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直径潜孔锤冲击能量传递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影响大直径潜孔锤冲击能量传递的因素可归纳为:冲锤与钻头体质量比;冲锤与钻头体直径比:钻压大小等,这一规律的发现使潜孔锤与钻送达到了合理的级配,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潜孔锤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滑坡防治大直径桩孔施工过程中,快速钻进是治理成功的关键。因此选用合适的钻进机具与工艺极其重要,而气动潜孔锤因钻进效率高被广泛应用。气动潜孔锤钻进过程中,通过钻头底部球齿对岩石进行切削,达到高效碎岩目的,但球齿在破碎岩石过程中若冲击功选用不恰当,会导致能量损耗增大、球齿磨损较快、钻进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选用合适的冲击功进行碎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对单个球齿冲击岩石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冲锤自由落体冲击实验,分析?19 mm的球齿在不同冲击功条件下的碎岩机理、破碎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球齿碎岩机理分为3个阶段:弹性变形、压裂、体积破碎,且当球齿以30 J冲击功钻进花岗岩时,可有效降低能量损耗与提高碎岩效率。  相似文献   

3.
大直径潜孔锤钻进中钻头的柱齿平面布置与齿型选择是影响钻进效率、钻头使用寿命、成孔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设计思路。在等工作条件布齿理论的基础上,从柱齿碎岩机理出发,探讨了相邻柱齿对碎岩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优齿间距,并确定最佳齿位和合理的齿数。利用冲击功确定齿数,总结柱齿、柱齿合金材料等选型方法。并针对软岩、硬岩不同地层提出两种Φ800 mm潜孔锤钻头不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干热岩试验性开发井钻井施工,在高温硬岩的地层条件下,如何实现高效钻进仍存在很多技术难点。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是解决硬岩地层钻进的有效方法之一,潜孔锤钻头是空气潜孔锤钻进的关键器具。根据青海共和干热岩GH-01井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应用情况,分析探讨了空气潜孔锤钻头断齿、掉齿、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从钻头结构设计、钻头材料选取、钻头冷压固齿工艺等几个方面对空气潜孔锤钻头进行了优化。固齿优化过程中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钻头冷压固齿过盈量进行仿真分析计算,根据分析计算结果确定最优固齿过盈量。通过对潜孔锤钻头结构、材料、加工等优化,为适用于高温硬岩的空气潜孔锤钻头研制提供了借鉴。为提高空气潜孔锤钻进综合效率,为干热岩钻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5.
通体花键式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头在实际施工中尾部较易损坏,影响反循环钻头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反循环钻头的使用寿命,对反循环钻头尾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采用非线性动力学仿真软件LS-DYNA对改进前后的反循环钻头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在冲锤的高频冲击作用下,反循环钻头尾部易出现较大的局部应力集中,导致钻头体出现疲劳破坏;通过对钻头尾部结构设计优化后,与通体花键式反循环钻头相比,新结构钻头在无泄风槽情况下,应力集中值减小44%,在有泄风槽的情况下,应力集中值减小19%。数值模拟分析表明,优化后能大幅度提高钻头寿命。  相似文献   

6.
潜孔锤钻进在复杂地层中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潜孔锤的结构形式、钻具匹配、钻头类型、钻凿工艺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潜孔锤套管隔离护孔法钻进;贯通式潜孔锤用于复杂地层钻进;大直径潜孔锤在孤石、漂石地层中钻进等实际应用和效果作了简明介绍。  相似文献   

7.
于航  殷琨  罗永江  甘心 《探矿工程》2013,40(1):49-52
为解决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样)技术在钻进“硬、脆、碎”等复杂地层时反循环排不出渣或者排渣不彻底的现象,在现有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钻头结构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一种新型内喷孔式反循环钻头,能在孔底形成强有力的多股引射抽吸流场,并模拟分析了内喷孔轴线水平偏角和内喷孔轴线与钻头中心的偏距2个结构参数对新型反循环钻头结构抽吸能力的影响。通过模拟分析的验证,此种反循环钻头的结构更加简单,反循环效果比较优良。  相似文献   

