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确定华南地区14条NW向主干构造带后.并对其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描述和探讨,认为NW向构造对加里东以来的岩浆岩,中新生代盆地,地震以及温泉,特别对某些金属矿田、矿带的展布及矿床的产出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对华南金属矿和地热资源的找寻以及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彭山地区北北东向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上,动态地、全方位地分析了彭山地区与穹状构造不相协调的北北东向断裂。它是一条自加里东以来长期活动、伴有多种变形体制的大陆转换断层,有特殊的控岩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3.
豫西马超营断裂带的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超营断裂带是熊耳山南坡自中岳期形成后长期活动的NWW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是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浆向上运移的通道和火山活动的中心。以及火山弧和弧前盆地的分界,并在中生代发展为大型陆内挤压俯冲带。表现为由南向北的A型俯冲。它控制了熊耳群的形成和分布以及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北界;造成了断裂带及其南北两侧岩石变形变质的差异;控制了熊耳山地区的岩浆和热液活动,使岩脉和热液蚀变沿断裂带发育,并使改造型花山-五丈山等花岗岩和同熔型斑岩-角砾岩在断裂带上盘或北侧由近到远分布,矿床分布显东西成带、北东成行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东南部太平山地区断裂控矿作用及控矿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曙  王永祥  李立新 《矿床地质》2004,23(1):107-114
根据控矿断裂构造的分期配套及其交切关系研究 ,发现大兴安岭东南部太平山地区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多次转换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形成的断裂直接相关。太平山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 4期具不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矿构造运动 :①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早期 ,形成NEE走向的矿化隐爆角砾熔岩带 ;②早白垩世晚期 ,造成了大量近EW (或NWW )和NW (或NNW )走向的共轭张_张扭性断裂 ,该期为主成矿期 ;③晚白垩世 ,形成并复活了近SN向 (或NNE向 )和NE65°的两组共轭张扭性断裂 ,沿断裂充填了中酸性脉岩和铁矿 ;④晚白垩世之后 ,发育NNW向挤压的区域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5.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田矿化分布特征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迅  申世亮 《江西地质》1994,8(2):91-102
银山多金属矿田位于赣东北深断裂带之北西盘,矿田矿化分布具有典型的水平与垂直分带性特征,其主体构造是由浅变质岩系构成的北东向展在的“轴部构造”,包括银山背斜和一系列断裂构造带。它们是在东西向基底紧密褶皱群和挤压片理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田轴部构造控制了火成岩,特别是次火山岩的总体分布,同时也控制了矿化、蚀变的总体分布。矿田内新华夏系一对扭裂面,是控制矿脉的主要构造裂隙。  相似文献   

6.
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裂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对应的NNE向断裂(郯庐断裂、赣江断裂)经历了三次性质转变:J3-K1(157-97Ma)为左行走滑,K1晚期至E2为张性拱裂,E2-3以后呈右行走滑;在广济-九江同步耦合断层的耦合区内相应形成了伸展褶断、扭旋褶断、挤压褶断三种构造组成形式,其中燕山早期的伸展褶断构造组合呈现出张性伸展性质,为成岩成矿提供有利空间;同步耦合区内形成于燕山早期第二、三阶段的堑垒式褶断构造和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的扭旋褶断构造是控制成矿岩体及矿床定位的具体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野外和室内研究资料后指出,银洞坡大型金矿所在的河前庄背斜连同该背斜转折端和两翼所发育的各种平移断层、平移正断层、逆冲断层均形成于主成矿期之后,不具前人所认定的控矿意义,其演化系列是:河前庄背斜→含矿共轭平移断层→无矿共轭平移断层→平移正断层→逆冲断层系,除含矿共轭平移断层之外,它们主要起改造矿体的作用。其中河前庄背斜起有利的改造作用,而各类断层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小秦岭金矿田控矿断裂带演化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断裂的演化历史,将河南小秦岭金矿田的容矿断裂划分为两类,指出了它们不同的控矿意义。通过对成矿期内容矿断裂活动历史的分析,阐明了构造活动对矿床的矿化类型、矿体赋存部位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芦塘坝矿段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及实际资料的剖析,提出该矿床是由燕山晚期侵入于深部的花岗岩浆分异形成的岩浆期后含矿热液,经导矿断裂上升后,充填于构造溶蚀空间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煎茶岭金镍矿田构造特征及控岩控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江涛 《地质与勘探》2012,48(1):119-131
