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彦华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55-158
近年来低压变频器已得到广大企业用户的认可,并显示出它的节能效果,文章介绍了变频器在齐鲁石化水厂的应用,对比改造前后的工作状况和在节能、节电、提高自动化水平及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彦华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55-158
近年来低压变频器已得到广大企业用户的认可,并显示出它的节能效果,章介绍了变频器在齐鲁石化水厂的应用,对比改造前后的工作状况和在节能、节电、提高自动化水平及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成品油油库自动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阐述了成品油油库在目前的运营过程中的技术现状及在自动化控制及业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成品油油库目前在提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实现油库信息管理现代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3)
针对DHF供水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设计其水库输水工程自动化系统。通过监控系统对取水头部的水位、各配水站进口和出口的流量和压力、闸门阀门位置等进行在线监测,对闸门、阀门、泵站实现自动控制,同时根据预定的设计参数、工程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以及运行策略,合理调节取水口闸门、调流阀的启闭和开度、加压泵站的启动和停止,使与整个供水工程运行安全相关的参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2)
以新疆阿苏克市喀拉塔勒镇滴灌系统建设工程为例,分析了自动化滴灌系统组成及网络构架,对田间控制、首部节点和监控中心组成及其功能设计进行阐述。利用GPRS技术将采集土壤水分、用水量等信息传输至高层监控中心,实时计量与监测灌溉用水量,实现农田自动化灌溉。应用实践证明,自动化控制滴灌系统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性高,能够实现对农田的自动化、精细化灌溉控制。  相似文献   

6.
低压油气藏形成机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低压油气藏的发现,沉积盆地中低压形成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系统总结了低压成因方面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将低压成因归纳为4个方面:①岩石孔隙空间增大;②孔隙流体体积减小;③流体承压高度降低;④原始压力的保存.同时指出,低压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孔隙流体的供排不平衡.针对低压油气藏形成各种控制因素的定量模拟和评价以及低压油气藏的压力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今后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动化水费管理系统在大型灌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型灌区的供/用水管理工作、水费收缴工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分析了现行水费管理制度的一些实际困难和现实问题.自动化水费管理系统是现阶段改善灌区水赍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该系统功能完全满足灌区的供/用水、水费管理业务的实际需求,实现了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遥测技术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固体矿产勘查钻探工程泥浆性能维护和固控装备自动化的需求,开展小型一体化泥浆不落地循环处理工艺研究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装备研制。装备主要由循环系统、净化系统、控制系统及循环管汇组成。系统引入PID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过渡泵的自反馈控制和远程可视化控制。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装备运行安全、可靠、平稳,净化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在技术、成本和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符合绿色勘查需求。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减少现场作业人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岩心钻探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实现岩心钻探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传统给水网管布置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完成输水作业,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张传统网管局部布置设计不能满足其要求。针对传统给水管网存在的输水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应改变原有网形供水结构,对给水网管的优化布置研究,应采用多层级网管体系进行输水作业,依托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网管扩张体系;根据迈克尔·杨计算理论控制网管线路管径,分析不同层级泵站的扬程,确定泵站的合理布置,完成给水网管的优化布置研究。试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具备极高的有效性,提出的给水网管优化布置较传统给水网管提高输水效率42.7%。  相似文献   

10.
