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氨基多糖多孔微球载体制备及其脲酶固定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脱乙酰度为 95 % ,分子量分别为 98KDa和 1 1 30 KDa的氨基多糖为载体材料 ,采用三聚磷酸钠固定的方法制成氨基多糖微球 ,并以此氨基多糖微球为载体用戊二醛交联法进行脲酶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在 3%复合氨基多糖溶液中大、小分子量氨基多糖质量比为 1∶ 5时微球载体机械强度较好 ,表面光滑。用 Ca CO3 (w/w=1 /1 )处理则可得到表面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多孔微球载体 ;光滑表面微球载体与多孔微球载体对脲酶的固定化效率分别是 5 1 .5 %和 6 8% ;用 1 .5 cm× 1 5 cm柱进行尿素转化时间 1 2 min,光滑表面微球载体固定化脲酶和多孔微球载体固定化脲酶对尿素溶液(30 0 mg/L)转化率分别为 91 .8%和 99.99%。这一结果说明 ,利用多孔微球载体可有效地提高载体对脲酶的固定化效率 ,并且能彻底的分解尿素 ,提高尿素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球形棕囊藻为实验材料,从营养盐利用及生理生化角度研究了不同氮源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以尿素为氮源的藻密度以及叶绿素a浓度均高于以NH_4Cl或NaNO_3为氮源的藻密度以及叶绿素a浓度;硝酸盐还原酶(NR)及脲酶(urease)活性表达受培养基中氮源浓度及吸收速率调控,硝酸盐还原酶在以NaNO_3为氮源条件下活性最高,脲酶在以尿素为氮源条件下活性表达最强;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及脲酶活性,发现脲酶活性远高于硝酸盐还原酶活性,这可能是以尿素为氮源条件下球形棕囊藻藻密度更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氮饥饿状态的球形棕囊藻对NH_4~+具有很高的初始吸收速率,8h左右将NH_4~+快速吸收耗尽,在随后的实验期间保持着较低且平稳的比生长速率,可见球形棕囊藻能快速吸收氨氮并储存在细胞内,当培养液中氮源耗尽后用于维持细胞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以硫酸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钾为氮源时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Alteromonas macleodii 8D的脱氮特性。研究表明,当分别以硫酸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钾为唯一氮源时,培养48h,菌株对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和硝态氮(NO_3~--N)的去除率分别为58.64%、67.41%和50.28%。NH_4~+-N去除过程中并未检测到明显的NO_2~--N和NO_3~--N的积累,然而在NO_2~--N和NO_3~--N去除过程中却明显检测到了NH_4~+-N的积累。NH_4~+-N和NO_2~--N共存时,NO_2~--N抑制了菌株对NH_4~+-N的去除,而NH_4~+-N则将NO_2~--N去除效率提高了22.95%。NH_4~+-N和NO_3~--N共存时,NO_3~--N将NH_4~+-N去除效率提高了12.46%,而NH_4~+-N对NO_3~--N去除无显著影响。NO_2~--N和NO_3~--N共存时,将NO_2~--N和NO_3~--N的去除效率提高了29.19%和15.48%。NH_4~+-N、NO_2~--N和NO_3~--N共存时,将3种无机氮的去除效率提高了38.57%、27.17%和42.56%。研究结果显示,3种无机氮共存时菌株Alteromonas macleodii 8D有最好的除氮表现,作为除氮的理想菌株,该菌株可用于实际养殖水体无机氮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合浦珠母贝精子激活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氨海水、不同盐度的氨海水、Na~ ,K~ ,Ca~2 ,Mg~(2 )的氯化物及Na~ ,K~ 的硝酸盐和NH_4Cl,NH_4Cl,NH_4NO_3,(NH_4)_2SO_4和(NH_4)_2CO_4为激活剂,对人工解剖获得的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精子进行激活。实验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精子的细胞膜离子通道为闸门控制类型。其激活途径主要是通过NH~ _4或HCG类激素开启该闸门,发生Na~ 和Cl~-的交换,使精于细胞获得或释放能量而激活。pH太低则会影响它们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SeSO_3~(2-)-IO_3~极谱催化波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硒。选定的底液最宜条件为:1%Na_2SO_3-0.7%KIO_3-4%NH_4F-12%NH_4OH(V/V)-1%(NH_4)_3C_6H_5O_7-0.4%EDTA。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其最低检出含量为0.04μg/g,回收率94—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4%。