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通过检查、实验和理论计算,探讨了固原台北东测道地电阻率测值异常变化的原因,定量地计算了测量线路漏电和降水对固原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并研究和总结了这种影响的机制。从而认为,2012年12月下旬以来固原地电阻率出现的异常变化不属于地震异常,并为今后判断引起地电测值变化的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宁台地电阻率数据干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江宁地震台2009~2016年的数据,分析了江宁台地电阻率测值均方差及NS测道(1 000 m)极距上升的原因,并在原址开展江宁地电观测抗干扰保护工程,采取缩短极距和电极深埋200 m来减轻地铁和蔬菜大棚的影响,探讨了新时期地电观测环境保护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埋设地下光缆对武都地电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重探讨武都地电台测区埋设地下光缆后北西道地电阻率测值急剧上升的原因.通过实际观测、理论分析和实验,总结出了这种变化的机制,定量地解释了埋设地下光缆对地电观测的影响,从而为以后判断地电测值变化是干扰还是地震异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宁地电台在原址开展地电观测抗干扰保护工程,采取缩短极距和电极深埋来减轻地铁和蔬菜大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安装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并讨论深井观测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试运行1年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发现采用深井观测可减少干扰、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地电观测仪器技术比测规范的编写中,为了衡量比测仪器的稳定性和观测数据的一致性,会设置具体的技术指标值来进行约束。为了验证技术指标设置值的合理性,利用地电场仪、直流地电阻率仪对比观测所得数据,按照规范编写中的方法计算技术指标值,经分析认为,地电观测仪器技术比测规范中的技术指标值设置合理,为地电观测仪器技术比测规范技术的编写和地电观测仪器台站比测提供依据与支撑,从而为规范地电观测仪器和产出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高质量地电观测数据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二维层状介质模型为基础利用边界单元法,对地形起伏所引起的视电阻率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水平层状介质表层存在不规则地形条件下地电阻率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地形对地电前兆复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起伏较大的地形变化对视电阻率相对变化量中的深层电阻率变化有减小作用,这就降低了地电观测资料中包含的深层电性信息的比例,因而对突出地电观测资料中孕震变化的成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二维层状介质模型为基础利用边界单元法,对地形起伏所引起的视电阻率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水平层状介质表层存在不规则地形条件下地电阻率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地形对地电前兆复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起伏较大的地形变化对视电阻率相对变化量中的深层电阻率变化有减小作用,这就降低了地电观测资料中包含的深层电性信息的比例,因而对突出地电观测资料中孕震变化的成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周口地电阻率观测2015年出现异常变化,因异常期间该台场地存在较多干扰源。为正确评价该次异常,在电测深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定量评估该台测区周围金属蔬菜大棚等干扰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量。结果表明:金属大棚可能是周口台本次地电阻率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陕西周至地电台地电阻率年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测深反演结果, 通过数值模拟定性分析了地下水位和降雨对周至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同时利用褶积算法定量分析了降雨对该台NS向和NE向地电阻率观测的短期影响和长趋势影响.结果表明, 周至地电台地电阻率年变主要由地表薄层介质电阻率季节变化引起, 受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不明显. 降雨对NS向和NE向地电阻率观测值的影响在短期内与观测结果一致, 表现为增加; 但长期趋势则与观测结果呈负相关关系.根据数值模拟分析认为, 这种变化与降雨及其渗透深度有关.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一致, 为正确认识周至地电台地电阻率观测与异常判定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至地震台NS、NE和NW向测道地电阻率观测值2012年初开始出现显著趋势减小变化,经多次现场调查落实,认为变化与近年来农民在测区大规模搭建猕猴桃架有关.针对周至地震台地电阻率连续观测存在的环境干扰问题,建立环境干扰物理模型,模拟分析环境干扰对周至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并分析2012年以来趋势减小的可能干扰源.结果显示:2012年新搭建的猕猴桃架会造成周至地电阻率3测道观测值的趋势减小.当干扰电阻R=10 Ω时,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汶川MS8.0地震前, 位于震源区内的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显示了数年大幅度趋势下降异常, 其年变化甚至严重畸变到消失的程度, 它和多年来我国7级以上大地震记录到的异常形态有极大的相似性, 被认为是最清晰的异常之一. 然而, 长期的观测表明, 成都台NE测线地电阻率与测区潜水水位年变化呈正相关. 因此, 关注异常发展过程中测区水位变化, 成为汶川MS8.0地震震例地电阻率异常科学总结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成都台建台以来NE测线地电阻率的全程分析, 确认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属于全程变化的第三阶段(1999—2008年). 分析了第三阶段同步观测的地下水位数据, 并进行了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趋势变化的综合分析. 最终确认与汶川MS8.0地震有关的地电阻率异常经历了前、 后两个时段: 前期2004年2月—2006年2月, 小幅趋势上升, 幅度约为1.9%; 后期2006年2月—2008年2月, 趋势下降, 幅度达-6.8%, 如此大幅度快速下降现象, 是成都台建台30多年来从未见到的. 基于前人开展的试验工作的启示, 推测与此下降相应的测区底层(h>96.6 m)介质电阻率减小量可达22.3%左右. 其量级之大, 须用承载标本试验中岩石破裂前微裂隙广泛发育和排列趋同化导致的地电阻率变化来解释, 由于成都台位于汶川地震震源区内的特殊位置, 可以作为汶川地震孕震物理过程研究中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彭自正  牛志仁 《地震学报》2001,23(3):298-306
计算了在均匀高阻介质中含有低阻裂隙的岩石的电场分布,并由此推导出裂隙非均匀分布的岩石中视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裂隙的埋深、规模、走向(平行或垂直视电阻率测线)以及真电阻率等,对视电阻率的观测和计算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结果对视电阻率法用于地震分析预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I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earthquake predication, the geoelectric metho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es. It takes the electric phenomenon or the electric property changing of the earth medium in seismogenic process as the studying objects, and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sing portion of the earthquake-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he electric parameters of the earth medium, mostly the resistivity, are the main body in geoelectric research.Experiments indicate (LU, et …  相似文献   

14.
