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紧围绕新常态下我国地震科技档案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分析了目前地震科技档案在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和提供服务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常态下防震减灾工作需求,探讨并提出从做好地震科技档案的规划、丰富地震科技档案内容、争取实现地震科技档案的增值、不断提升地震科技档案社会服务的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地震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震档案记载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历程,为地震科研、项目建设等提供重要的史料。为更好发挥地震档案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目前地震档案利用服务现状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地震档案利用服务价值的途径。在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发挥地震档案服务防震减灾事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河北省地震局档案管理系统平台的建立以及文书档案和地震观测资料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推进,结合现有地震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特点及档案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出地震档案信息现代化服务模式的要素,并针对目前状况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式,为探索地震档案信息服务的工作方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建议地震系统加快将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到地震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中,以推进地震档案数据资源共享的进程,实现局系统各单位档案数据资源信息的共建共享,一方面使用者能方便、快捷地查询所需信息,另一方面也使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主,转向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将地震台站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即:规划期、建设期、运维期、改造期、终了期,对各阶段的科技文件资料进行收集,进行二次分类,建册立卷,丰富了地震科技档案内容。并以网络化利用为目的,提出开展地震台站档案管理的建议,如针对单个台站建立数字化档案、建设期档案收集与台站建设同步进行、安排专人负责台站档案收集与整理、定期进行运维期的档案收集与更新等。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和科技体制改革给地震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叙述了地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适应形势要求的体会,指出,只有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开发地震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努力提高地震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才能开创科技档案为地震科研、防震减灾服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山西历史地震图纸档案为科研人员准确研判地震活动趋势和研究历史地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针对查阅纸质图纸档案存在效率低下和档案服务具有的局限性,从数据整合、管理建设、信息发布、反馈机制、安全体系方面对新模式进行研讨。形成以服务社会科研人员需求模型图为基础的研究内容,将信息化处理后的地震图纸档案数据共享,建成与科研人员研究需求相融合的模式,并对新模式的具体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在办公室上网查阅档案已成为广大阅档者的需求和全国地震系统档案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山东省地震局于2012年完成了档案信息网的建设,并进入了试运行阶段.本文对建立档案网站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建站实施过程,对栏目设置及档案网站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地震系统实施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是必然趋势,它可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多元化的档案信息平台,促进全系统档案资源共享和地震档案工作的开发利用,并为均衡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秀文 《中国地震》1997,13(1):93-96
《中国档案分类法地震档案分类表》的编制①王秀文(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迫切地需要档案部门进行全面地现代化管理,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而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其中分类编目又是标准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震档案信息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地震档案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开发地震档案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发布,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地震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1.
从几个主要方面谈了科技档案的管理方法。科学、规范化地管理科技档案是高效利用档案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应急技术部门负责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运维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在地震发生后,负责提供应急指挥场所和震区基本情况、辅助决策建议、地震应急专题图等文件、图件。在国内最近几次影响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为政府和社会民众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内容涵盖传感器组网,数据获取、存储、管理、迁移与服务,以及地震动参数计算与发布等检测系统各个环节,在研究过程中,以地震动参数速报技术研究为主题,并注意把相关的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基于IPV6对地震烈度传感器网络”部分直接使用了ShakeMap开发过程中有关数据流的接收、服务,操作系统的重编译,事件检测,图片产出,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地震局于11月10日至11日在沈阳召开了辽宁省地震台科技档案工作会议。各地震台兼职档案员,局有关处室人员20多人参加了会议。徐心同副局长到会做了“地震台科技档案工作报告”,并为会议做了总结。局办公室主任黄克忠同志就地震台有关文书档案问题讲了话。  相似文献   

15.
李莹  杨立庭 《地震工程学报》2013,35(S1):206-210
地震应急信息是地震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的关键因素,是震后政府、社会和公众最迫切需要的信息。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作为防震减灾工作服务社会的工作内容之一,直接体现着地震行业对社会的服务水平。当前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与公众需求有一定差距。本文从地震应急信息获取、处理、传递等环节全面系统地研究地震应急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旨在发挥地震应急信息的作用,进而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响应信息服务平台是国家级震后各类应急产品汇聚与共享平台。平台为各级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全链条地震应急响应业务信息,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平台具有地震应急服务响应等级信息服务、地震应急产品汇聚、现场灾情汇聚和应急响应工作资料支撑等功能。平台用户涉及中国地震局下属各单位,信息服务内容涉及指挥中心、地震速报、震情研判、灾情快报和现场应急。平台通过用户分组和任务分工实现业务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整个地震局系统各单位的业务优势,实现各单位应急协同和业务联动,在多次重大破坏性地震应急期间迅速完成了信息的汇聚与共享,为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刘焕启 《地球》2012,(10):58-59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具有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省(区、市)累计完成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总量为23.9万种,数字化的比例为59%,其中,全国地质资料馆累计完成6万种,数字化率为48%。然而,地质档案信息资源能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资料信息分散,综合研究不够,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渠道不畅,服务能力不强,地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利用1982年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72个地震的面波振幅。周期资料,计算了面波均匀震级(MCH),然后计算了ISC、MOS、NEIS、UPP等测报系统面波震级与均匀震级的偏差(DMS),年平均偏差(EE1)及标准误差(EE3),介绍了各种计算公式和应用方法,比较分析其结果,得出年平均偏差都小于0.1震级的单位,这说明均匀震级的测定工作已处在国际水平上。今后,我们准备将此项工作按年代顺序做下去,并陆续将其结果提供给震级研究工作者,为震级的归一化和实用化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李霞  秦艳  缪素秋 《华南地震》2023,(1):99-104
学校防震减灾网络视频公开课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开放的地震知识教育资源。针对防震减灾网络视频公开课的需求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介绍了云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网络视频公开课教程的制作和推广,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思考:脚本优化设计和组织试讲等工作准备,可以减少后期视频修改;利用启发式讲述、动作演示、试题检测等方式,弥补网络视频公开课单方面知识传授的缺憾;尝试与各大学习平台合作,拓宽平台投放,提高使用效率,实现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山西地震科技档案的管理机构,历史及现状,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等情况,提出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