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下水》2021,(1)
通过对河南省沉积盆地水热型地热资源特征梳理,结合河南省地热地质背景条件和主要热储层水文地质特征,对河南省沉积盆地地热资源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地热资源可开采量、可采资源模数、单井单位涌水量、热储埋深和热储温度等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估模型,对盆地新生界热储和下古生界热储资源潜力进行评估,并对各构造单元热储层地热资源潜力进行排序。结果可知:(1)河南省沉积盆地水热型地热资源依据热储层时代及储水介质特征,主要分为新近系孔隙热储、古近系裂隙孔隙热储、下古生界岩溶热储,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及山间盆地,为河南省主要地热资源类型,其中以新近系热储层储存的热水量最大。(2)从盆地各构造单元热储分区潜力评估和排序结果来看,河南省地热资源潜力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汤阴断陷O-∈热储层、济源-开封凹陷E热储层和通许凸起O-∈热储层。本次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河南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薇  王贵玲  刘峰  邢林啸  李曼 《中国地质》2019,46(2):255-268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点,对主要热储层分布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热储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评价了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为中低温地热资源,是中国水热型地热资源的主要类型,约占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的89%,具有储集空间广、厚度大,地热资源热储类型多、储量大,赋存中低温地热水,资源可利用程度高等特点。沉积盆地型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一般由补给区HCO_3-Na型、HCO_3·Cl-Na型等低矿化水,逐渐过渡为Cl·HCO_3-Na型,最终到排泄区或封闭状态下变为Cl-Na型等高矿化水。沉积盆地中热盆地热资源储存量较大,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储存量的54%,地热资源可开采量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可开采量的59%,温盆地热资源储存量占到42%,可开采量占到40%,冷盆地热资源储存量仅占到4%,可开采量占到1%。应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积极开展地热资源回灌,保证可持续开发利用;推进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建立地热资源监测网。  相似文献   

3.
谢娜  喻生波  丁宏伟  张明泉 《中国地质》2020,47(6):1804-1812
甘肃省地热资源丰富,其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概况,结合地区构造、地热水化学特征、地热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甘肃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两种类型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分布于河西、陇西及陇东盆地等,热储类型为裂隙型和孔隙型,热储层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发育,岩性以砂岩为主;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和西秦岭造山带,热储类型为断裂破碎带,岩性以花岗岩为主;通过潜力计算得知,全省热量开采系数≥0.4的仅占29.17%,表明目前甘肃地热资源开采程度较低,开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权  杨则东  疏浅 《江苏地质》2016,40(1):171-177
安徽省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通过对安徽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示范研究,将安徽地热资源划分为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两大类型,其中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区、巢湖—和县一带及皖南山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亳阜断陷盆地、淮南陷褶断带及合肥断陷盆地。安徽省已发现的地热流体大多为温热水或温水,少数为热水。同时对全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就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兰州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勘探孔资料分析,兰州盆地地热资源属于中低温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其分布位置主要受盆地南北两条大断裂控制。热盖层为巨厚的第三系泥岩、砂质泥岩;热储层为第三系砂岩和白垩系砂砾岩。地温与地层岩性和深度有关,细颗粒地层导热性差,粗颗粒地层导热性好,深度越大地温越高。  相似文献   

6.
地热资源的形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地热资源类型 一般来说地热资源按其成因和性质划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1.火山型高温地热资源,也叫做对流热水系资源。 2.非火山型中低温地热资源,也叫做深层热水系资源。 后者又可分为: (1) 盆地型地热资源 非火山型地热资源以在盆地和平原地区广泛分布为其特点。热储埋藏深度  相似文献   

7.