强地震附近电阻率对称四极观测的探测深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固定地点和固定观测装置及参数的视电阻率观测,给出了半空间倾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电阻率对称四极观测的理论探测深度,研究了地震前兆信息的检测深度问题,得到:(1)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中区及附近可检测到地壳近地表较深部介质的电阻率变化,其深度大于或远大于均匀介质之;(2)震级、震中距、观测方向不同或在不同的孕震阶段,探测深度存在差异,甚至存在大的差异,且是动态变化的.并依据理论探测深度讨论了地震视电阻率前兆变化的复杂性、地电台址电性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州地震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于2019年11月完成建设,完成相关测试后于2020年投入实际观测。在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S5.1地震前,地电阻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约从4月上旬开始NE和NW测道同步出现下降变化,6月中旬开始NW测道出现转折回升。EW测道同期存在一定的上升变化,但变化幅度约为NE测道幅度的1/4。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101°,与NE、NW和EW测道的夹角分别为70°、50°和10°。震前NE测道下降幅度最大,NW测道次之,EW测道变化幅度最小,符合实验结果和地震前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分析了辽宁省地电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作为地电资料一种分析方法是可行的,某些地震发生前后,地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度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地电阻率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唐山地震、 松潘地震、 澜沧-耿马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震前地电阻率都观测到明显的异常.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电阻率的观测环境受到各种干扰, 其中采用直流牵引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干扰尤为严重, 致使一些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部分台站因此被迫搬迁. 本文通过对部分受城市轨道交通干扰比较严重的台站进行测试分析, 对现有观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抗干扰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地电阻率观测质量做了技术铺垫.   相似文献   

18.
气候的交替变化将导致大地表层含水量发生变化,从而使该层介质的电阻率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观测结果(即视电阻率)发生变化,显然这对地震前兆观测而言是一种干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前兆地电阻率台采用单极距观测方式,因此观测到的视电阻率变化应是表层变化(主要是干扰)和观测范围内深部变化(地下介质应力与应变状态发生变化)的综合反映。作先依据台址下的水平层状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发现大地表层含水量的变化对单极距四极装置视电阻率观测值的影响有两个特征:(1)无论台址下电阻率结构是下伏低阻还是下伏高阻,表层介质电阻率升高对观测值的影响都很小;(2)表层电阻率降低对观测值的影响很明显,且对下伏高阻结构的影响大于对下伏低阻结构的影响。然后用视电阻率实际观测资料说明了将其特征用于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炜  朱旭  朱涛  张世中  刘大鹏  胡哲  张宇 《地震》2011,31(1):20-31
目前, 我国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单一极距的, 这种观测方法在实际观测中普遍存在着地电阻率季节性变化的现象, 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地震异常变化一起叠加在观测值中, 给地震异常的识别和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电阻率的多极距观测。 本文介绍了采用ZD8MI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山丹地震台的试验观测情况, 该系统是最新研制的、 专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 一年多的台站试验观测和反演结果表明, 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 而深层的相对变化较小, 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层位的地电阻率观测, 对排除干扰和识别地震前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是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地电阻率定点观测区环境被干扰严重影响观测质量, 装置系统在地表布设的工作方式难以取得有效观测和持续发展, 因此装置系统向井下深部布设受到人们关注。 同时, 地表大极距观测方式难以持续发展, 也促使地电阻率定点观测向井下小极距观测方式发展。 井下小极距观测相比地表大极距观测占地面积小, 能较好地排除或减弱地表测区环境干扰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既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又能较好地为地震监测服务。 2018年, 在总结已建井下地电阻率台站布极方式和建设工艺的基础上, 新建延庆台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 本文重点分析了延庆台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如水平向和垂直向观测相结合、 布极方式、 电极制作和埋设深度等装置系统技术过程, 以及水平向和垂直向观测装置系数的计算等。 延庆台建设较好地获得了近全空间观测布设, 从理论上解决了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建设的难点, 为将来要进行井下小极距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建设的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