8.
小秦岭复杂地层液动锤绳索取心钻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予北 《地质与勘探》2014,50(2):391-396
小秦岭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地,属于严重的破、碎、硬、漏等复杂地层,特别是岩石结构致密、颗粒细、研磨性较弱的坚硬地层,采用传统回转钻进工艺时,钻头经常出现"打滑"现象,从而导致钻头寿命低、钻探效率低、事故率高、钻探成本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生产,本文选择了3处典型复杂地层进行了液动潜孔锤+绳索取心"二合一"和传统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相比,液动锤平均回次进尺可提高44%,机械钻速提高21.34%~30.3%,平均综合钻探成本降低了21%~28%,其中钻头费用可降低66.5%。同时,由于碎岩方式的改变,液动潜孔锤钻探具有钻孔防斜效果好、事故率低、钻头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于矿区钻孔作业存在的粉尘污染严重、岩矿心采取困难等问题,常规金刚石钻进取心难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采用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技术替代常规金刚石取心工艺,在保证了较高钻进效率的同时,可有效解决干旱缺水矿区存在的取心及其引起的污染问题,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研发了两种新型潜孔锤反循环钻头并进行了野外试验,同时,运用LSDYNA数值模拟对设计的两种反循环钻头进行了强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钻头均具有较好的碎岩钻进效果,但花键内喷孔式反循环钻头易发生断裂;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钻头的最大应力远高于材料疲劳极限是造成钻头破坏的根本原因,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由此证实了花键内喷孔式反循环钻头结构存在缺陷,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在内喷孔周围设置环槽,以保证钻头体强度。  相似文献   

10.
潜孔锤的钻进过程是一个高度非线性、大变形、破碎岩石的过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NSYS/LS-DY-NA研究了在凿岩过程中,球齿凿入不同空隙率(塑性体积应变)岩石的冲击力特性。结果表明,岩石空隙率对钻头球齿与岩石之间的凿入冲击力幅值有很大影响,随着空隙率的增大,球齿凿入的冲击力显著减小,而对活塞与钻头间冲击力幅值影响甚微。通过ANSYS/LS-DYNA瞬态冲击数值模拟,形象地再现了潜孔锤钻凿系统冲击岩石发生侵入破坏的物理过程,为冲击碎岩瞬态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量原理盐岩的强度与破坏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盐岩变形过程中可释放弹性应变能与耗散能内在关系,并给出了基于弹性应变能的破坏准则。为了验证该准则的可行性,一方面利用Mohr准则、D-P准则、基于能量原理强度准则对围压分别为1、5、10、15 MPa一组三轴压缩试验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应用该准则对来源于其他文献的三轴试验数据就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准则仅需确定常规岩石力学参数,物理力学意义明确,试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因此,该准则可作为盐岩破坏的判据。  相似文献   

