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安徽已知磷矿床、点共计80余处,按成因分类可分为沉积型、岩浆岩型、沉积变质型及生物堆积型磷矿床等四大类。其中,以分布在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的沉积变质型磷灰岩矿床亚类中的“海州式”磷矿工业价值为最大,其查明资源储量为全省磷资源量94%;其次,为分布于华北地层区内、处于华北陆块构造单元的浅-滨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亚类中的“凤台式”磷矿和扬子地层区内,处于扬子陆块一级构造单元的岩浆矿床-岩浆气成-热液磷灰石岩矿床亚类中的“凹山式”磷灰石磷矿,其他类型(亚类)磷矿因规模小、品位低,资源零星。  相似文献   

2.
中国磷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中国磷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磷矿床划分为4个矿床类型11个矿床式,最为重要的磷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变质型磷灰岩矿床和岩浆型磷灰石矿床.在中国磷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之上,综合成矿规律,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等因素划分出22个磷矿矿集区.其中磷矿重要矿集区15个,基本包括了中国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镍矿床(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省及河南省等地,已发现镍矿床(点)19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8处,矿点7处。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是华北地区镍矿床形成的2个高峰期。矿床类型以岩浆型为主,其次为风化壳型和沉积变质型。沉积变质型镍矿床主要产在华北陆块区内,形成环境与裂陷盆地有关;岩浆型和风化壳型镍矿床主要产在克拉通边缘或造山带,形成环境与大陆边缘裂解或后碰撞伸展环境有关。分析认为,华北陆块北缘出露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二连贺根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及内蒙古南端秦祁昆造山带寒武系黑色岩系地层,均具有较好的镍矿资源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矾山磷矿区遥感地质解译发现找矿新线索矾山磷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浆型磷矿床。也是世界上典型的钾质偏碱性层状超镁铁岩一正长岩杂岩体含磷矿床,同时有铁可综合利用。由于该含磷杂岩体的主要部分被第四系覆盖100~360余米,常规地质方法只能根据深部勘探及部分物...  相似文献   