张军  王怀国  袁捍卫 《地下水》2006,28(5):106-108
谭庄水库入库泵站在设计时,结合工程的多功能要求,在工程总体布置、新型设备选用、自控系统、节能降耗、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改进优化了传统泵站型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对该泵站设计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2)
以辽宁台安县辽浑蒲泵站中的偏养子排水站、李套子排灌站和窦家排水站3座站为研究对象,针对泵站多年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造更新方案,对改造过程中的排水流量和特征水位进行计算推求,为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准确科学数据支撑,通过更新改造,可恢复原有的排涝功能,彻底解决控制区域内的排涝问题,对本区域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可控硅控制技术、实现了钻机和水泵电动机的软件 启动和节能控制以及故障自动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层底板水害区域超前治理技术的治理效果,应优化注浆工艺,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总结淮北矿区区域底板超前治理工程实践表明,低压扩散和中压加固阶段压力控制对注浆总量起主要控制作用,进而直接影响灰岩含水层改造效果,推导的不同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地层的注浆量预计公式,可以有效指导注浆工程设计。此外,提出了工作面区域内、外双(钻)孔组的水平布设方法,优化注浆工艺的同时,提高了钻孔利用率。针对注浆工程中注浆压力控制及浆液选取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研究区裂隙发育程度的多源信息判识方法和“微压充填—低压扩散—中压加固—高压劈裂”的“阶段型”注浆压力控制模型,细分了不同注浆阶段的注浆浆液类型,推导了注浆压力的分级阈值和设计公式,实现了注浆压力的分区段高效、精准控制,对煤矿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图切剖面图是地质工作中最常用图件之一,近些年国内专家、学者们都着力于自动化图切剖面的开发与研究,却忽略了在未赋高程属性的纸质图、光栅图或矢量化底图上实现图切剖面的研究,在计算机制图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或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非专业制图的地质技术人员,还离不开传统习惯来完成图切地质剖面工作,笔者基于传统手工作图思路,探讨在Au-toCAD上二次开发实现图切地质剖面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煤层气井排采自动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动液面不能精确测量、产气量精细控制难度大、间歇产水且含煤粉测量误差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新型自动液面测试仪,显著提高了煤层气井动液面的测量精度,经现场验证测量误差在2 m以内;结合煤层气产量低现象,改进了小阀芯气体调节阀,实现了产气量的精细控制;参照人工计量方式,设计了煤层气水计量装置,经现场验证误差小于3%。排采自动化关键仪器的设计和现场验证,满足煤层气现场生产需求,为实现煤层气井排采自动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6.
结合钻孔抽水试验实践,分析研究当前钻孔抽水试验观测过程中相关的规范规程要求和遇到的困难.为了解决试验困难和提高试验质量,本文利用新的传感器技术对钻孔抽水试验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出了钻孔抽水试验观测自动化的实现方法,分析对比观测自动化的先进性,并展示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张兆新  宋廷楷  李斌  丁林 《地下水》2018,(6):105-108
基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喷灌、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河西地区设计了恒压变量和恒量变压节水灌溉两种方案并对作物增产效益、节水效益和节能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可知:恒量变压方案总效益较恒压变量方案多3.89元/亩,若推广1万亩,则多3.89万元/亩,经综合比较恒量变压方案略优于恒压变量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泵站的集控已成为趋势,在地广人稀且经济欠发达、吸引人才相对困难的南疆地区,泵站集控建设已变得极为迫切。根据博斯腾湖东、西泵站调度管理的需要,对泵站集控一体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设计思路、建设在线监测、采集分析、系统调控为一体的多泵站集控系统,基于该系统,实现多泵站远程管理可视化。将会使运行管理和领导在决策中随时全面了解各站点情况、掌握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9.
袁捍卫 《地下水》2005,27(1):64-66
东聊供水工程是聊城市的主要供水工程,担负着聊城全市人民生活及工业供水的重任.本文着重阐述了该工程中应用的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结构体系、操作系统及通讯网络设计等的技术要求.扼要论述了该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优越性和由此产生的效益.并结合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提出了类似工程建设中控制系统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立了适合于边坡变形监测的北斗云监测系统,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监测结果显示的全过程自动化。分析了相对于传统边坡变形监测应用北斗技术对边坡变形监测的优势。设计了监测系统的精度试验,分析了系统精度与定位时长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定位时长为24 h时,监测系统的水平方向的精度为2 mm左右,完全满足公路高边坡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将北斗云监测系统应用于贵州都安高速某高边坡变形监测工程中,实现了对该边坡变形的自动化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北斗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边坡变形监测,对提高边坡变形监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