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今年年初,我们突然接到省信访局的来电,电话那边大致是这样说的:“近几年,你们的移民上访量下降了70%之多,省长非常的关注,请问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就此事能否写一份情况说明。”通完电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认为这就是对我们移民工作的肯定呢?其实,不瞒大家,移民还是经常到我局来的,但并不都是上访,大多是政策咨询或是送来锦旗和馒头。今天我们的大多数移民已从上访变成了感谢,我们之间早已“亲  相似文献   

2.
关尼亚 《国土资源》2009,(11):33-35
在辽宁省国土资源行业,提起辽宁省营口市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院长王刚,很多人都说他是个"狂人".一个堂堂规划院的一把手,何以被人冠以如此之绰号呢?是因为他妄自尊大、目无组织,还是因为他刁蛮狂妄、不知天高地厚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正>"欺山莫欺水。"古人曾经这样告诫世人。可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领会咱们中国老祖宗说这句话的良苦用心呢?近些年来,日益膨胀的物欲使得人类不断地把手伸向蔚蓝色的大海:过度的开发,无休止的索取,大面积的污染……人类种种有悖自然规律的"欺水"行为正在使世界海洋付出可怕的代价,原本平静的大海不再平静,亿万年来一直平衡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与此同时,海  相似文献   

4.
人生选择   人生并不是先天注定你是英雄好汉还是懒汉儒夫,而是后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选择.浙江水文地质队--刘明的劳模人生再一次证明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回忆当时的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被分配当岩土采样工,同在地质队工作的父亲问他,这一工作很苦你能行吗?他不假思索的回答:“请放心,我到哪里工作都不怕苦,而且一定会干出一番成绩给你看.“打这以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采样工只要一出门工作,就是野外露天作业.夏日烈日当头,在山坑里采样闷热难忍,冬天寒风刺骨,冻得手脚麻木,经常风餐露宿,中午很难吃到热饭.艰苦的工作环境,使得有些年轻人早就打了退堂鼓,他也曾有过动摇和懊悔,但他还是选择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就这样一干就是20多年.在周围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位“一心为公闲不住的老黄牛“.   ……  相似文献   

5.
人生选择 人生并不是先天注定你是英雄好汉还是懒汉儒夫,而是后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选择.浙江水文地质队--刘明的劳模人生再一次证明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回忆当时的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被分配当岩土采样工,同在地质队工作的父亲问他,这一工作很苦你能行吗?他不假思索的回答:"请放心,我到哪里工作都不怕苦,而且一定会干出一番成绩给你看."打这以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采样工只要一出门工作,就是野外露天作业.夏日烈日当头,在山坑里采样闷热难忍,冬天寒风刺骨,冻得手脚麻木,经常风餐露宿,中午很难吃到热饭.艰苦的工作环境,使得有些年轻人早就打了退堂鼓,他也曾有过动摇和懊悔,但他还是选择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就这样一干就是20多年.在周围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位"一心为公闲不住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6.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 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7.
黑板的记忆     
离开学生时代已整二十年了,每当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对黑板的记忆是最为深刻的. 对我冲击力最强烈的字出现在小学二年级.一天下午,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泽东主席不幸病逝."顿时我们都傻了眼,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谁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怎么可能,我们刚学习的课文还是"毛主席万寿无疆",老师也刚给我们讲过,毛主席活一万岁都不会死的,现在怎么讲主席死了呢?在狂热氛围之中小的孩子,心灵受到的震颤是刻骨铭心的.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外貌我们可以看得见,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平原……然而,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是热的,还是冷的?是固体,还是液体?是空的,还是实的?  相似文献   

9.
林州奇山:夏天结冰冬天冒热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林州市有两座山十分奇怪,炎热夏季山洞里不热反而结出大块的冰柱、冰凌,冬天寒冷季节则往外冒热气.夏天山洞洞口结冰的时候,揭开冰块后当地就会落下鸡蛋大小的冰雹.这两座山为何如此奇特?是山上岩石在作怪,还是另有秘密隐藏在地下?  相似文献   

10.
父爱如山     
一天早上,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是父亲从乡下来了.他提着一个编织袋进来,说:"这是你小时候喜欢吃的红薯."我沏一杯热茶端给父亲,他的满头白发一下映入我的眼帘.我在城里工作,有半年没有回到乡下看望父母了,父亲的头发怎么白得这么快呢?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头发乌黑发亮,相貌堂堂,村里的一些妇女常对我母亲说:"你嫁了一位好老公."父亲性格温和,他疼爱母亲,更疼爱我们.  相似文献   

