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贵州铁矿山菱铁矿床过去认为是热液菱铁矿床。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为沉积改造菱铁矿床。作者等进一步研究以后,也认为应是碳酸盐岩中沉积改造菱铁矿床,属层控矿床这个范畴。一、矿床地质概况及三种成矿方式的地质特征该矿床有工业价值的菱铁矿体多赋存在隆起区与沉降区的过渡带,并在古断裂的近古海域一  相似文献   

2.
鲁奎山铁矿地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南段,青扬(青龙厂——扬武,下同)断裂与通海山字型构造前沿弧西翼的复合部位。铁矿赋存于下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大龙口组底部条带状灰岩中,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垂直分带明显。矿石中硫、磷含量均低,自熔、半自熔矿石居多,为优质菱铁矿。矿床除受层位岩性控制,沉积特征明显外,矿石还多已变质重结晶,次生氧化富集现象亦较显著,具后期改造特征。因此,系多阶段、多期次形成的沉积改造菱铁矿床。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我国南方石炭系地层内发现的一批菱铁矿床和产于石炭系地层内的层状接触交代铁矿床,在成矿时代和含矿岩系上是可以对比的.我们认为,有一定层位的层状接触交代铁矿床可能是由菱铁矿床经岩浆热液改造而成.一我国南方的石炭纪菱铁矿床(一)南方石炭纪的古地理环境我国南方晚泥盆世海浸始于中国石燕期,终于柳江运动.柳江运动后到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4.
吉林红太平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太平铜多金属矿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庙岭组下岩段交互层中,矿体呈整合层状或扁豆状产于一定层位,交互层为矿源层。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外生沉积作用不明显。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反映了矿石原始沉积及同生特点和后期热液改造叠加特点。矿(体)化与侵入岩无成因联系。因此认为,该矿床为海底火山-沉积变质后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商州区马角寺一带钼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综合分析,钼矿床主要赋存于震旦系含炭质砂质板岩与寒武系碳酸盐岩接触部位的韧—脆性剪切带中,严格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矿床属黑色岩系容矿的沉积—变质叠加—韧脆性构造改造的后生中高温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6.
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中菱铁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大型的铁矿床,多年来对其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论.文章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中菱铁矿的岩矿分析鉴定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纹层状矿石中的菱铁矿为沉积成因.通过对菱铁矿的产出特征分析,并结合龙桥铁矿床的部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该矿床形成过程中,早期沉积形成了纹层状的菱铁矿层,在燕山期的岩浆热事件中,部分沉积菱铁矿被交代形成了磁铁矿和具有残余骸晶结构等一系列矿石交代组构特征的矿物.纹层状矿石既具有沉积特征,也具有热液改造特征,证实了矿床的形成存在早期(三叠纪)的沉积成矿(菱铁矿)作用和晚期(燕山期)的热液成矿(磁铁矿)作用.菱铁矿的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龙桥铁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锡铁山矿床中石膏、菱铁矿成因研究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锡铁山矿床地表及上部中段的近矿围岩中发育大量的石膏和含锌菱铁矿,长期以来主要作为喷流沉积或后期改造的产物。同时,地表的褶皱构造在深部却不发育,其原因一直存在争议。在对这些石膏、含锌菱铁矿及相关地质现象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锡铁山矿床近地表部分存在强烈的氧化作用与岩溶作用,石膏、含锌菱铁矿的主体是大气降水条件下原生矿石氧化形成的,而非形成于喷流沉积作用。同时,强烈的岩溶塌陷改变了部分地质体的产状,这可能是形成地表矿体附近“褶皱构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会理县小青山铜(金)矿床是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据矿体赋存层位,控矿构造,矿体产状、形态、规模,成矿物质来源等诸多因素分析,它是一种典型的火山沉积—热液富集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上扬子板块沉积改造金属矿床赋存深度问题廖士范①(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赋存深度上扬子板块沉积改造金属矿床,如汞矿、铅锌矿、锑矿、菱铁矿等矿床打了大量钻孔、坑道,均已基本勘探完毕。对矿床赋存深度都已控制,证实这些金属矿床都赋存在矿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  相似文献   

