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冬瓜林萤石矿床是贵州西南部晴隆大厂锑矿床南东新发现的一处规模达中型的代表性萤石矿床,矿床中伴生少量的锑矿。本文在开展该萤石矿床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萤石及围岩样品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大厂锑矿伴生萤石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对比,以认识该矿床的成因,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所有萤石样品中的Sb和Ti等元素含量相对于上地壳呈现出显著富集的特征,Y相对较富集,而其他元素呈现出亏损特征。全部萤石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所含的稀土元素总量均不高,其∑REE变化范围为12.7×10-6~32.7×10-6,均值18.5×10-6,与晴隆大厂锑矿伴生的萤石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相似。同时,所有萤石样品的Eu呈现弱负异常特征(δEu为0.79~0.96,均值0.87),而Ce呈现出明显负异常特征(δCe为0.65~0.79,平均0.71),其配分模式也与晴隆大厂锑矿伴生萤石类似。推测东瓜林萤石矿床与晴隆大厂锑矿属于同一个成矿系统,均为低温热液成因,萤石-锑矿化可能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此外,冬瓜林萤石矿床成矿物...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滇西小龙河锡矿床和来利山锡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和矿床成因,采用等离子质谱法(ICP-MS)对2个矿床中的脉石矿物萤石和方解石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小龙河矿床萤石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12.86×10-6~2275.96×10-6,具有弱的负Ce异常和强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Th、U、Pr、Nd和Sm等元素。来利山矿床方解石的ΣREE值低,为3.18×10-6~29.16×10-6,具有弱的负Ce异常,相对富集Rb、Ba、Th、U、Sr和Eu等元素。2个矿床的Y/HoLa/Ho图解和Tb/Ca-Tb/La图解指示萤石和方解石均为热液成因。小龙河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后期明显带有沉积地层物质加入,而来利山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3.
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及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该类萤石矿床在黔东北及渝东南一带广泛分布。本文对该萤石矿床的萤石单矿物及围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萤石的微量元素仅Pb、Zn、Co、Ni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Rb、Sr、Ta、Zr、Nb、V、Cr、U、Th、Hf等元素含量仅为地壳值的0.01~0.05倍。稀土元素含量很低(∑REE=2.35×10–6~4.80×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3.12~6.33),具有Eu正、负异常(δEu=0.59~1.59)和Ce负异常(δCe=0.80~0.96)。萤石与赋矿围岩具有相近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均明显亏损Nb、Zr、Hf等元素,富集Ba、U、Sr等元素。萤石与赋矿碳酸盐岩都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明显右倾的REE配分型式。综合分析认为该萤石矿的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而碳酸盐岩围岩的F元素含量很低,结合萤石的微量元素及δEu、δCe值特征,暗示形成萤石的成矿流体经过了深部演化,成矿物质F可能主要来自深部富F地层。  相似文献   

4.
