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影视艺术欣赏是人类在精神上对美的需求且与其对应的、按美的法则建造的“第二自然”,具有审美属性;是一种审美创造与审美关系。从悲剧、悲剧感,喜剧和喜剧感及其审美价值等方面均可印证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2.
影视艺术欣赏是人类在精神上对美的需求且与其对应的、按美的法则建造的“第二自然”,具有审美属性;是一种审美创造与审美关系。从悲剧、悲剧感,喜剧和喜剧感及其审美价值等方面均可印证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3.
正怎样鉴赏赏石艺术品赏石艺术品的鉴赏过程,通常要经历由审美直觉的形、质、色、纹之美,到审美体验的具象、意象、抽象之美,再到审美意境的艺术创造之美这三个阶段的递进。审美直觉的形、质、色、纹之美形态之美主要包括观赏石的体量、外部形态和石肤。所谓体量,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石体积的大小。而外部形态则包含有二。一是造型石的外部形态由曲面或平面构成,曲面显得柔和,平面显得坚  相似文献   

4.
皮质衣服作为服饰的一种,与人类社会发展及文化变迁关系极其密切。诞生初始,皮衣以实用功能为主,但已有原始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后来与封建礼制和封建特权结合起来,负有浓厚的政治权势色彩,成为特权阶级的享用品,功利性明显地渗透于审美意趣之中。在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皮衣又成为时尚和消费的符号,呈现出审美和文化的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首饰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其所体现出来的特性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审美特征。噶玛藏族首饰技艺和其他民族首饰一样,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和独特的造型语言。噶玛藏族传统首饰也是藏族历史文化发展、演绎的投射和噶玛藏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6.
石林,天造的神物,大自然的传奇,地质学的宝库,云南红上地的标志。 走进石林,面对石林的雄奇壮阔,千岩竞秀般的绵延百里;澄湖罗列,瀑布飞流,杂树生花。芳草萋萋,目不暇接的是美,从心灵深处流出的还是美。石林是美的天地,美的所在。这是从古到今每个游过石林的人都曾有过的感受。感受美是人类生而俱来的一种心理功能,但从石林中去感受科学,感受自然的奇妙、耐心和力量只是近代的事。今天,石林已不仅仅是审美对象,给人提供美的享受;它的巨大的科学价值在于向人类坦开了地球沧桑的秘密,而且这种秘密是以艺术性的立体和空间表…  相似文献   

7.
"安铺八音"是流传于广东省廉江市古镇安铺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八音"乐器,结合佛教法器清磐、法铃、木鱼,形成了一种新的器乐配置方式,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八音队"表演融入民俗传统仪仗道具,以其"仪仗礼俗"式的"行乐"演奏为主,反映了当地文化特色和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8.
在张炜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恶魔性因素实质是人固有的审丑意识,是人创造性与破坏性共生的本能力量。人物的审丑意识在其早期作品中萌芽,在成熟期长篇小说中凸显,在巨著《你在高原》中成为主流,人丧失审美能力,美被彻底颠覆。物权利益的追逐中人物的审丑本能膨胀泛滥,最终导致了大地民间的坍塌。张炜小说在美与丑的力量冲突中,通过对人物审丑意识的揭露和批判,剖析现实中社会和人性的丑,呼吁精神自由和纯粹审美的复归。  相似文献   

9.
张炜小说《你在高原》中,出现了一批由美蜕变为丑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面对生存的困境,选择了灵魂的堕落,将身体工具化,从受难者爬升为施难者,在美蜕变为丑的堕落中享受审丑本能释放的快感.这类女性人物形象,具有显真、扬善、求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石林,天造的神物,大自然的传奇,地质学的宝库,云南红土地的标志. 走进石林,面对石林的雄奇壮阔,千岩竞秀般的绵延百里;澄湖罗列,瀑布飞流,杂树生花.芳草萋萋,目不暇接的是美,从心灵深处流出的还是美.石林是美的天地,美的所在.这是从古到今每个游过石林的人都曾有过的感受.感受美是人类生而俱来的一种心理功能,但从石林中去感受科学,感受自然的奇妙、耐心和力量只是近代的事.今天,石林已不仅仅是审美对象,给人提供美的享受;它的巨大的科学价值在于向人类坦开了地球沧桑的秘密,而且这种秘密是以艺术性的立体和空间表达出来.我们常常感叹科学的逻辑和抽象不能与艺术的直观和流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是自然界做到了,不信请参观石林,面对石林这一和谐的自然组合,我们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11.
Most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s are designated partly by reason of their prominent aesthetic values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Ⅶ of World Natural Heritage Convention.In this paper, the aesthetic values of Kana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hich has potential for such designation, wa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using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The landscapes of 19 representative scenic spots in the Kana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summer and autumn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evaluation.Th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landscape factors to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he Kana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re revealed using a multivariate quantitative model.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esthetic value were waterscapes, vegetation, mountains, folk culture and the tourist environment.The t-test and F-test results are extremely significant.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for conserving the landscapes in the Kana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相似文献   

12.
文学思潮与民间文化都是具有特定内涵的严格概念,与其他思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间文化因为自己特殊的存在状态和创造主体而形不成思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五大运动都与民间文化有关,但是不能以民间文化思潮的面目出现。高有鹏先生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民间文化思潮》命题不准确,文中尚有许多可以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创立具有一定的诗学因素,诗人们难以在传统诗歌领域推陈出新。在其理论并不成熟,而且没有生产出优秀作品的前提下,新诗主要是作为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一分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迅速确立其社会地位。新诗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具有强烈的社会与政治关怀。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诗逐渐放弃社会责任,企图回归艺术。可是新诗的艺术成就本来不高,放弃社会责任对于新诗来说其实是放弃了存在的主要理由。摆在新诗面前的是一条漫长的艺术探索之路,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诗最终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以早期电影作品为考察对象,透视影片中"大团圆"现象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心理:既是"中和之美"的儒家美学理想在艺术中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的循环人生观等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浸润出来的结果,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和文化根基。在此基础上对其文化意义从正反两面进行辩证的评判,以此引发对当今中国电影叙事观念以及创作手法的更新变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西花卉审美观念与中西方民族的文化结构、审美心理的积淀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浓缩并物化了东西方的文化心态及审美情趣,从中可以看到中西方民族观察事物、认识外部世界的不同视角,并透视出东西方思想哲学、文艺美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雷州半岛湛江地域内的东海"舞人龙"和吴川梅菉"飘色",是两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都堪称"中国一绝".同时,两者在起源、"娱神"、表演特征上都体现了共同的人文精神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NOMENCLAT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IN ANCIENT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NOMENCLATUREOFTHESOUTHCHINASEAISLANDSINANCIENTCHINA¥LiuNanwei(刘南威)(DepartmentofGeography,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反映了中国电影的娱乐化发展,体现在电影的爱情多角化、艺术形式嫁接化、人物形象脸谱化和造型雷人化、场面的视觉化、台词方言化、古装片现代化、明星云集化。这种电影过度娱乐化的现象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