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变化和景观规划管理,其基本原理包括: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和景观稳定性原理等。沙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过程受阻和演变发生异化的过程。所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沙漠化的研究和治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沙漠化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沙漠化与生物多样性、沙漠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沙漠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沙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生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的发展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雁  唐艳鸿 《地理学报》2017,72(11):1997-2008
北京大学的生物地理学研究始于1953年成立的植物地理小组,1991年拓展为景观生态学教研室,21世纪初发展为生态学系。半个多世纪以来,依托地理学系(现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生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研究团队极大地推动了植被结构、功能和动态研究,在干旱半干旱区、高山林线等关键地区的植物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有力地推动了以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为代表的宏观生态学研究。近年来,围绕全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北京大学生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研究团队在气候变化及生态响应、碳循环、生物多样性、植物化学计量学等前沿方向开展了开创性的工作,并服务于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战略。目前,北京大学生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研究在软硬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设了塞罕坝生态站等观测设施和全国树木生长、森林施肥实验、高山林线监测等平台,形成并延续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陆地植被的格局与功能”创新研究团队。未来将加强不同尺度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整合,同时围绕区域生态退化开展生态修复的支撑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热带亚热带区域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潜在脆弱性,在人类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南方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几个重点领域,包括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群落演替机制、养分循环和碳循环,山地丘陵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湿地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入侵机制和温室气体排放,城市植物的环境修复、热岛效应缓解及碳源汇功能等,并展望了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修复和重建大面积的退化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人居环境和人类健康,提高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增强生态安全保障,是今后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周华锋  傅伯杰 《地理科学》1998,18(5):472-478
论述了景观结构及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景观结构主要考虑斑块大小,形状,边缘,廊道这些景观要素,干扰主要指人类干扰;阐明了这些要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为指导保护区设计、物种管理及土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总被引:84,自引:4,他引:84  
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拓展其应用领域。目前其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从旅游供给方、旅游需求方和二者的综合层次三个方面定义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初步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上述三个方面尤其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景观变化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陆地自然保护区景观连接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奇豪  汪倩旻  李艺  李杨帆 《地理学报》2021,76(11):2830-2840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人新世时期,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高频率干扰和自然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提升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连接度是缓解和应对外界干扰的关键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景观连接度研究侧重于景观基质对物种迁徙的累积负向阻碍作用,评价体系中忽略了生物多样性对物种迁徙的正向支持作用。本文以中国沿海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将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作为生态系统关键功能的表征,并将其纳入景观连接度评价体系,构建了生态廊道的连通适宜性及生态支持力二维评价新方法,进一步分析人类活动干扰和物种空间分布对自然保护区景观连接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边缘效应,即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的人类干扰范围(46.46%)明显高于其内部区域,人类活动干扰使保护区面积减少约720.25 km2,且造成廊道起点和终点位置的改变。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人类干扰导致了研究区域内95条廊道的连通适宜性下降;78条廊道的生态支持力有明显提升,“一降一升”的评价结果能有效地衡量景观基质对物种迁移的支持能力变化。基于景观基质阻碍和促进作用的二维评价可为中国未来自然保护区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为全面的时空格局动态变化模拟,为优化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提供更为完善的景观连接度评估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几大热点问题透视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为适应全球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生态学在研究方向、内容、尺度、方法上均有较大的转变,出现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生态、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等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简要对当今生态学热点问题加以概述,以此透视现代生态学的一些新的研究动向,旨在为生态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8.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圣彦 《地理科学》2005,25(1):36-42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各个阶层协同进化的最高水平,由生物圈景观和石油燃料驱动的技术圈景观组成,整合景观生态学致力于将两者从结构和功能上整合为一个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圈。文章在讨论整合景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系统论基础、控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自组织理论基础、协同进化理论基础、等级理论基础、相互作用系统理论基础和隐含次序理论基础,目的是使整合景观生态(经济和自然景观)和其他跨学科一起,共同促进当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共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景观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刘惠清  刘凤梅 《地理科学》1998,18(2):156-162
21世纪的景观生态学应该对环境建设有设计能力的学科。遵循适应自然、互利共生、调整结构改善功能与局部控制协调整体等景观生态建设的原理进行景观生态建设是积极的对生物多样性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44,自引:5,他引:144  
肖笃宁  李秀珍 《地理科学》1997,17(4):356-364
通过年来来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最新成果及前沿领域的概括分析,如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研究、景观系统分析、景观变化模型与未来景观规划、最佳生态土地组合以及景观与化关系等,进而就景观生态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人类的生态作用、景观生态建设、景观规划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The spatiotemporal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implies multiple biodiversity mechanisms across scales, and the cross-disciplinary studies between landscape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 are becoming a new research field in China.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by comparing papers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Chinese journals; then it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rends and focus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and Chinese studies. We also introduce several study areas that have emerged over the last 10 year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metacommunity assembly, landscape genetics,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 relationship, and landscape planning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e major advances emerging in this field in China over the past 5 year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ix subject areas: 1) effects of urban landscape and urbanization on biodiversity; 2) altitudinal patterns of biodiversity in mountain landscapes; 3) effects of topographic heterogeneity on plant community assembly and species coexistence; 4) impacts of landscape patterns and processes on animal behaviors; 5) forest fires and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responses; and 6) landscape ecology applications in natural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an attempt to promote cross-field studies between geography and ecology, this special issue collected 10 research articles, involving multiple landscape types and biological assemblag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dscape features and biodiversity. We anticipate t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is active front will be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 inform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realistic demands of sustainability issues, in addition to answering scientific questions cross scales.  相似文献   

1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整合与中国景观生态学展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郭晋平 《地理科学》2003,23(3):277-281
分析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三个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指出了各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在阐述景观生态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指出了景观生态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从三个方向的整合、时空尺度的匹配、多学科的整合和三个群体的整合4?个方面,阐述了走向整合的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介绍了当前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并就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modification of landscapes for agriculture, residential housing, and other human uses has the potential to alter ecosystem function, reduce native biodiversity, and to diminish the capacity of natural systems to provide essential goods and services. Resultantly, methods aimed at quantifying disturbance intensit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lands are important to applied aspect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oretical facets of spatial ecology. Tools to appraise human disturbance in wetlands and coastal waters are especially needed because the topographic settings of surface waters make them particularly susceptible to pollutant accumulation, hydrologic alteration, and other influences from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Assuming a water resources focus, we developed a novel geostatistical method to quantify and visualize edge effects and cumulative human disturbance for all wetlands and coastal waters in the State of Florida (USA). Model validation revealed that estimated disturbance intensity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to species richness, level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an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The presented modeling framework offers a flexible means to assess human disturbance across spatial scales and could be readily applied to prioritize conservation land acquisition and to anticipate future impacts from the propose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曾辉  夏洁  张磊 《地理科学》2003,23(4):484-492
从城市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生态恢复与生态合理性建设和城市景观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发展现状。从分析结果看,城市景观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合理性评估、格局的优化设计模式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与管理等研究领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难以满足城市景观生态理论和应用发展的需求,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此外,城市景观生态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范畴,景观生态学研究人员必须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密切协作,才能够推动上述理论和应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态旅游地现有观点的评析,提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判别生态旅游地的思路,并把人类干扰程度、基底成分、尺度和景观功能作为生态旅游地判别的4个标准。在景观生态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地的定义,并把我国生态旅游地划分为自然生态旅游地和以自然为主、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生态旅游地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