5.
吴辑 《河北地质》2006,(1):27-27
我国北方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山东、新疆等省都拥有大量的内生低品位磷铁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北部和塔里木地台北缘两个巨大成矿带内,如华北地台北部成矿带长约1600公里,带内分布有矾山、姚家庄、赤城小张家口、马营、马伸桥、朱耳峪、招兵沟、勿兰鸟苏、文圪气、孤山子、葛家、吕家堡子、赛马、东荒峪、燕子峪、双阳土顶子、沙沟、彭家、观里、雪野等磷铁矿床(点)。近40年来,通过地质工作的初步勘探。累计探明远景资源量27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2%,探明储量中晶质磷铁矿(包括内生磷矿、变质岩浆型磷灰石矿及基性火山岩变质磷灰石矿)占93%。该类型磷铁矿品位一般都很低,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铁矿床(点)成因类型可划分为镁铁-超镁铁岩浆成矿系列的结晶分异型矿床;壳幔型中酸性岩浆成矿系列的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床;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列的层控型矿床;叠加改造成矿系列的层控改造型、改造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矿床;沉积喷流成矿系列的层控型矿床;沉积成矿系列的陆、海相沉积型矿床.通过对这些成矿系列的典型铁矿矿床特征的研究,从其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分析,许多铁多金属矿床(点)均具有形成大型以上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且多伴生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矿产.研究认为,在今后的找矿勘查过程中,应利用成矿系列的规律,并注重对共(伴)生组分的综合评价,这对扩大全省的找矿远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铁矿床技术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磷矿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地质作用为主要依据 ,将中国磷矿分为内生磷矿床、外生磷矿床和变质磷矿床三大类。中国内生磷矿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及黑龙江等省 ,可分为六种类型 ,其中超基性 -碱性 -碳酸盐类磷矿颇具远景。中国外生磷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五省 ,它们在形成时代、大地构造、沉积环境、岩石组合类型及生物作用等方面都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是中国最主要的磷矿床。中国变质磷矿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的东北部、华东地区东部、华北及东北地区 ,早元古代晚期沉积变质磷矿最具代表性。中国磷矿可分为 8个成矿区 ,16个成矿带及若干个聚磷矿区。在此范围内可以圈定出不同类别的预测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早、中前寒武系磷矿有四个层位六种类型。太古代磷矿主要产于中朝地块内的华北陆核、辽吉南部—朝鲜北部陆核及山东陆核等陆核区。早元古代早期,在太古代陆核边缘或中间地块沉积了优地槽型磷矿。早元古代晚期有大陆边缘和拗拉槽白云质碳酸盐建造的磷矿床与克拉通内盆地陆屑和复理石建造的磷矿床,其中大陆边缘型最重要,构成了长约4000多公里的巨大“S”形成矿带。早元古代末期,五台运动之后,有同造山期的山间盆地磷矿床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磷矿床成因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磷矿床按成矿物质来源,划分为内源、外源及次生三大类。按基本的成矿作用,将原生矿床分为岩浆、沉积、变质类型。岩浆矿床中,划分为超基性-碱性岩、超基性-碳酸岩、碱性岩、碳酸岩、超基性岩、伟晶岩等7个亚类,据总体的矿床特征划分为6个式(矿床式多以典型矿床命名)。变质矿床中划分绿岩带型变质混合岩和沉积变质3个亚类,6个式。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依据产出时代划分出震旦纪、寒武纪、泥盆纪3个亚类,14个式。次生矿床分为风化淋滤残积、洞穴堆积及鸟粪堆积3个亚类,3个式。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为提高深部磷矿的地质勘探效果和加快勘探速度,我们在国内不同勘探区的46个钻孔中进行了综合测井工作。本文仅就这些地区的测井效果及应用问题谈点浅见.以期与广大测井工作者和地质工作者共同研讨。一、建立以自然伽玛法为主的磷矿测井系列我国磷矿床主要分为沉积、岩浆、变质、风化淋滤、生物堆积等五大类型,其中以沉积型磷块岩为主(占已探明储量的69.90%),变质岩型磷灰石次之(占23%)。磷块岩主要成矿时代为震旦纪、寒武纪、泥盆纪。磷块岩中有钛、铀、钒、锰、铁、锌、铅、氟、碘、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震旦-寒武纪磷块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从云 《矿床地质》1983,2(4):78-88
在地质历史中有几个主要成磷时期,而各个时期的磷块岩矿床又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晚白垩世到早第三纪时期,形成了巨大的工业磷矿床,其储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南美哥伦比亚。其次是二叠纪时期,磷矿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第三是震旦—寒武纪时期,磷矿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澳洲,并多集中在我国,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磷块岩矿床。它不仅储量大、类型多、而且分布广。这对研究磷酸盐的沉积机理、成矿条件以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磷矿在华北、东北以岩浆岩型磷矿和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 ,在西北则以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形成于早寒武世 ,受南面和西面海水侵入影响最大、侵入距离最近的已知含磷地区可作为磷块岩矿床重点研究靶区 ;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所赋存的岩体类型比较多 ,但矿床规模较大 ,品位较高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的磷灰石矿床产于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体中 ,这类杂岩体在我国北方有一定的分布 ,对其做详细工作 ,可望找到规模大、品位高的磷灰石矿床  相似文献   

13.
Caledonian gold deposi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They are developed in both South China Caledonian fold belt and adjacent Proterozoic Jiangnan uplift.The host rocks are Proterozoic metamorphosed microclastic rocks in the Jiangnan uplift and Proterozoic and Cambrian strata,as well as Chengjiang and Caledonian igneous bodies in the South China flod belt.The distin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ledonian and the most developed Yenshanian glod deposits in South China are reflected in age and host-rock type,relations to Yenshanian magmatic activities,element association,mineral assemblage and glod deposit type.The studies have proven hat the Caledonian epoch is a principal metallogenic period of gold deposits in South China.This conclusion is of very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in exploration of Caledonian gold deposits in South China as well as in other Caledonian fold belts and adjacent uplif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分布广泛,既可产在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内,也可发育在毗邻的江南隆起上。其共同特征是矿床产在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带或变质带中,受深大断裂带及其分支构造所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产在隆起上的矿床赋矿围岩时代较老,均为元古宙变质细碎悄岩类;矿物及元素组合比较简单,常见单金型。产于褶皱带中者其围岩除元古宙-寒武纪变质细碎屑岩外,还有火山岩、侵入岩及沉积岩,时代为元古宙--志留纪;矿物及元  相似文献   

15.
《China Geology》2020,3(1):28-37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have been made in Lower Cambrian and Sinian shale i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South China. The drill wells with industrial gas flow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Huangling dome. Base on the geological survey, 2D seismic, geochronological and drill wells data, the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of Huangling dome was studied, and its control effect on the preservation condition of shale gas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uangling dome might undergo four tectonic stages: (1) About 800 Ma, granite intrusion in the Huangling dome basement, primarily of granites replaced metamorphism rocks; (2) 800–200 Ma, no significant tectonic movement with slowly buried history; (3) From 200 Ma, multi-phase uplift and the sedimentary rocks was eroded in the core of the Huangling dome. Shale gas in the Cambrian and Sinian strata was well preserved in the margin of the Huangling dome as the following reasons: (1) The Sinian shale was buried about 7.8 km in-depth during Middle Jurassic, source rocks have a suitable thermal maturity for shale gas; (2) The rigid basement of the Huangling dome was mainly composed by homogeneity granite, without intensive deformation. As the main challenges of the widely distributed Lower Cambrian and Sinian shale are high-maturity and intensive deformation, a geological unit with a dome probably is a favorable zone for the old age shale gas. Therefore, it indicates that the adjacent zone of the Xuefengshan, Shennongjia and Hannan are the geological units with a dome and probably have potential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shale in the Lower Cambrian and Sinian.  相似文献   

