植被呈显著增加趋势(p < 0.05),且植被恢复速度最快的区域为半湿润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和降水量在不同景观单元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不同。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头道拐—潼关区间NDVI和年降水量的相关性降低。在植被恢复背景下,黄河中游主要河流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是降水量,输沙量同时受到降水量和植被恢复的影响,含沙量与NDVI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弱。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流域土壤侵蚀量降低,河流输沙量也呈降低趋势,土壤侵蚀量对河流输沙量的贡献率变化于39%~88%之间。基于植被恢复潜力和恢复速度,本文预测头道拐—潼关区间2020年、2030年、2040年以及2050年的NDVI平均值将分别达到0.68、0.75、0.79以及0.80。  相似文献   

15.
基于RTK-GPS技术的干热河谷冲沟沟头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精度实时动态差分GPS(以下简称RTK-GPS)技术对干热河谷冲沟进行野外调查,获取36个不同活跃度类型沟头的形态参数,研究不同活跃度类型之间沟头的形态特征差异,并分析集水区、沟床植被盖度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沟头不同活跃度类型之间,其跌坎高差、沟床比降差异最为显著,可作为沟头活跃度类型野外判别的主要参考指标;沟壁坡度、宽-深比等的差异较为显著,亦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沟头活跃程度。2.沟床植被盖度与各形态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显著,表明沟床植被盖度可作为形态参数的综合替代性指标。同一活跃度类型的沟头,其跌坎高差、沟床比降等与沟床植被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沟床植被盖度的增加(或减小),跌坎高差、沟床比降均呈减小(或增加)趋势。3.集水区植被盖度与各形态特征参数的关系不显著,表明干热河谷集水区植被盖度对沟头发育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6.
新疆哈密盆地初冬鹅喉羚的地理分布与种群数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行宜  姚军 《干旱区地理》2006,29(2):213-218
2004年11月2日至2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哈密盆地鹅喉羚的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证实:鹅喉羚广泛分布于哈密盆地及其周边各类地理环境中,并可分为高、中、低三级密度区,各密度区的栖息密度和种群数量分别为,3.33±0.24头/km2和12 431±896头,0.95±0.055头/km2和21 651±1254头,0.056±0.042头/km2和3 026±2 270头,资源总量为37 108±4 420头。并讨论了过牧对草场的破坏和鹅喉羚生存面临的环境压力,提出了改良家畜饲养模式,以草定畜,恢复天然植被,在高密度区和中等密度区计划猎取鹅喉羚,控制种群数量,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滦平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南侧的滑坡灾害对学校产生的安全威胁,本文对滑坡灾害特征和诱发因素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滑坡变形特征较为明显,前部滑坡区的崩滑、张拉裂缝发育,后部变形区的张拉裂缝发育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根据滑坡的危害对象,对滑坡的治理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格构梁坡脚支挡、锚杆加固岩层坡...  相似文献   

18.
软岩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兴松  周德培 《山地学报》2005,23(4):447-452
目前已提出了多种预应力错索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例如按Winkler弹怀地基梁的方法、错索与桩的协调变形的方法等.由于软弱岩体的变形特征,结构与岩体的相互作用机理较为复杂,这些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软岩高边坡工程,需要加以分析改进.应该分析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施工顺序、实际受力条件、锚索预应力的主要控制因素等,分阶段进行计算,这样得出的计算结果才有可能与实际情况一致.在充分吸取现有计算方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方法.通过实际工程的计算,得出了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岩土工程的数量和范围都在扩大,相关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提升工程中技术的实施质量,锚固技术作为岩土工程中采用的重要技术类型,应当强化锚固技术的使用效果。锚固技术可以减少岩土工程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提高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对岩土体的应力状态进行转变,为岩土层的结构提供支撑。目前锚固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本文对锚固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分类、锚杆分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锚固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力求可以提高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西藏粮油生产发展趋势与特点及影响西藏粮油生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单产是目前西藏粮油总产量提高的首要驱动力。而提高粮油单产则需采取: 切实加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粮油种植技术规范化、系统化和模式化; 大力推广低产田改造技术, 扩大中低产田改造的面积; 兴修水利和确保水利设施的质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