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必鲁吐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北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蚀变以硅化、碳酸岩化、绿泥石化和云英岩化为主,矿化类型主要包括褐铁矿化、萤石化、锡矿化、孔雀石化、闪锌矿化和铅矾化。共发现14条矿化体,根据地质及矿化蚀变特征,在区内内外接触带寻找矿化蚀变带,内接触带中的密集石英脉及云英岩化带和外接触带大石英脉地段是主要找矿标志。必鲁吐矿区具备寻找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长埔锡矿床为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的一个中型规模的中高温热液锡矿床。矿体赋存于下侏罗统长埔组海陆交替变质砂页岩与石英斑岩内外接触带中。矿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锡矿石、石英锡矿石、锡铅锌矿石。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影响形成的脆—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层间滑动断层、糜棱面理及片理面,石英斑岩脉内外接触带,具有电气石化、硅化、绿泥石化蚀变强烈地段,是此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克什克腾旗同兴乡红眼沟铅锌矿点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型。矿(化)体多赋存在哲斯组灰岩与流纹斑岩的接触部位矽卡岩化带及北东向、北西向的构造破碎带中。蚀变类型丰富,矿化种类多样。矿化体整体走向北东,局部北西,呈弯曲状变形,总体受控于北东向控岩控矿构造,局部受控于接触带的展布。  相似文献   

4.
矿区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西南部,分属大别构造带宿松—肥东印支构造亚带。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沙畈—桐油冲断层(F1)是矿区的主要控矿、容矿断层,其中该断层的下方山—梅子冲—梅冲段为寻找金矿重点区。围岩蚀变多沿断裂构造及构造裂隙发育,其中黄铁矿化、硅化、赤(褐)铁矿为找矿间接标志。区内已发现金矿体2个,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具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特征,构造复杂,异常及矿化蚀变带规模大,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该地区以后同类矿床勘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土营子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侧大陆边缘的岩浆活动带上,是华北北缘多金属成矿带东端新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热液脉型铅锌银-矽卡岩型铁铜的超大型多金属矿床。北西向F1断裂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具有继承性和多期活动的特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钙碱性花岗斑岩均沿F1断裂侵位,花岗斑岩是成矿母岩,斑岩型铜钼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岩株的内、外接触带的硅化+绢云母化带中,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化套叠在斑岩型铜钼矿化的外侧,受青磐岩化带控制,具有典型的蚀变分带性和矿化分带性。本文结合最新的勘查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其成因主要为斑岩型铜钼-热液脉型铅锌银-矽卡岩型铁铜高中温热液矿床,且有多期、多阶段成矿为特点。  相似文献   

