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蒙山主峰龟蒙顶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的2件样品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 539±17)Ma,(2 544±15)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蒙山北部云蒙峰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 534±8)Ma,其侵入龟蒙顶岩体片麻状花岗闪长岩。龟蒙顶岩体属峄山岩套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云蒙峰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2.
鲁西地区石门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530±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凤仙山岩体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13±12)Ma,并侵入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石门山岩体属峄山岩套,为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凤仙山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的。峄山岩套TTG类岩石是2560~2530 Ma壳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普遍具有片麻状构造,表明经历变质变形作用。未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傲徕山岩套大规模壳源花岗岩是2530~2500 Ma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超大陆拼合有关,2530 Ma是鲁西地区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3.
苗儿山花岗岩复式岩基位于湘桂两省交界处,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多期多阶段花岗岩复式岩基。其岩浆活动可分为四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是该岩体的主体岩石。作者对该复式岩基进行了Sr、O、Nd、Pb多元同位素体系的示踪研究,有关参数如下:各期花岗岩的(~(87)Sr/~(86)Sr)Ⅰ值范围为0.7168—0.7265,δ~(18)O为9.39—10.73,∈xd=-7.1,∈Sr=177-209,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759—18.833,~(207)Pb/~(204)Pb=15.669—15.747,全岩的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512—19.269,~(207)Pb/~(204)Pb=15.559—15.729。锆石的u—Pb不一致线与一致性曲线的上交点年龄为1126Ma,T_(DM)=1553Ma。上述各项同位素参数表明苗儿山岩体的成岩物质源自上部地壳,可能为中晚元古代的基底物质重熔而成。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中生代的五峰仙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该岩体主要由印支期的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次获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233.5±2.5)Ma,表明形成于晚三叠世;结合已发表的岩体年龄资料,五峰仙岩体侵位于236~233.5 Ma和221.6 Ma,具有多阶段岩浆活动特点。五峰仙花岗岩具有高的w(SiO2)、w(P2O5),含过铝质的白云母,表现为弱铝质、强铝质岩石;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Rb、Th、U富集,Nb、Ba、Sr、Ti亏损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Eu亏损相对明显以及高的Rb/Sr比值,[JP2]为高成熟度陆壳物质重熔的S型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具淬冷结构、含长石捕获晶及呈塑形变等特征的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该类花岗岩中锆石Hf同位素εHf(t)值较高,为-4.4~0.7,Hf同位素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为1 534~1 216 Ma,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受幔源岩浆作用所致。五峰仙岩体是在印支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碰撞期后(变质基底年龄258~243 Ma)及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期间(超高压变质峰期在238~218 Ma)华南内陆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岩石学和年代学成果,根据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探讨了蒙山的侵入岩分布与岩性特征。蒙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表现为韧性变形、剪切、岩浆侵入,岩浆活动具多旋回多期次的特点,侵入岩发育。蒙山的主体是距今2 700~2 500 Ma间三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2 750~2 600 Ma,万山庄序列超铁镁质—镁铁质侵入岩侵入,泰山序列TTG(Trondhjemite,Tonalite,Granodiorite)岩系侵位。大约2 600~2 500 Ma,先后有黄前序列西店子蛇纹岩,峄山序列中粒奥长花岗岩、片麻状粗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斑状含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傲徕山、红门序列条带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石英闪长岩等侵入。之后,中元古代约1 621Ma牛岚辉绿岩呈脉状侵入,古生代约465Ma常马庄金伯利岩侵入。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作用,使古陆核发生了多次巨变和反复锻造,形成了坚硬的刚性陆壳,塑造了多种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6.
安徽池州的铜山岩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岩浆岩主带中的含矿岩体之一,其形成年龄及岩石成因尚存在争议。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对铜山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侵入年龄为(146.3±3.2)Ma,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εHf(t)值平均为-5.23,说明铜山侵入岩具有壳幔混合的岩浆岩源区性质;锆石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分布在1 184.51~1 422.72Ma之间,说明岩浆源区与皖南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基底有密切关系。构造判别图解显示,铜山岩体属火山弧花岗岩,与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含矿岩体形成于同一构造背景下,据此推测铜山地区大地构造背景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的大陆边缘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7.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进行锆石SHRIMP测年结果显示,泰山岩群形成年龄大约在2770~2750Ma。新太古代发生3期岩浆侵入活动,每期岩浆侵入活动开始都有地幔岩浆侵入。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740~2700Ma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650~2600Ma的TTG质花岗岩;晚期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从地幔岩浆侵入到地壳深熔形成大规模的钾质花岗岩,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古元古代早期和中元古代,有少量岩浆沿太古代刚性陆壳裂解形成的张性裂隙侵入。对鲁西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按岩性+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变质深成侵入体(片麻岩)按时代+gn,依据其不同成分和不同结构构造的第一个英文大写字母进行表示,探讨了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8.
南祁连造山带南缘乌北地体中的柯柯沙花岗岩岩浆作用记录了中国西北部响应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过程中长时间的后碰撞花岗岩岩浆作用历史。柯柯沙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861±9)~(863±4)Ma和(827±6)~(830±8)Ma,变质锆石年龄为(463±3)Ma。结合先期获得的年龄数据,柯柯沙花岗岩体可能为约860 Ma和810~830 Ma的两阶段岩浆作用产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分别呈弱过铝质和弱—强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伸展构造环境,源区岩石主要为变质杂砂岩,岩浆部分熔融温度约为800℃,压力在0.9~1.4GPa之间。综上所述,乌北地体主碰撞阶段结束于860 Ma之前。  相似文献   

