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文斌  王玺  葛荣峰 《地质学报》2021,95(1):124-138
地体构造是对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它受控于全球板块动力学体系,因此不能将地体与板块割裂开来去研究.其相对于刚性板块的小规模、多样性和广泛性,对了解全球板块的离散和大陆的拼贴增生过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地体构造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中、新生代陆缘造山带中,也存在于古老造山带中,一些古老的克拉通实际上也是由不同的地体拼合...  相似文献   

2.
地体是指以深大断裂为边界的,具有区域规模的地质实体,以不同于毗邻地体的地质发展史为特征。地体之间地质面貌截然不同,不存在任何过渡岩相带。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滨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地质现象。笔者依据在大别山地区多年工作所积累的资料,认为这一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地体拼合区,在地史时期发生过复杂的地体运动。依据区域沉积特征、古生物面貌,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其它特征的不同,可以判定本区存在着三个独立地体:大别地体、随应地体和北淮阳地体。它们以深大断裂为界,拼贴于华北地体,扬子地体和皖东地体之间。  相似文献   

3.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大陆边缘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古地磁学方法的广泛应用,首先在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地区诞生了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构造地层地体理论(简称地体理论).以后,在美、加、日、澳等国学者共同努力下,很快使这一学说推广到了北起阿留申群岛,南至南极大陆的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在原来认为均一的构造岩相  相似文献   

4.
学术动态     
地体构造是8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之一。地体构造已引起了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1981、1983、1985年曾先后三次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召开了国际环太平洋地体构造学术讨论会,各国学者  相似文献   

5.
地体构造对研究地台和地盾区域成矿规律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年前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引起所有相关的地球科学的革命,其中包括区域成矿学。然而随着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板块构造理论对于解释地壳,特别是早前寒武的地盾、地台和克拉通区的复杂构造现象显得不完备,因此,近20年来地体构造理论的发展补充了板块构造理论的不足。近年来,各国地质学家相继发现世界上各地盾、地台和克拉通区,如华北地台、乌克兰地盾、阿尔丹地盾、加拿大地盾、非洲地台、澳大利亚耶尔冈克拉通等是由多个地体所组成。每一个地体是一个独立的和基本的地质构造单元,彼此间由地缝合线或深断裂隔开。由于每个地体的地质特征、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各不相同,因而地体构造成为区域成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新书简讯     
地质构造学本书是国际上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地体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的第一本专著,由王成善副教授等人翻译,李汉瑜教授校阅,四川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预计1991年6月出版,ISBN7—5364—1960—O/P.35)。原著作者D.G.Howell博士为本书在中国出版专门撰写了前言。学部委员王鸿祯教授也专门为本书的出版撰写了序言。自从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的理论已为海底扩张、俯冲作用和山脉形成的地质过程之间提供了一种清楚的联系。但是,实践证明此理论与大陆构造之间的关系上依然存在着许多不清楚的问题,由此而导致了地体  相似文献   

7.
北美西部,大部分科迪勒拉是由增生的地壳碎块或地体所组成的构造拼贴体(collage).在组成地体的岩石形成时代不清楚时,地体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Coney,Jones和Mon-ger,1980).这些岩石圈碎块可以通过地体解析区别开来.在这篇短文里,我们要说明地体的解析方法,包括地体是怎样鉴别的,以及它们的边界是如何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正> 地体概念的某些内容,在大地构造的客观分析和地质单元的精确组合方面,已明显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举例说,“地体”(构造地层地体或岩相构造地体的简称)和所谓“增生的”、“外来的”地体在使用上的互相矛盾。这种语义分歧,乃地体基本术语的含糊定义和地体思想的内在缺陷所致。滥用地体名称已严重地影响到了地体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黄陵地体、神农架地体和武当地体在沉积建造、岩石组合、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特点,现有同位素地质年龄及古地磁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与区域性对比。并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上述三个地体从元古代到中生代时期,在中国二个古板块运移过程中,它们发生离散和拼合的演化历史。还指出本区的地震活动带的分布,是受地体之间的沉陷带或地体内部深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地体概念的由来、地体构造实例、地体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地体的意义做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1.
扇形沉积体是我国内陆及近海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重要油气聚集体, 如何定量地表征沉积体的分布状况及内部结构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扇形沉积体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通过对其生长的沉积动力学、混沌动力学和分形动力学机制的分析, 认识到扇形沉积体的生长具有分形特征, 决口过程是造成其外部形态复杂多变的重要原因; 分形几何学理论在沉积体定量建模和模拟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采用分形-地质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 对扇形沉积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实施了计算机模拟, 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相干体技术算法改进及其在TJH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干体技术是近年来地震勘探在资料解释方面的重要突破。与原来揭示地下异常体的方法相比,相干体可以更清楚地识别断层和地层特征。由于相干体是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计算得到,用传统方法计算需要运行较长时间。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相干体算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并在大港油田TJH地区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藏北低速体存在的地震学证据——INDEPTH4宽频地震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INDEPTH-IV地震探测剖面,始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穿越东昆仑造山带、金沙江缝合线,终止于羌塘地体.本文作者利用天然地震体波完成了该区的三维走时残差反演,勾划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深部构造格局.研究区最显著的现象则是分布在昆仑地体、可可西里地体、羌塘地体北部下地壳、上地幔中的低速体.对其成因,有可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已由单纯的岩性或地层描述,进入到解决大陆成因的新阶段。以活动论为指导思想的地体构造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学派。在我国则以南京大学施央申教授等为代表。他们认为地体是曾经作为洋底高原、山脉或岛屿的岩石圈碎块或地壳碎块,随板块运动运移到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体。结合Coney等人和Howell等人对地体所下的定义,我们可以对地体的含义作如下理解:地体是四周(往往还有底部)均由断层所围限的,具有一致的地质学特征的地层和岩块,以及具有区域性延伸的地质实  相似文献   