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泉州湾溶解无机氮(DIN)春季的含量分布、组成、潮周期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根据高值区判断洛阳江口以县区农田养殖输入硝酸氮(NO_3~--N)为主,而晋江口以市区生活污水输入氨氮(NH_4~+-N)为主,DIN含量的平面分布受NO_3~--N与NH_4~+-N共同控制.DIN的平均组成为NO_3~--N最高,NH_4~+-N其次,NO_2~--N远低于二者,NH_4~+-N平均占比达35%左右,DIN的组成未达到热力学平衡.根据DIN含量与溶解氧(DO)及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性分析,推测三氮转换不仅受到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还受更为复杂的来源、人类活动及生物过程等的影响;根据DIN含量与盐度的关系,NO_3~--N及NO2--N均呈现保守行为,NH_4~+-N淡水端有一定的增加现象,DIN含量与盐度的关系受NO_3~--N和NH_4~+-N共同控制;DIN含量还受到悬浮物含量、温度、盐度及p H值等环境因子的控制,结合DIN含量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及分布情况,可推测春季DIN主要来源不是浮游植物分解.不同站位DIN含量的潮期变化相似,基本上都表现为涨潮冲淡作用下含量降低而落潮后回升.除此之外,泉州湾DIN含量的年际增长及超标均比较严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于2014年5月15日—6月13日对东海海水营养盐(DIN(溶解无机氮)、SiO_3~(2-)-Si、PO_4~(3-)-P)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无论是微表层还是表层,海水营养盐受陆地径流的影响近岸浓度较高。受黑潮次表层水涌升的影响,远海部分站位营养盐出现高值;受陆地径流的影响,长江口断面表层营养盐浓度自西向东递减,底层可能受有机质分解及富含营养盐沉积岩的溶解影响导致营养盐浓度较高。不同营养盐在微表层的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除PO_4~(3-)-P外,微表层对SiO_3~(2-)-Si、NO_2~--N、NO_3~--N、NH_4~+-N和DIN都产生明显的富集作用,富集因子中位数介于1.05~1.19之间。DH2-1站位的营养盐周日变化结果表明,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使得NH_4~+-N、PO_4~(3-)-P、SiO_3~(2-)-Si浓度降低,NH_4~+-N的光化学氧化和硝化作用使NO_2~--N与NO_3~--N浓度变高;DIN中NH_4~+-N对控制藻类细胞丰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长茎葡萄蕨藻的培养条件,通过温度、光照、盐度以及不同营养盐(硝酸钠NaNO_3、硝酸铵NH_4NO_3、尿素CO(NH_2)_2、碳酸氢铵NH_4HCO_3)四个方面探索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1~27℃,最适温度为27℃,在此温度条件下其相对生长率(RGR)最大为3.63%·d~(-1);适宜的光照范围为72.73~145.45μmol·m~(-2)s~(-1),最适光照为109.09~145.45μmol·m~(-2)s~(-1),2个光照强度下,相对生长率差异不显著;最适的盐度范围为27.5~32.5‰,随盐度的继续升高,长茎葡萄蕨藻RGR呈下降趋势。通过4种不同营养盐(NaNO_3、NH_4NO_3、CO(NH_2)_2、NH_4HCO_3)的培养实验得出,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0~20mg·L~(-1)、10~20mg·L~(-1)、10~30mg·L~(-1)、10~30mg·L~(-1)。不同营养盐的对比结果显示,硝酸盐(硝酸钠NaNO_3、硝酸铵NH_4NO_3)更能促进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浓度为20mg·L~(-1 )NH_4NO_3条件下,长茎葡萄蕨藻的相对生长率(RGR)最高。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一个多组份的巨大的pH缓冲体系。由于多元酸盐及弱酸盐的水解,海水呈弱碱性,并使其维持在7.50—8.40pH之间,其数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CO_2系统的平衡关系: CO_2+H_2O(?)H_zCO_3(?)H+HCO_3+2H~++CO_3~(-2)其他弱酸盐及多元酸盐的水解平衡对海水pH值亦有影响,但在一般情况下不起主要作用。在河口港湾区,水体pH的变化除受弱酸盐及多元酸盐水解平衡影响外,还受大陆径流、人类活动、潮汐运动及水生生物活动等的影响,因此其pH的变化一般较大洋的大且复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下CO_2气体受物理及化学性质、储层岩性、物性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常规录、测井评价方法在定性识别与定量评价方面存在不足。利用现场气测录井资料、结合地层测试资料和电缆泵抽取样数据,在对恩平凹陷油层、CO_2气层、含CO_2油层气测烃组分响应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气测烃组分差异的CO_2定性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的解释图版。研究表明:(1)优选C_1%、(C_3+C_4+C_5)/C_1作为气测烃组分特征参数建立了CO_2气层的识别图版;(2)利用气测录井C_1%与地层测试、电缆泵抽取样的CO_2含量进行相关性建模,建立了定量评价关系。最后,应用该方法对近期完钻的2口探井中3个显示层进行验证,解释符合率达100%,很好地解决了勘探阶段CO_2定性识别与定量评价难题,为勘探作业快速决策以及后期开发方案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