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20,(2)
结合新疆克州境内两个地下水观测站点的地下水数据,对近20年的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克州境内的山区盆地区域从2000-2018年年平均地下水埋深总体变化较为平稳,各年度地下水埋深在3~4. 5 m之间变幅,各年代际地下水埋深的变幅为0. 8~1. 2 m之间,7月份属于地下水位较低的月份,2月份属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月份;境内年地下水埋深呈现递增变化,且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由于降水补给,地下水呈现递增变化,秋季和冬季地下水由于补给量有所减少,总体呈现递减变化,春季地下水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新疆喀什地区多年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基于喀什地区主要采样点1970-2018年的地下水观测数据,对该地区地下水主要采样点氟化物、浑浊度、硝酸盐以及氨氮四个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结果表明:各指标年均浓度从2010年以后逐步递减,且氟化物浓度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夏季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递增,而秋、冬两个季节是各指标污染浓度递减最为明显的季节。随着喀什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措施力度的加大,2010年以后,区域地下水各污染物指标浓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递减变化,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水。  相似文献   

3.
结合沈阳地区两个典型水文站近53年洪水要素,结合M-K检验方法对其站点洪水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陵站洪峰呈现上升趋势外,其最大1日和最大3日洪量都呈现略递减变化趋势,大河泡站洪峰和洪量都呈现递减趋势,但趋势变化较弱;两个站点峰量关系均较好,相关系数在0.9以上,属于高度相关;东陵站洪峰突变年份在2000年,而洪量突变主要发生在80年代,大河泡站洪峰突变年费在1972年,而洪量突变主要发生2000年代,洪量和洪峰突变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3)
以本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为分析改进的马尔科夫链模型在本溪地区地下水动态预测的适用性,结合地下水监测站点实测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模型,改进模型下地下水年尺度计算误差降低9. 6%,月尺度计算误差降低11. 8%,相关系数分别提高0. 30和0. 22,研究成果对于本溪地区地下水预测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刘江  杨淑华  刘萍 《地下水》2007,29(5):105-107
平原井灌区可划分为两类区块:村镇驻地区块和农田区块,两类区块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通常村镇驻地区块地下水位高于农田区块,形成地下水丘;村镇驻地区块地下水位年变幅小于农田区块;村镇驻地区块地下水位变化相对平缓,而农田区块地下水位常有陡坎,呈阶梯状.根据不同类型区块地下水位动态特点,提出了平原井灌区地下水位监测站点代表性的差异,和选取监测站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武朝宝 《地下水》2009,31(2):35-37
利用山西省汾河灌区1993~2007年各站点的地下水埋深实际观测资料,对灌区地下水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地下水埋深的季节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相对稳定阶段(11月~翌年3月中旬)、埋深最浅阶段(3月中旬~5月)、变化频繁阶段(6月-10月)。  相似文献   

