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家营铅—锌—银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蔡家营矿床是大型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脉型铅-锌-银矿床。其硫化物的δ^34S值为2.2‰-7.8‰,同世代共存的10个硫化物对的Δ^34S值表明,Fe-(Zn、Pb)-S系统的硫同位素非平衡分馏占主导,硫是岩浆(为主)与老变质岩层硫的混合来源。石英及其流体包裹体的δ^18OSMOW和δDSMOW值(‰)按混合模式计算表明,成矿流体为混合的岩浆和大气降水,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尔后则变为以大气降  相似文献   

2.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水—岩反应及成矿流体来源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银山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以水-岩反应及其同位素交换为出发点,对前人关于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的结论提出质疑。根据流体和蚀变岩石的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水-岩氧同位素交换的反演计算,表明银山矿床成矿流体应来源于大气降水,是大气降水在深处较高温度和低W/R比值下与千枚岩之间发生的水-岩反应的产物。岩浆活动主要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3.
江西角山多金属矿床水—岩反应及成矿流体来源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银山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以水-岩反应及其同位素交换为出发点,对前人关于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的结论提出质疑。根据流体例和蚀变岩石的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水-岩氧同位素交换的反演计算,表明银山矿床成矿流体应来源于大气降水,是大气降水在深处较高温度和低W/R幽会下与千枚岩之间发生的水-岩反应的产物。岩浆活动主要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源。  相似文献   

4.
东坪金矿床的围岩蚀变和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坪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富集K^+,Na^+,Au^+,Cl^-和CO2、H2S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但有天水的混合。金在溶液中以Au(HS)^-2和AuCl^-2形式存在,构造活动引起的压力突变和流岩反应是引起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四川盐源西范坪斑岩铜矿富铜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培荣  徐士进 《地球化学》1997,26(5):54-61,T001
西范坪斑岩铜矿成矿母岩为黑云母石英二长斑岩,其多相流体包裹体中普遍含有黄铜矿子矿物,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铜的H2O-NaCl体系,具有高温、高盐度和沸腾和特征,多相包裹体捕获的最小压力51MPa左右,成矿流体水的氧同位素组成与典型岩浆水一致黄铁矿的S、Pb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所有些特点吻合于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模式。多相流体包裹体发育的部位曾经是高盐度高矿质流体活动的地位,这种包裹体是一  相似文献   

6.
成矿流体的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示踪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同位素组成,广泛应用在推测流体来源及确定流体成矿年龄方面。由于流体包裹体一般是多成因及多期的,在用流体同位素研究成矿流体时,需要注意到注流体包裹体的捕获是否与成矿同期。本文主要以Rb-Sr同位素为例探计了流体包裹体包裹体同位素在成矿流体来源及确定成矿年代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研究突破了静止的固体地球观。开放体系、不平衡和动力学的研究构成了以地球内部流体为目标的前缘领域。矿物-流体体系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模型主要分为5种:封闭、“封闭”、单向流动开放体系、流体缓冲体系和岩石缓冲体系。18O/16O交换机制主要为扩散控制和表面控制,后者通常伴随着强烈的矿物蚀变反应,前者则缺乏之。花岗岩-流体体系主要包括浅成系统、深成和/或者长期活动系统以及均一化平衡系统。花岗岩-流体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大多属于开放体系不平衡类型。同变形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本质在于变形与流体化学反应的藕合作用。流体循环与质量传输机制主要包括平流或渗透、扩散以及平流-扩散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贵州大厂锑矿流体包裹体与稳定同位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流体包裹体与稳定同位素对大厂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成充体低温低盐度,水质质以F-SO4-Ca-K为主,含气态烃与液态烃,偏酸性与还原环境,成矿介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硫为幔源硫,辉锑矿的形成与有机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邢光福  陶奎元 《岩石学报》1997,13(4):473-487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矿床构造,围岩岩石成因变化和交代蚀变,金-多金属矿化分布规律,以及矿石矿物成分,矿化流体成分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溶液的物质和水的来源,建立了矿床的动力地质-成因模式。该模式考虑了含矿构造形成的次序、流体和溶液成分的演化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压力、盐和氢氧同位素,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但有天水混合。综合研究包裹体特征,成矿物化条件,微量元素特征和围岩蚀变组合、矿石矿物组合以及金的地球化学性质,提出本区金主要以Au-S,Au-As和Au-Cl变式迁移,构造活动造成的热液系统压力的骤降是金沉积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别造山带的流体系统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别山是大别造山带的主体部分,流体活动贯穿于俯冲-碰撞-折返整个造山过程。印支期俯冲-碰撞阶段的流体,以具高挥发份、高盐度为特点,流体中保留有原岩在地表时的天水-岩石以及超高压变质过程中的地幔流体-岩石同位素交换的信息。燕山期折返隆升阶段的流体是大量天水与深部流体发生混合的产物,流体中盐度降低,但水-岩相互作用增强。大别造山带的流体系统可称为“天水与深部流体混合系统”,并可分为流体富集区、流体贫乏区和流体排泄区三个部分。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流体富集区。  相似文献   