地热资源按地质构造及成因的不同可划分为火山型及沉积盆地型两种类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沉积型地热系统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较多,而火山型地热系统研究不足,且沉积型和火山型地热流体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文章以关中盆地腹部沉积型地热系统及腾冲火山地热系统为代表,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地热流体的地质构造、地热流体起源及成因、热储开放程度等进行系统对比研究,进而揭示其异同之处,为我国不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关中盆地与腾冲热海地热系统在热储空间、构造条件、热源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前者热储更为封闭,热储层更厚,后者热储通道更为畅通,热源更为丰富;腾冲热海地热系统热储温度高,埋藏更浅,热水循环更快,更易于开发利用。关中盆地与腾冲热海地热系统均存在比较明显的δ18O富集现象,关中盆地地热流体滞留时间更长是δ18O富集的主控因素,腾冲较高的热储温度是δ18O富集的主控因素;关中盆地腹部为沉积-半封闭型、封闭型,腾冲热海地热系统为火山-半封闭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水岩反应的程度是决定热储流体水化学类型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青县地热资源类型为沉积盆地型,主要热储层为古近系东营组孔隙 裂隙型砂岩热储,井口出水温度在53~768℃,水化学类型为Na Cl型。地温场受构造控制影响,为传导型地热系统。根据水化学主要离子组分特征及相关关系、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证实高青热田地热水水源为晚更新世大气降水补给,其成因类型为沉积水,且滞留时间较长,水岩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要水热型地热系统形成机制与成因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玲  蔺文静 《地质学报》2020,94(7):1923-1937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热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的交汇部位,且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育,地热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地热开发利用蓬勃发展,但由于没有进行整体性的地热系统分析,缺乏因地制宜的不同地区地热勘查开发方案,各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本文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提出了我国地热资源"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成因理论,并以我国主要水热型地热系统为例,建立了水热系统分析的系统论观点,将我国主要水热系统划分为沉积盆地古潜山型复合水热系统、沉积盆地深坳陷层控型水热系统、断陷盆地地压型水热系统、陆陆碰撞板缘型水热系统、板缘俯冲带热控构造型水热系统、隆起山地深循环型水热系统以及近代火山型水热系统等七种类型,并系统分析了典型水热系统的运移条件、热源机制,归纳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水热系统的成因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地热资源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地热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静海新城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为了查明该区地热来源,更好地寻找和利用好当地的地热资源,对该区地质背景、热储特征、同位素、地热成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得知该区地热属沉积盆地型层状热储,主要分为孔隙型热储和基岩裂隙型热储两个类型,共有三个热储层,即新近系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古生界的奥陶系热储层。水源来自北部山区的大气降水。该区热储条件较好,发育新生界盖层较厚,能使深部热量更好地得到保存。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热资源丰富,为研究天津地热资源的开采潜力,通过热储法对天津平原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进行比较,其中涵盖4 000 m以浅的6个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地热流体储存量、可回收地热资源量,同时利用开采系数法和热量平衡对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地热流体可采量进行计算,以2013年的实际开采量为样本,对多个计算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实际开采量只占理论值的极小部分。人工回灌可以极大地提高地热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强干扰地区电磁数据采集质量差和厚覆盖区目标热储层埋深大的难题,丰富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勘探的技术手段,在江苏苏北盆地厚覆盖区开展了广域电磁法地热勘查工作.经过野外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获得了地下3.5 km以浅的电性结构,划分出7套电性层,结合地层物性特征识别出7套地层,查明了主要热储层的埋深及厚度,部署了DR1地热井,完井井深2 535 m,并于1 634~2 535 m钻遇三垛组一段和戴南组二段热储层,涌水量432 m3/d,出水水温63.0℃.钻探结果表明广域电磁法在地热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地区开展地热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简称产业区)位于静海区西南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再生资源及有色金属集散地,对地热资源这种可再生、环保型资源需求巨大,本文以《天津市城区附近地热资源普查》项目为依托,对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地层岩性等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地热资源属沉积盆地型的中低温地热资源,热储层呈层状分布,形成相互较为独立的地下热水系统。4 000 m以浅热储层有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奥陶系三个热储层。结合相关规范及天津市地热规划,分别对该区明化镇组、馆陶组及奥陶系热储地热资源开采的可行性、经济性、适宜开采程度及利用范围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各层的地热开发利用可行性,并针对各热储提出合理的优化布井方案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6,(6)
郑州市区为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层状热储,热储层为新近系巨厚层砂岩。是理想的地热开发层位。目前郑州市中心城区地热水开发基本处于采补平衡,市区东部地热具有较大开采潜力。建议在市区东部通过科学合理的勘查规划以促进地热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黄桂强 《探矿工程》2008,35(1):24-26
南宁市九曲湾地热井是广西首眼深层地热井,也是广西第一口以深部下第三系细砂岩为主要取水段的地热探采结合井,该井的实施填补了广西在无地热异常显示尤其是热储层分布不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开发的空白.着重介绍了该井的施工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16.