12.
刘国经 《探矿工程》2015,42(7):45-498
蓄能式液动潜孔锤是一种反作用式潜孔锤,具有低能耗、小排量、大冲击功和高能量利用率的特点。以芯阀结构为例,介绍了蓄能式液动潜孔锤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阐述了新型蓄能式液动潜孔锤的研制过程和技术优势,以及应用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与重要支柱。能源利用的每一次突破,都会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抓住我国能源战略西移的大好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确立并实施新疆能源工业发展战略,是促进全疆国民经济快速、高效、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SC-86H型高能射流式液动锤冲锤结构进行优化,应用CFD动态分析,对2种不同冲锤结构的射流式液动锤模型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在相同输入流量下,新型冲锤结构的射流式液动锤与原冲锤结构相比性能具有优势,冲击末速度得到了提高,冲击功与能量利用率平均增长7.9%与12.7%,新型冲锤结构减小了流体阻力消耗的能量,更有利于高能输出。另外,通过Ls-dyna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对2种冲锤结构的碎岩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新型冲锤应力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冲锤结构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且满足疲劳强度校核,相同冲击末速度下,岩层吸能值高于原冲锤结构;新型冲锤结构的吸能率较高,2种冲锤模型的吸能率随入射能量成非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15.
苗鹏  肖宏彬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1):20-23,26
基于改进的室内膨胀能测定实验,联合静力压入法的试样制作新方法,以功能原理为出发点,从能量的角度对南宁膨胀土的膨胀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南宁膨胀土的静力压实功和膨胀释放能与含水量、干密度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膨胀能和压实功均与初始含水率近似成线性反比关系,与干密度成线性正比关系;干密度是影响压实功和膨胀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路泥石流病害严重,泥石流淤埋公路构建筑物是一类常见的公路泥石流病害类型。泥石流衰减动力学是防治泥石流淤埋病害的重要关键技术,也是泥石流运动学、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作者运用泥沙运动力学及流体力学原理,初步建立了泥石流固相颗粒和液相浆体的能量衰减条件,把泥石流衰减模式概化为两类,即能量抑制衰减和能量自由衰减;通过泥石流沉积模型试验,得到了不同粘度泥石流体的沉积扇变化形态,随着泥石流体粘度的增大,沉积扇边缘变陡、扩展范围变小、纵轴线长度减小等结论与实际情况吻合;初步建立了泥石流能量衰减速率计算方法。研究成果为防治公路泥石流病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相变储能矿物材料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变储能材料因为储能密度高,热导率大,相变过程近似恒温等特点,所以被公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储能材料。在相变储能材料中,矿物储能材料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存储、工业余热回收和各种控温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变储能材料的一般概念,然后以矿物材料为重点,总结了常见的相变储能矿物材料和矿物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来源、物化性质、功能等。最后回顾了目前相变储能矿物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指出目前相变储能矿物材料研究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论河流的弯曲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实体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河流发生弯曲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河流具有弯曲的自然属性,其弯曲程度主要取决于水流能量的大小,与流量、比降有很大关系;河流发生弯曲是水流为补偿能量损失得以保持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造床过程,河流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弯曲形成上游壅水,增加势能,使下游比降相对增大,动能得以增加,从而保持河段内的水沙输移达到相对平衡,此即"动能自补偿"的弯曲机理;河流弯曲程度与需要补偿的动能多少有关,河段上下断面的动能差越大,河段弯曲系数就越大。"动能自补偿"的机理得到了实验室观测结果的验证和野外原型定位观测资料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液动锤采用容积式双作用的工作原理,具有输出单次大冲击功和低泵压的工作特性。室内实验表明,高性能液动锤结构设计合理,其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预期,既能输出较大的单次冲击功,同时还拥有较高的冲击频率和低泵压的工作特性;野外初步试验表明,高性能液动锤配合球齿钻头能够在坚硬地层中实现快速、高效的全面钻进。  相似文献   

20.
Wind pow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renewable energy. With the large-scale deployment of wind farms in the world, people have start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wind farm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impact of wind farms on climat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investiga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e areas of wind farms, on the one hand, the set-up of wind turbines changes original aerodynamic roughness height and strengthens the dragging of the land surface against turbulence, directly affecting the turbulent mo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resulting in the changes of intensity and pattern of material energy and water vapor exchange between land surface and near-surface atmosphere, further affecting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n the other hand, wind turbines convert the majority of the wind kinetic energy into electric energy, which produces the wake effect of the wind turbine. The budget patterns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arge-scale kinetic energy in the boundary layer are changed correspondingly, generating changes in various fluxes (heat flux, water vapor flux, etc.) in the atmosphere, which affect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wind speed. Generally, the warming or cooling effect of wind farms on the near-surface is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of atmosphere. However, simulations in the global climate model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impact of wind farms on global climate is small, much smaller than the expected changes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the interannual changes in natural climate.Wind power emits almost no carbon dioxide and pollutants. Compared with other traditional energy sources, it reduces water consumption but may generate some negative ecological impacts such as animal habitats, bird collisions, and noise, vision impact. However, some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mitigate these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