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W3C推荐的资源描述框架(RDF),利用RDF/XML语法法规范实现了地学多学科元数据的表达和交换;设计了地学多学科元数据扩展和共存方案;以RDF/XML为中间层,构建了地学数据Web共享的基本框架。研究表明RDF/XML在地学数据Web共享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2.
高效、准确地获取目标数据及其关联数据,是决定大数据共享与挖掘分析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数据检索方法无法利用地学数据间的显性或隐含关系,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检索结果质和量的需求,而本体理论和技术的语义检索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时间这一地学数据的本质属性,在系统研究地学数据时间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学数据时间本体模型,并深入论述了模型中的时间关系、时间坐标系等内容,提出了时间位置和时间距离的描述函数,同时研究了二者的本体表达方式。构建了包括地质年代等在内的地学数据时间本体库,并以语义网开发框架Jena为基础,经本体解析、元数据时间信息抽取与标注等过程,将时间本体应用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据检索之中。结果表明,以时间本体的地学数据语义检索查全率约为关键字方法的1倍,检索结果排序,以及关联数据推荐方面也有更好的效果,为促进地学数据共享与关联发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XML的GOMS元数据描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信息科学元数据标准已经进入草案实施阶段,但仅仅针对有限的公共实体进行标准制定。GOMS是在地球信息科学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综合了CIMI,根据地球科学的学科特点扩展而来,是一种适合在网上检索、交换、共享地学标本的网络信息资源描述体系。XML是W3C推出的元数据标准可扩展语言,为元数据的编码、交换和重用提供了基础框架。本文以地球科学数字博物馆中的地学标本元数据标准为研究对象,利用XML进行了描述,使得专用于地学领域的标本描述转换成通用的机器可理解的元数据,对于集成不同来源的地学标本描述,建立基于Internet的地学标本信息的管理服务体系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多源生态环境数据的科学组织与集成方法,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究典型高原生态环境系统的数据特征和组织分类、数据模型构建、编码和元数据等有关数据集成的关键问题。设计了生态环境数据集成概念模型框架,从数据集分层组织、属性编码和元数据标准制定等多层面描述其基本语义结构,建立了珠峰自然保护区多源生态环境数据库。通过CASE工具Microsoft Visio2003建模和数据预处理,无缝集成FGDB(File Geodatabase)数据库中的生态环境专题信息;结合空间认知规则,并叠加要素类所表现的语义特征,实现面向数据集成分析的基本信息提取,乃至产生新的知识和规律。本文提出的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数据组织和集成方案,形成了一套初步可行的"数据集成-信息提取-知识发现"生态信息流映射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实用、可靠的数据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数据成为城市规划、地球科学研究、数字地球等重大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重要数据源。但随着遥感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存储、更新和重用已有的遥感数据资源,已成为当前空间信息元数据研究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制订专门用于描述遥感数据及其相关资源的元数据系统,满足用户正确了解和使用遥感数据的需要,推动遥感数据共享。本文在研究和参考现有国家和国际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遥感信息与知识交换共享的元数据系统,该系统实现了遥感数据、相关辅助测量数据、应用方法模型以及传感器、平台等相关知识等信息的统一、规范表示,为遥感信息与知识交换共享搭建了元数据层次上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由于研究主题和应用目的的不同,国内外已经存在和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多的遥感数据源的土地覆盖分类体系。这不仅使得分类体系缺乏可扩展性与互操作性,而且使得不同分类体系的土地覆盖数据难以对比、交换和集成。本文借鉴ISO 19115地理信息元数据的扩展经验,设计了基于ISO元数据扩展模型的土地覆盖分类体系框架,并研究其动态扩展方法。提出一种包括核心分类、全集分类和专题应用分类的三层土地覆盖可扩展分类体系框架。其中,核心分类是从国内外主要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系统中抽取的共性分类元素;全集分类收集全部可能的土地覆盖分类元素;专题应用分类通过对核心分类的继承,和对全集分类的裁剪和扩展生成。该分类框架将为土地利用/覆盖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种科学的、可比的动态分类扩展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日本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研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元数据的概况和日本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研制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日本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分析了JMP2.0和ISO19115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元数据和数据交换网的概念,最后指出了地理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环境背景数据的分类编码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境背景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语义时间、存储格式、记载介质、负责机构、专题信息等属性特征的分析,提出完整的环境背景数据概念;强调环境背景数据的分类编码,应侧重环境背景数据的发现,并着重讨论分类编码的贯彻实施应以元数据为标准载体,在统一的环境背景数据分类编码无法确定时,利用核心元数据中的关键字字段实现分类编码的间接引用,确保元数据标准对不同系列分类编码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数据合理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对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探讨了生态环境数据组织管理的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编码与元数据的规范化,以及生态环境模型的设计是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组织管理的难点所在。随后,笔者以云南边境地带生态环境数据为例,提出了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编码与元数据方案。并且在深入剖析生态环境数据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生态环境数据的建模方案,提出了生态环境辅助数据模型(EcoADM)。最后,简要介绍了云南边境生态环境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地学科学数据是地学科技文献重要的支撑材料,大量地学科技文献中包含着研究数据信息,而数据名称一般体现着数据的基本内容,是其中的核心信息。从地学科技文献中自动提取研究数据名称,对于促进优质地学数据共享、复现文献实验与结果以及实现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之间的关联具有重大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地学文献中数据信息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大量阅读地学文献,分析地学科技文献中描述数据来源信息段落的行文、结构特点以及数据名称的表述特征,在总结地学数据名称描述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地学科技文献中自动抽取地学数据名称的方法。该方法以数据类别特征词为规则触发词,利用正则表达式编写抽取规则,构建正则抽取规则库,从而完成对地学文献中数据名称信息的抽取。最后使用Java语言编写地学数据名称提取程序,以地学文献文本为实验数据材料,开展地学数据名称信息提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地学科技文献中的研究数据名称信息,准确率达到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