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谈积温     
廖能器 《气象》1978,4(6):29-29
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对于温度条件的要求是各不相同。作物在完成某个或全部生育期时,还需要一定的热量,这个热量通常是用相应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值来表示的,这个累积温度就叫做积温。  相似文献   

2.
1前言植物的生存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的,其中温度是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每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在一定的积温条件下和一定的持续时间内才能完成,如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产量和质量的降低。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热量资源不算丰富,又因地形复杂,热量分布不均,决定我省农业只能一年一熟制。为合理利用我省热量资源、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及品种搭配。我们对各界限温度的分布,以及积温的保证情况,霜冻发生时间等进行了分析。2界限温度始、终期的分布2.1稳定通过0℃的初、终日及保证率从全省来看,稳…  相似文献   

3.
我国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华  章庆辰 《气象》1982,8(3):20-21
一、前言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大于、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温,及此界限温度以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以日平均温度≥10℃作为喜温作物开始生长的温度指标,并以其持续时间作为喜温作物的生育期。这个生育期随着纬度而变化。近几年来由于气温偏低,特别是高纬度地带,常出现低温冷害,给粮食作物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气候变动与农作物生育的关系甚为重要。本文就我国≥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周期进行初步分析,为合理安排作物布局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量积温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国权 《气象》1981,7(7):23-25
积温作为反映作物发育和地区热量资源的热量指标,在农业气象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积温稳定性的研究表明,作物完成发育阶段所要求的积温,无论是活动积温,还是有效积温,都存在着地区、季节和年度的差异;人控条件下的试验与非线性温度模式的研究得出,在不同温度强度的水平下,作物完成发育的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都不是个常  相似文献   

5.
棉花纤维生长发育时期的热量条件充足,则达到优质指标的棉纤维数量多、质量好。反之,棉纤维生长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积温数量少,持续日期短,则达到优质指标的棉纤维数量少,质量差。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棉纤维形成时期所要求的温度指标,南北疆棉花铃期热量分布特征与棉花品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城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0~30℃每1℃界限温度以上的活动积温和每1℃范围内的活动积温(温度界限内积温),并针对活动积温在各温度界限的分配特征以及历史变化特征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水城县温度界限内积温随温度界限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对应温度界限为19℃;水城县年度活动积温呈升高趋势,其中夏秋冬三季和2、6、8、9、11月升高明显,作物生长期内积温也呈升高趋势。积温总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温度范围内积温增减趋势不一。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的补充和修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文芳 《气象》1998,24(10):47-51
从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出发,结合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种烟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得出表征热量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不仅要考虑日平均温度和持天数,还要考虑积温、昼夜温差、地温及叶面温度等。通过分析,对原指标中成熟期平均温度。大田生长期温度、旺长-成熟期天数等指标进行了修正。补充≥10℃活动积温≥2200℃,移栽期日平均气温≥14℃,月平均日较左≥8℃等指标。  相似文献   

8.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影响2010年冬小麦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因素是:底墒水充足,各生育阶段降水分布适宜,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在分(蘖)一越冬开始期平均气温偏低,冬前积温不足,不利于晚播小麦分集成穗.春季低温冷害对小麦小花分化有一定影响,但幼穗分化时间长,灌浆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河子气象站1997—2006年气象资料,分别计算石河子近10a无霜期的长短以及10℃、15℃、20℃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时数,界限温度积温等热量指标。分析得出:近10a无霜期明显延长;10℃、15℃、20℃的界限温度的初日偏早,终日偏晚,持续日数大部分增加;活动积温显著增多。指出近10a是石河子热量最丰富的时期,并分析了近10a石河子热量变化对当地棉花生产的可能影响。为科学评估石河子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棉花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1987—1990年乌鲁未齐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生育期和产量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天然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牧草春季返青的温度指标不同,喜凉牧草为-1~-2℃,喜温牧草为4.6℃;黄枯期温度指标为6.3~9.1℃;热量条件可满足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需要。干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比鲜草重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好;不同要素中,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积温居中,日照时数最差;用积温、降水量可监测天然草场牧草干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惯用≥10℃积温来表示大豆播种至成熟的温度指标和热量资料状况,该方法存在不足,采用大豆生育期积温的计算方法,能更客观地反映大豆对热量的需求和当地热量条件,而且更准确地表达热量状况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低温冷害气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荣欣  沈能展 《气象》1982,8(2):26-27
近几年来,低温冷害的研究多以积温为指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热量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间的定性或定量的关系。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作物受低温危害的关键时段出发,用图示法表示哈尔滨地区(代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不同冷害年的气象型。 一、确定低温危害作物的关键时段 黑龙江省受低温危害的作物主要是玉米、高粱和水稻。据研究,玉米,高梁属延迟型冷害;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都有。造成玉米延迟生长发育的温度敏感时期,从外部形态上看,是在出苗至八叶期、灌浆至成熟期;高粱是在三叶至七叶期、开花至灌浆期;水稻是在苗期至分蘖期(抽穗前10天前后的低温  相似文献   