吴广翩 《云南地质》2023,(4):442-450
广东境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地震、新构造活动剧烈,特别是深大断裂反复活动、岩浆多期次侵入的背景,为广东中低温地热资源形成与赋存、温泉出露创造了有利的地质环境。本文对广东地热资源分布现状、热储特征及地质条件等分析,以广东隆起山地型热储区为研究对象,划分为岩溶型层状热储区和裂隙型带状热储区两类,通过重要区域及盆地热储区地质特征及水文化学特征研究,分析了广东热储系统成因机制,对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1,(5)
为更好服务牡丹江镜泊乡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文章基于镜泊湖1号井取得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该区的热储层、地温场、水化学等热储特征,利用"热储法"和"回采系数法"对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热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镜泊乡地热田为受构造控制的断陷沉积盆地层状孔隙型热储,热储层为新近系土门子组沉积岩,累计厚度157.20 m。热矿水矿化度为922 mg/L,平均水温48℃,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水,氟含量为12.0 mg/L,属氟化物淡温泉水;(2)镜泊乡地区热储层中储存的热量为3.35×10~(18) J,可开采出的热量为3.35×10~(17) J,热流体可开采量为275.04 L/s,热功率为5.113×10~4 kW,年产能为2.687×10~9 MJ;(3)黑龙江省东部敦密断裂带上的其他盆地是热储形成的潜力地段,可作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的远景规划区。  相似文献   

18.
广东东莞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广东中新生代盆地隐伏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前景,在充分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形成的原理,结合东莞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对东莞盆地地热的热源、储层、盖层、热水通道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莞盆地具备较好的成热条件,具有形成热传导型中低温地热系统的地热地质条件,在断裂破碎带尤其是断裂交汇地段是沉积盆地最有利的成热部位,勘探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揭示了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概况及分布特征,探讨了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其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热储主要赋存在巢湖—和县基岩隆起区、大别山隆起区、沿江基岩隆起区、江南隆起等隆起山地及定远断陷盆地、肥东断陷盆地、霍山—九井盆地、庐枞断陷盆地、安庆断陷盆地、宣城断陷盆地等沉积盆地。前者隆起区热储类型为带状,岩性以断裂破碎带中花岗岩为主,后者断陷盆地热储类型为层状及层状兼带状,岩性以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带内热储主要为偏硅酸·氟热矿水,隆起山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HCO3型水,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型水。通过潜力评价可知,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潜力较小,且处于开发利用状态的地热田基本处于超采状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相对较大,其中潜力大、中和小的盆地分别有4处、6处和10处。【结论】安徽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地热资源潜力分布不均,地热资源需要分区规划利用,并且需要考虑高氟、高矿化度热矿水利用造成的地表水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郭昂青 《地质与资源》2016,25(4):380-385
松辽盆地属中、新生代形成的大型断拗陷陆相湖成盆地,为典型的沉积盆地型板内地热带.松辽盆地北部不仅是特大型的砂岩型油气田,也是特大型的层状低中高温地热田.通过对前人多年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松辽盆地北部由上至下分布4套盆地或区域泥岩盖层和4套热储层,二者空间配置组合形成了4套热储体系,并对4套热储体系特征进行了阐述.目前,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没有进行系统的区域勘查评价研究,只进行了局部地段的勘查评价研究,没有编制相应的区域性开发利用方案,只进行了初步小规模粗放式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没有做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据此提出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