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流水化学特性的研究,对选择和改良农业、工业和生活的用水水源、防治土壤盐渍化、水下建筑物的施工及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河流水化学特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至为密切。研究这些相互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
我国河流水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河流水资源是我国水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河流水质监测站网的发展、河流水化学特征和30a来河流水质变化3方面,总结我国学者对我国河流水化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河北流水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生  夏星辉 《地理科学》1999,19(4):290-294
河流水资源是我国水 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河流水质监测站网的发展,河流水化学特征和30a来河流水质变化3方面,总结我国学者对我国河流水化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库姆塔格沙漠水文调查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7—2009年的3次野外考察和样品分析,初步研究了库姆塔格沙漠的水文和水化学特性。库姆塔格沙漠水系分为4个分区,即西部区、中部区、东部区和党河区。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瞬时径流量普遍较低,东部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大;泥沙含量普遍较低,平均为1.04 kg·m-3。区域内水体矿化度较高,以微咸水和咸水为主,水化学类型总体上为氯化物-硫酸盐/钠质-钙质水,主要受到沙漠干旱气候和区域地质地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台湾岛河流水化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静生  陈梅 《地理学报》1992,47(5):403-409
本文对我国两大岛屿——海南岛和台湾岛河流的主要离子化学及河流的物理和化学侵蚀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两岛河流水化学的共同点和差异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无论是河水离子总量,还是物理侵蚀率和化学侵蚀率,台湾岛均显著地高于海南岛。两岛河水中氯离子含量、物理侵蚀率和化学侵蚀率均为东部水系高于西部水系。  相似文献   

6.
张嘉欣  朱秉启 《地理研究》2022,41(5):1437-1458
流域尺度上的水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会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是研究区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焦点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地表要素和环境下的天然水体来揭示其答案。本文选择北疆地区的三大水系(伊犁水系、准噶尔水系、额尔齐斯水系)开展水化学组成研究,以期认识中亚造山带中部干旱环境下典型水系的水化学组成特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已采集的北疆三大水系天然水样品及其水化学组成分析数据,同时系统收集了北疆及其周边地区文献资料,并与其他中纬度地区和国际典型气候带地区进行了综合对比。综合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北疆水系的河流溶解性固体总浓度(TDS值)普遍高于中国季风区和湿润地区河流,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水体的主要阴阳离子分别以Ca2+和HCO3-占主导地位;主量离子间相对浓度与中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类似,也与世界大部分以碳酸盐岩风化为主导的河流相似。岩石风化作用在水化学成因上对北疆大部分地区都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定量的结果发现,不同来源对天然水溶质贡献量大小的顺序为:蒸发岩溶解>碳酸盐岩风化>硅酸盐岩风化>大气降水,证明了蒸发岩溶解和碳酸盐岩风化的主导地位。对比硅酸盐岩风化与碳酸盐岩风化,北疆水系的中低地形区硅酸盐岩影响更大,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区则碳酸盐岩影响更大。区域降水、水热组合、径流、岩性等因素都对水化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与温度的关系不明显,与流域物理侵蚀过程及其季节变化等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2007年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2处雪坑样品和8个河流样品中主要阴、阳离子浓度。对比该地区1996年雪坑样品离子浓度发现,2007年雪坑中离子浓度普遍降低,该地区河流水化学受陆源离子影响为主,主要是河流流经裸露基岩过程中对岩石的侵蚀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沙漠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流动沙丘群中,距沙漠南北边缘绿洲均有200 km多,塔里木盆地南缘分布众多发源于昆仑山区的地表河流,而沙漠中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以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演变,与其南部区域的地表水的循环转化有密切的水力联系;通过对沙漠油田南部分布的地表河流水质、泉水水质、湖泊水质、沙漠地下水水质进行采样分析,初步弄清了沙漠油田南部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和水化学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探索沙漠中可利用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四棵树河的水系组成,揭示了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洪水特点,并对河流的泥沙及水化学组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分析青海巴音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为目标,2016年8月,沿巴音河采集了23组地表水样、13组地下水样和9组泉水样,室内分析得到了其对应的主要水化学离子和氘氧稳定同位素数据,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分析了流域水化学特征;以溶解性总固体(TDS)、氯离子(Cl-)和氧同位素(δ18O)作为示踪剂,定性分析了巴音河沿程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基于质量平衡法,运用δ18O定量计算了巴音河沿程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化量。研究结果表明:TDS、Cl-、δ18O可用于定性分析巴音河流域不同河段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定量评估其转换强度;巴音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Ca·Mg,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更为多样,地表水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地下水与泉水受到岩石风化与蒸发作用的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沿巴音河流向,二者相互转化频繁,上游河段,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渗漏和沿途侧向径流补给,补给比例分别为65.33%、34.67%,至黑石山水库上游,地表水接受上游地下水和溢出泉水的补给,补给比例分别为49.54%、50.46%;中游河段,地下水接受地表水和北部山区侧向径流补给,补给比例分别为65%、35%;下游河段,地表水接受地下水和泉水补给,补给比例分别为53.12%、46.88%。研究结果有助于建立流域水循环模式、揭示水资源形成机制,可以为巴音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戴亚南  刘再华 《热带地理》2003,23(4):324-328
介绍了贵州小七孔景区的地质构造、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野外监测和室内水化学分析结果,阐述了响水河钙华形成的水化学时空变化,发现钙华沉积主要发生于气温较高,日照强烈的白天.并利用碳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推断该景区内河成钙华主要是起源于生物成因产生的CO2溶解石灰岩而后在河流下游产生方解石沉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瀛  杨余辉 《山地学报》2023,(6):811-823
气温升高加速高山冰雪消融,造成伊犁喀什河的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发生变化。关于该流域水汽来源、水体补给等问题的研究大都基于年际变化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季节性对比,缺少针对丰水期、枯水期的特征分析,不利于系统探究丰水期及枯水期水体水化学控制因素或水体补给情况的个别差异。本文利用2018—2021年丰水期在新疆伊犁喀什河流域采集的不同水体水样,运用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方程线比对及离子比值法,综合Piper三线图、Gibbs图等分析区域水体水化学、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探讨水体补给问题。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体均呈弱碱性。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地下水受石膏溶解影响,SO42-含量增加,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Ca型;(2)岩石风化作用是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表水受到降水的轻微影响但不显著、井水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地表水离子主要来源是硅酸盐矿物或石膏,地下水离子主要来源为碳酸盐、石膏或硅酸盐矿物;(3)综合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及不同...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与同位素技术研究北大河流域地下水演化规律,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从上游到下游由HCO-3型向SO2-4-HCO-3型变化,再过渡到SO2-4型;随着矿化度增大,各离子出现不同的增减速度,白云石和硬石膏的溶解引起Mg2+、SO2-4增加,阳离子交换作用对Na+影响较大,Ca2+则受矿物溶解沉淀及离子交换等的共同影响,另外,蒸发浓缩也是影响研究区水化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广,δ18O为-10.28~-7.85‰,δD为-65.07~-53.85‰,总体上,南盆地山前地带比细土平原同位素贫乏,南北两盆地地下水同位素差别不大,两盆地同位素氘盈余,反映了酒泉山前及浅层水是由现代河流渠系迅速补给,深层水是现代水和古水混合的,金塔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14.