16.
钒矿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及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中国钒矿床的类型主要为岩浆型和沉积型.其中,沉积型钒矿占中国钒矿总储量的87%,多赋存于海相碳质页岩中,空间分布规模巨大,且多伴生Mo、U、Co、Se等金属元素,是一种具有良好资源潜力的矿床类型.然而,由于大型钒矿床少,矿石品位低且开采成本高,导致中国目前对沉积型钒矿的利用率不高.文章在系统收集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沉积型钒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划分了塔里木地台北缘、扬子地台北缘和扬子地台东南缘3个成矿带.综合分析表明,沉积型钒矿受特定时代地层、岩性组合和岩相古地理的共同控制,丰富的物质来源、适宜的古地理环境和古海洋化学结构、以及强烈的生物作用是形成沉积型钒矿的关键.扬子地台周缘寒武纪扬子裂谷地带碳-硅-泥质页岩的岩石组合广泛发育,具备良好的沉积型钒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邓军 《地质与资源》2011,20(4):287-291
从沉积建造、岩浆岩、构造-岩浆活动、成矿流体性质、矿石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大瑶山地区与浅成-超浅成岩浆岩有关的铜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床属沉积富集-断裂构造-热液(气)叠加改造型成因,可概括为矿源层形成、岩浆期热液叠加成矿、岩浆期后断裂构造热液改造成矿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华北克拉通北缘寒武系碳酸盐岩作为区域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其沉积环境演化和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对区域地层及有利储层定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华北地区寒武系油气勘探提供线索。以大量露头剖面实测分析为基础,结合典型井录井、测井、微观显微镜下分析以及地化测试等数据资料,在年代地层框架下进行旋回性地层分析研究,对华北克拉通北缘寒武系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叠置样式进行详细剖析,研究沉积趋势变化,总结寒武系层序地层划分样式。研究认为:在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下,华北地区自府君山组开始,发育广泛的由南向北的持续海侵,在陆源碎屑供给以及碳酸盐岩加积作用的相互制约下,华北地区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的形成-发展-镶边过程;以张夏组为界,中-下寒武统表现为缓坡-陆棚的沉积环境,上寒武统为具镶边的台地沉积背景;在不同层位不同层序边界类型(I型、Ⅱ型、Ⅲ型)的分隔作用下,将华北克拉通北缘寒武系划分为7个可区域性对比的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高水位体系域多表现厚层清水碳酸盐岩沉积的特点,且受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成为区域寒武系重要的有利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镍矿成矿规律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涛  王登红  钱壮志  付勇  陈郑辉  娄德波 《地质学报》2014,88(12):2227-2251
我国镍矿可分为岩浆型、海相沉积型和风化壳型3种预测类型.矿床形成时代较为连续,最早形成于中—新元古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其中中—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是形成矿床的两个高峰期;中—新元古代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周缘,晚古生代镍矿主要分布在中亚造山带、峨眉山和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范围内.岩浆型镍矿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解、造山带后碰撞伸展以及地幔柱3种构造背景,根据不同构造背景并结合主要岩浆作用特点,将与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划分出与大陆裂解边缘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与地幔柱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与造山带俯冲作用下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与造山带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幔源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镍-铜-钴-铂族元素矿床成矿亚类型等4种亚类型.分别对中—新元古代与大陆边缘裂解有关的镍铜(铂)矿床、寒武纪与黑色页岩有关的海相沉积型镍钼钒矿床、早二叠世与造山带伸展背景有关的镍铜矿床、晚二叠世与大火成岩省有关的镍铜(铂)矿床、新生代与风化壳有关的镍金矿床及其对应的典型矿床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叙述;认为大陆裂解边缘、地幔柱、造山带后碰撞伸展是我国镍矿形成的有利成矿地质背景,与邻近深大断裂、镁铁—超镁铁岩体、高MgO的原生岩浆(高镁玄武质岩浆)、深部岩浆作用、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共同组成岩浆型镍矿的6个重要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