[摘 要]煎茶岭含钴硫化镍矿床已进入开采阶段,金矿正进行外围找矿。因而,查明该金镍矿田构造特征并探讨控岩控矿作用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解析矿田构造、研究矿床特征及其构造地球化学等以后认为:煎茶岭矿田构造-热事件活动频繁,多期褶皱控制着地层展布,共轭区域韧性剪切带控制着岩体就位;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韧性变形有利于元素的活化,韧脆性变形使元素迁移和富集;区域韧性剪切带和控矿韧脆性剪切带内有大量物质的带入带出,韧脆性控矿剪切带中糜棱岩化蛇纹岩型镍矿石中K2O、Cr 等元素含量相比区域韧性剪切带内蛇纹质糜棱岩明显减少,而Fe2O3 、FeO、P2O5 、LOI、MnO、SiO2 、CaO、Ni 和Co 为带入组分;韧脆性控矿剪切带对金镍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矿石的结构构造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煎茶岭金镍矿田岩(矿)石受多期褶皱、区域共轭韧性剪切带和控矿韧脆性剪切带共同控制,金镍矿体表现为韧性剪切带、超基性岩体和花岗斑岩体等酸性岩体(脉) 共同作用的“三位一体冶成矿模式。金矿在共轭韧性剪切带相互交叉部位,绕超基性岩呈“金项链冶分布。镍矿位于以花岗斑岩为核的“σ”型“旋转碎斑系”拖尾内韧脆性剪切带之中。脆性断裂生成较晚,并对地层、岩体和矿体有一定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运用地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小秦岭金矿田河南部分断裂的控矿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控矿断裂有规律的活动,导致工业矿体分布具有等间距及侧伏规律,控矿断裂的规模及演化控制了矿体的规律及演化。  相似文献   

14.
地下工程中由控稳到控水的断裂屏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原始地质条件下的不导水断层在采动影响下透水并最终导致突水事故发生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断裂破碎带成为围岩变形和采动应力传播的屏障。这种屏障作用的结果使得断裂带内岩体变形强烈,变形梯度大,开挖空间与断裂带之间围岩变形和采动应力集中加剧,这容易引起断裂带含有原生结构面的构造岩体和存在断层伴生裂隙的围岩变形错动,并进一步导致地下水导升。工程实例证明了这一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河南公峪金矿区断裂控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峪金矿区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已发现金矿脉20余条,预测远景储量50t以上,找矿前景良好。根据构造控矿的观点,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入手,分析了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空矿作用进行了论述,找出正是由于控矿断裂的规律性活动导致了工业矿体具有等间距性、侧列性及侧状性等分布规律,控矿断裂的规模及演化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及演化;阐述了构造活动与矿体定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西珊城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构造带的地质构造、构造岩、矿物和岩石的形变相变、构造地球化学、X光岩组及动力学分析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论述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力学性质转化及其控岩控矿作用。本文着重指出,在珊城多金属成矿区,沙坊源断裂与南瓜山-冷水坑断裂斜接构成的"入"字型构造,是该区主要的控矿构造;NNW向构造是该区重要的赋矿构造,目前探明的多金属矿体均沿此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17.
东乡铜矿剥离断层系统及其控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国林 《矿产与地质》2001,15(3):157-161
东乡铜矿床主要控岩控矿断裂系统属于剥离断层系统,主要矿体赋存于剥离断层系统各断裂破碎带由陡变缓处,剥离断层形成较早,持续活动时间长,可为矿液活动提供通道,为地层中成矿物质活化提供热动力,也是矿液沉淀的有利场所,对东乡铜矿寻找接替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19.
皖浙赣断裂带(安徽段)的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德来 《安徽地质》2011,21(1):9-13,43
前人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是由数条不同时代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断层组成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北延方向为北东东向;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安徽段以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为代表,属于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断裂白云母40Ar-39Ar测年值为230~254 Ma,既对早期构造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造,又控制了其后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燕山期岩浆岩及一系列不同规模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燕山晚期沿北北东向进一步活动,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20.
吴冲龙  韩志军 《地球科学》1994,19(4):471-481,T001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野外和室内研究资料后指出,银洞坡大型金矿所在河南庄背斜连同该背斜转折端和两翼所发育的各种平移断层、逆冲断层均形成于主成矿期之后,不具前人所认定的控矿意义。其演化系列是:河前庄背斜→含矿共轭平移断层→无矿共轭平移断层→平移正断层→逆冲支系,除含矿共轭平移断层之外,它们主要起改造矿体的作用。其中河前庄背斜起有利的改造作用,而各类断层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