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燕  毕彩霞  杜晨 《地下水》2018,(5):185-186
烟台市门楼水库水文站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监测、分析、管理体制,利用现有水文机构和水文队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十分必要。以烟台市门楼水库水文站和门楼水土保持监测点为例,探讨水土保持监测点与水文站共建,两套监测站网多能互补,既有益于水保监测管理,又有益于水文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续礼  杨树江  吴迪  潘剑君 《水文》2006,26(5):45-47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水文资料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水文资料在水土保持中的研究实例,探讨了加强水文资料在水土保持中应用范围与价值,在新一轮的站网调整建设中应与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加强水文站网功能,发挥现有水文站网作用。  相似文献   

3.
蒋蓉  孙世雷  李夏 《水文》2016,36(5):54-57
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工作,介绍了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建设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建设内容和投资,阐述了项目的实施和安排,并针对当前项目实施情况和特点,探讨了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5)
地下水监测基础工作主要包括监测站网建设和地下水动态监测两方面。陕西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经费问题以及井网的长期运行,监测井淤积报废比较严重,监测站数量大幅减少,布局也难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近年来,陕西省在监测站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示范井建设"、"省级监测站达标建设"等工程,地下水监测基础设施水平有所提高。2015年,陕西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地下水监测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截止2016年底,全省省级地下水监测站数量636处,自动监测站119处。动态监测方面,水质监测纳入了常规监测,填补了以往该项目的空白。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地下水监测基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烝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5.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不够完善,通过实施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项目,地下水监测站网布设日趋合理。监测站在阿克苏河、台兰河、渭干河、库车河等冲洪积平原区、乌什县河谷、拜成盆地、柯坪盆地和阿恰平原这几块地质单元上都有分布,可比较全面的反映阿克苏地区境内主要地下水开发利用区的埋深、水位变化特征。通过对阿克苏地区地下水监测工作进行探讨,重点对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和日常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几年该地区地下水位年度监测成果,对区域地下水位状况和年内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大致可以看出区域内地下水总体呈下降趋势,冬季灌溉期结束后地下水潜水水位最高,3-4月份春灌开始后,地下水位总体下降,6、7月份受地表来水、灌溉等补给的影响,地下水又有一次集中上升的现象。研究结果为该区域地下水中长期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孔晓 《地下水》2011,(1):61-62
通过客观的分析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服务于新时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要求,结合渭南市的实际,对渭南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调整、改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瑞萍 《地下水》2011,33(5):65-66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地下水进行科学监测、分析、研究,全面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信息已经成为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领域内的基础性课题。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是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基础,陕西地下水监测工作开展较早,监测设施逐渐老化...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5,(6)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地下水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等问题出现,需要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而合理的地下水监测站网是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基础。本文调查了我国地下水监测管理现状,分析了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及存在问题,对如何更好的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宁夏地下水监测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槐亮  陈玉春 《地下水》2014,(6):100-101
[目的]针对地下水监测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调查地下水监测历史沿革及现状,理出存在主要问题,研究应对策略。[结果]宁夏地下水监测范围小,监测层位浅,监测井标准低老化严重,井网布局和监测项目与面临任务不适应,难以满足地下水管理与开发保护要求,亟需完善地下水监测井网。[结论]做好宁夏地下水监测站网总体规划,建立稳定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与国土部门合作,逐年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是做好地下水监测工作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站网、监测技术、监测管理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针对目前地下水专用监测井稀少、密度低、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就如何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提高地下水信息采集与传输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提高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雷志祥 《地下水》2009,31(6):63-64
地下水资源是连云港市重要供水水源,也是维系生态环境的要素之一,在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水监测信息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总结了连云港市地下水监测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监测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健全监测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和加强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等六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滇中地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芸  李宝芬  杨秋萍 《水文》2017,37(5):79-83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经济核心区,也是用水需求量最大的区域,通过分析区内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密度、功能和布局,结合区域地下水功能区划、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超采情况和浅层地下水脆弱性,找出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该区域地下水监测站网的调整规划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洪灾害监测雨量站网密度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舒大兴  韩金山 《水文》2011,31(5):64-67
暴雨是诱发山洪的主要原因,雨量监测站网的布设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抽站法和流域水文模型法对江西遂川江流域雨量站网密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允许误差控制下的最少监测站数量。对比分析站网密度公式计算结果,大流域内的子流域区划对雨量站数量有很大影响。综合考虑流域特征、地形起伏及流域内人口密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修正的站网密度公式,为无资料地区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唐山市站网布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6,(3)
通过对唐山市平原区水文地质单元及特殊地质单元的分析,结合唐山市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对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河北省唐山市境内监测站进行统一布设,建立比较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5.
章树安  卢洪健  孙龙 《水文》2023,43(1):1-5+23
概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修订背景,对比分析了监测站与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信息监测与资料整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等主要内容。重点对标准修订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全覆盖、井口固定点设置、人工与自动监测比测误差精度、地下水动水位处理方法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标准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地下水站网布设、成井、信息自动监测、资料整编、信息服务和运维技术水平,为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实施及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建设,将增加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的密度,大幅度提升我国地下水监测水平,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吉林省部分)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工程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项目,该项监测工程的建设可有效地加强国家地下水动态监测、监督工程体系,是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遵守新建监测井的设计工艺和依据,建成符合要求的监测井网,本文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中的实际,对地下水监测井类别及设计依据、监测井结构设计、具体成井工艺要点进行论述,针对各种不同类型地下水监测井建设特点,应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特别考虑,保证高质高效完成地下水监测井建设任务。为长期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3)
对张家口地区地下水现有监测站网、监测技术和监测管理等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张家口地区地下水监测井稀少、监测技术落后、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地下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梁爽 《地下水》2014,(6):131-133
唐山市作为北方重工业、矿业开发及严重缺水的城市,为环渤海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最严重地区,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唐山市地质环境概况入手,分析唐山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网组成形式及多年发展历程、现阶段存在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建议及措施,为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监测站网优化与完善以及地质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质站网与监测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俊杰 《水文》2006,26(3):67-68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满足新形势下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的能力建设, 调整优化水质监测站网,不断提高各级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技术水平,是目前水质监测需要解决的重点工作。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水质站网的建设和水质监测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