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区域地质背景库姆塔格菱铁矿床位于北天山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属天山—阴山纬向构造带的西段。区域性阿奇克库都克大断裂把天山划分为中天山隆起带和北天山华力西褶皱带两个构造单元。中天山隆起带:由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和长城系(星星峡群)组成。蓟县系主要  相似文献   

2.
甘肃北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北山金矿位于天山褶皱系北山褶皱带,该带分为华力西红石山地向斜褶皱带(北带)、加里东马鬃山地背斜褶皱带(中带)和华力西红柳园—音凹峡地向斜褶皱带(南带)。金矿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个褶皱带内。成矿母岩为华力西中、晚期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金矿对地层的选择性十分明显,首先为晚古生代的中—酸性火山岩,次为早古生代的深变质岩。金矿床(点)绝大多数属中—低温热液含金石英脉型,产于华力西中、晚期酸性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矿石类型以黄铁矿—石英脉型为主,伴生矿物有黄铁矿、含铜黄铁矿、孔雀石、铅族矿物及毒砂。围岩蚀变为硅化、褐铁矿化、云英岩化、碳酸盐化、泥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文中还对金矿控矿因素作了分析,认为在北山地区找金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山区花岗岩类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山区在构造上包括组成天山地槽褶皱系的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天山中间隆起带、南天山冒地槽褶皱带及塔里木地台北缘的库鲁克塔格断隆和柯坪断隆(图1).天山地槽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中条—扬子旋回、加里东旋回、天山旋回(海西旋回)、印支一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伴随地槽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均有程度不同和规模不等的岩浆侵入及喷发活动,而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往往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并具多期、多次的  相似文献   

4.
本区位于北天山华力西地向斜褶皱带东段南缘。磁铁矿床及矿点受石炭纪火山侵入岩控制,其中雅满苏矿床为石英钠长斑岩组合,黑峰山、沙泉子矿床及双峰山矿点为辉长辉绿岩一细粒石英闪长岩一英闪岩组合。中天山隆起与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接壤处的阿奇克库都克深大断裂带控制铁矿集中区,可能是火山一侵入岩浆活动的深部通道。容矿空间主要为层间裂隙。围岩为较纯的石灰岩或大理岩,尤其是上盘有中酸性一酸性熔岩、凝灰岩作为遮挡层时,对控制成矿更有利。磁铁矿成矿伴随有强烈的气液渗滤交代作用。虽然磁铁矿成矿看起来与矽卡岩矿床某些方面有相似性,但成矿作用是火山一侵入岩浆活动的继续,而且成矿物质主要是火山侵入岩岩浆期后气液从深部带上来的。因此,把矿床成因划为火山喷发晚期(或喷发期后)与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气液交代一充填类型。  相似文献   

5.
天山运动特征及区域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汲清(1959)认为,在天山蒙古地槽褶皱系中,华力西运动是主要造山运动,有三期:早期在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中期在中、晚石炭世之间,又称为天山运动;晚期在二叠纪末至早三叠纪初.胡冰等人(1976)提议用天山旋迴取代华力西旋迴,并认为它是从早、中泥盆世,到晚二叠世、三叠纪之间的运动,共包括九个褶皱幕.尹赞勋(1978)认为天山旋迴是从中、晚泥盆世到二叠、三叠纪之间的运动,共包括八个褶皱幕.胡冰、张良臣(1978)、罗发祚(1979)等人,根据天山是我国典型的华力西地槽褶皱系,并可见九个褶皱幕,再次建议将华力西运动命名为“天山运动”之后,曾亚参等(1983)认为天山运动可分八幕,并积极赞同以天山旋迴取代华力西旋迴.笔者于1982—1983年参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00万地质图”编图工作,有机会进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新疆与中亚邻国地质构造矿产的对比研究,划分了山区阿东泰南缘褶皱带、阿尔泰褶皱带、阿尔泰褶皱带、扎尔马一萨吾尔褶皱带、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巴尔喀什-准噶尔褶皱带、准噶尔中间地块、穆云库姆中间地块、北天山褶皱带、中天山隆起带、南天山褶皱带等地质构造带,按不同地质构造带中矿产产布特征,划分了13个成矿带。  相似文献   

