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激发极化法已经在资源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然而,在野外实际工作中,通常由于地表存在低阻或高阻覆盖层,而使覆盖层下目标地质体的激电异常发生变化。这里首先介绍时间域激电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其次介绍了设计存在覆盖层条件下几种典型的理论地电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最后,总结覆盖层对激电异常的影响特征。这些工作能够为激发极化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安徽省巢湖市山里许以西实现新的找矿突破,先后投入了双频激电扫面工作及大功率激电测深剖面工作。通过对取得的激电异常特征进行研究,推断了2处构造的分布; 提取激电二次信息发现,激电电导率异常在研究区已知铜矿化部位有较好的反映,综合激电异常等特征,圈定了研究区以西2处成矿靶区; 通过激电多参数与已知矿体综合分析,能有效地评价研究区矿致异常,为下一步钻探工程验证提供地球物理依据,也为今后在类似矿区外围找铜金多金属矿的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前人的理论基础,在总结分析激电法找油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下,开展了该方法的试验兼生产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进一步证实了激电法找油的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前人的理论基础,在总结分析激电法找油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下,开展了该方法的试验兼生产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进一步证实了激电法找油的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5.
吕士炳 《福建地质》2008,27(4):385-391
安溪县铅山铅锌矿区地质普查阶段开展了物探工作(激电中梯剖面、激电测深),发现了激电异常,结合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推断异常是由隐伏铅锌矿(化)引起,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经钻探验证得以证实。该区激电异常是一个深部找矿的有效标志,电法工作为该普查区顺利转入详查阶段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作区地表干燥、基岩裸露、电极接地和供电比较困难等因素,采用双频激电中梯装置方法工作。根据圈定的激电异常组合特征,对激电异常进行了分类和综合解释推断,区分出矿(化)体和含炭质地层干扰异常,以此确定地表工程揭露位置。工程揭露结果与激电异常的解释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激电异常的展布及组合特征区分矿与非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简述激电法在金矿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六个大型或特大型金矿床(田)的伴生金属矿物特征与围岩蚀变作用,分析了应用激电法间接找金的物性前提。并通过吉林夹皮沟、胶东焦家、云南哀牢山、河南等几个金矿床的找矿实例简述了激电找金的应用效果与不利因素。指出尽管有局限性,在有利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下,激电方法仍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找金物探方法。为提高找金命中率,特别是找寻盲矿、隐伏矿,在查证化探异常与已知矿区外围普查中应积极采用激电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述了激电测深在江西某矿集区穹隆构造勘查中的应用。通过在穹隆构造上布设剖面,开展大功率对称四极激电测深,结合矿集区岩矿石标本的电参数以及地质资料,对测深剖面进行了电阻率/极化率2.5维反演与推断解释,根据不同电性特征,成果大致反映了该区的地电结构分层情况,对该穹隆构造的地层单元界线划分有所体现,激电异常对深部寻找隐伏岩体具有一定地质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激电法直接探测油气藏的有效性及提高其应用效果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激电法直接探测油气藏的基本原理,对激电法直接探测油气藏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探讨和提出了提高其应用效果的途径。激电法直接探测油气藏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为了提高其应用效果,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1)要重视剩余电磁效应的测量;(2)要采用较大的装置;(3)应紧密结合地质资料对激电异常进行解释;(4)激电测量和资料解释应与找构造的物探方法和其它直接找油气的物化探方法相结合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比值参数在激电联剖视极化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根据工程实例表明,比值参数法在消除近地表电性不均匀干扰及分解复合激电异常有较好效果。比值参数剖面与实测地质剖面比较研究,得出较好的异常推断解释。  相似文献   

11.
卢丽萍  吴刚  王军 《现代地质》2005,19(2):303-308
采用激发极化法对准噶尔盆地盆五井区进行了含水区定位研究,通过分析视电阻率单点曲线和视极化率单点曲线,对研究区范围内的地质及地层的含水情况进行初步判断,识别了含水层及水层的顶界埋深;在这一基础上用二维直流电法反演软件对视电阻率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使之更接近地层真电阻率。视极化率剖面图的分析表明盆五井区存在一定的地下水资源,其中P200201、P200202、P200207线所经过的区域的含水性较好。第三系上新统上独山子组(N2d2)地层为强含水层,第三系上新统下独山子组(N2d1)为弱含水层。盆五井区含水层的特点是高阻含水、低阻不含水,这反映出该区的砂岩沉积较为疏松,地下水的矿化度偏低。推测该研究区地下水的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孟公界铀矿床与韧-脆性剪切带密切相关,铀矿化通常伴有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矿化岩石与围岩间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在测区布设激电观测剖面并利用半衰时、视极化率、视电阻率异常的分布准确地推断出隐伏铀矿(化)体的空间位置与赋存状态,钻孔揭露表明激发极化法在孟公界铀矿探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加筋土工程中加筋与填土间的界面作用特性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直接决定该工程的稳定性。室内拉拔试验结果表明,双向土工格栅与黏土界面的表观摩擦阻力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在较低的法向应力作用下,双向土工格栅与黏土界面间的破坏形式为土工格栅的整体拔出破坏;当法向应力增加到一定值后,双向土工格栅与黏土界面间的破坏形式由土工格栅的整体拔出破坏转变为土工格栅的纵肋拔出破坏;双向土工格栅整体拔出破坏时,表观黏着力小于纵肋拔出破坏时的表观黏着力,而表观摩擦角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双频激电法可同时得到低频和高频电位差,由其计算视幅频率可抵消相同的影响因素,抑制干扰,增强异常幅值,提高观测精度。根据垄源金多金属矿区物性参数可确定受构造控制的硫化多金属矿(脉)体多以充填形式产出,具有低阻高极化反映,随着埋深的不同,视幅频率(Fs)有相应的变化,幅值一般为4%~11%,与背景视幅频率(Fs)2%~4%有明显差别。该区野外工作采用SQ-3C双频激电仪器,测网布设测线6条,其中线距100m、点距10m、、测线长度为400m。根据Fs、ρs曲线形态及Fs等值线图解释该矿区存在一条破碎带,破碎带北部呈现矿体异常特征,推断矿体(脉)走向为北西—南东向。依据该物探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布置钻探验证孔,其中8-1孔于156m见导水断裂破碎断层,8-2孔于31m见高品位金多金属矿(脉)体,验证物探解释与地质钻探吻合。  相似文献   

