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传考 《水科学进展》1993,4(3):189-189
1993年水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于6月7日~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核特大厦召开.有5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水利部前部长杨振怀,中国水科学会秘书长、水利部科技司司长戴定忠,学部委员张光斗、窦国仁、林秉南教授等13位(包括台湾2位)专家、学者.大会选取了100多篇论文在会议上作了发言.我国长江三峡工程是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第22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大会——山地水资源国际会议1990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瑞士洛桑召开。来自45个国家与地区的507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343篇论文,在八个专题讨论会上宣读310篇。我国代表共提出论文22篇,其中有9篇在专题会上宣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天文联合会(简称IAU)主办并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资助下召开的第四届“星际尘埃性质和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7月8日在法国名城马赛召开(第一届在夏威夷、第二届在汉堡,第三届在渥太华)。讨论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有法国、美国、西德、日本、中国、苏联、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83位科学工作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2篇,其中,安排大会发言的论文有83篇,张贴的论文9篇。我国有两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所提交的两篇论文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这次大会共有36个国家的450名代表参加。会议论文集共编入265篇论文,列入大会宣读的论文计148篇。我国由11个部委系统的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共有70篇论文编入文集(占25%强),有22篇论文在大会宣读。 这次会议共分成六个专题组,即为土木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岩体工程地质研究;与软岩地基和开挖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地基的工程地质研究;与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公路、铁路和海岸工程的工程地质;环境规划和城市区的工程地质。另外,还举办了地热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和与核废料处理有关的工程地质两次专题讨论会。 会议决定,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9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只发表孔德坊和陈德基、许兵撰写的两篇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1985年4月27日到5月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第十一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沦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位代表参加(苏联及东欧等国未派代表参加本届会议)。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大会宣读论文,参观试验室、成果展览及测试展览等内容,会前会后还组织了地贡旅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和成果摘要共98篇,大会宣读了论文55篇。综合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化探各种方法的进展,特点和动向(不包括苏联)。  相似文献   

6.
本届大会于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106个,代表5500余人,我国代表团约80人。主要会场设在莫斯科大学,开幕式与闭幕式在克里姆林官举行。大会收到论文共4821篇,在大会与分组会上报告的约2500篇。大会还举办了地质旅行、地质展览、地质电影会与各种专门性学术讨论会。许多国际性地质组织也借此机会,召开了120多个小型会议。因此,这次大会既是交流四年来地球科学成果的会议,又是名目繁多的工作性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筹备组于去年10月在甘肃金川召开了这次会议,有80多单位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会间学习了方毅同志在全国科协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学会筹备组组长陈宗基教授在并幕词中强调了岩石力学的研究必须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为工程实际服务。会议收到论文180余篇。会上对金川的地压问题作了专题介绍。代表们就地下工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岩石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本会岩浆岩委员与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全国海相火山岩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3月29日至4月2日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地矿部、冶金部、核工业部、黄金部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及有关的编辑出版部等8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海相火山岩地质工作者的第一次聚会。会议共征得论文摘要118篇,论文21篇,大会宣读7篇。会议还按区域地质、岩石及矿产三个专业进行了分组学术交流,有32位代表在专业组会议上发言。此外,加拿大学者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0月25~28日,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在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功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323位,分别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75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77篇,论文全文26篇。会议采用大会发言、分组发言和展报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大会宣读论文28篇,分会宣读论文112篇,展示成果17份。本  相似文献   

10.
这次会议于去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有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76篇(我国提交16篇)。按论文的内容可分为:现场勘测及评价;地表及近地表开挖;深部地下开挖;岩石动力学及岩石力学专门论题等五方面。 本届大会除按贯例将英、法、德三国语言列为大会语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坑探工程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81年11月11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冶金、二机、建材、电力、铁道、交通、地质等部门及全国24个省、区探矿工程分会的代表共162人。会议收到论文85篇(选用82篇),大会宣读45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坑探工程的各个领域。坑探工程作为重要的探矿工程手段,已在全国各部门的地质普查找矿勘探中起了巨大作用。三十二年来共掘进坑道800多万米,浅井800多万米,探槽17,900多万立方米,坑道钻、取样钻进尺120万米,这次学术会议论文是建国以来,坑探  相似文献   

12.
第八届国际遥感地质专题会议于1991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会议代表来自30个国家,共480余人。我国共派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们是作为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参加会议的。会议的大会共4天,分9个学术单元进行。在大会宣读的论文共60篇,展示论文250篇。这次会议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采用大会宣读和展示两种学术交流方式,专业覆盖领域全面,学术水平很高。这是一次具有十分重要科学意义的学术会议,一系列遥感地质新科技成果预示着遥感技术在地学科学中的地位及实际作用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上给代表们印象深刻并有启迪意义的新科技成果及动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长春地质学院第五届学术报告会于今年四月举行。刘青副院长主持了大会,董申葆院长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并且在大会结束时讲了话。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科研、生产单位的二百五十多位同志参加了大会。会议历时五天,分四个专业会场同时进行。共收到论文三百三十篇,其中有国内外和兄弟单位的三十多篇。会上宣读了一百六十七篇。会议期间,院内外同志们还就地质科学领域中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学术讨论,并对如何进一步搞好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广泛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2个国家,约6000余位代表东道主苏联最多达2500余人,外国代表以美国为最多达340人。中国地质代表团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共78位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大会收到论文摘要5768篇,苏联居多,外国代表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美国352篇,我国提交315篇。大会分设二十二个学术分组讨论会,其中水文地质学列为第十六分组。本组会议召集人,为上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吉伯特、克斯坦尼教授[G.CASTA-  相似文献   

15.
桂岩 《中国岩溶》1985,4(4):387-388
<正>第一届国际地貌大会于1985年9月15日至9月20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我国有31名正式代表,及4名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摘要约800篇,我国地貌学者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有30多篇,其中有28篇被安排在分组会上发言。五天的学术讨论,只有四个大会报告,而且都在晚间举行,他们是波兰韦斯特潘教授的“地貌、资源、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美国贝克尔教授的“新的全球地貌学”;英国柯克教授的“地貌学的应用”,和法国特里卡特教授的“地貌学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于去年秋季召开了地下水资源概念和评价方法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建工、城建、机械、冶金、地质、电力、水利、煤炭、石油、纺织、化工等系统有关工程勘察和科研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的代表共计110余名。会议收到论文60篇,大会宣读21篇,内容包括地下水资源概念和评价方法,地下水资源评价经验和实例,水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美国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主办的“第38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于2007年3月12~16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英国、芬兰、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录论文约1500篇,会议交流论文约1400篇,其中500余篇进行了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18.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第二次科学大会于1986年7月2日至10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大会开幕式后,分成4组专题和4组课题在三个会场同时进行论文宣读,共宣读论文242篇,另有95篇以招贴论文的形式向代表们公布。我国有11篇论文被选入报告会,1篇被选为招贴论文。大会讨论的4组专题是:融雪过程模型、地表水及地下水联合利用、水质系列变化的监测和水文站网的  相似文献   

19.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5):648-648
2006年9月6~11日在英国诺丁汉召开了第十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IAEG 2006)。本次大会共有400余位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代表参加,其中IAEG中国国家小组20余人参会。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833篇,其中论文集中收录论文450余篇,中国大陆内地论文有65篇,海外中国作者有9篇,位居全部论文总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于2001年5月23至26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各地从事岩土工程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工作的专家和代表共120余人出席了大会。 会议共收到论文121篇,经评审共有105篇论文编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增刊专辑。大会论文涉及到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