10.
毕家山多金属矿床四维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家山多金属矿床关键性地质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铅锌矿具有显著的层控特征,它们常产于某些特定的地层层位,与一定的岩性组合和沉积类型有关.但具工业意义的矿体产出受东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控制,北东东向构造为富矿的主导控矿构造.较大而富的矿体往往赋存于受北东东向断裂活动而形成牵褶曲核部以及层间滑移带中,而最有利的成矿部位则是两种构造成分相复合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姚书振  丁振举  周宗桂  胡新露 《地球科学》2020,45(12):4389-4398
聚矿构造系统是控制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成矿的复合构造系统.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划分为7个层次,按照成因类型不同,分为岩浆矿床、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沉积-热水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聚矿构造系统4大类.重点阐述了矽卡岩型铁铜等矿床、斑岩型与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岩浆期后高温热液钨锡矿床、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和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聚矿构造系统的特征及其控矿规律.总结了聚矿构造系统发育的有利部位及标志,阐述了通过聚矿构造研究,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和类比求异的分析思路,进行隐伏矿床(体)定位预测和寻求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小栗子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迪  方军  王兴昌 《吉林地质》2012,31(1):63-67
小栗子铁矿是矿体赋存一定层位;矿体与围岩整合接触;围岩蚀变微弱或无蚀变;组成矿石矿物的成分简单;铁矿石是在胶体溶液中化学沉积形成;铁矿石是由菱铁矿、赤铁矿受后期变质、迭加改造作用的中元古时期形成的沉积变质矿床,即"大栗子式铁矿"。  相似文献   

13.
对赋存在震旦纪大绀山组的矿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最新矿产勘查成果及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厚度大与围岩界线平整清晰等,认为黄铁矿、铅锌银矿主要来源于地幔,并随海底火山喷流(气)作用运移至海底有利部位聚集成矿,经后期构造改造进一步富集成为富矿。其矿床成因应为沉积岩容矿的喷流(气)沉积型矿床,而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黔西北矿集区亮岩铅锌矿区成矿构造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亮岩铅锌矿是川滇黔接壤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之一。基于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该矿床三个中段出露的垭都—蟒硐断裂带结构进行精细解析,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分析,认为该区至少历经了三期构造成生发展过程,相应的主压应力方向依次变化为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其中在成矿期主要受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为北东构造带。因该断裂带走向变化,在其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质相应发生改变,导致矿体赋存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合黔西北矿集区内其它典型矿床控矿构造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矿床具有相似的构造控矿规律,而且与滇东北矿集区会泽型(HZT)铅锌矿均受到统一的构造应力场控制。不同于垭都—蟒硐成矿带在成矿期受北西构造带构造体系控制的传统观点,该新认识认为燕山期北东—西南向挤压作用所形成的北西构造带构造体系为成矿后构造(破矿构造)。这些认识为该区乃至黔西北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峨边县华竹沟磷矿位于九坝背斜的南东翼,赋存于下寒武统麦地坪组(?1m)的中下部,层状延伸,其产状与含磷层一致,层位稳定。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矿床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古构造、古地理环境,认为磷块岩矿床受古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的制约,经上升洋流、生物化学、潮汐机械沉积等成矿作用的反复叠加,形成本工业磷矿床。矿床成因属浅海生物化学盆内成屑再沉积成因的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沉积改造金属矿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士范 《矿床地质》1996,15(3):229-237
在论述沉积改造金属矿床Hg、Pb、Zn、Sb和菱铁矿的成矿、改造机理及赋存深度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沉积改造金属矿床是先沉积后成矿或改造的,成因清楚,含义明确,应从“层控矿床”中划分出来,单独成为一类矿床类型。该矿床赋存深度在潜水面以下200~300m或400~500m以内、地下水滞流带以上“还原成矿改造带”中  相似文献   

17.
赫章县菜园子菱铁矿床,为贵州省境内唯一的大型菱铁矿矿床。位于垭都-蟒洞断裂带中段南西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独山组一段、龙洞水组、舒家坪组中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中,呈层状、脉状及似层状,其产出特征严格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通过对贵州省赫章县菜园子菱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式的分析,对地层岩性、构造条件对矿体的控制作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出该区菱铁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阳冲铁锌矿床矿体赋存于船山组灰岩与岩枝或岩脉状闪长斑(玢)岩的接触部位。岩体富Na。燕山期区域应力场作用产生的北北西向断裂,既是导浆构造,又是导矿和贮矿构造。中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灰岩是主要赋矿地层。伴随铁锌矿化的主要蚀变是夕卡岩化和碳酸盐化。  相似文献   

19.
大铜沟铜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上统土坡组底部,即石炭系下统臭牛沟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上。矿体呈似层状。含矿岩性为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矿化主要为细脉状、浸染状。矿石矿物为孔雀石、兰铜矿,偶见辉铜矿及黄铜矿。铜矿石中伴生金。控矿因素为层位、岩相、岩性及构造条件。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砂(页)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0.
1 矿区地质概况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是天鹅抱蛋山矿床和马山矿床的总称.该矿床分布于天鹅抱蛋山岩体旁侧,并与著名的铜官山铜矿床相毗邻.天马山矿床受层位控制明显,矿带长1400m,主矿体赋存于天鹅抱蛋山岩体外侧中石炭统黄龙组下段白云岩中及其与上、下岩层之间的层间构造带中,其次赋存于黄龙组上段至栖霞组底部的大理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