15.
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主要有早期、晚期和全区视电阻率定义和计算方法,然而根据瞬变电磁法激发场源、工作装置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其视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也不相同.笔者总结和评述了各种磁性源不同工作装置的早期、晚期以及全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同时对隧道、矿井瞬变电磁法中的全空间视电阻率的计算以及考虑关断时间效应的视电阻率的计算等进行总结.在分析各种定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瞬变电磁法的发展应用,对视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CSAMT电场y方向视电阻率的定义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准静态近似条件下,利用水平电偶源在均匀半空间表面激发电磁场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水平电场y分量Ey的观测范围、特点和由其定义视电阻率的应用优势;Ey与常规标量CSAMT测量的ExHy幅值范围不同,采集并利用Ey数据可以扩大CSAMT野外观测扇区,减少采集成本。依据电法及电磁法勘探中视电阻率定义的基本原则,提出了Ey视电阻率的定义,说明了其具备频率测深的意义;通过几种典型层状模型(均匀半空间,两层D、G,三层H、K以及四层KH、HK型)的数值计算,对比了Ey视电阻率和ExHyZxy、Re(Zxy)等对应的波区视电阻率及ExZxy等对应的全区视电阻率对地电断面电性特征的反映效果。结果表明:Ey视电阻率的求取仅需测点的坐标和一个方向的电场值,计算方便、不必迭代,并且在曲线低频端收敛于一稳定值,可以明显改善非波区的畸变效应。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erformance of normalized response function obtained by normalizing the Cagniard impedance function by a suitable factor and then rotating the phase by 45‡ to make it purely real for homogeneous half-space and equ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the half-space resistivity. Two apparent resistivity functions based on respectively th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this response function are proposed.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function using the real part contains almost the same information as that yielded by the Cagniard expression while the one using the imaginary part qualitatively works as an indicator of the number of interfaces in the earth model. The linear straightforward inversion scheme (SIS),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employing the concept of equal penetration layers, has been us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apparent resistivity functions. For this purpose, several synthetic and field models have been examined. Five synthetic models are studied to establish the veracity of the new functions and two well-studied published field data sets are inverted through SIS for comparison. We noticed that the new function and SIS compliment each other and lead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ata information and model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车村—鲁山大断裂与河南鲁山五大温泉关系的探讨,并应用激电测深法勘探、RGIS软件反演解释技术,查明下汤温泉东西两侧1 500 m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认为下汤温泉即受控于近东西向车村—鲁山断裂(F1),也受控于北东向F4断裂。前者为一级控热导热构造,是深部热源向上对流的主要通道;后者为二级控热导热构造。在地形和水头压差的驱动下,地下水沿着断裂带自西向东缓慢的运移,期间受地壳内部热源传导,在排泄区受到北东向F4断裂的控制,向地表运移,出露成泉。  相似文献   

19.
椭球体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三维地电体之一,它三个轴的长短经过变化后可以和多种形状的地电体相似。因此,实现了椭球体电阻率的求解,就可以模拟绝大多数三维地电体的电阻率曲线。从拉普拉斯方程的求解出发,得到了均匀空间中存在的水平椭球体异常表达式,并用简单加倍的方法得到了均匀半空间中水平椭球体的视电阻率公式,结合倾斜旋转椭球体的视电阻率公式的规律,得到了倾斜椭球体的视电阻率公式,再进行一系列简化得到板状体。最后分析对比了均匀电场中旋转椭球体和板状体的视电阻率曲线的形态和规律。结论表明:旋转椭球体与板状体的视电阻率曲线的走向大体相似,且板状体的曲线相比旋转椭球体较缓和。对于低阻情况,在异常体顶部附近的视电阻率异常为零,异常体的倾向一侧有极小值,反倾向一侧有极大值,曲线随倾角α的增大而逐渐变陡。对于高阻情况,视电阻率的极大值出现在异常体顶部附近,两侧有极小值,倾向一侧的曲线较缓和而反倾向一侧的曲线较陡峭,随着倾角α的增大,视电阻率异常变大。  相似文献   

20.
黄河水库南屯进行勘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物探方法初步查明地下溶洞存在的情况以及区内的地质概况,为该区地质灾害的评价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多种物探方法实验,发现激电中梯、激电联剖及视电阻率测深效果相对较好。由于区内地下水较发育,而且已知塌陷部位都不同程度的含水,水导电性能好.。因此,在地表观测时呈现视电阻率低阻趋势。当溶洞中没有地下水存在时,视电阻率呈现高阻异常。这样就可以通过视电阻率的反映来发现地下溶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