7.
商南县千家坪铁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凤县—镇安褶皱束东段南缘,南与留风关—金鸡岭褶皱束相邻,北与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相邻,区域上处于千家坪背斜北翼,赋存于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群三亚群二岩段二岩性层中,为变质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北缘和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东南缘,横跨性质迥然不同的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以赤峰——开原——和龙近东西向深大断裂为界,其南为中朝准地台的胶辽台隆;其北为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华力西晚期褶皱系。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末,南、北两区岩浆活动、构造变动以及地质发展史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华力西晚期(早二迭世末)北区大面积区域性隆起运动之后,结束了地槽的历史,经过晚二迭世——早三迭世过渡阶段,到晚三迭世南、北两区便形成一个整体,并沦为  相似文献   

9.
新疆哈密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例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哈密黄山—镜儿泉铜镍矿带(床)在构造上处于天山地槽褶皱系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觉罗塔格复背斜东段,与成矿有关的主要为华力西中期基性—超基性岩,岩体侵位于中石炭统干墩组和梧桐窝子组,多属同源同期多次侵位的复式岩体,其特征是镁铁比值偏低,为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利于形成铜镍矿床,其主要成矿类型为岩浆熔离型硫化铜镍矿床。文中还介绍了该矿带中黄山东和黄山铜镍矿床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天山构造带自中生代以来,除在其南北两侧形成规模巨大的塔里木北缘的库车山前坳陷和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外,还在构造带内部形成了一系列山间盆地,包括吐一哈、伊犁、巴音布鲁克、耆焉等盆地.这些山间盆地是在天山华力西中、晚期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天山构造带实际上是由东西向构造带、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带联合组成的一个复杂构造带.这三组不同方向、不同时代的构造带,不仅对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分布起控制作用,而且对中新生代盆地亦起控制作用(图1).由于盆地受三组不同方向构造所控  相似文献   

11.
中天山变质岩系的成岩时代及演化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天山隆起带属天山地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西起中苏边界,经天山主峰呈狭长条带向东伸展.带内变质岩系广泛发育,它们主要由片麻状花岗质混合岩、石英岩、各种片岩和大理岩等中深变质岩组成.由于缺乏化石依根和在很多地方它们与古生代地层呈断裂接触关系,所以对其时代尚有争议.为搞清其成岩时代并了解该区地质演化历史,作者于1984年对中天山艾肯达坂附近的变质岩系进行了较系统地采样,分别作了铀—钍—铅法及铷—锶法同位素年龄测定,比较合理地确定了两次重要地质事件的发生时代—即变质岩原岩的形成时代和距今最近的一次强烈(热)变质作用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本矿区位于新疆东部方山口西约90公里。构造上处于天山中央隆起带之南,北山(断块)地槽褶皱带之西段。地层褶皱紧密,断裂发育。区内地层主要为蓟县系平头山群、寒武一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等。石炭纪、二叠纪皆有岩浆活动,尤以晚二叠世最为频繁,先喷溢后侵入,形成磁海杂岩带。晚期的中酸性、碱性岩浆活动与磁海铁矿的关系密切(图1)。原认为区内只有蓟县系和下二叠统等地层。由于我们采集到珊瑚及植物等化石,故对其中部分地层时代提出异议。区内第四系覆盖广、褶皱复杂,地层多为陡倾,产状变化无常,断  相似文献   

13.
关于白云鄂博共生矿床沉积-变质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鄂博矿区位于中国地台北部边缘,北邻天山-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南倚内蒙台背斜. 矿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上太古界二道洼群,由绿色片岩(绿泥石片岩、绿泥石英片岩、黑云母绿泥石片岩)、石英岩、二云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大理岩等组成,变质较深,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其年龄(K-Ar)约在16.67~23.52亿年,相当于五台群. 元古界白云鄂博群不整合于二道洼群之上,主要由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白云质大理岩、结晶白云岩等海相沉积浅变质岩系组成.总厚度大于9000米,共分九个岩组,二十个岩段,矿区  相似文献   

14.
库姆塔格菱铁矿床,位于天山东部库姆塔格沙垄中段东侧。1976年,我们参加东疆富铁矿会战工作,有机会对该矿床地质背景、矿体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围岩蚀变特征等进行研究,获得一些粗浅认识,初步予以总结,以供参考。一、矿床产出地质背景库姆塔格地区,属阴山——天山东西向复杂构造系中北天山构造带中东段的南缘,亦即北天山华力西地槽褶皱带觉罗塔格复背斜的西南侧。出露的地层、构造形迹特征及岩浆岩表明,在地质历史上这里是非常活动的地带;特别是晚古生代期间,堆积了巨  相似文献   