7.
结合新疆阿图什市主要降水站点近68年降水数据,对其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图什市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年降水递减率为6. 5 mm/a,非汛期降水有所增加,增加幅度较小;夏季降水的递减变化是年降水变化的主因,递减率为2. 9 mm/a,春季降水有所增加,但趋势不明显。综合全年降水量分析,年降水递减变化趋势较强,未来一段时间内区域年降水还将处于偏少阶段,应加强区域节水规划,降低降水偏少带来的干旱损失。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博州地区地下水调查研究,选取13个监测点进行21项水质分析,参照地面水环境质量质量标准,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博州地区地下水水质情况总体较好,13个监测点中,有2个监测点的水质达到了Ⅰ级,占全部监测站点的15.4%;有6个监测点的水质达到了Ⅱ级,占全部监测站点的46.2%;有2个监测点的水质达到了Ⅲ级,占全部监测站点的15.4%;有3个监测点的水质达到了Ⅴ级,占全部监测站点的23.1%;水质级别在Ⅲ级以上的占全部监测站点的76.9%。模糊综合评价比较全面客观的反应了水质质量水平和各种超标物的隶属情况。评价结果为科学评价区域地下水环境、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下水、减轻和预防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总辐射变化对高原季节冻土冻结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22个辐射观测站建站至2000年的总辐射及日照百分率观测资料,确定了Angstrom-Prescott模型参数,以此模型估算了高原及毗邻地区116个站1961年1月至2000年12月份的总辐射.结合高原地区75个气象站的冻土观测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总辐射变化对高原土壤季节冻结深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总辐射变化对季节冻深有较大影响.冷湖、玉树两个较典型的站点中总辐射与土壤冻结深度的负相关关系显著,与典型站点相似,德令哈、格尔木两站总辐射与季节冻深亦呈负相关.研究区域内,近乎80%的调查站点,总辐射与季节冻结深度之间关系呈现负相关;另外21%的站点呈现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纬度、海拔、总辐射及气温4个因子与季节冻结深度的相关显著.总辐射是高原土壤季节冻结深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评价地下水水质情况可为水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改进后的模糊数学法,以氨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和总硬度作为代表参数对2017年辽河干流沈阳段25个地下水站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辽河干流沈阳段的25个地下水监测站点中,Ⅰ类水占12.0%,Ⅱ类水占68.0%,Ⅲ类水占12.0%,Ⅳ类水占0%,Ⅴ类水占12.0%,与单指数评价法和传统模糊数学法相比,虽然得出的评价结果趋势相同,但改进后的模糊数学法可计算出具体的水质指数,并细化水质评价结果,与传统模糊数学法相比可以比较出污染程度,避免赋分突变现象,是一种更为细致全面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冷暖季节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8个站点近30a的日气温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年冻融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生态功能区融化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冻结指数波动变化但不显著;年>0℃天数呈增加趋势,<0℃天数则减少,都未达到显著水平;暖季日平均融化指数显著上升,冷季日平均冻结指数也呈增加趋势,其中2站点达显著水平,表明该地区暖季越暖,冷季亦变冷,气候呈两极化趋势;>0℃生长季初日全部提前,其中62.5%的站点达到显著水平,多数站点生长季推后,但只有1个站点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生长季延长初日提前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3)
选取第三次甘肃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收集的1956-2016年系列甘肃长江流域径流资料,通过采用传统水文分析方法,对甘肃省长江径流多年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突变年份以及年际变化等特性。甘肃长江流域径流补给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相对省内其他区域,水资源量较充沛。但自1993年径流多年呈递减趋势,递减趋势显著,其嘉陵江流域径流年际变化不稳定,Cv值在0. 5左右,而白龙江流域年径流变化较稳定,Cv值在0. 2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1,(5)
淮北市孔隙水分布面积大、范围广。基于淮安市41个监测站点2006-2010年地下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对"十三五"期间淮安市孔隙水环境变化特性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由于开采量增大、降水量减少导致孔隙水水位呈下降趋势,但水位总体较2001-2005年增高,地下水开采量对降落漏斗影响较大。孔隙水水质较为良好,水温度较稳定,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开采量和降雨量的变化是导致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区域地下水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新疆喀什地区两个主要水文站1954-2018年蒸发皿蒸发数据,对喀什地区蒸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年蒸发变化较为平稳,夏季蒸发下降明显,递减变化率为24. 5 mm/10a,秋季蒸发增加趋势较强,递增率为13. 5 mm/10a,其他季节蒸发变化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5.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成  姚济敏  赵林  乔永平  史健宗 《冰川冻土》2016,38(6):1518-1528
利用自动气象站数据和MODIS(MOD02)数据,对位于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阿雅克气象站、卓乃湖气象站、唐古拉气象站和西大滩气象站四个观测站点的单点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站点所属区域(88°~95°E,32°~38°N)的区域地表反照率夏、冬季节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2013年,四个研究站点地表反照率均是夏季最小,冬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其他季节较夏季地表反照率峰值较多;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各站点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基本不变,地表冻融过程中地表反照率完全冻结阶段 > 日冻融循环阶段 > 完全融化阶段,且地表日冻融循环阶段地表反照率日变化的中间时刻有明显下降。研究区域夏、冬季地表反照率大部分在0.1~0.3范围内;冬季地表反照率大于0.3的区域明显多于夏季,夏季区域地表反照率自阿雅克到唐古拉呈带状递减。  相似文献   

16.
董咏梅  李占华  朱爱华 《地下水》2004,26(3):154-154,178
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在无人职守的情况下同时收集到每个站点全天内的水位变化资料,实时把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脉搏",科学反映泉水位的变化情况及各种保泉措施对泉水位的影响程度,可提高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频谱分析法在吉林西部地下水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法对吉林西部的地下水动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报,用傅立叶级数将消除趋势成分后的水位序列在一定区间上展开,分析谱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预报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可知该区地下水位存在两个主要周期(1年和6~8年) ,反映了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和气候变化规律;2 0 0 2年以后的预报结果表明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下降,应及时加以控制。为吉林西部的地下水开发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淮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演变情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水资源演变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淮北地区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人文社会实际,采用100多个站点1956~2006年资料系列,提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资源演变规律定量定性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为水资源的需水预测、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蔡丽娜 《地下水》2019,(3):35-36,70
地下水过量开采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以郑州市2017年度27处地下水监测站点施工为例,对地下水监测井钻探施工、水样采集、辅助设施建设等监测井施工环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关中地区7个站点的降水同位素及气象数据,分析了δ~(18)O的时空特征及环境效应,模拟出代表站点的气团运移轨迹,利用向外长波辐射(OLR)数据研究水汽源区变化及对夏半年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结果表明:δ~(18)O有着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由春季到冬季逐渐下降,空间分布则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大气降水线方程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区位特征,夏半年以降水量效应为主;水汽主要通过西北与东南两个水汽通道输送,青藏高原的热力、动力性质对水源差异产生了较大影响;水汽源区变化与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含量场都与稳定同位素特征、水汽运移轨迹有着较强的对应关系,8、9月形成于西太平洋的热带辐合带(ITCZ)使东南季风成为夏季关中地区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