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海葵与寄居蟹在海边,你也许能见到一朵朵颜色艳丽形状像葵花的动物,那就是海葵。海葵身体呈圆柱形,顶着许多触手,身子紧贴在沙滩的石块或沙砾上,潮水退时它缩成一团,海水冲来时触手舒展开来,宛如开放了的菊花,荡漾在水中,真是美丽极了。有些海葵着生在寄居蟹的背上或大螯上,寄居蟹背着海葵到处遨游,扩大了海葵的觅食地盘。海葵的触手上长着许多刺细胞,有毒的  相似文献   

2.
正海葵,生活在海洋中,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因外形似向日葵而得名。海葵在海洋中的分布极为广泛。从极地到热带,从浅海到深海,即使在深度达10210米的海底深渊也可见其身影,并且在超深渊底栖动物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不过,大多数海葵栖息于浅海和岩岸的水洼和石缝中。海葵,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六放珊瑚亚纲海葵目,共有1000多种,一般为单体的两胚层动物,无外骨骼,呈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中的动物繁多,千姿百态,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又相当复杂。各有自己的天敌,又各有自己的朋友;有的双方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有的互相帮助,双方都获利;有的只知道向对方索取,使另一方吃亏;还有的干脆变成了吸血鬼。吸附在对方的身体上……。动物之间这种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组成了一张生命之网,从而使大自然处于平衡状态。动物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分为三种:共生、共  相似文献   

4.
张倩  闫昊  王路 《热带海洋学报》2021,40(6):111-119
海葵白化是由于海葵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和(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海葵变白的生态现象。为探究鬼手海葵(Aiptasia pulchella)白化和白化恢复后相关的分子机制, 本研究对海葵进行慢性热胁迫处理, 以白化海葵和白化恢复后的海葵为研究对象, 采用2代IIlumina Hi-seq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 探究两者在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变化, 分别获得50109686和43163786条Clean reads, 注释后获得24565和24157个Unigene。比较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 白化海葵与白化恢复后的海葵之间存在214个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白化海葵的高表达基因有101个, 白化恢复后海葵的高表达基因有113个, 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DNA复制、新陈代谢、离子转运和胶原蛋白有关。对不同处理所涉及的全部28050个表达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 结果发现, 白化海葵在胶原蛋白和离子转运方面显著富集表达, 白化恢复后的海葵在核酸修复方面显著富集表达, 推测这些生物学过程在海葵白化和白化后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获得的转录组数据和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海葵共生体系在共生失衡后进行适应性调节的分子机制, 为海葵及珊瑚共生体系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共生的秘密     
菲菲 《海洋世界》2010,(3):43-45
共生是两种生物体为了互助而共同生活在一起,而依照共生的“亲密程度”,还可以分为外共生及内共生……  相似文献   

6.
海洋有毒动物,在焦类中有河鲀和鬼鲉;在棘皮动物中有毒棘海胆;在腔肠动物中有水(虫息)、水母、海蜇、海笔和海葵等。这些动物有的直接影响它们周围的动物,给海洋养殖业带来危害;有的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害生命。我国沿海渔民曾因误食有毒动物而受害,  相似文献   

7.
会开花的动物海葵属海洋腔肠动物,与其说它们是动物,倒不如说它们更像娇嫩的花。海葵靠强有力的底部吸盘附着于海底泥沙或岩石上,其管腔上部的色彩斑烂的花冠状触手生长在口的周围,在海水中伸展时,形如葵花。生活在温暖水域的海葵,形体相对不大,它的管腔直径很少有超过3~5厘米的,但是,热带海洋里的大海葵,口盘直径一米有余,口盘周围排列  相似文献   

8.
在神秘莫测的海洋底部,栖息着许多动物。有的动物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犹如娇柔的花朵,被当作植物。“海菊花”:海葵类的一种,属腔肠动物,它似娇艳的菊花。海葵形态繁多,有上千种,一般呈圆简状,体色艳丽。它靠强有力的底部吸盘附着在海底泥沙或岩石上。在它的管腔上部有数条至上千条菊花瓣似的触手,在海中伸展时,一张一合,如花似锦。生活在温带海域里的海葵,体形较小,管腔的直径不  相似文献   

9.
美丽海葵属三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海葵属(Calliactis)属链索海葵科( Hormathiidae),有发达的基部,体壁光滑,壁孔1-3环,呈规则状排列于近基部处。柱体外胚层裸露,有时有一薄层分泌的表皮。括约肌很发达,位于中胶层。有2个水管,6对不育的完全隔膜,其收缩肌呈弥散型。海葵体与寄居蟹共栖。本文所用标本分别于1975-1976年采自东海和南海,经鉴定其中有3新种,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海星的世界     
猫猫 《海洋世界》2011,(9):46-46
你会想到平时一动不动的海星竟是一种贪婪的食肉动物吗?海星的主要捕食对象是一些行动较迟缓的海洋动物,如贝类、海胆、螃蟹和海葵等.一个海星一天能吃掉十几只扇贝,食量真是大得惊人.海星的消化能力很强,它能将胃从嘴里吐出来,直接选择食物,将自己要吃的部分卷住,然后连同胃一起缩进肚子里.尽管海星是一种凶残的捕食者,但它对自己的后...  相似文献   

