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广忠 《地下水》2022,(1):261-262,280
为了提升河道生态环境效益,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岸坡稳定性,以某河道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河段实际情况,采用生态空心块护坡、浆砌石护岸等处理措施.结合软弱段地基土特性,通过比选采用块石换填法进行处理,可保证工期和质量.经过安全复核,所采用的方案稳定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1,(5)
浑河右岸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属于沈阳市城市段,河道现状岸顶高于河底12~14 m,岸坡缺少防护,多年来受浑河洪水冲刷、雨水冲刷以及王家湾橡胶坝下泄洪水的影响,岸坡整体稳定性差,危及岸边滨水路及河道行洪安全。本文针对河道现状及问题,对浑河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右岸治理思路进行探讨,以河道治理原则为基础,对岸坡治理工程进行计算和合理设计,选择生态格网护坡结合混凝土桩基础作为岸坡防护的型式。从工程建成后的成效来看,治理工程建设后可提高该段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河岸冲兑,确保河岸安全,保护河道自然形态,改善河道环境。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4)
通过分析留坝县太白河江口镇河道治理现状,理清河道治理存在防洪体系不完善、设施不配套、治理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充分考虑现状已成工程及高岸坎,结合河道特点,提出尽量利用已有工程,沿河道天然岸坎进行防洪治理,共修建防洪工程3.67 km。工程建成后在保证设计洪水安全下泄的基础上,改善工程区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保护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1,(2)
以深圳丁山河为例,针对流域河道存在的河道行洪能力差,洪涝灾害不断、河水水质较差、生态基流保障不足,上游传统补充水源不足及生态环境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基于多维度考量下,通过从水文过程修复、河道岸坡防护、控源治污、水源补水和河道生态廊道及城市空间营建等方面实施"五位一体"的综合整治工程,可有效改善区域水生态和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活力。研究结果为深圳市河道治理及全国多维度考量下实现多目标河道综合治理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刘兴华 《地下水》2020,(1):253-254
柳河彰武县段地处丘陵地区,两岸多有连续土丘,受柳河行洪冲刷兑岸影响,临河土丘岸坎林立,随时有崩坍岸可能,险情比较突出,在控导柳河河势发展的同时,对现状陡峭的岸坡进行治理,消除岸坎上群众通行坠落的风险迫在眉睫。通过对柳河彰武岸坎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坎段险工实际特点,重点对高岸坎险工治理模式和护坡、护脚型式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治理方式,完成柳河彰武县段重点弯道险工的治理和防护工作,解决柳河对两岸村庄和耕地威胁和河段岸坎崩塌后退过快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柳河治理的进程,为柳河全面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首先介绍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及各河段枢纽的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区岩性以砂岩、板岩为主 ,地层褶皱强烈 ,活断裂发育 ,地表覆盖厚 ,地质条件相对复杂。讨论了西线工程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如地应力和岩爆、软岩蠕变、突水、碎屑流、活断层的突发性位错及高地温灾害等 ;一期工程的地质问题主要集中在深埋长隧洞和引水明渠方面 ,其中 ,输水明渠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边坡稳定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4)
针对陕西省凤县安河两岸居民聚集、土坡垮塌淤积河道影响行洪等问题,为准确掌握防洪工程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便于采取合理防洪工程建设加固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防洪治理河道的暴雨洪水特性,结合参证站52年逐月降雨资料和洪水数据,对治理河段河道洪水进行水文比拟等方法推算设计洪水。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分析计算成果与历史洪水记录值相一致,计算成果比较合理可靠,为堤防工程优化设计、防汛预警和调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2)
细河是流经阜新市的主要河流,是大凌河下游左岸最大支流,本次细河阜蒙县段治理河段范围为长哈达河汇流口至阿金大桥段及东梁铁路桥至包家窝铺段。文章分析了细河阜蒙县境内综合治理工程的区域地质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对治理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等分析及评价可以看出该段地质条件简单,无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堤基工程地质条件类型为B类,岸坡为基本稳定型,适宜修建堤防工程。  相似文献   

9.