9.
山东徂徕山区珂洛山、刘家山一带岩浆杂岩分布广泛,按岩相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可划分为闪长质岩组和花岗质岩组两大系列。闪长质岩组中的细粒闪长岩与泰山地区的普照寺型闪长岩相当,中粗粒闪长岩与中天门花岗闪长岩一致,二者可能产生于长期亏损地慢源.花岗质岩组中的黑云二长花岗岩测得锆石U—Pb一致线年龄为2440±_(22)~(23)Ma,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均与泰山地区的傲徕山花岗岩相当,系由变质岩地壳熔融而来的深成流体形成.徂徕山杂岩体和泰山杂岩体区域片麻理走向一致,共同组成鲁西绿岩——花岗岩地体。  相似文献   

10.
阿尔金地块南西缘钙碱性侵入岩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金地块南西缘钙碱性侵入岩带由10余个大小不等的花岗岩体组成,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对带内有代表性岩体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钙碱性系列,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其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闪长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575 Ma,确定为晚震旦世产物.这一发现,对于深入研究阿尔金地块活动机制,再造震旦期造山过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管癌与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壤元素资料 2 0 6 94 4 8个数据 ,食管癌死亡调查资料 1750 80例 ,研究了食管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的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铅、硒、铷、铯、镁、钙、镓、铊、钍、铀、锡、铪、铋、钼、溴、碘元素与食管癌死亡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碧口地区晚元古代复理石岩系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其主体由下部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和上部陆源碎屑浊积岩组成。本文研究了复理石岩系中杂砂岩的岩石学、碎屑模型和岩石化学特征,并与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沉积的古代杂砂岩和现代深海砂成分进行了类比。研究表明,复理石岩系形成于沟弧盆系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杂砂岩属大陆岛弧型,物源区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深成岩浆岛弧造山带,源岩为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及同源深成侵入岩,沉积盆地为岛弧及俯冲杂岩外侧的古海沟环境。  相似文献   

13.
泌阳断陷断块圈闭、滚动背斜及其与砾岩体复合圈闭油藏的形成,与断陷东南缘由多条断层组成的具下道上正呈断阶状的深断裂带的演化有关。本文首先研究了泌阳断陷区域构造背景,对典型地震测线的原始采集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断陷东南缘深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陶湾群分布于洛南—栾川一带,分三个自然段出露。本文描述了各地段陶湾群代表性剖面,论述了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文中依据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以及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陶湾群的时代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间的康古尔塔格带是发育在北天山东部地区的晚古生代碰撞构造,本文对该碰撞造山带在形成和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并对该碰撞构造的碰撞时代、碰撞单元和碰撞标志进行了探讨,尝试性提出了其碰撞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幔是Lamina牛顿可压缩粘滞性流体假设出发,根据流体力学推导出重力场和地幔流应力场的基本关系为: 此关系式为人们根据重力场认识地幔流对岩石圈的作用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原码除法加减交替算法运算精度的研究,探讨了该算法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及产生的原因。针对提高运算精度给出两种修正方法,并在运算精度、运算速度和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到了较为实用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径向成层的地球模型计算由月亮和太阳的潮汐位所产生的地球形变位。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牛顿万有引力位是由随时间变化的质量密度增量产生的;由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密度增量来自未挠动的质量密度的散度和位移矢量场。对质量密度的径向成层模型,采用Dziewonski和Anderson的PREN地球模型(1981);对勒夫(Love)和志田(Shida)数,采用Varga和Denis的模型(1988);对月亮和太阳的潮汐位分别取至3和2阶。计算了地球的形变位。所得结果比用勒夫假定(即δW=K_L(γ)V_(?))计算的结果,相差20%。本文给出了详细的数字结果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牛庄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地层中,由于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了较多的砂岩透镜体油藏。这些砂体具有分布范围小、横向变化快、且互不连通的特点。勘探开发这类油藏的难度较大。本文从该地区的沉积特点出发,分析了砂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以王50砂体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钻井资料,及综合利用合成记录、地震模型、波阻抗等各种信息,准确标定砂体反射波和定量解释的新方法;同时,对无井区砂体预测在方法上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成果经钻探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石炭、二叠系的界线,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现在按照世界上多数国家地层古生物工作者的意见,二者应划在Pseudoschwagerina带之底部。我国华南的船山组或马平组,目前则把Pseudoscfiwagerina带之上的Robustoschwagerina或Staffella带归入早二叠世。上述两种划分意见,界线的上、下差着一个生物化石带。若按国际划分方案,我省的太原组势必一分为二,在北部划在一套细碎屑岩和含筵石灰岩之间,南部则在含(竹蜓)石灰岩地层内部,分属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若按我国华南的划法,太原组也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