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钻孔岩性,水文地质资料,将文峪河冲洪积扇平原分为上游单一潜水区和中下游承压水区,中下游垂向划分为上部弱水含水层和下部较强承压水含水层,对上游潜水和中下游承压水用二维侧向流数学模型,对中下游弱潜水用一维垂向流数学模型,在计算了现状开采条件下的水资源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在扇上游集中采水时,按工业开采和农业开采,以地下水多年总补排均衡,水位长期稳定的约束条件地下水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2.
陈英姿  邓英尔  袁伟 《地下水》2014,(2):150-152
雎水地区位于成都平原北缘,北西侧为龙门山前缘侵蚀溶蚀中山区,山前为典型的冲洪积平原。在调查基础上,主要分析雎水地区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组)富水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研究区分区及分区渗流场等。研究区域主要以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为主,并叠置于晚更新统泥质砾卵石层之上,二者共同构成冲洪积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上部潜水流向总体方向为140°,地下水径流从扇顶至平原区由强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堡矿区首采地段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床充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对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首期开采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在首采区虽然分别较广,但水量相对较小,正常情况下与其下含水层贯通的可能性较小,对于煤矿开采影响较小;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太原组灰岩溶隙裂隙及砂岩裂隙承压水及奥陶系灰岩岩溶承压水是煤矿开采中最为主要的突水类型。从矿坑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角度对首期开采地段进行了矿床充水因素的研究。研究认为,矿井充水水源为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水及奥陶系岩溶承压水;充水通道主要是煤层开采后顶板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以及底板受其承压水的影响而产生的破坏带。建议在矿井设计前对首采地段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进一步查明区内断层性质、规模和易发生矿井涌水的部位,为建井设计、矿坑底板的突水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4)
英买力油田英买2奥陶系油藏开发调整地面工程位于渭干河冲洪积扇下游与塔里木河泛滥平原交接处。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南部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分布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而东北部渭干河冲积平原分布的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承压水多层结构;塔里木河流域潜水地下水类型属渗入-蒸发型,下部微承压水以侧向径流排泄为主,其次属径流型;渭干河流域潜水属渗入-蒸发型,下部承压水以侧向径流排泄为主,但近些年开荒施工机井也是承压水的一个重要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昆明盆地地下水概况盆地地下水主要有两大类,即:浅层(松散层)孔隙水和中—深层基岩水(溶岩水,裂隙水)。浅层孔隙水盆地内松散层分布较广,地层从上新统至全新统,主要成因类型有冲积、洪积、冲洪积、湖积、冲湖积,岩性以砂砾石、粉砂质泥岩、粘土等为主,沉积厚度一般数米至数十米不等,盆地中心最厚逾千米。松散层中含有较丰富的孔隙水。含水层水位埋深一般2—29米,最深51.5米;含水层厚度一般3.5—32.5米,最厚67.5米。由于松散层渗透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结合前人资料,查明了乌鲁木齐北部平原内水文地质岩性结构、地下水分布状态,不同富水地段含水层特征参数等,并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评价区内赋存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由单一结构潜水向双层或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演变。评价区潜水和浅层承压水质量等级为Ⅳ类或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较深层承压水质量等级为Ⅱ类。评价区浅层的潜水或承压水水质较差,较深层的承压水可作为理想的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7.
黄钢 《地下水》2006,28(1):17-19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完整的巨大的开启型自流水盆地,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裂隙含水层,白垩系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本文在分析白垩系地下水赋存规律的基础上,用补给量法计算了白垩系含水层的天然地下水资源量,并阐述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3组含水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1年的近20年间,地下水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于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温度呈上升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而地下水活动和大气降水的增强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孔隙承压水温度的上升作用更加明显;对于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其温度呈上升变化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普遍超采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江夏法泗岩溶塌陷区冲孔桩施工引发岩溶塌陷的成因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熊志涛  刘鹏瑞  杨涛  邵勇 《中国岩溶》2018,37(1):120-129
依托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区监测系统,开展江夏法泗冲孔桩施工过程裂隙岩溶含水层的水位、水压力和影响半径等关键参数的动态监测,研究施工过程岩溶含水层水压力的动态响应,探讨其诱发覆盖层突然塌陷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在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含水层施工时,对该含水层的影响较大,但水位变幅相对较为平缓;在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层施工时,由于含水介质的不均一性,未揭穿岩溶通道时,对岩溶水的影响较小;当揭穿岩溶通道时,岩溶水水位可能产生突增,此时,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0.
姜峰  苏浩 《地下水》2015,(1):175-177
海城市中西部平原和河谷阶地分布着丰富的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其下部还赋存着深层承压水;而北部波状平原及山前坡洪积扇群等地分布着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在西北部的西南角分布少量微咸水。分析研究海城市中西部及北部水文地质条件可为开展节水增粮灌溉提供可靠的地下水源,可顺利推进节水增粮灌溉水源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洪积扇潜水与冲洪积平原上部潜水。下部多层结构承压水平面混合剖面耦合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解决了洪积扇潜水向冲洪积平原多层承压水和潜水过渡的地下水运移的模拟问题,并编制了上述水文地质模式的不规则有限差分程序,该程序可用于不同埋藏条件,不同组合形式的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在解法上,采用超松弛与低松弛的迭代方法。从而完善了解二维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的方法。最后对新疆安集海灌区地下水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塘湖盆地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特征分析,讨论地下水赋存分布特征,为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及供水水源地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采用水文地质钻探、物探、测绘、抽水试验及测试等方法获取基础水文地质数据,对储水介质岩性和厚度、含水层特征、富水性等空间变化规律归纳总结,认为盆地内具单一结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多层结构孔隙潜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的赋存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东胜煤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境内,面积8790km~2,已探明煤储量898亿吨,是我国的重要煤炭基地之一,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及煤田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煤田供水水源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勘探,本煤田的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含水层(Q);第三系上新统半胶结岩层孔隙潜水含水层(N_2);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志丹群裂隙孔隙含水层(J—K_(zh));侏罗系中下统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J_(1-2));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孔隙承压含水层(T_(3y))。其中第四系松散岩其孔隙潜水含水层及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志丹群裂隙孔隙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水质丰富且水质良好。单位涌水量分别0.0016~3.74L/  相似文献   

14.
