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某中学教学楼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老规范设计的砌体结构未考虑抗震,使用年代过长会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需对原结构按新规范进行全面检测和抗震鉴定,若鉴定结果表明该结构不符合抗震要求,则需进行加固,结合一实际工程对检测程序和加固方法做一全面论述,供工程实际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津近代老旧建筑,尤其是砖木结构房屋开展了大量的安全鉴定和实际检测工作。获取了一栋近代典型砖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尺寸,检测了承重主体的强度,查明了结构的安全隐患,分析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给出了抗震加固的建议措施,对全国近代典型砖木结构的安全鉴定和抗震加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健 《地震工程学报》2014,36(1):28-33,53
对结构1和结构2分别进行人工波、天津波和迁安波作用下的多遇烈度、设防烈度和罕遇烈度时程分析,对不满足性能目标要求者进行抗震加固分析。加固结果表明:①加固后最大位移角所在楼层位置出现下移现象;②上层加固效果比下层加固效果明显;③结构有无圈梁和构造柱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大,圈梁和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变化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小;④加固效果随地震波不同而不同,采用相同的加固方案加固效果不同;⑤必须根据具体的鉴定结果选用合理的加固方案,否则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其中一幢民居楼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和鉴定。研究表明,在遭受Ⅶ度小震时,顶层中等破坏;Ⅷ度中震时,顶层严重破坏;Ⅸ度大震时,顶层倒塌。建议尽快进行抗震加固。本文指出了抗震薄弱环节,并给出了抗震加固措施。本文可为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多数破坏性地震都发生在农村,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震害特征及其建造特点,发现缺乏设防意识、缺乏抗震技术和经济条件差是农房“小震致灾、大震大灾”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既有的结构抗震、鉴定、加固、隔震技术的综述,发现目前我国仍比较缺乏适合农村房屋的抗震及加固技术.最后对农村房屋抗震与加固方法提出建议,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5·12汶川地震后绵竹市某砖混结构住宅为典型调查研究对象,介绍了震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常见震害现象和一般震害规律,结合有关规范分析了一般受损建筑不同的抗震鉴定方法和手段,对比分析了各种抗震加固措施的加固效果与适用条件,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一般多层砌体结构从震害调查到鉴定加固的方法和程序,为灾后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提...  相似文献   

7.
对沙角A电厂主厂房(一期)进行了抗震鉴定,计算结果表明其抗震能力满足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要求,最后提出了一些抗震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乐乐  唐曹明    罗开海    黄世敏    罗瑞  程绍革  ))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2):042-51
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方法加固砌体房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2011)[3]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4]中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墙的可靠性;对10片未加固低强度砖墙和20片单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低强度砖墙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了未加固和加固墙体的破坏模式和机理,并提出了适用于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墙的抗震验算公式。研究表明:两标准的可靠水平差别较大,实际应用时,易产生矛盾;未加固墙主要发生沿阶梯形斜裂缝受剪破坏,加固墙主要发生沿通缝受剪破坏和沿阶梯形斜裂缝受剪破坏;建议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未加固墙抗震可靠指标为2.2,加固墙抗震可靠指标为2.5~3.1;砂浆面层加固砌体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述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讨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的原则,对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给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文中还提出了加固方法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某中小学教学楼为典型的80年代建造的砌体教学楼,鉴定结果显示基础稳定,上部结构材料强度不足,部分构造设置不合理。在结构抗震加固再设计中,从概念上分析结构加固的合理性;合理地确定地震作用影响系数,对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分析;对重要及复杂的部分节点进行补充设计。  相似文献   

11.
汶川县威州镇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汶川县城所在地-威州镇遭受中等破坏的砖混结构房屋,通过某工程实例,给出了该类房屋具体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法,加固前绝大数楼层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加固后所有楼层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大于1。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以及抗震意识的加强,建筑结构加固也飞速发展。在地震多发的农村地区,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同时又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理论知识支撑,导致很多简单粗糙的支撑建筑结构的措施出现,这些支撑方案大多缺乏科学的设计与评估。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某典型的非正规设计的3层2跨框架结构为例,分析评价支撑边框和支撑中框对该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抗倒塌性能的影响。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计算方法,结合结构易损性方程评估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支撑中框和支撑边框能够将非正规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从17.5%降至2.4%和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2种支撑位置对结构在3个典型地震强度作用下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撑框架结构中框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提升和抗震性能的保证效果比支撑边框更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支撑中框。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既有的C类框架学校建筑提高一度抗震设防的加固目标,从地震作用计算、结构抗震验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加固难点,指出了应用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探讨了应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结构提高一度抗震设防加固的可行性;并以某C类框架学校建筑加固工程为实例,从减震控制效果分析、弹塑性变形验算、消能部件影响评价、抗震构造措施核查4个方面论证了消能减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技术在C类框架学校建筑抗震加固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不但能有效控制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依据减震效果可以适当降低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因此,只要通过合理的消能减震加固设计,再辅以额外的局部加强处理,完全可以实现C类框架学校建筑提高一度抗震设防的加固目标需求。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新时期构筑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新模式,文章从构建基础平台、加强场地类别对抗震设计规范的影响、重新对城市进行地震小区划工作、新模式的建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建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新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坚  谭明 《内陆地震》2010,24(3):221-226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医技楼进行抗震鉴定工作,主要依据《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开展。通过具体工作说明A类砌体房屋二级抗震鉴定的方法、过程、内容,以便类似工程借鉴。鉴定结果表明,木垒县人民医院医技楼房屋整体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和横墙间距不符合一级鉴定要求,因此在第二级鉴定中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最终得出该建筑物不满足鉴定标准要求的结论。该建筑物需要加固或采取其他维护措施达到抗震能力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水工建筑物抗震可靠度设计和分析用的随机地震输入模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水工建筑物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可供水工建筑物抗震可靠度设计和分析应用参考的随机地震运输输入模型和参数。  相似文献   

17.
用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的方法对广州市沙河顶统建楼的震陷做了进一步估算,结果表明,该楼在有淤泥质土一端的震陷为2.7cm,无淤泥质土的另一端为0.6cm,虽比文献〔1〕的粗估值稍大,但震害仍属轻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区建筑结构震害风险,即场地地震危险性与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卷积,本文以典型框架结构为例,对其震害风险进行研究。依据抗震设计规范,分别按照6度、7度和8度设计3个3跨10层框架结构模型,采用动力增量分析方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对其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同时,基于我国地震烈度概率分布特点,应用MATLAB软件生成符合极值Ⅲ型分布的地震烈度,并将其转化为地震加速度峰值,联合地震易损性结果评估模型震害风险。通过划分震害风险等级,为建筑结构抗震防灾对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唐丽华  尹力峰 《内陆地震》2007,21(3):238-243
重点介绍了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极灾区琼库尔恰克乡政府所在地砖结构房屋的破坏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根据现场测绘、调查的资料,从建筑、结构及施工等方面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分析震害原因,总结抗震经验,提出满足抗震设计一般规定和采取简单构造措施,即能保障砖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