13.
湘西南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湘西南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显示出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低氧逸度、呈中性-弱碱性的特征,成矿流体中的金主要以Au(HS)2^-、AuH3SiO4^0等络合物形式迁移,金矿床形成于低温、低压环境条件下,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测年与示踪研究表明,该区金矿床并非形成于传统认识中的武陵-雪峰期,而是加里东期成矿,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而非  相似文献   

14.
对矿区硅质岩样品做了硅、氧同位素测定,其δ^30Si值为0.4-1.7‰;成岩流体水的δ^18O值为-2.7-1.1‰。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硅、同位素分析,提出硅质岩为浅海和半深海热水沉积。  相似文献   

15.
Bubn.  SN 梁细荣 《世界地质》1995,14(2):34-37,46
对泛高加索山脉前脊的华力西晚期流纹质侵入凝灰岩,利用Rb-Sr同位素素统来重建侵入火山碎屑岩的历史,在侵入火山碎屑岩建造中,石英和未蚀变黑云母中熔融包裹体的Rb-Sr系统可作为岩浆期的指示剂;钾长和钠长石的同位素系统可作为热液期的指示剂;绿泥石的Rb-Sr系统可作为风化物的成岩作用期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16.
适当的仪器质量分馏校正是提高同位素分析数据精度的关键。重新“复活”了的铅同位素“双稀释剂”测定方法可实现严格的仪器质量分别校正,以区域锆石U-Pb年龄为控制点的“AGSO-CSIRO”铅同位素模式年龄方法可获得精度很高的定年结果,铅同位素研究的应用必将因此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华蓥山锶成矿带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创业  武文慧 《地球化学》1999,28(2):197-202
华蓥山Sr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Sr矿带。通过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的Sr、H、O、S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指出该Sr成矿带的Sr主要来自含矿围岩,成矿流体的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地层建造水的混合流体,S源为嘉陵江组地层,在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矿床地质特征,指出该Sr成矿带中分散元素Sr在沉积-成岩期发生了初步富集,后经热卤水及动力改造富集成矿,属沉积-热卤水脉动力改造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8.
根据矿床地质背景、热液蚀变组合、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别是根据浅成岩浆热液环境中特征矿物明矾石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岩浆成矿流体的来源、动态与化成矿机理,获得了许多新认识;根据δ^14S和δ^18O可将明矾石划分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岩浆成矿热液在时间上从早期的气相流体向主成矿期的液相流体演化,而岩浆热液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定位于脆性-延性过渡带。  相似文献   

19.
四川石棉县大水沟碲矿床地质与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石棉大水沟碲矿是我国发现的世界首例独立磅矿床,并具Te、Bi、Se、Au、Ag多元素矿化。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学与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分析研究后,指出该矿床受韧性-脆性剪切带构造岩片和隐伏花岗岩底辟热穹隆的双重控制,以中下三叠统动热变质大理岩-绿片岩-千枚岩组合地层为赋矿围岩,热液蚀变发育碳酸盐化、硅化等。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流体属低氧逸度、高二氧化碳逸度,深成中温热液成矿作用,物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后期受大气降水影响。K-Ar法测年与铅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一致,成矿时代属燕山早期(144.2-150Ma),与区域分布的花岗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莲花山斑岩型W—Au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花山斑岩型W-Au矿床矿化脉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水,从早到晚,岩浆水成分减少,大气水成分增加。成矿流体的氧同位、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和成矿温度表明,较早的黑钨矿-石英脉形成于岩浆热能及热液上推进的过程中,而后的白钨矿-硫化物-石英脉和碳酸盐-石英脉形成于岩浆热能及热液向下退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