11.
文昌鱼嘌呤代谢酶基因: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嘌呤代谢是动物含氮废物排出体外的重要途径之一.嘌呤代谢终产物在不同动物各不相同.这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参与代谢1种或多种酶基因或者酶活性的丢失所致.本文从JGI网站佛罗里达文昌鱼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文昌鱼参与嘌呤代谢主要5种酶(黄嘌呤脱氢酶、尿酸酶、尿囊素酶、尿囊酸酶、尿素酶)的基因,并且将它们与其他12种具有代表性且基因组序列已知的动物包括人、小鼠、狗、鸡、爪蟾、河豚、斑马鱼、海鞘、海胆、果蝇、线虫、海葵的基因结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文昌鱼参与嘌呤代谢的酶基因有的和脊椎动物基因相似(黄嘌呤脱氢酶和尿酸酶),有的和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基因都不相似(尿囊酸酶),还有的和无脊椎动物海胆与海葵基因外显子个数与内含子相位都相似但外显子之间缺乏对应关系(尿素酶).所有这些都支持文昌鱼代表脊椎动物始祖代表类型,同时兼具特化特征的观点.尿素酶基因存在于水生无脊椎动物中,而在陆生的果蝇和线虫中均未发现尿素酶基因,因而我们推测随着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参与尿素分解的尿素酶基因可能在陆生动物中完全丢失.  相似文献   

12.
海洋有毒动物,在魚类中有河(?)和鬼鲉;在棘皮动物中有毒棘海胆;在腔赐动物中有水螅、水母、海蜇、海笔和海葵等。这些动物有的直接影响它们周围的动物,给海津养殖业带来危害;有的直接彩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害生命。我国沿海渔民曾因误食有毒动物而受害,其中尤以食河(?)受毒者为数较多,而且常有中毒致命的事故发生。因此,今天对海洋有毒动物进行研究,对于海洋养殖事业及人休健康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仅以河魨为材料进行毒性实验,作为有毒动物研究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李阳  徐奎栋 《海洋与湖沼》2020,51(3):434-443
基于对中国海域海葵目700余条采集记录的分类整理和分析,对中国海域的海葵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点进行了总结。迄今共记录并核实了81个海葵目物种,其中黄渤海有29种,东海有23种,南海有55种,物种多样性呈"南海最高、黄渤海次之、东海最低"的分布格局。中国海海葵目这一分布模式既与中国大多数海洋生物类群由北向南递增的物种多样性格局不同,也不同于其所隶属的珊瑚虫纲与刺胞动物门从赤道向两极明显减少的纬度梯度分布模式,亦与全球海葵目物种多样性由南北纬30o—40o向低纬度热带海域和高纬度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不同。本文将我国海城分布的海葵进行了区系划分并分析了各海域海葵的区系特点,探讨了驱动海葵物种多样性分布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神秘莫测的海洋底部,栖息着许许多多动物。有的动物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犹如娇嫩的花卉,它们确实也曾经被误认为是植物。陆地上的菊花,只有秋季开放。而在浩瀚的海洋中却有四季盛开不败的“海菊花”,它就是腔肠动物中的海葵(见图)。海葵是个大家族,全世界约有1000种。它们的外貌酷似植物,体呈圆柱形,上  相似文献   

15.
龙成 《海洋世界》2001,(6):31-31
珊瑚以其艳丽多彩、五光十色而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有的象鹿角、蜂巢;有的似脑纹、莲花;还有的如菊花、牡丹,千姿百态、变幻无穷,这彤形色色的珊瑚实际上都是珊瑚虫的遗骨。珊瑚虫是一种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固定在水底生活,当很多珊瑚虫生活在一起时,它们紧密相连、挤在一起,老的珊瑚虫死后,留下自己的骨骼,而后来的珊瑚虫就在这些骨骼上继续繁衍,随着时间推移,遗体愈堆愈高,并固结在一起,慢慢地成为珊瑚。  相似文献   

16.
海葵的蛋白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力 《海洋科学》1984,8(1):55-59
海葵属腔肠动物,常见于大潮退后礁石间的浅水洼里,也有些品种生活在深海或埋入较深的沙层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区域的海葵常常生活在珊瑚礁中。海葵的身体呈圆筒状,口盘周围生有许多触手,当触手伸展时,象一朵朵小菊花。海葵体重大小不一,小到几克,大到上斤。当触手受到刺激时立即缩成一  相似文献   

17.
隐虾类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共栖关系(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4隐虾类与腔肠动物的共栖关系隐虾类似乎对腔肠动物特别感兴趣,与之共栖者最多,达30属,但绝大多数是与珊瑚虫纲(Anthozoa),特别是石珊瑚目(Scleractinia)、柳珊瑚目(Gorgonacea)和海葵目(Actiniaria)共栖,这与珊瑚虫纲动物固着生活的习性,是珊瑚礁构造的主体,其结构,特别是群体的结构可形成大量的小空间,极适于隐虾类的生活习性大有关系以下分别简述隐虾类与腔肠动物各类群的共栖关系。4.1珊瑚虫纲4.1.1石珊瑚目隐虾类共有18属42种已确定与石珊瑚共栖,其中滨虾属…  相似文献   

18.
趣谈吃蟹     
椰子蟹,是生长在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许多珊瑚岛上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寄居蟹。一般寄居蟹都寄居在腹足动物的螺旋形壳里,所以身体是柔软的、不对称的,但椰子蟹则已经摆脱了那种束缚身体的螺壳,走上了“自由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了采自中国南沙及北部湾的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真寄居蟹属Dardanus Paul’son 1新纪录种:丽螯真寄居蟹D.callichela Cook,1989。提供了形态描述、形态特征图及分种检索表,并讨论了其与近似种的区别。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MBMCAS)。  相似文献   

20.
珊瑚礁支持着一个巨大的生命体系。海绵、海葵、狮子鱼、海参和一些食肉动物如海蛇、石斑鱼等都是珊瑚礁众多居民中的一部分。珊瑚礁为各种生物提()了丰富的食物。海绵吸进微小的有机物,海葵麻痹并吃掉小鱼。绵(鱼尉)在珊瑚顶部搜寻甲壳类动物。—()动物,如长棘海星则是吃珊瑚虫为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