广西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深部、边部生产勘探及开采工作,对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珊瑚钨锡矿田产出有钨锡石英脉、钨锑萤石石英脉和含钨石英角砾脉3种矿化类型,这3类矿化在水平上以长营岭隐伏花岗岩为中心,从东向西形成了单侧分带;钨锡石英脉矿床在垂向上呈"五层楼"形态分带模式;原生矿物组合分带呈亲氧和挥发性元素在上,亲硫元素在下的"逆向"分带,即上部富锡,中部富钨,下部Cu、Zn、Ag增加的规律;矿化富集同围岩的岩性、矿脉脉辐、矿脉产状形态等多种因素有关,造成了矿化分布极不均匀。根据矿床的原生分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推测在矿床的深部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赣南地区萤石资源丰富, 坎田萤石矿位于赣南地区的兴国—宁都萤石成矿带上, 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内。本文结合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 对江西宁都坎田萤石矿床的萤石及围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以探讨坎田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其研究结果表明, 萤石的稀土元素总量为34.11×10–6~78.12×10–6, 属于轻稀土富集型,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基本一致; 围岩的稀土元素总量为94.14×10–6~175.72×10–6, 其配分模式与萤石具有相似同步性, 且萤石与围岩具有相近的Sm/Nd比值, 均表明萤石的成矿流体来源与围岩密切相关。结合前人在赣南地区对萤石气液包裹体进行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成矿物质Ca和F元素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对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的淋滤和萃取。通过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萤石的强烈负Eu异常特征以及Tb/Ca-Tb/La关系图, 认为研究区萤石矿属于还原环境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柿竹园矽卡岩型钨锡钼铋矿床中主要造岩矿物、矿化围岩和成矿母岩中稀土元素分市特征的分析对比,得出该矽卡岩的形成是以轻稀土富集为特征约余田桥组含泥质条带灰岩与富含重稀土且强烈亏损铕的千里山花岗岩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稀土元素在矽卡岩中的分布和分配明显地受到被交代原岩中的稀土含量、流体中的稀土组成和矽卡岩矿物本身容纳稀土的能力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
萤石是稀缺性战略资源之一。由于萤石独立矿床较少,以往的研究都是以其作为脉石矿物开展的,针对萤石矿床本身的研究还很有限。高岭萤石矿床是黔西南晴隆锑矿床外围新发现的一个独立萤石矿床,伴有少量锑矿化。本文在高岭独立萤石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微钻取样技术和微波消解方法,获得了不同颜色萤石和萤石颗粒不同位置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数据。结果显示,全部萤石样品中As、Sb等低温元素相对上地壳呈明显的富集,而其它元素则不同程度亏损,表明这些萤石均具有低温成矿特征,这与它们的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90~200℃)相吻合。全部萤石样品的REE配分模式相似,它们的总REE含量不高,ΣREE范围介于11.4×10-6~105×10-6之间,平均46.6×10-6,而紫色萤石明显较白色和浅绿色萤石具有更高的ΣREE,表明不同颜色萤石均来自同一成矿流体,但属于不同阶段演化的产物。此外,全部萤石的Eu异常不显著(δEu=0.91~1.20,平均0.98),但Ce负异常明显(δCe=0.51~0.90,平均0.68),暗示这些萤石很可能形成于较还原的流体环境,这与萤石中伴有锑矿化的事实吻合。综上,本文认为高岭萤石矿床形成于还原的成矿环境,属于低温热液成因,与晴隆锑矿床同属于一个成矿系统,均是华南大面积低温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湖南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锡和萤石为主,伴生锂、铍、铌、钽、锌等重要资源的大型矿床。该矿床矿化元素多且规模大、矿化分带性强、成矿时代也较新(~90 Ma),使其在湘南钨多金属矿集区内独具特色。文章在详细的矿床地质工作基础上,对界牌岭不同矿化段的萤石和锡石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和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萤石由深到浅表现为明显的正Ce异常向负Ce异常、负Eu异常向正Eu异常转变,指示成矿流体向上运移过程中氧逸度逐渐升高。浅部矿体与深部花岗斑岩中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一致,指示两者均为深部富F花岗质岩浆的产物。相较于南岭地区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锡矿,界牌岭锡石中Nb-Ta含量偏低,但高于矽卡岩型锡矿,具有富Fe、贫W的特征,较低的Zr/Hf值(平均为2.76)。对比研究认为,界牌岭锡矿体仍处于该岩浆热液系统中-远端,推测其深部至隐伏岩体仍具较大找矿空间。结合前人研究,文章综合构建了界牌岭锡萤石矿床成矿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勘查标识,圈定了界牌岭深部近花岗岩体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石英细脉型锡(钨)铌钽矿、北北东向主断裂北段深部锡多金属矿、斑岩体内及深部接触带锡锂铌钽矿3个方向的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9.
