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引子: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改革开放后关于农村工作的第一个"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此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然而,直到16年后的2004年1月,中央才第6次就"三农"工作重又发出了新的"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2.
2月22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3.
资讯快递     
□部委中央一号文件扶持"三农"再加力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今年将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2004年以来,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9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如何正确运用地质专业知识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每一个地质科技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农业与城镇发展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完整系统。不出所料,2014年的"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近期正式发布,已经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1年锁定"三农"问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用十四个字概括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即:"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文件确定,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2011,(2):28-31
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权威解读"一号文件"的"水利亮点".  相似文献   

7.
部委     
中央—号文件扶持“三农”再加力 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今年将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次明确了"国土修复"这一重大的时代主题。中央一号文件的布局和措辞是非常有讲究的。第一段相当于肯定2014年"三农"工作成就的"引言",第二段最为宏观且直指当下最为迫切的问题,然后是第一部分可以管住2015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最重要任务。这就是大局部分,就像《孙子兵法》开头讲的"兵者  相似文献   

9.
<正>备受瞩目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正式发布。作为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文件(下称"一号文件"),一改近年来更多着墨于"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思路,开宗明义强调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地位。综观此次一号文件,涉及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变革推动"两个反哺"中央一号文件并不是第一次强调增加支农投入,2006年以来几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支农投入的增量要高于上年,从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实际支农投入总量每年确实都在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规模持续创历史新高,但所占  相似文献   

11.
正据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分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叶檀 《国土资源》2012,(2):18-19
2月1号,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从2004年到2012年,9年"一号文件"持续关注,说明农业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农业不兴,则中国经济不兴;农业不市场化,则中国经济不可能市场化;围绕农业的利益不厘清,则农民无法真正摆脱小农身份。在九年的时间里,值得记入史册的是取消农业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  相似文献   

13.
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问题关乎国运民生,农业是立国之本,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正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打响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发令枪。步入"十三五"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理念融入"三农"工作,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相似文献   

14.
政策     
<正>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2月1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共分8个部分,包括: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相似文献   

15.
<正>2月1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份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其中,哪些重点任务涉及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本文进行了梳理。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力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以及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并提出八大类33项重点工作以来,中央各部委纷纷出台2014年涉农工作措施,农业产业发展与财政和金融渐趋融合的框架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家庭农场"引发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 基于国情的解释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经营制度既面临组织变革的压力,也有产生新的制度安排的动力.与企业化经营相比,家庭农场的制度安排具有独特的优势,更为适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8.
"三农"是发展之基,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农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三农"话题,各抒己见、各亮高招,为强基固本惠"三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一直把土地视为命根子的农民,如今很多人却弃土而去。"这样的事实,让长期研究"三农"的谢德体代表心痛不已。在一些地方,农村土地撂荒现象聚焦一:明天谁来种地?  相似文献   

19.
信息在线     
《国土资源》2004,(2):42-43
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促进农民增收 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 《意见》指出,要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对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从2004年起,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2月2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7个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分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