15.
蓝田玉石矿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内 ,产于中元古界宽坪岩群之大理岩带中 ,在区域上属于秦岭褶皱系之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 ,横跨纸房—永丰褶皱束和太白—商县褶皱束。该矿床主要由蛇纹石化、绿帘石化的白云质石英大理岩组成 ,其成因为区域变质—接触交代变质共同作用而形成。蓝田玉颜色花纹丰富 ,主要玉石品种有墨玉、白玉、彩玉三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山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天山花岗岩类具明显的时空分带特征,以古生代最为明显.它们可分为:1.中天山南缘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带:2.中天山北缘晚加里东期花岗岩带;3.中天山南缘早华力西期花岗岩带;4.中天山北缘中华力西期花岗岩带;5.马宗山南缘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6.南天山南坡晚华力西期花岗岩带.在时空上,花岗岩类在中天山陆壳南、北缘呈交替分布的格局,显示出与天山陆壳南、北张合呼应、交替演化的和谐一致关系.中天山花岗岩类是几个地槽主旋回的产物.天山花岗岩带与蛇绿岩带成“对”分布,沿“中天山南缘深断裂”,及“中国天山主干断裂”两侧延伸,二者互相平行.天山花岗岩类是多成因的.分为洋壳重熔型、陆壳重熔型及洋壳陆壳混合重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河西系为李四光教授1955年在河西走廊和甘肃、青海交界地区建立起来的多字型构造体系。1978年《亚洲地质发展轮廓》指出:“河西系为中生代中、晚期以来发生、发展的一组北北西方向隆起带和坳陷带。其构造方向与新华夏系遥相对应,但其规模远不及后者。发育最为明显的为阿尔泰隆起褶皱带和毗邻的大湖坳陷带,以及中国西部河西走廊地区出现的一系列呈多字型排列的隆起带和坳陷带”。河西系在本区南、北均很发育、它能否穿越天山东段—北山地区便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1978—1980年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三室天山组对天山东段—北山地区构造体系进行了研究,肯定了河西系在该区的存在。笔者在参加该项研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疆全区的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的基本特征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近十多年来取得主要新进展如下:中晚元古界建立了五个叠层石组合,震旦系中确定了三个冰期的存在,寒武系划分出13个三叶虫带,奥陶系有7个笔石带.喀喇昆仑山区新发现稳定型长城系相地台型早古生代沉积,其北坡发现早二叠世冷水动物群及冈瓦纳相沉积;区内火山岩十分发育,岩石类型复杂,提出太古代—元古代,二叠纪火山岩属双峰式,古生代火山岩为岛弧型;多时代侵入岩均有出露,已划分出七个岩石演化系列,并查明24条蛇录岩带,它与造山花岗岩链成对出现;本区构造单元以塔里木地台为界作了重新划分,北部为天山—兴安褶皱区(包括阿尔泰、准噶尔—北天山、天山褶皱系),南部是昆仑—秦岭褶皱区(含东、西昆仑褶皱系)及滇藏褶皱区(包括松潘—甘孜褶皱系、喀喇昆仑褶皱系和冈底斯褶皱系)。地壳演化的特点是,以多施迥拉张—闭合及“×”剪切作用的控制,形成了今日条块嵌合的菱形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一、北祁连地质构造概论位于中朝准地台西南部的北祁连山,是一较为典型的优地槽褶皱带。它北邻陆棚海型冒地槽——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台隆相望;南侧是祁连中间隆起带;西北隅衔塔里木地台;东南与秦岭褶皱系毗邻(图1)。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与走廊过渡带、祁连中间隆起带,南祁连褶皱带,共同构成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地槽演化从中寒武世开始,经历晚寒武世、奥陶纪和志留纪地槽发展阶段,沉积厚达2万余米,于志留纪末褶皱成陆,结束地槽期。地槽内有多期蛇绿岩侵位和蛇绿混杂岩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横跨中朝准地台北缘及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东部的两个性质不同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分界线是辉发河——古洞河深大断裂带。中朝准地台在吉林南部出现,其二级构造是吉南台隆(简称南部台区),基底由太古界和元古界变质岩组成。地台上的古生界沉积盖层组成具有四级构造特征的柳河样子哨地堑及浑江上游断陷区等。辉发河——古洞河深大断裂带北侧地槽褶皱区(简称北部槽区)发育的二级构造有由南向北出现的吉林加里东褶皱系及华力西褶皱系。前者为中下古生界岩层组成,后者为上古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