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东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元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矿物质来源是研究矿床成因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地质体(地层和岩浆岩)成矿元素的含量高低是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的基础.为了研究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主要成矿元素特征,本文系统测定了外围赋矿地层以及矿区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成矿元素(Ag、Pb、Zn、Sn)含量,结果表明,Pb、Zn主要来源于矿区花岗岩,寒武系及下伏基底地层可能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特别是Zn;由于矿区外围赋矿地层的Sn含量远低于Pb、Zn的含量,也远远低于地壳克拉克值,因此推测,Sn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Ag则主要来源于赋矿地层,花岗岩对其进行了后期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40-45
攀枝花中坝石墨矿与"三大湾"石墨矿位于康滇基底断隆带中段西缘大田背斜两翼,两者成矿地质条件存在一定的对称性(相似性)和差异性,"中坝"石墨矿位于混合花岗岩内部("残留体"),矿石类型为片岩型石墨矿,具有石墨粒度大、品位高的特征;"三大湾"石墨矿位于混合花岗岩边缘,矿石类型为千枚岩型石墨矿,具有石墨粒度小、品位低、变质程度低、部分碳质尚未发生重结晶变质为石墨矿的特征。通过对两矿床地质成矿条件对比分析发现,引起这种矿石质量变化的原因在于热接触变质作用(花岗岩位置)的差异,因此热接触变质作用在该地区石墨矿成矿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墨矿床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石墨是特殊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材料。文章通过对中国石墨矿床分布特征、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的分析与归纳,初步总结了中国石墨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目前石墨矿资源存在的问题。可将中国石墨矿床根据成因分为区域变质型、接触变质型和岩浆热液型3种类型。其中,以区域变质型最重要,其主要与区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分布在古老地台周缘的元古代地层中,分布广、规模大;接触变质型主要分布在滨太平洋构造域活动大陆边缘活动带,与加里东期、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矿体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品位高但规模较小;岩浆热液型石墨矿并不常见,以产于碱性花岗岩中新疆苏吉泉石墨矿床最为典型。各种类型石墨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沉积地层中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黑龙潭一封江金矿田成矿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后,认为该金矿田受区内地层、花岗岩浆热源及韧一脆性剪切带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联合控制,并为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物质、热流体及其运移通道和沉积空间,是矿田的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厂矿田矿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地质化学方法,从分析矿田原生晕元素变化的实际资料入手,着重讨论矿床成矿物 源,得出锡银铋钨等成矿元素主要 源自花岗岩浆,锌主要源自富集地层,而 铜铅锑百以等元素既有岩浆来源,又有富集地层来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黑龙潭--封江金矿田成矿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后,认为该金矿田受区内地层、花岗岩浆热源及韧-脆性剪切带构成的三位一体的联合控制,并为成矿作用提供成矿物质,热流体及其运移通道和沉积空间,是矿田的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7.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宏渊 《矿产与地质》1991,5(4):272-283,292
在研究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内地质构造、赋矿地层及含锡花岗岩发育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后、认为赋矿地层具有成矿物质初始富集特征:花岗岩属于具高难度、适度富碱、贫钙镁铁.富合面矿元素和挥发组分、高度分异演化的陆壳重熔花岗岩、成矿性良好.总结了区内主要类型的锡多金属矿床基本地质特征,重点阐述了本区新发现的斑岩锡矿床地质特征.根据矿化富集与地层和花岗岩体的时空关系,锡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包裹体成分统计分析等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锡多金属矿床的地层—花岗岩的“双控”成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质调查与钻探施工,在安徽省金寨县张店地区发现了石墨矿床,在总结和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与石墨矿床有成因联系的侵入岩体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区内邻近矿体的花岗闪长岩的碱度率平均值AR=2.10,属钙碱性酸性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认为含炭质地层Cz~(1-3)岩性段为石墨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酸性岩浆侵入提供成矿时的温压条件;地层与侵入体之间的接触界面呈犬齿交错状,地层倾角在20°~40°之间易于成矿。研究成果为指导和发现本地区同类型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东潮安厚婆坳锡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厚婆坳锡石硫化物矿床地层元素含量、花岗岩特征、稳定同位素和包裹体成分的研究,模拟了沉积岩中锡的淋滤实验;探讨矿床的物质来源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认为兰塘群为一衍生含锡建造,在花岗岩浆的热动力驱动下,在混合水的成矿热液作用下,地层中成矿元素活化转移,以亚锡氯络合物形式迁移,后金属络合物不稳定而分解,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0.