6.
石坑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中东部,铜官山—戴家汇近东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矿区地表出露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北西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层发育,地表分布有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及花岗斑岩岩脉。蚀变主要有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沿花岗斑岩脉接触带部位主要发育硅化。成因上属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铜陵矿集区外围为相对高温元素成矿系列,内部以Pb、Zn、Au、Ag等低温成矿系列为主。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岩浆通道,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7.
矿区位于南秦岭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北侧,三叠系三渡水组是主要的含矿地层,矿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三组断层,是矿床最重要的控矿因素。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为金成矿提供一定的成矿物质。圈出金矿化体4条,金矿化体多呈北西向产出,倾向北东和南西,含矿岩性主要为砂质板岩。地球化学、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研究结果为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额济纳旗珠斯楞海尔罕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呼伦西白——珠斯楞反"S"型弧形构造中,NW向断裂构造和NW向与近SN向断裂复合构造既是容矿构造,也是导矿构造,其很可能亦控制着深部含矿岩体。矿体赋矿岩性为蚀变闪长玢岩、蚀变花岗闪长岩,其次还有蚀变花岗斑岩和强蚀变钙质粉砂岩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华力西期岩浆活动,岩浆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在上升、侵位和演化过程中成矿物质不断得到富集,当其接近地表定位时,含矿的高温流体强烈交代斑岩体和围岩,随着温度降低,大量的成矿物质沉淀、富集,形成了斑岩型铜矿床。文章在分析矿区、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了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9.
胡如图分场—毛登水库锡锌多金属矿区位于突泉—翁牛特旗Pb-Zn-Ag-Cu-Fe-Sn-REE成矿带,该矿区是在内蒙古毛登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的一处矿产地,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矿体空间分布规律、矿石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特征研究后发现,矿区断裂构造、矿(化)体及蚀变带发育;蚀变带规模大且蚀变强;物化探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且与矿区套合性好;钻探深部见矿效果好,矿化蚀变强。经过综合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某金矿区处在北东向钦杭成矿带西南段桂东~粤西成矿带内,矿化体赋存于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绢云母黏土板岩中。金矿体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直接控制,金矿床(点)主要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围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本文通过对矿区的成矿背景、地质特征和断裂构造控矿的浅析,总结出该区的找矿标志,为该矿区下一步找矿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1.
水南湾铜多金属矿区位于鄂东南阳新岩体西北段东部北缘接触带,矿体赋存于接触带矽卡岩和内接触带蚀变岩体中。本文通过分析矿体及围岩的蚀变特征和矿化特征认为,矿床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阳新岩体的石英正长闪长岩,寻找铜多金属矿的最有利部位为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最直接找矿标志为矽卡岩化,次为硅化。类比鄂东南周边矿山,本文认为水南湾矿区接触带附近发现的铜多金属矿体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规模,矿区兼具寻找碳酸盐岩捕掳体含矿带及探索斑岩型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温都敖拉矿区位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蚀变以硅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为主,矿化类型主要包括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和铅钒化。共发现六条矿化体,根据地质及矿化蚀变特征,总结出区内碎裂岩、次级破裂及近南北向花岗斑岩脉附近硅化较强地段是间接找矿标志。温都敖拉矿区具备找寻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刘辛瑶 《西部资源》2014,(6):190-192
必鲁吐多金属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出露地层有古生界二叠系上统林西组、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额博组、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第四系的更新统、全新统。通过分析研究区域资料和工作成果,二叠系上统林西组板岩带受后期强烈挤压和岩浆侵入活动的影响,岩层普通绿泥石化化和硅化化,同时也形成了矿液运移的通道和贮矿空间。所以初步认为该区矿床成因为蚀变岩型多金属矿床。主要找矿标志地表寻找硅化带,在带中穿插石英脉,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呈蜂窝状,团块状,条节状分布。与多金属矿有关的蚀变主要是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和云英岩化,蚀变越强矿化越强。方铅矿、闪锌矿呈团块状,细脉状、浸染状分布,黑钨矿与锡矿呈细脉状,主要富集于石英脉中,硅化越强,钨锡品位越高。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伊和布拉格多金属矿位于额济纳旗-大兴安岭成矿区之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区内共发现7条矿化蚀变带,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元素组合异常4个。矿化蚀变带受NE-SW向断裂构造控制,其中Ⅲ号矿化蚀变带、Ⅴ号矿化蚀变带位于该区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带的交汇处。矿化蚀变主要产于下二叠统或上侏罗统,成矿作用与燕山中晚期岩浆侵入活动相关。矿化蚀变带与地球化学异常及低电阻率,高极化激电异常均相关性,其中Ⅲ号蚀变带深部已见多层银铅锌矿体。从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并与有关同类型的矿床类比,区内多条矿化蚀变带均具有寻找中-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皖南地区是钦州——杭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钨、钼、金、银等矿产的成矿条件,外桐坑金矿床即是近几年发现的位于该成矿带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初步分析了黄山外桐坑金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富集规律,对含矿构造破碎带和含矿蚀变岩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对开拓矿区找矿思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甲浪沟金矿位于乌拉山金矿带中,矿区内侵入岩不发育,金矿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系中,该岩组混合岩化强烈,石英—钾长石脉、石英脉是本区主要金矿化体,而辉绿岩具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目前已经圈定三条金工业矿体,矿体的主要围岩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矿、碳酸盐化等,并为直接找矿标志。因本矿床产在太古界中—高级变质岩中,严格受构造控制,与混合岩化有关的硅化,钾长石化蚀变岩型金矿,即变质——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布敦花矿区内矿床类型有热液脉状类型和细脉浸染型(斑岩型)两类。热液脉状矿床分布于布敦花岩浆杂岩体北侧外带孔雀山矿段,赋矿围岩主要为角岩化的变质砂岩、板岩、黑云母角岩以及闪长玢岩等。矿体以不规则弯曲的脉状为主,在大脉旁侧围岩中有广泛的网脉状矿化。矿脉自南向北近于左列雁行排列。斑岩型矿床赋存于布敦花岩浆杂岩体南翼内带金鸡岭矿段,矿化面积较大,矿化分散,矿石品位相对较低(Cu一般在0.2%-0.7%),矿体埋深通常在250-300 m。主矿体赋存于隐伏的斜长花岗斑岩岩体顶部起伏界面之外接触带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及中侏罗统万宝组地层内,矿化受斜长花岗斑岩形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草帽顶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北北西向断裂构造,矿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控制,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等。控矿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的种类和强度对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化强度等起直接的控制作用,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是主要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19.
矿区大地构造处于崤山-鲁山拱褶断束的中部,熊耳山多金属成矿区之西部Ag-Pb-Au地球化学异常区。矿区内断裂构造相当发育,以北东向含矿蚀变断裂带最发育。硅化、方铅矿化、黄铁矿化和矿化关系密切,发现8条矿化蚀变带,矿体赋存于矿化蚀变带中,并严格受矿化蚀变带控制,圈出6个矿体,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明显。  相似文献   

20.
黄亮金矿主要产于志留纪细中粒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断裂破碎带中,受断裂控制明显,矿化与硅化、褐(黄)铁矿化关系密切,属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笔者认为黄亮矿区内的石黄断层不仅为金矿的形成提供导矿和容矿空间,而且又为含矿热液的运动提供直接或间接的驱动力,其控制或影响着矿区内金矿的赋存位置、矿石组构特征、矿化期次及矿化强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