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县(市)级、乡镇级、村级三级监测网络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机制模型,并围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监测、管理与专业调查3项任务,设计了与群测群防体系机制相适应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结构,形成了"隐患点信息查看─灾情信息采集与上传─灾情信息接收与处置"的群测群防业务链;据此业务链,基于智能手机探讨了有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的功能实现。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调查数据为试验数据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群测群防"监测"与"管理"两项任务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常态化监测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被誉为“江西南大门”的全南县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作为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探索了综合运用多种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预防、监测、预警、排查和救援的方法、步骤,对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群测群防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技术体系进行了探讨,从而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快速、准确和高效反应。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并重点抓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编制完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认真落实和完善地质灾害年度防灾预案编制、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报准确度。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资质的管理,按照依法行政和便民利民的原则研究制定新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通讯》2004,(3):34-34
编制完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认真落实和完善地质灾言年度防灾预案编制、讯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报准确度。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WebGIS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添  唐川  李璇琼  李为乐 《测绘科学》2013,38(3):194-196
群策群防体系在我国的灾害防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基于WebGIS技术基础上,运用现代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在.NET平台上建立四川古蔺县群测群防信息系统。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够实现地质灾害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当前的群测群防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地理空间信息》2015,(5):47-49
山洪地质灾害是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介绍山洪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全面、可靠地监测雨情信息,并及时发布,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通讯》2009,(8):18-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灾减灾工作方法,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和“全国县(市)、乡(镇)、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通讯》2009,(23):6-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在法制建设、完善机制和宣传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落实县、乡、村三级防灾责任制,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路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后地形地貌、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直观展现及其数据的更新与传输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在利用三维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空间数据库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基于Skyline平台开发出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系统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查询、三维显示及数据管理等,为舟曲县灾后重建、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地质灾害大数据技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3S技术,建设实景三维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地质灾害体及其环境的三维实景重建,并支持查询分析、预警预测和辅助决策等功能,为防灾减灾研究和决策提供真实环境和科学依据,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通讯》2013,(3):33-34
2009年,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对推进我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深化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和体制建设、提高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成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5月23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陕西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恢复完善群测群防体系,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东莞市三维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平台基于stamp GIS三维技术,利用GIS强大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实现了东莞市地质灾害数据专题数据管理、群测群防、防灾知识宣传、二三维一体化显示及应用,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环境脆弱,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吴起县委、县政府政府把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作为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来抓,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标本兼治,搞好群测群防,进一步加强了防灾减灾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张森介绍,吴起县目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处,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提出六点要求:充分认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的严峻性;迅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强化临灾避险和应急处置;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加大防灾知识宣传普及力度。《通知》强调,各地要重点针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城镇、乡村等人员聚集区,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沿线地区和重大工程项目施工区等,在专业技术队伍的指导和帮助下,依靠基层政府和组织,发动群众迅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袁纯清会见姚引良参加座谈本刊讯(记者王文昭通讯员刘万翔)5月23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陕西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恢复完善群测群防体系,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通讯》2011,(3):42-4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为进一步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完善县级地质灾害防灾机制体制,我部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核心的滑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系统由多维度物联感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预警云平台构成。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湖南石门雷家山特大山体滑坡,为疏散群众封锁道路等应急联动提供了3个小时的预防窗口期,实现了特大型地质灾害下零伤亡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5月11日,国土资源部就进一步做好200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一是认真落实各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加大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力度。二是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三是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四是扎扎实实地抓好群测群防工作。五是加强检查,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