杨金沟白钨矿床围岩蚀变及组分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以杨金沟白钨矿床主要赋矿蚀变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种类蚀变岩石中主要氧化物和成矿元素特别是W、Mo和As的迁移和富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合近矿蚀变围岩稀土元素组成及其变化特征研究,初步揭示了杨金沟白钨矿床中钨矿化富集、成矿流体演化与围岩蚀变和元素组分迁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对江西省全南县青龙山萤石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通过对青龙山萤石矿区矿石和围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分析,青龙山萤石矿矿石的∑REE平均含量为88.186×10-6,δEu为0.23~0.61,δCe为0.78~0.91;围岩的∑REE平均含量为184.52×10-6,δEu为0.31~0.69,δCe为0.85~1,萤石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和同步性,呈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Eu中等亏损,Ce弱亏损。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萤石矿床至少存在两个成矿期次,为岩浆热液成矿,成矿环境为稳定的较还原条件,成矿流体温度在20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冷科1井不同沉积环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科1井 3000~4418m泥岩的元素分析数据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泥岩,其元素的含量明显不同。微量元素 Mn、Rb、Ni、U、V、B、Co、Th和 Ga在湖相泥岩中含量明显增高,而在辫状三角洲及河流泛滥平原泥岩中含量较低。常量元素 Ca、K和 Mg在不整合面附近及泛滥平原泥岩中含量较高,湖相泥岩中含量低且变化小,其中 Ca、Mg表现的尤为明显。沼泽相泥岩中所有元素含量均最低。冷科 1井该段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说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可作为层序界面识别的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峨眉山玄武岩的微量元素丰度显示区域性差异,西岩区(盐源—丽江拗陷)玄武岩总体上比中、东岩区(康滇隆起和滇黔拗陷)玄武岩富相容元素而贫不相容元素,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母岩浆经历的结晶分离的程度不同。比较演化的石英拉斑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往往富放射成因锶,反映其成因还涉及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相对主体拉斑玄武岩,东川碱性火山岩贫REE特别是LREE,推测源区发生过先期熔融事件。主要元素和REE的模拟计算表明,二滩粗面岩可以由玄武质母岩浆经分离结晶衍生,最可能的主要分离相是该区似层状辉长岩的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杂构造地震勘探,常规正演模拟算法存在精度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笔者研究并提出了基于逐元算法的高精度谱元法数值模拟方法。基于波动方程强、弱形式,推导二维波动方程的谱元解法,进而利用逐元算法,无需形成全局矩阵,仅对于独立的小规模单元结构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减少存储空间消耗。应用基于逐元算法的高精度谱元法对复杂金属矿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本方法计算精度高、数值频散小,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黄沟金矿床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从而探讨太华群地层对于该区金矿床成矿的作用。研究表明(1)本区的片麻岩原岩主要为火成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且金矿石一般都明显贫钠而富钾、富钙,SiO2含量普遍较高,Au品位随SiO2的含量增高而呈正相关变化;(2)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石样品以Rb、Ta、Ti等元素强烈亏损,Ba、Sm和Y元素强烈亏损为特征,与太华群片麻岩和熊耳群安山岩的标准化分布曲线型式接近,说明金矿化可能与太华群片麻岩和(或)熊耳群安山岩具有成因上的联系;(3)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多数金矿石的轻稀土略亏损、重稀土略富集,弱负铕异常与矿区出露的各类岩石的稀土元素标准化分布曲线(右倾型)不同,而具深源特性;个别金矿石的标准化曲线形态一定程度上具片麻岩或(和)安山岩的特征,呈弱负铕异常的右倾形态,暗示了太华群片麻岩和(或)熊耳群安山岩也贡献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5.