毛祁河位于海城市南部的毛祁镇。毛祁河是毛祁镇的一条主河流,属于山区河系,河道弯曲,水冲、沙压、河底淤积很严重,河床不固定,致使毛祁河河道的河床逐年抬高,降低了河道泄洪能力。毛祁河治理工程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对毛祁河的治理必要性、工程治理段的工程地质概貌、地质条件、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分析,为该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详实的地质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下荆江河段古河道演变过程及特征,利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的历史地形图、1954年航片、1968年美国KH-4B军事卫星影像及2016年国产GF-1卫星影像,结合古籍资料,全面分析了下荆江古河道的演变特征并反演了其明万历年以来400多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下荆江河段的古河道横向摆动频繁,受河道坚硬岸坡和人工护岸工程约束,空间上为20~32 km的古河道平面摆动带,形态上分为沿主泓线侧向渐变式摆动和河道突变迁徙两种古河道类型,它们是反演下荆江河段古河道的定位依据.历史上,下荆江塑造经历了漫流、支汊分流、单一顺直河道形成和曲流演化发展等复杂过程.明弘治年间,曲流主要出现在监利-城陵矶段,石首至监利段仅微弯;明末清初,东港湖弯道和濠河弯道均自然裁弯取直,下荆江蜿蜒型河道已全面上溯到石首境内,并形成了一系列河曲弯;19世纪中叶,下荆江的河曲发展突出表现在横向移动、河曲颈变窄、凹岸环流侵蚀后退、凸岸堆积淤高推进等特点.此后,下荆江没有出现大的变迁.下荆江河段近代河弯的演变模式有凸岸淤积推进、凹岸崩坍后退型,凸岸撇弯切滩、弯顶消减型和心滩漂移并岸、凹岸串沟过流型.河流的本身作用是其演变的主要原因,但人工修建大堤与大规模围垸是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11.
长江皖江段岸崩特征、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对长江皖江段的崩岸特征、崩岸形成条件和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崩岸基本特征是左岸(北岸)强于右岸(南岸)。右岸崩岸带总长为66.1km,占该江岸总长的16.30%,左岸崩岸总长130.0km,占该江岸总长的29.36%。左岸强崩岸段有15处,共长80.5km,占该岸崩岸长度的61.92%,右岸强崩岸段仅4处,共长32.9km,占该岸段崩岸长度的49.77%;强崩岸段主要发生在长江主河道强弯曲段的凹岸处,特别是顶冲部位,弱崩岸主要发生在河道微弯曲河道的凹岸;区内崩岸大多发生在分汊河段,尤其是弯曲型汊道。崩岸形成条件主要为岸坡岩性和水流因素。易发生崩岸的岩性是形成时代较新的砂层,随着干湿变化体积张缩性变化较大的粘土层和二元相结构的岩性组合(即上层是河漫滩相的细颗粒粘土和砂质粘土,下层为粗颗粒的细沙层)。导致崩岸发生的水流因素主要有主流的冲蚀作用、横向环流的掏蚀作用和水位的快速涨落波动变化。文章还提出了崩岸环境系统的概念,指在一定河段内影响崩岸发生的各种因素(如河型、洲滩分布、水文特性、河宽、水深、岸线形态、河岸地貌和岩性条件等)的空间配置,以及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崩岸环境系统认为,崩岸治理的对策是以崩岸环境系统为单元进行系统治理,以治崩与治淤相结合的整体治理,以固岸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九江地区长江沿岸工程地质特征与岸坡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工程地质钻探等手段,研究九江地区湖口—彭泽长江沿岸的地层结构、岩溶发育、岸坡工程地质特征与岸坡稳定性。长江边岸与圩堤均位于长江南岸Ⅰ级阶地,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为一套河湖相沉积物,淤泥层厚,边岸与圩堤地基属软弱土层,工程承载力低,易产生不均匀沉陷、砂土液化和渗透变形,导致边岸与圩堤滑塌。综合分析认为,湖口—彭泽芙蓉的岸坡稳定性差,长江崩岸的原因主要为:长江南岸大部分圩堤处于迎流顶冲段,水流淘刷较严重;长江航道靠南段,岸坡长期受行船波浪淘刷,造成岸坡坡面陡直,稳定性差;地层上部为夹薄砂层的粘性土层,下部为细砂层,抗冲性差;汛期岸滩土体饱和,长江水位低,河滩地内水外渗造成岸坡失稳。以粘土为主的岸坡,应加强有效排水和减缓坡比;有砂层的岸坡结构型岸坡,应对结合部位砂层、枯水位附近及水位变幅带内的砂层进行防冲刷、防掏蚀保护。  相似文献   

13.
