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翁时秀  闫罗彬  王华 《地理研究》2018,37(12):2411-2419
彭华先生长期从事丹霞地貌和旅游地理研究,为中国丹霞事业和旅游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学家的典范。作为中国丹霞地貌研究国际化阶段的代表人物,彭华先生在丹霞地貌分类系统、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国内外红层分布及其地貌发育的对比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同时,针对中国南方湿润环境下红层区严重的地貌灾害和荒漠化问题,用跨学科的思维和方法,开展了红层区地质构造—岩石特性—地貌发育—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综合景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地理学研究实践,将原来的红层地表研究拓展为“地下+地表+地上”(红层的地质问题+地貌与土地问题+生态问题)的一体化研究,为丹霞地貌的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彭华先生在旅游开发实践中不断总结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在旅游地开发、旅游文化、城市旅游、区域旅游发展和旅游规划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所提出的“大旅游”理念在学界有重要影响。在“大旅游”理念基础上提出的旅游系统及动力机制、旅游地发展阶段论、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市场分类研究法、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等理论,创新意义显著。彭华先生的学术研究典型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王新军 《地理研究》1992,11(1):97-97
我国风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众多的风景地貌类型中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花岗岩地貌三大类相对突出,所构成的风景旅游区相当多,其中丹霞地貌以其奇特的造型和红灿多变的色彩而见长。为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丹霞山风景区管理局等单位策划和组织下,1991年12月9日—12日“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在广东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区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议论会在丹霞山召开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旅游地貌组、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联合召开的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25——29在广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举行,来自全...  相似文献   

4.
甘肃丹霞地貌旅游形象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形象建设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丹霞地貌作为独特的造景地貌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文章以中国发现丹霞地貌最多的地区之一———甘肃省为例,通过分析其地方性、旅游意境流和可替代性产品背景,在尺度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应用比附、领先、空隙和逆向等多种方法对甘肃丹霞地貌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丝绸之路,丹霞画廊"为甘肃省整体丹霞地貌旅游形象,同时对20多个景观综合体也设计相应的主题口号,并就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9—12日在“丹霞地貌”名称的策源地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来自各省市、香港地区和各丹霞风景名胜区的学者、旅游经营和管理干部40多人,带着30多篇论文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举行的第一次特殊地貌类型的旅游开发专门性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张掖丹霞与彩色丘陵地貌的形成与景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荷生  崔振卿 《中国沙漠》2007,27(6):942-945
对发育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祁连山山麓、白垩系中下统碎屑岩地层中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形成的地层、构造、地貌、古地理环境和外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将该地的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7.
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实地调研是区域地貌学研究的传统方法之一。通过大规模的野外考察,收集第一手素材,结合实验室参数对比分析,可以解决丹霞地貌的很多科学问题,比如地貌空间结构、形态特征和分类问题,地貌发育演化的内外动力机制问题以及地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等等。通过红层物质的承压力差异,很好地区别了陆相红层与海相红层发育的地貌形态差异;通过区域红层盆地的沉积分析,返演红盆发育演化规律;对比丹霞地貌大量的微地貌形态差异,分析其内外动力的主导因素;分析丹霞地貌区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外在依存关系,深入剖析其紧密结合的内在联系,赋予丹霞地貌深厚的文化遗产价值。随着丹霞地貌国内外大尺度调查的深入开展,这种地貌具有全球广域分布的事实日益显现,而以中国科学家命名并率先在中国开展大规模考察和研究的丹霞地貌,随着其自然和文化遗产价值越来越被社会各界认识,丹霞地貌正成为地貌资源开发利用的亮点和全球地貌对比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徐霞客闽游与福建丹霞风景名胜及其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载田 《热带地理》2001,21(1):56-60
福建是我国丹地貌重要分布区,而且极具旅游价值。文中归纳了徐霞客一生5次闽游多与福建丹霞名胜有关的经历;分析了这位伟大旅行家对福建丹霞地貌形态特征、性质的科学描述和记载;从“闽游”的启示中,提出了福建丹霞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重视水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载田 《地理研究》2000,19(4):429-436
丹霞地貌是一种具有很高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现代地质地理学家对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考察研究。而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早在360多年前便对丹霞地貌进行过多方面的观察和描述,并留下宝贵的文字资料。这充分展示了丹霞风景地貌在我国研究的古老历史,也预示着丹霞风景地貌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丹霞地貌是一种具有很高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现代地质地理学家对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考察研究。而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早在360多年前便对丹霞地貌进行过多方面的观察和描述,并留下宝贵的文字资料。这充分展示了丹霞风景地貌在我国研究的古老历史,也预示着丹霞风景地貌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旅游景观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的旅游景观进行系统比较,揭示两者在发育条件及分布特点、自然及人文旅游景观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发育条件上,两者的岩性、构造环境和主要外营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两者的发育又都依赖于一定的水热条件和密集的节理裂隙.在空间分布上,两者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均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区;其中,东南地区尤以丹霞景观见长,西南地区更以岩溶景观取胜.自然景观方面,丹霞景观与岩溶景观在类型、外形、组合上有较多相似之处;两相比较,岩溶风景胜在山奇洞奥,而丹霞风景则胜在赤壁丹崖.人文景观方面,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12.
丹霞地貌概念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尚仁  刘瑞华 《山地学报》2003,21(6):669-674
关于丹霞地貌概念上的不同意见,主要是:①岩性岩相上是较单一的“陆相碎屑岩”还是涵盖多种岩性岩相的“沉积岩”;②地貌上是“丹崖”,还是“赤壁丹崖”,或是“赤壁丹崖群”。根据目前已知的中外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初步认为,丹霞地貌是由砂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经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赤壁丹崖群地貌。近10a来,一些丹霞地貌概念,基本上属于“中国丹霞地貌”的概念,不完全符合世界丹霞地貌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丹霞地貌的国内外研究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欧阳杰  朱诚  彭华 《地理科学》2011,31(8):996-1000
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一种地貌类型,国内研究主要在丹霞地貌的理论方面、宏观的空间分布上、以及定性的分类描述上。此外,在丹霞地貌的定量研究、实验研究和可视化研究等方面也有所突破。目前,国外还没有统一使用丹霞地貌这个名词,但在砂岩、砾岩以及红层的微观、实验和定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通过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可以使丹霞地貌的研究朝着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丹霞地貌"尽快成为国际认可并接受的地貌名词。  相似文献   