藏东类乌齐-左贡成矿带石墨矿近年来取得重大找矿进展,新发现以地果为代表的3处大型石墨矿床,然而地果石墨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尚不清楚,制约了该成矿带内石墨矿找矿潜力的评价.对地果石墨矿床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锆石U-Pb测年、碳同位素分析和扫描电镜等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含矿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239.1±1.8 Ma,其捕获锆石的年龄集中于早石炭世(347~326 Ma);碳同位素δ13C值揭示石墨中的碳为有机成因.地果石墨矿床主要受控于含碳地层与中三叠世岩浆的侵入活动,矿床成因属于岩浆混染型和接触变质型共生的复合类型;含矿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限近似代表了石墨矿成矿时代,为中三叠世.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表明,类乌齐-左贡成矿带具有较好的石墨矿找矿潜力,中三叠世侵入岩与卡贡组含碳地层的交接部位是取得石墨矿找矿突破的关键地段.   相似文献   

11.
张世奎  苏航  陶志华 《地球学报》2013,34(S1):115-121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第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 开展外围及深部找矿对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勘探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最近开展的金石坡矿段探矿工程获得的新证据, 对其控矿因素进行了梳理, 提出了“花岗岩-构造-地层”多因素复合控矿的认识, 即燕山晚期花岗岩浆作用是主要成矿物质和成矿能量驱动的提供者, 是矿床形成的关键; 构造和地层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和富集, 提供了有利的通道、空间和物理-化学环境。在此基础上, 认为其主体为岩浆热液成因, 并指出了外围及深部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墨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的勘查和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中部、东部地区,而西藏地区石墨矿资源现状及找矿潜力并不清晰。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投入,在三江地区探获了西藏首例大型石墨矿床——青果石墨矿床。估算结果表明,青果石墨矿床资源量为106.94万t固定碳矿物量(333+334),平均品位8.40%。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钻孔地质编录,查明青果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厘定其含矿岩体的成岩时代,并结合碳同位素组成,探究矿床成因及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青果矿床石墨主要呈球状、不规则粒状产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呈板状、不规则状,是二长花岗岩捕掳下石炭统卡贡组含煤地层在岩浆热液作用下重结晶的产物。含矿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44.7±1.3)Ma,形成于中三叠世,代表了含矿岩浆活动的时限,也近似代表石墨成矿时代。区域上多个石墨矿床/点的发现,表明西藏三江地区具备较好的晶质石墨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小加山钨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成矿区,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母花岗岩,赋矿围岩主要为蚀变闪长岩和变晶屑凝灰岩。对侵入岩及其围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充分认识侵入岩浆的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及构造背景。花岗岩蚀变过程中钾长石大量分解,W元素在热液作用下由花岗岩进入矿脉,使蚀变围岩中W含量降低。黑云母花岗岩是晚古生代海西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矿床构造背景是后碰撞伸展花岗岩,岩体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在海西期构造活动影响下含钨花岗质岩浆侵入地层,富含W元素岩浆过渡性流体沿裂隙向上流动,在上部地层中引发硅化和绢云母化。随着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温度降低,成矿物质与石英沉淀形成石英脉型钨矿床。结合矿化富集规律、控矿断裂构造,以及异常带区域W含量等值线,分析认为矿区西部外围、深部的成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4.