受"7·18"特大洪灾影响,后河梓潼溪电站下游河段右岸岸坡发生严重塌岸,造成河流沿线村民楼房倒塌,公路毁损等灾害。通过对水毁路段破坏情况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得出该河段地形地貌、岸坡物质组成及结构是塌岸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而暴雨洪水冲刷和梓桐溪电站工程建设是塌岸的直接触发因素。研究山区河道水力资源开发与河岸道路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长江上游地区河谷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岸坡崩塌是制约沿岸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本文以长江中游重点开发岸段簰洲湾-武穴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岸坡稳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岸线冲淤程度、河道形态特征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簰洲湾-武穴段岸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工作区岸坡以土质岸坡为主,左岸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岸坡长度大致相当,右岸绝大部分为稳定岸线。岸坡稳定的区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势平坦、开阔,河道顺直,地质灾害不发育,不稳定的区段河道弯曲、岸线冲淤严重。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塌岸与工程治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辉明 《第四纪研究》2003,23(6):648-656
水库塌岸(岸坡再造)是影响三峡水库移民工程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本文在分析三峡库区塌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近期库区塌岸治理工程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论述了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方法.以兴山县高阳镇库岸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岸坡稳定性分析、岸坡再造范围预测、库岸稳定性分区和工程治理方案论证的方法、步骤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温小刚 《贵州地质》2006,23(2):127-131
本文结合湖北省三峡库区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集镇岸坡防治工程实例,应用了放坡填筑方法治理大型岸坡。主要介绍了放坡填筑治理大型岸坡的施工方法、关键措施,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应用和施工实例。  相似文献   

17.
格拉沟位于青海省内陆滩地,其形成演化反映了西北地区典型的水土流失过程。文章在收集大量野外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格拉沟的形成演化机制,并对该沟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格拉沟形成演化是该地区特殊的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对其发育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与预测。该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边坡稳定性、渗透稳定性、河流侵蚀等。其中边坡稳定性主要包括天然岸坡整体稳定性及崩塌、坠溜、滑塌等;渗透稳定性主要包括潜蚀与管涌;河流下切与溯源侵蚀则成为岸坡失稳破坏的重要诱发因素。探讨格拉沟形成演化机制及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于研究西北地区水土流失机理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充市为嘉陵江流域的大型城市之一。其主要工矿企业及城市发展的重点均位于嘉陵江Ⅲ级阶地。该阶地为南充市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发育场所。为此查明南充市区斜坡工程地质条件,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研究,总结了南充市区的主要斜坡工程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及岸坡失稳。其中以滑坡最为常见;影响斜坡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为岩土性质、风化作用和水的作用;针对不同的斜坡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姚炳魁  陈福春 《地质学刊》1998,22(A12):41-44
江岸坍塌主要分布在宁镇扬江段,尤以长江弯道凹岸和江心洲的头部为重,其产生原因与江水动力条件和岸坡岩性的结构紧密相关,并受活动构造,人在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扬中以下河段,坍势急于稳定,以上河段仍在继续发展,江岸坍塌的治理应兼顾动力和边界的地质条件这两个因素,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虎跳峡河段岸坡变形破坏的相关动力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谷岸坡的变形与破坏是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并且每一种动力地质作用对于岸坡变形失稳的贡献程度不同,造成岸坡变形破坏频率和规模的空间差异。金沙江虎跳峡地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十分显著,岸坡变形破坏体的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地段性。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效果测度分析方法,对虎跳峡河段岸坡变形破坏密度与相关动力因子进行关联度量化分析,从而确定了影响岸坡稳定的关键性动力因子,可为水电开发中的岸坡灾害成因类型划分、危险性评价、灾害治理和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