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9-2013年上海市加密观测自动站降水资料和110报警信息资料,对上海市短时强降水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地理分布特征、概率分布特点的同时,找出降水极端性与暴雨红色预警标准的对应关系,以及110报警次数与短时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动站1 h雨量≥30 mm、≥50 mm和3 h雨量≥50 mm、≥100 mm的5 a累计频数的大值区基本集中在市区及其周边地区,郊区次数明显减少,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 h雨量≥50 mm的情况,出现次数最少的为3 h雨量≥100 mm的情况。2)从不同降水强度的发生概率分布来看,郊区弱降水发生概率大于市区的,市区强降水(1 h雨量≥25 mm)发生概率大于郊区的。3)对流降水情况下,降水累积概率为1%时,对应的1 h雨量市区为63.6 mm、郊区为58.7 mm,接近暴雨红色预警标准;对应的3 h雨量市区为90.8 mm、郊区为86.8 mm,较暴雨红色预警标准的阈值小。4)报警次数与降水量的关系:1当1 h雨量40 mm或3 h雨量60mm时,报警次数变化不大,基本在10次以下;当1 h雨量≥40 mm或3 h雨量≥60 mm时,报警次数逐渐增多,大部分在20次以上;当1 h雨量≥60 mm(达到暴雨红色预警标准)、3 h雨量≥80 mm(未达到暴雨红色预警标准)时,报警次数明显增多,基本超过30次,最多达100次以上。从报警次数的角度来看,暴雨红色预警的3 h标准设定为80~90 mm更合适。2当逐1 h和逐3 h雨量不是很大、但累积降水量较大(特别是累积降水量超过100 mm)时,报警次数急剧增多,很多超过100次,说明报警次数还与降水的持续时间有关。3当累积降水量、逐1 h和逐3 h雨量都增加时,报警次数增加最快。4报警次数的极值并非都出现在逐1 h和逐3 h雨量大值时,在1 h雨强不是很强,但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大的时候,也十分容易出现报警极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1-2020年石阡国家气象站和乡镇(街道)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石阡县近10a年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暴雨灾情信息研究了“三个叫应”阈值。结果表明:石阡县年均暴雨日数11.4d,年均暴雨站次51.5站,主要集中在5-9月,月暴雨日数峰值出现在5月,月暴雨站次峰值出现在6月,05-07时易出现短时强降水;暴雨及伴随短时强降水日数均存在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东部明显大于西部,最大日降水量和雨强大体一致,主要在县城、枫香、花桥一带和白沙;辖区内台站1h雨量达35mm、3h雨量达70mm或6h雨量达90mm及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时,可能发生灾害,应及时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选用昌吉州境内7个县、市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主汛期(6—8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将日雨量分为6个等级,运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各站雨日数、降水量及极端降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昌吉绿洲50 a主汛期雨日数最多的是木垒站,年平均24.26 d,玛纳斯次之,为20.64 d,雨日数最少的是呼图壁站,仅19.28 d。雨日数空间分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少南多、北部低海拔地区少于南部高海拔地区的特点,时间分布上呈单峰型,7月最多。(2)除吉木萨尔增加外,各站雨日数均呈现减少趋势;从各个量级雨日数所占比率来看,从小雨到大暴雨,随着降水量级别的增加,占比呈减少趋势;除木垒外,小雨对雨量影响最大,在6个降水量级中所占比率超过30%。(3)昌吉绿洲主汛期微雨及小雨次数贡献率为81.8%,降水量贡献率为33.9%,而大雨以上级别的降水次数贡献率仅为7.3%,降水量贡献率却达到40.4%,因此将极端降水事件的标准确定为1 d降水量≧12.1 mm。(4)昌吉绿洲50 a主汛期极端降水平均强度为20.1 mm,年平均频次为1.5次。降水频次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至今处于高发时段。极端降水和暴雨事件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其次为6月中旬,8月上旬发生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8-2020年三峡库区35个测站的小时降水资料,围绕近23年三峡库区小时强降水(≥20 mm·h-1)和小时极端强降水(≥50 mm·h-1)的总降水量、频次、强度等指标,分析极端降水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2010年前后三峡小时极端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8年三峡库区小时强降水与极端强降水发生次数与强度均异常偏多。若剔除该年,1999-2020年小时强降水与极端强降水发生总频次均无显著变化趋势。近23年,小时强降水平均每年每站发生3.8次,大部分站点年均发生3.0~5.0次;小时极端强降水年均发生5.5次,大部分站点年均发生<0.25次,中部山区的建始-宣恩一带年均发生次数较多。2010年后年平均小时强降水量减小了10.4 mm,减小的区域主要发生在三峡库区西部的重庆地区,该区域年平均减小15.5 mm;总体有31.4%的站点年平均小时强降水量与发生次数均有所增加,湖北中部的建始-来凤一带增幅较为明显,邻近5站的年强降水雨量平均增加16.1 mm;强降水小时雨强显示增加特征站点占48.6%,强降水小时雨强增加的范...  相似文献   