13.
1引言大豆是克东县主栽品种,年播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以上。近几年来,对大豆的栽培技术投入增加,科学技术普及率已到千家万户,生产措施不断完善,新品种逐年引进,产量一年高于一年,已成为克东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年际的热量、降水变化较大,大豆的产量高低相差较大。通过对大豆在不同地块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测,在诸多的气象要素中,降水、热量等气象条件对大豆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积温不断升高,有效积温不断增加,大豆产量明显增长。但是,7月份出现旱涝现象对大豆产量影响非常明显。2热量条件对大豆的…  相似文献   

14.
刺槐盛花期预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积温学说的原理,研究了刺槐生长发育速度与平均气温的关系。得出了刺槐生长发育的下温度为12℃,达到盛花期需要≥12℃活动积温460℃;并以活动积温460℃作为盛花期预报指标,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刺槐花期前期大量因子进行筛选,建立了刺槐盛花期的积温预报方法和统计预报模式,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修正已有积温模型,提高积温稳定性,对积温指标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基于东北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综合分析影响积温稳定性的气象因素,订正常用的活动积温模型。在进行积温稳定性评价基础上,将订正模型应用于春玉米的发育期预报中。结果表明:温度条件是影响积温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温度因子得到的订正模型,在出苗-抽雄阶段和抽雄-成熟阶段较原模型年际间变异系数分别平均减小了0.42%和1.42%,订正模型计算的积温稳定性更好。分别利用1981-2010年及2011-2017年资料进行回代及预报检验,发现订正模型对抽雄期的预报结果改进不明显,对成熟期的预报结果误差较原活动积温模型在回代及预报检验中分别降低了3.78 d和1.1 d。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10℃积温的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 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极其重要的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农作物种植区域及生长发育的速度、成熟早晚、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10℃活动积温是热量资源的一项指标,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受其经、纬度、海拔高度和大地构造地貌单元的影响,≥10℃积温在吉林省有较明显的区域分布,为充分合理地利用热量资源,搞好玉米估产,必须对吉林省的≥10℃活动积温进行性与定量的分析。2数据的处理 将吉林省48个气象站的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拔高度和≥10℃活动积温90年代的资料,结合大地构造地貌单元的分异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武川县1960-2006年温度、降水等农业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武川县热量和水分资源短缺,气候要素变率大,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差;(2)增温趋势明显,生长期延长,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生长发育有益;(3)降水量减少,降水目数减少,变率增加,但变化均不明显,短时间内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年我省农作物生长季热量条件区域差异大,中、西部主要产粮区积温正常或稍高,东部延边地区积温比常年少100多度·日,低温冷害严重。降水量时空分布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西部易旱区雨水较多,其它地区雨水偏少,但仍满足作物要求。各地日照时数偏少,对作物光合作用有一定影响。部分地县发生了冷害、旱、涝、大风和冰雹灾害,但主要产粮区受灾面积小,程度较轻。总的看,农业气象条件利略多于弊,粮豆总产高于去年。  相似文献   

19.
我县耕作制度的基本形式是一年三熟,春花、早稻、晚稻三季作物收种时期接连,季节紧凑。在温度偏低或秋季低温出现早的年份,晚稻往往因受低温影响,导致减产。为此,我们根据历史气候资料,对我县秋季低温气候资料作一些分析,供农业生产参考。一、我县晚稻生育期的热量条件: 我县夏秋季节以晴热天气为主,气温和日照都适合晚稻生长发育。据新仓公社农科站六年在公社丰产方的晚稻生育期温气记载,晚稻农虎66号和44号的全生育期为143天±1.1天,总积温为3315℃±60℃,其中播种到齐穗的总积温为2426℃±38℃,统计我县1954年来的25年中,6月20日到11月10日,总积温为3414℃±83.7℃,其中6月20日到9月25日的总积温为2620℃±74.9℃。因此,我县晚粳的热量条件是可以满足的,而且是稍有余额,这是我县夺取晚稻稳产高产的基本条件。见表一、表二。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吉林省农业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省农业气候条件总体状况是:气温较高、积温较多、无霜期较长,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西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春旱和夏秋旱,农业损失严重,但中部主要产粮区和东部半山区作物播种后雨水适宜,出苗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一直较好,虽然拔节期和灌浆期也出现短期干旱,但仍属于风调雨顺,作物产量和成熟度都较高。总体上看,今年农业气象条件属于正常偏好,加之农业政策有利,生产投入增加,农业为丰收年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