扬-泰-靖地区地下水系统水力联系与硫酸盐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长江三角洲扬-泰-靖地区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中环境同位素(D、18O、34S)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大气降水、长江水、潜水及承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辨别地下水中硫酸盐的来源及其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及长江水的补给,硫酸盐主要为农业污染来源或与海源硫酸盐的混合。承压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与潜水含水层及长江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差,硫酸盐来源不同。在研究区顶部和沿江地段的浅层孔隙承压水中,硫酸盐来源于硫化物的氧化;在东部的深层孔隙承压水中,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硫酸盐岩的溶解或海源硫酸盐的滞留,基本未受到潜水或地表水中硫酸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江平原地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一般为100~200m,最厚达:300m,为结构单一、大厚度的砂、砂砾石含水层,储存运移着巨量的孔隙水(部分为微承压水)。含水层疏导功能与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多在1000m^3/d,且水质为矿化度小于lg/L的淡水。依据含水层的地质时代和贮水介质类型,将三江平原地下水系统划分成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亚系统、第三系孔隙裂隙含水层亚系统、基岩裂隙含水层亚系统。其中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亚系统进一步分成更新统含水层次级亚系统和全新统含水层次级亚系统;第四系更新统含水层次级亚系统又细分为下、中、上更新统含水层。根据盆地浅部区域地下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流域水系、地质构造、地貌条件、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对三江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各地下水动力亚系统受外部动力条件(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的制约,同时受内动力条件(含水介质循环条件)的控制,形成了独特的地下水动力场;论述了含水层系统的特征、边界条件、输入特征、输出特征、内部功能特征等。最后对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潜力进行了计算与评价:依据水均衡原理,充分地考虑了计算区及计算单元在开采状态下多年补、排均衡的基础上,利用长系列的气象、水文资料,应用三维模型模拟计算了丰、平、枯水年各计算单元的地下水补给量和可开采量,进而求得了多年均衡条件下全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16.
孙疃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问题直接影响着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基于水文地质背景资料,探讨了煤矿充水条件,并对煤矿涌水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认为,属于新生界的松散层孔隙含水层、位于煤层之间的砂岩内裂隙含水层以及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新生界的第四含水层,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以及老坑水是矿区充水的主要来源。地下水主要沿断层及构造裂隙、岩溶陷落柱、采动冒落带裂隙、底板受其承压水的影响而产生的破坏带裂隙等通道相矿井运移。煤矿月平均涌水量171.01m3/h,主要受煤层顶底砂岩裂隙富水性、断裂及构造裂隙以及采掘面积、煤产量和巷道掘进等开采因素影响,而大气降水、地表水受第四系更新统隔水层阻隔,与矿井涌水量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成井水文地质条件我省东部平原浅层淡水,埋藏于第四系全新统、以冲积为主的松散沉积地层中,位于下部咸水层之上,为平原第一含水组,属于潜水。这种浅层淡水体多呈薄层带条状不连续的片状分布。浅层淡水底界面深度大于10米的地区约18600平方公里。其中以粉砂、裂隙粘土及亚砂土组成的弱含水层,不但淡水层厚度极薄,富水性也很差。按管径300——400毫米的浅井计,水位下降3——4米时,  相似文献   

18.
敬信盆地第四系下更新统沉积环境以冲积扇相为主,发育有下部孔隙承压含水层(Mx);中上更新统以湖泊相为主,发育有上部孔隙承压含水层(Ms);孔隙潜水含水层的的发育层位为全新统。盆地内各层位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上、下孔隙承压水主要靠孔隙潜水越流补给,其动态变化滞后于孔隙潜水近一个月,地下水向图们江径流、排泄。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化学类型复杂;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强,上部承压含水层水质优良,下部承压含水层水质稍差,水中Fe、Mn含量较高,并沿图们江向下游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系统及水资源潜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型构造沉积盆地,以前寒武系变质岩为基底,依次沉积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古生界-中生界碎屑岩和第四系沉积物,总厚度达6000m。根据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将含水岩系划为周边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层系统、白垩系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层系统和盆地东部基岩裂隙水与上覆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系统。然后系统论述了各含水层系统特征,区域地下水形成与演化规律,对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资源与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成都平原微承压地下水成因机制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平原部分地段出现了微承压地下水,经分析水质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成都平原微承压地下水赋水岩层为第四系中一下更新统和上白垩统上部浅层风化带,第四系粘土层作为隔水层覆盖在含水层之上。在平原的周边丘陵地带,粘土层被风化剥蚀,含水层暴露,直接接受降水补给。地下水沿砂砾石、砂岩孔隙、泥岩溶隙溶洞和各种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裂隙运移,若遭遇断层切断切穿含水地层,便沿断层上升,在断层附近形成上升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