5.
分析贵定县1957-2009年出现的134次暴雨日样本。结果表明:贵定县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增长率为0.2d/10年,年暴雨日数在0~7d次之间,暴雨日平均每年出现2.53次,最大降水量为234.9mm,1h最大降水量为63.5mm;2—10月均有暴雨日出现,暴雨日发生的季节性明显,夏季暴雨日占全年的54.3%,暴雨日频发于6—7月,且6月下旬为暴雨的高峰期;暴雨日降水对月、年降水量的贡献显著,5-9月的暴雨日雨量对月降水量的贡献较大,6月为最大。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无暴雨日出现。  相似文献   

6.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4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4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94个暴雨日,32次主要暴雨过程。5—9月为我国主汛期,国内每天基本上都有暴雨发生,主要暴雨过程也基本上集中在这5个月。2014年共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数量偏少但强度偏大,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Rammasun)"造成海南昌江578 mm的当年全国最大日降水量。2014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雨量多,5月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均高于近6年平均,广东东南部较常年同期降水量偏多1~2倍,暴雨过程频发,深圳遭遇2008年以来最强暴雨。9月8—18日,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等地共有百余站出现极端连续降水日数和连续降水量事件。  相似文献   

7.
杨荆安 《湖北气象》2008,27(3):287-288
2008年4月随着我国南方地区相继进入多雨期,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出现数次暴雨过程。根据全国(不包括台湾地区)国家气象站逐日08时至08时24小时雨量实况资料,将受同一天气系统影响而出现的10站或10站以上24小时雨量≥50mm的降水过程以及1站或1站以上24小时雨量≥200mm的降水过程统计为一次暴雨过程(连续出现时只统计一次1。根据上述统计标准,4月份全国各地共出现7次暴雨过程,对其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4—2013年5—9月喀什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喀什近20 a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时至翌日06时为降水量的高值阶段,最大值出现在01时,07—19时为降水量的低值时段,最小值出现在16时。降水频次的高值区为00时至07时,降水最不易产生的时间为17时。降水强度最高值在20时,次高值为01时,也是累积降水量较大时刻,降水强度最低值出现在15时也是累积降水量的低值区。喀什的降水主要以短时性降水(1~3 h)为主,多发生在傍晚至夜间,1 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 mm的降水,但1.1 mm≤R1≤3.0 mm量级的降水贡献率最高。小雨、中雨及大雨降水过程最易发生时段均为前半夜,下午为各量级降水过程发生最少的时段。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1~2011年5~9月伊宁市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伊宁近21a降雨特征。结果表明,21a来伊宁雨日年际变化较为明显,后10a和前10a相比,中雨、大雨和暴雨日数均出现增加,但小雨日数明显减少导致总雨日出现了减少。小雨过程发生最多的时段是7月中旬,中雨和大雨过程最多时段同在5月下旬。前半夜为中雨、大雨、暴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后半夜为小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逐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呈现较为一致的日变化特征,夜雨多且雨量集中。伊宁的降水主要以短时性降水(1~4h)为主,多发生在前半夜至后半夜,1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mm的降水,但1.1~3mm量级的降水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江西省气象台 包慧濛 1 降水过程 2021 年 4—6 月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赣中西部和赣南较历史同期偏少 1—3 成,赣北和赣中东部略偏多 1—4 成.全省 10 站以上暴雨日数共 12 d,较历史同期基本持平. 5 月 10—13 日江西中北部出现一次明显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贤、上高、崇仁等 22 县(市、区)出现冰雹,共有25 县(市、区)出现8 级以上阵风,余干等48 县出现30 mm/h以上短时强降水.其中 10 日暴雨范围广、强度大,全省有41个国家站出现暴雨,奉新、余干等 6 县出现大暴雨,以戈阳117.4 mm为最大.5 月19—22 日全省自南向北出现区域性暴雨,以 19 日暴雨范围最广,全省有 31 个国家站出现暴雨,以于都95.4 mm为最大.6 月26 日—7 月1 日赣北、赣中出现连续性暴雨过程,全省平均雨量达 120 mm,以 30 日暴雨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全省有21 个国家站出现暴雨,景德镇、婺源等3 县出现大暴雨,以乐平市 184.8 mm为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