15.
三维GIS技术在固体矿产勘探和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矿业三维GIS是地质矿业信息化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是科学计算可视化在地质上的应用,它涵盖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体空间插值等领域.矿业三维GIS软件一般包括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三维体的创建和编辑、地统计学分析和预测、地质测绘、露天和地下开采设计、矿山生产计划调度等功能,在理论上应用于矿床模式分析、成矿预测,完善三维GIS的理论和功能;实践中应用于地质勘查、储量计算、经济评价、采矿设计和矿山的生产管理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在饱和极限条件下,在均匀电流场中,几种常见几何形体(面极化球体和水平圆柱体;体极化球体和柱体以及椭球体和板状体等)的激电异常空间分布理论,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建立起来,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通用的传统理论或常规理论,甚至成了激电法的经典理论.但是,这些理论都是有假定的前提条件的,应用范围是受时间条件限制的.这点往往被物探工作者所忽视.因此,对以往理论要求过高,试图对实测资料进行严格的定量解释(如采用运算精确的电子计算机等).然而,自从近几年发展全时域激电法以来,经我们数  相似文献   

17.
地震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技术,给出Newmark法中所需的地震动时程。通过滑坡实例计算,得出了坡体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深度存在负指数关系;坡体对地震动放大倍数与坡体厚度近似呈线性关系。通过对Ne wmark法中不同地震动时程作用位置的计算对比,发现使用地面地震动时程得到的结果虽有些偏于安全,但基本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倪培  丁俊英  Jean DUBESSY  张婷 《岩石学报》2008,24(9):1968-1974
本文利用低温原位拉曼技术,对CaCl2-H2O体系和MgCl2-H20体系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盐浓度不同的溶液而言,可采用不同的冷冻方式有效采集低温拉曼光谱;通过系统采集不同温度下的拉曼光谱,可以直接准确地测定包裹体中流体的成分和低温相变过程.人工合成包裹体原位低温拉曼光谱的研究,为将该技术应用于天然包裹体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预见,该技术必将在流体包裹体研究领域发挥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这一技术,可准确地鉴定取自液包裹体的独立子矿物.这是液包裹体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因为从此可以常规地、准确地鉴定预先选择的液包裹体的固相.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测定已知起源的液包裹体的均一化和冷冻温度,还可对可能在同一液包裹体里出现的任何子矿物进行鉴定.这些相的鉴定不管在加温/冷冻试验之前还是之后都可进行.加温/冷冻试验不会影响子矿物相.这一程序完全可以比传统的液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主要地体地壳短缩作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喜马拉雅、拉萨和羌塘3个地体已有的有关地壳短缩研究成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3个地体进行了平衡剖面恢复:北羌塘侏罗系短缩率为25.18%.南羌塘短缩率为33.57%;对拉萨地体南段(措勤盆地南部坳褶带)上白垩统恢复得出其短缩率为20.68%北段中部坳褶带到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南缘短缩率为25.3%;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东段的郎杰学地体三叠系短缩率达75%.大于前人研究的特提斯喜马拉雅56%~6O%的短缩率.通过对比,对3个地体短缩变形的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各地体内部短缩作用并不是一个连续均匀的过程,陆内变形主要是通过稳定地体边界和大型逆冲构造带来吸收的;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新生代内部变形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