沈步明  周德进 《岩石学报》1996,12(1):99-114
本文提出了稀土配分分形结构因子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这个新方法,计算了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稀土配分的分形结构因子。研究了这些因子与玄武岩主元素、稀土元素、分散元素和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并求出了其相关性参数。利用这些参数,求出了两个端元玄武岩的主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提出了五大莲池地区玄武岩可能与富钾交代地幔部分熔融作用有关,其它玄武岩的形成与软流圈地幔或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有关;玄武岩同位素的比值不仅受玄武岩浆地幔源区本身的特征制约,还可能受地幔岩部分熔融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琦  李萍  周平 《四川地质学报》2002,22(4):231-235
成都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表明,成都市区土壤Hg、Ag、Pb、Cu、Zn、Sb、P、S、Se、C、Sr、Mo、Na2O等13种元素和河流水系沉积物P、Hg、S、Zn、Pb、Cu、Mo等有机质、N、Cd、Cr等11种高含量元素,土壤中主要污染元素Hg、Pb、Zn、Cu的含量,在浅层样中较高,其污染状况市区内及工厂区比城郊严重,府河,南河的污染比沙河严重,但其污泥可以综合利用,研究表明,东部龙泉山区深层样丰富的农业有益元素为水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万小乐 《江苏地质》2022,46(4):436-440
采用ICP-AES法对金属硅中的B、P、Al、Mn、Ca、Mg、Fe等28种微量和痕量元素进行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制定预处理方法,优化ICP-AES光谱仪测试样品的最佳工作条件。在缺少金属硅标准物质的情况下,选择硅含量较高的国家一级岩石标准物质(GBW07106)进行试验,该标准物质的回收率在95.0%~104.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21%~4.01%之间。实际分析工作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符合DZ/T 0130—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风险的分析要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苏桂武  高庆华 《地学前缘》2003,10(Z1):272-279
灾害风险是由风险源、风险载体和人类社会的防减灾措施等 3方面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不能确切把握且不愿接受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灾害系统状态。因此 ,用系统学理念来研究灾害风险就需要从灾害风险的成因性要素、影响性要素、描述性要素和评判性要素 4个方面入手逐步地加以系统分析。文章认为 ,风险源及其危险性、风险载体及其脆弱性和人类社会的防减灾措施及其防减灾有效度等 3类要素是灾害风险的成因性要素 ,这些要素首先决定了灾害风险是否存在 ,然后影响灾害风险的类型、特点和大小 ;风险载体的“价值”属性、讨论问题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等 3类要素是灾害风险的影响性要素 ,这些要素虽然不是决定灾害风险是否存在的必要条件 ,但却对灾害风险的形式、特点和大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 ,从发生学角度 ,在理论上对灾害风险的完整描述应是以上述这 6类要素为变量的某种 6维多变量函数 ;但在具体工作中 ,一般用类型、特点和大小等来刻画灾害风险即可满足实际的风险管理需要。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灾害风险的评判性要素—灾害风险的评判标准 ,认为灾害风险的评判标准是正确评价风险和制定对策以便合理调控风险的基本参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分量式钻孔仪记录同震应变阶跃时常出现的ΔεⅠ+ΔεⅢ与ΔεⅡ+ΔεⅣ观测值不等, 无法自检, 且观测到的应变/应力阶跃大于理论计算值等现象, 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可能的原因, 建立不同围压和地震波应力扰动条件下的多种模型, 运用各向同性“杀死单元”和横向各向同性"杀伤单元"法, 模拟分量式钻孔仪的金属外壁和固结水泥环之间产生张裂隙或剪切滑动的情况。计算结果显示, 若钻孔内的金属圆筒和水泥环之间发生剪切滑动, 基本不会影响到观测; 然而两者之间发生张裂会使得ΔεⅠ+ΔεⅢ与ΔεⅡ+ΔεⅣ出现较大差异, 严重影响到同震阶变的观测。今后在井下安置探头时应该尝试新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0.
On the basis of the one-dimension infinite element theory, the coordinate translation and shape function of 3D point-radiate 8-node and 4-node infinite elements are derived. They are coupled with 20-node and 8-node finite elements to compute the compression distortion of the prestressed an- chorage seg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prestressed force acts on the anchorage head and segment, the stresses and the displacements in the rock around the anchorage head and segment con- centrate on the zone center with the anchor axis, and they decrease with exponential forms. Therefore, the stresses and the displacement spindles are formed. The calculating results of the infinite element are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This indicates the method is righ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new way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prestressed anchors. The obtained result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 search of the anchor mechanism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