11.
山水情     
正孔圣人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自退休拿起相机后特别爱山乐水,但从不敢以"仁者、智者"自居。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涵养,向"仁者"、"智者"迈进。山,性格稳重,志存高远,有其高、深、博、大之质。水,性情温柔,滋养万物,富有上善绵长之意。作为一名摄影师,山中有我拍的无限风光,各种可爱的野生动物,勤劳朴实的农牧民;水中则有湖、海、江、  相似文献   

12.
正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初中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作业,就是采访自己的爸爸,问问爸爸的理想是什么。一个孩子在听到爸爸的答案时,不解地急得哭了。原因是爸爸的理想是"吃得下饭,睡得了觉,笑得出来"。这样的理想,让孩子会觉得在同学们面前很丢脸,因为自己的爸爸是那么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然而爸爸平静地说,这就是他最大的理想,并且耐心的告诫  相似文献   

13.
有一副对联:“鼠无大小皆称老,鹦有雌雄都叫哥”。为什么小老鼠被称“老”呢?有人说这里的“老”是词缀,本身没有意义。但如果把它当成实词,是否也挺恰当?十二生肖鼠为首,虎蛇牛马跟后头,这事便够说道的。小老鼠凭啥排第一?详说这事,搬个小马扎怕够听半天的。简单说,有“鼠咬天开说”。相传当初是老鼠将混沌一团的天地咬开,使宇宙成型。类似神话在少数民族中也有记述。老鼠开天辟地,是否功劳够大、资格够老,当排第一?  相似文献   

14.
生和死,是人生命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两件大事.生是生命的开始,死是生命的终结.中国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出生的时候,光溜溜赤条条来到这世上,什么也没有带来;到死的时候,不管是一贫如洗的叫花子还是家财巨万的达官贵人,什么也带不走. 但这话是从生死哲学的高度说的,现实社会并非如此.不管穷人富人,从那个世界确实什么都没有带过来.但是死时,富人和达官贵人们,从这个世界带走的却很多,尤其是资源!  相似文献   

15.
近千百年来,什么是玉,什么是珉,一直是玉业界争论不休的难解之迷. 1.孔子认为玉有许多种 子贡问孔子:"君子看重玉而轻视珉,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玉少而珉多吗?"孔子说:  相似文献   

16.
正自"三调"工作开展以来,我们这些三调人爬过山、蹚过水、淋过雨,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历尽千辛万苦后,我们还是为自己取得的成绩骄傲。"三调"工作有酸、有苦、有辣,也有甜,这就是三调人的"四味"。酸:加班加点赶进度一入"三调"深似海,不停加班改改改。我们三调人都是这样子,做内业的比搞IT的下班晚,跑外业的比农民工还辛苦。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2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陕县张茅国土资源所的宁静。所长尚钢锋拿起电话,只听见电话那边一男子大声地说道:"我是贯耳沟村的。昨天夜里有人在山上采石头,挖掘机的声音吵得我无法入睡。"尚所长问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矿的?"那边迟疑地说:"好像是昨天晚上才有动静。"听完这些话,尚所长表示:"好,我们马上去现场调查清楚。"放下电话,尚所长便带领两名同事一起赶到贯耳沟村。  相似文献   

18.
<正>常常看到一些文章有"美国为了能源安全把油气储备起来不开采"的说法,自己有时候也跟着这么说,但是心里觉得不太踏实。因为这句话没有时间状语,是说美国曾经这么做呢,还是现在这么干?不太明确。没找着专门的介绍资料,只好靠着互联网,像考古一样,揪住一砖半瓦,顺着时间脉络,一点一点地顺藤摸瓜。经过一个月"考古发掘",起初散落一地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2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陕县张茅国土资源所的宁静。所长尚钢锋拿起电话,只听见电话那边一男子大声地说道:"我是贯耳沟村的。昨天夜里有人在山上采石头,挖掘机的声音吵得我无法入睡。"尚所长问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采矿的?"那边迟疑地说:"好像是昨天晚上才有动静。"听完这些话,尚所长表示:"好,我们马上去现场调查清楚。"放下电话,尚所长便带领两名同事一起赶到贯耳沟村。  相似文献   

20.
正(二)我国第一洞房的故事临汾城西20公里说的北姑射山,相传是尧帝娶鹿女的地方。古书《庄子》的"逍遥游"篇记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霜,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里提到两点:一是姑射有神,二是有女若仙。我们不知道先有"消遥游",还是先有姑射山,反正这里在春秋时期就是道教的活动场所。唐宋时建北仙洞,元明清时成为佛教圣地,现存明清建筑五六处,房舍120余间。较为突出的是有山洞多处,或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