李人澍 《矿床地质》1998,17(Z3):571-574
花岗岩成矿系统是地球自相似系统的典型,因袭了地球高能量动热-熔融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成矿潜力为诸系统之冠。该系统具有岩浆起源、分凝、侵位、成矿准备、物质演化成矿与热演化成矿等层次。每个层次又有多级因素集;层次间、因素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花岗岩浆的物质与热演化相交织并有时差,构成花岗岩浆演化成矿的两条主线。花岗岩浆与内环境、外环境、大环境进行密切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三重环境的非线性组合促进或干扰花岗岩浆成矿作用。花岗岩浆作用的高度自组织性是其强大聚矿力和构成成矿系统网络的依据。在各层次模型和因素集基础上建立了花岗岩浆活动非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王韦玉  韦文灼 《地质论评》1989,35(2):162-167
花岗岩浆侵入于较稳定的构造单元的过程中,沿构造裂隙运行较长距离,由于渗滤作用而产生分异,使花岗岩浆演化较彻底,其晚阶段演化程度高,含矿(锡、钨)性好。广西与华南岩控锡、钨矿化基本上与此种花岗岩有关。花岗岩形成或岩浆侵入在较活动的构造单元时,被侵入的地质体呈塑性或半塑性。如地槽褶皱回返时期,花岗岩几乎与被侵入的地质体一起上升,极少或没有渗透分异现象。花岗岩浆的演化就不彻底。岩体含矿(锡、钨)性差,极少成矿。故被花岗岩浆入侵的构造单元的性质,是引起花岗岩演化程度和含矿性差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山东平度刘戈庄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戈庄石墨矿为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徐村段含石墨变质岩系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含矿岩性为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石墨透辉变粒岩、石墨透闪透灰岩,变质相达麻粒岩相,经历多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该文采用最新成矿理论,对典型矿床的构造背景、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刘戈庄石墨矿矿床成矿模式,对利用该模式进行石墨矿成矿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青海省东昆仑开木棋—红水河地区发现的4处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质量进行论述,总结矿床成因、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并对找矿方向进行探索。认为:(1)区内赋矿地层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大理岩、斜长角闪片岩;构造一方面起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为岩浆和热液的通道,对石墨矿起加大和富集作用。(2)区内石墨矿赋矿地层岩性一致,矿床规模为中到小型,矿化规模较大,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矿石质量一般。(3)石墨成矿物质在富硅铝质和碳酸盐的陆缘碎屑沉积岩原始预富集,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经区域变质作用,原岩中的有机碳重新结晶形成石墨及其含矿岩系,而后又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岩浆活动改造,使含矿岩系中的石墨鳞片增大、富化。(4)晶质石墨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三个阶段:沉积成岩阶段、区域变质作用阶段、构造-岩浆叠加改造作用阶段。(5)石墨矿的找矿标志主要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大理岩、激电异常、自电异常和石墨矿化。(6)找矿方向主要有:就矿找矿、矿区外围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大理岩分布区和区域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大理岩分布区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墨矿成矿特征及成矿区带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墨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成为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内蒙古查汗木胡魯、四川南江等大型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尤其在新疆黄羊山地区发现了特大型岩浆岩型晶质石墨矿,为石墨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在广泛收集和研究以往石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研和最新石墨勘查成果,系统总结了石墨时空分布规律、成矿地质作用,划分了石墨成矿区带。中国石墨矿矿床类型以区域变质型为主,成矿期以前寒武纪为主,其形成的石墨鳞片大,结晶程度高,经济意义大;岩浆岩型晶质石墨矿赋矿围岩为海西期碱性花岗岩,成矿时代与岩浆侵入时代一致;接触变质型石墨矿赋矿层位较集中在二叠—侏罗纪,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海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稳定隆起区的大型复式褶皱构造翼部及转折端是石墨成矿有利的构造单元。初步划分了石墨成矿区带21个,提出佳木斯—兴凯(地块)石墨成矿带、华北陆块北缘中段石墨成矿带、胶北隆起石墨成矿带、准噶尔地块石墨成矿带、华北陆块南缘—秦岭等石墨成矿带较为重要。本次石墨成矿规律总结及成矿区带初步划分对指导石墨找矿勘查部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邹天人  於晓晋 《矿床地质》1998,17(Z3):481-482
依据形成地质构造环境和成矿条件,将中国天然宝石的原生矿床划分为:与偏碱性-碱性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与花岗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与气成热液作用及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与接触交代作用有关的矿床和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20.
花岗岩类复式岩体,一般被认为是同源不同期的产物,即所谓从地壳深部同一花岗岩浆中先后分异出的产物;花岗岩类及其有关的热液矿床,自然也被理解为地壳深部同一岩浆中先后分异的结果。花岗岩类多期复式岩体及其有关的热液矿床,同样也被认为是岩浆和含矿热液交替地从地壳深部同一岩浆源中先后分异形成的。这就是说在地壳深部存在规模巨大的花岗岩浆源(或岩浆房),这种分异作用被称为花岗岩浆的深部分异作用(或深处分异作用)。然而,这种花岗岩浆深部分异作用的观点与迄今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