天山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径流组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山南北坡的两个典型流域降水、地下水、河流、融冰雪水δD和δ18O及水化学检测,基于同位素径流分割模型定量分析了年内径流组分特征。结果表明:(1)两条河流的径流组成中地下水为构成径流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冰川融水,融雪水及降水,但南北坡径流组分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乌鲁木齐河流域中冰川融水的比重要大于黄水沟流域,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2)两条河流在不同季节径流组分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春季径流组分差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陆莹  王乃昂  李卓仑  董春雨  朱金峰 《地理研究》2011,30(11):2083-2091
依据Q-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化学离子为变量,将研究区划分为A、B、C三个分带(区)。同时,利用遥感影像资料提取相应湖泊的面积信息,并进行等级划分,与湖泊水化学特性作对比分析,以探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位于沙漠东南边缘的A类湖泊沿东北-西南向呈带状分布,以淡水湖和微咸水湖为主,湖泊面积极小;B类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要河流控制站氮、磷含量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段水旺  章申 《地理科学》1999,19(5):411-416
根据黄河洛口站,长江武汉站和珠江高要站1980到1989年的水文,水化学资料,分别计算中国3条主要河流下游控制站80年代营养元素氮,磷平均含量,比较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并探讨影响它们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主要离子浓度及矿化度(TDS)的检测,分析其水化学空间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体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SO42-为主。水化学组成通过层序聚类分析(HCA)分为4种水化学类型:阿克苏河、和田河、开都河水化学类型分别为Ca-Mg-SO4-HCO3、Na-Mg-SO4-HCO3、Mg-Ca-HCO3型,塔里木河水化学类型自上而下由Ca-Mg-SO4-HCO3向Na-Mg-Cl-SO4转化。研究区水化学受岩石风化控制:阿克苏河、和田河受碳酸盐岩风化控制,同时硅酸盐岩风化作用明显;开都河受控于碳酸盐岩风化;塔里木河上游受石膏和泻盐风化控制,下游受岩盐和泻盐风化控制。研究还发现塔里木河中下游河水因蒸发产生的TDS增加量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西藏山南地区沉错湖泊与径流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枪勇冰川径流-卡鲁雄曲(河)-沉错(湖)为研究区域,开展高原湖泊及其补给河流与冰川径流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并探讨影响主离子组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夏季湖水主要离子呈均匀混合状态,pH值、电导率、TDS及优势阴阳离子在整个湖泊空间上变化不显著;总体上,从上游冰川融水径流、河水至下游湖泊,离子浓度呈现上升趋势;融水径流及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表现为SO42--Ca2+-Mg2+类型;沉错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表现为SO42--Na+-Ca2+类型,在蒸发作用下Ca2+逐渐沉淀析出,Na+浓度不断升高而成为绝对优势阳离子。  相似文献   

19.
陈锋  冯金良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0):1430-1441
湖泊的古水文及古水化学重建是湖泊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在湖泊、河湖相及高湖面沉积物中,萝卜螺属壳体化石广泛分布;而且现生萝卜螺属亦广泛地分布于全球的湖泊及河流。这些生物碳酸盐(文石)壳体成为一种潜在的和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记录载体。近年来,萝卜螺属的生境及其壳体的稳定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已经逐步被用于了解青藏高原及其他地区的古水文、古水化学和古气候的信息。然而,在萝卜螺属壳体如何记录其宿生水体的古水文、古水化学等信息,以及如何基于萝卜螺属壳体化石重建古环境等方面,仍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探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在作为环境信息载体的萝卜螺属的分类体系、生境研究及其应用和壳体指标(δ13Cshell18Oshell,87Sr/86Sr,Sr/Ca和Mg/Ca)特征及其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杜仲谋 《盐湖研究》2018,26(1):25-31, 38
格尔木河是柴达木盆地一条重要的河流。通过系统取样和水化学研究,探讨了格尔木河中上游水化学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雪水河汇入是导致格尔木河水中Na~+、SO_4~(2-)、Cl~-、B_2O_3、Li~+、K~+等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则导致Ca~(2+)、HCO_3~-、NO_3~(2-)、Sr~(2+)等组分在局部河段出现异常高值。格尔木河水化学变化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叠加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