14.
对崀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国内丹霞地貌旅游开发较好的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进行比较,分析了新宁崀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崀山丹霞地貌旅游业的开发,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同时借鉴其它旅游区特别是丹霞地貌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丹霞地貌景观的保护,促进崀山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君亮  陈敬堂 《热带地理》1998,18(3):243-248
通过实地考察,概述广州番禺莲花山与粤北丹霞山地质地貌的异同,从丹霞地貌角度阐述这座古石矿场“人工无意夺天工”形成的陡崖,岩洞,石墙,石巷,岩湖,石柱,石门,石桥等人工丹霞奇观,并对这座以全国罕有古石矿场为主景的莲花山旅游区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开发的角度,根据稳定程度将丹霞地貌景观分为危岩景观和稳定景观,并依据规模大小、外观形态、失稳模式、旅游价值和灾害性,将危岩景观进行了简要分类。在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和旅游开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危岩景观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危岩景观的开发现状、潜在威胁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黄琼芳 《热带地理》2016,36(6):935-943
广东省共有丹霞地貌 67 处,分布在 22 个断陷盆地中,主要受古近纪―新近纪抬升区、5 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和 1 条东西向深断裂控制,地层层位以丹霞组和南雄群为主,岩性以砾岩、砂砾岩、砂岩为主。古近纪―新近纪地壳升降运动控制了丹霞地貌在区域上的总体分布,大致以 22.5°N 为界线,以北为抬升区,发育丹霞地貌,以南为沉降区,不发育丹霞地貌;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壳升降运动,造成不同地区丹霞地貌的数量和规模有所区别:粤北、粤东北为抬升区,发育数量多、规模较大;粤中为沉降区,发育数量少、规模较小。深大断裂控制断陷盆地的分布,从而控制丹霞地貌具体的发育位置。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和丹霞地貌发育特征,可将广东省划分为 4 个丹霞地貌发育区:粤北区、粤中区、粤东北区和粤西区。  相似文献   

18.
广东丹霞地貌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志才  彭华 《热带地理》2005,25(4):301-30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物质基础、地质构造、主导动力、地貌形态、发育阶段等为分类依据,探讨了丹霞地貌的分类系统.针对广东丹霞地貌发育状况,根据丹霞地貌分类系统,对广东发育的丹霞地貌进行了各自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