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2-2018年风云系列卫星云图资料(红外图像、水汽图像、TBB图像),区域自动站小时降雨资料,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阿克苏地区短时强降雨的时空变化和卫星云图特征.结果表明:(1)短时强降雨主要出现于6-8月的16-20时,空间分布为北部山区最多、浅山区次之、平原及南部沙漠地区最少,降雨强度多为10....  相似文献   

2.
卫星云图对于航空保障很有用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使用情况。 一、用卫星云图直接为飞行服务 1.作为气象文件提供机组在飞行中使用:在所有的气象文件中,飞行员最喜欢的是卫星云图,特别是作远距飞行、跨洋飞行以及有台风的时候。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空间内,卫星云图较之其他气象资料,有直观、形象、准确、具体等优点。因此,在国际航空气象服务程序中把云图(卫星云图、雷达云图)列为必备资料。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北侧臭氧垂直分布与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臭氧和温度探空廓线,结合NCEP/NCAR资料、TOMS臭氧总量卫星观测资料和NOAA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附近臭氧垂直分布的因子和过程。结果表明,动力过程是影响高原上空臭氧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特别是中高纬度高臭氧浓度的空气向南入侵会导致高原上空臭氧浓度的升高,影响高原上空臭氧低谷的范围大小和形态;尽管大气化学过程对高原上空的平流层下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高原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发现,对流层上层的强反气旋系统,特别是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边缘有明显的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入侵,从而导致对流层内臭氧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空、加密地面、EC-ERA5(0.25o×0.25o)再分析和FY-2系列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可见光星下点分辨率1.25 km,红外5 km)等资料,对黄河河套地区3次典型干线的形成及其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3次干线触发对流出现在中高纬度高空槽东移诱发蒙古气旋发展的背景下,高低空系统配置...  相似文献   

5.
郑永光  陈炯  朱佩君 《气象》2007,33(12):103-109
静止卫星云图是科研业务工作的重要观测数据。在静止气象卫星更新换代的背景下,旧版静止卫星云图处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处理新数据的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改进的静止卫星云图软件处理系统的新数据接口与新功能。新软件能够兼容的数据包括9210下发的多种类型AWX格式卫星资料,GPF(Geostationary-satellite Project File)格式资料,HDF5格式云图资料,北京大学存储的GMS-5、GOES-9、MTSAT-1R等资料;新功能包括云图动画、云图通道切换、客观分析诊断、等值线图、流线图、格点矢量图、云图的增强显示、通道间计算、TBB/反射率等值线图、TBB统计、卫星数据格式转换等。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MCC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晰莹  吴英  王承伟  赵玉洁 《气象》2010,36(8):32-39
2005年7月16日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出现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产生了雷暴、冰雹、龙卷、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尤其是齐齐哈尔北部间隔1小时10分钟发生了2个龙卷。利用雷达、FY-2卫星云图和相关资料,对这次MCC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比高纬度MCC和非MCC强降雨的区别。结果表明:高纬度MCC雷达回波速度场上有明显中气旋,龙卷发生在MCC的发展阶段。物理量分析发现高纬度MCC比非MCC强降雨在水汽条件和动力因子上要求更高。地形在高纬度MCC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相同的背景条件下,在山脉的背风坡系统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卫星云图的数字化处理,目前在我国已有部份省台开始投入业务试用。由于卫星云图经数字化处理后,其资料的数据量很大(每幅云图的数据量可达256KB),这给资料的存贮及远距离传输带来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经数字化采样后的资料进行压缩处理,以利于减少资料存贮的开销和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8.
卫星云图的出现,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使预报人员更直观地监视各类天气系统,对资料稀少的高原和海洋地区尤为重要,它向气象工作者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进展,分辨率不断提高,探测的时间尺度越来越小,对于分析和预报各类天气系统特别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大。用卫星云图资料,确定热带气旋的位置和强度以及预报其路径和强度变化是它的重要作用之一。气象学家们利用卫星云图监测热带气旋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1963年蒂姆查克(Timchalk)就提出一种用极轨卫星云图照片决定热带风暴风速强度的方法,由于当时卫星资料有限,每天仅一张可见光云图,所以方法比较粗糙。只是根据风暴的云型大小以及云带和风暴眼的外形来估计强度。以后由于  相似文献   

9.
通过背景环流分析与历年类似台风比较得出中高纬度阻塞高压及沿海低槽的存在将有利于台风的转向.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气流对台风的移动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卫星云图上的云型轴向变化对台风的移动路径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省各地计算机网络终端的普及,网上资料达到共享,卫星云图、雷达回波以其独特、直观、准确、连续地反映天气系统中云系的结构,云团的发生、变化、移动等特征,成为预报中受欢迎的重要工具;1995年我市出现百年未遇的洪涝,市台在分析天气形势的同时,连续不间断地使用省网上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图,在暴雨预报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成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几年来我们对卫星云图与雷达回波分析应用,累积了一些体会,现将使用过程中的几点浅见提出来,以期共同探讨。1 根据云图上云系特征和分布,推断修正各种天气系统的具体位置,及时发现不易分析出来的天气系统,揭露新的天气事实。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两年来,我们在台风预报中着重使用了卫星云图,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所介绍的南海台风和西太平洋台风预报经验,是根据卫星云图资料作出的,它的目的是想直接在卫星云图上,从云系结构和云系分布的外形特点入手,找出作台风动向、发生和发展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
沈如金 《气象》1978,4(3):15-17
自从60年代气象卫星发射以来,热带气象学有了不少进展。目前,卫星云图已经在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热带海洋地区,由于常规气象资料很稀少,卫星云图更是一种天气分析和预报的重要工具。 图1是1968年9月5—6日全球热带范围的卫星云图,各种热带云系基本都得到反映(见封三图1A、B)。在太平洋东部和大西洋东部以及非洲西部5—10°N之间各有一条热带辐合带云带。在非洲和大西洋东部的东风气流中,热带辐合带云系北边还有几个一团团对流云区,这是东风波云系(用W表示)。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较高纬度处还可看到与大洋中部槽相联系的云系(用D表示)。在北太平洋有三个热带气旋云系,一个在墨西哥西部;第二个位于20°N、137°E,这是6812号台风;还有一个在20°N、120°E  相似文献   

13.
楼茂园 《气象》1993,19(3):7-12
利用高空资料、地面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发生在浙江中北部的9012台风倒槽暴雨的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台风倒槽的结构和暴雨的环境场。并进一步研究了产生暴雨的中尺度暴雨云团及其周围的垂直气流分布与地面降水的对应关系。对暴雨云团所对应的高、中、低(地面)层系统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非降水云中液态水的卫星微波反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中液态水分布对全球气候和局地天气变化有重要影响, 是判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潜力区的重要依据。利用TRMM卫星微波成像仪 (TMI) 85.5 GHz通道垂直极化亮温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 结合VDISORT模式采用逐步逼近方法反演了河南地区地表比辐射率; 再利用TRMM/TMI 85.5 GHz通道垂直极化亮温资料、TRMM/VIRS红外辐射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 结合VDISORT模式采用迭代的方法反演了河南地区云中液态水的垂直积分总含量。与红外卫星云图、TRMM卫星2A12产品及NCEP资料对比分析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反演陆地上空非降水云中液态水方法是可行的, 且对云中液态水垂直积分总含量水平分布的反演结果较对比产品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用TRMM卫星微波成像仪遥感云中液态水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TRMM/TMI)的被动遥感资料,选用对云中液态水变化非常敏感的85.5 GHz垂直极化通道的亮温信息,通过离散纵坐标矢量辐射传输模式,采取逐步逼近的方法确定出地表的微波比辐射率,并运用迭代方法有效地反演出云中液态水含量及其分布.与对应的卫星红外云图对比结果表明,反演的云中液态水分布是合理和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分析了2013年8月18—19日浙江北部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热带低压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偏东风急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水汽和能量条件。(2)热带低压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结构,其中心随高度西倾;强对流云团主要分布在500 hPa低压环流北侧,也是此过程强降水的直接制造者,其移动演变与强降水区移动演变一致。(3)卫星云图及相关产品分析表明,相当黑体亮温(TBB)、射出长波辐射(OLR)低值带对强降水区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值大小对降水强度有较好反映;在实际业务中,可结合实况和卫星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对预报及时作出订正。(4)此过程水汽主要来源于东海,边界层为水汽通量辐合区;强降水区与850 hPa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垂直;地面中小尺度系统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条件;杭州湾喇叭口地形对降水有明显增幅效应。  相似文献   

17.
高纬地区罕见的MCC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16日夜间在黑龙江省中北部的黑河、伊春、齐齐哈尔等地出现了罕见的MCC,产生了雷暴、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利用FY-2卫星云图和相关资料,对本次MCC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本地非MCC强降水天气、其他地区MCC进行对比分析,为高纬度地区预报这类灾害性天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方宗义  王大昌 《气象》1988,14(12):23-26
一、引言 自1988年3月开始,日本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在探测资料的传输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于1988年底,以展宽数字资料完全取代目前的高分辨云图传真(HR-FAX)。与HR-FAX相比,展宽数字资料有3大特点:①卫星近于实时地将每一次自旋扫描过程(周期约0.68)中,对地球扫描(占1/18周期)得到的辐射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利用大量的卫星云图观测资料来提高台风暴雨的预报能力,解决并提高对台风强降水云系变化的预报精度,延长对未来云系变化的预报时效,构建基于合作对策Shapley-模糊神经网络的华南区域台风卫星云图非线性智能计算滚动集合预测模型,对增强卫星云图资料在台风暴雨天气预报中的实用性和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13—201...  相似文献   

20.
王刚 《吉林气象》2013,(2):18-20
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所提供的卫星云图资料对航空气象预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运用计算机对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的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首先,将强对流云团从卫星云图中分离出来;其次,运用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强对流云团的边界、骨架以及中心点等重要特征进行检测和提取,并在Windows中使用Matlab语言对上述工作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