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首次在工布江达县巴母果蒙拉组中发现遗迹化石及古孢粉,将该区无化石依据的“旁多群“解体;在朗县混杂岩的灰岩块体中发现重结晶的珊瑚、腕足类残片及牙形刺;将冈底斯岩浆弧划分为南部雅鲁藏布江复式岩基带和北部冈底斯主脊复式岩基带;在米林巴嘎一带南迦巴瓦岩群中发现石榴透辉岩、含云透辉榴闪岩扁豆状残留包体;首次在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中发现一套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2.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11-114
首次在工布江达县巴母果蒙拉组中发现遗迹化石及古孢粉,将该区无化石依据的"旁多群"解体;在朗县混杂岩的灰岩块体中发现重结晶的珊瑚、腕足类残片及牙形刺;将冈底斯岩浆弧划分为南部雅鲁藏布江复式岩基带和北部冈底斯主脊复式岩基带;在米林巴嘎一带南迦巴瓦岩群中发现石榴透辉岩、含云透辉榴闪岩扁豆状残留包体;首次在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中发现一套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3.
首次在工布江达县巴母果蒙拉组中发现遗迹化石及古孢粉,将该区无化石依据的“旁多群”解体;在朗县混杂岩的灰岩块体中发现重结晶的珊瑚、腕足类残片及牙形刺;将冈底斯岩浆弧划分为南部雅鲁藏布江复式岩基带和北部冈底斯主脊复式岩基带;在米林巴嘎一带南迦巴瓦岩群中发现石榴透辉岩、含云透辉榴闪岩扁豆状残留包体;首次在念青唐古拉岩群八拉岩组中发现一套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变质岩系。  相似文献   

4.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15-118
摘要:建立和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将地层划为5个地层分区,并划分出35个正式、非正式地层单位;将洞嘎曲一带原划的嘎波组划分为曲龙共巴组及拉康组一、二段3个填图单元;确认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甲不拉组与桑秀组、桑秀组与维美组、维美组与遮拉组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确立了2个SBJ界面和2个SB2界面;首次发现涅如组上部发育一套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并广泛发育冲刷面,并在该组中新采获四川方锥石和马鞍塘方锥石化石;朗杰学群中含大量基性火山岩,总体上为斜坡-盆地相,产大量薄壳型双壳,各岩组、岩性段间多呈断层接触;在章村岩组中新采获植物化石。在邛多江-卡拉-玉门复合断裂北侧的玉门一带朗杰学岩群与涅如组间新发现蛇绿混杂岩,基质中采获化石;发现拉多一白露一带朗县混杂岩由众多的构造岩片组成。在扎日区的夏格勒桥附近的南迦巴瓦岩群片麻岩和绕让肉切村岩群片岩中新的同位素年龄。查明区内含火山岩的地层有7个层位;查明了火山岩的形成的构造环境。在马扎拉一带发现了锑金矿。  相似文献   

5.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15-118
建立和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将地层划为5个地层分区,并划分出35个正式、非正式地层单位;将洞嘎曲一带原划的嘎波组划分为曲龙共巴组及拉康组一、二段3个填图单元;确认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甲不拉组与桑秀组、桑秀组与维美组、维美组与遮拉组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确立了2个SB1界面和2个SB2界面;首次发现涅如组上部发育一套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并广泛发育冲刷面,并在该组中新采获四川方锥石和马鞍塘方锥石化石;朗杰学群中含大量基性火山岩,总体上为斜坡-盆地相,产大量薄壳型双壳,各岩组、岩性段间多呈断层接触;在章村岩组中新采获植物化石.在邛多江-卡拉-玉门复合断裂北侧的玉门一带朗杰学岩群与涅如组间新发现蛇绿混杂岩,基质中采获化石;发现拉多-白露一带朗县混杂岩由众多的构造岩片组成.在扎日区的夏格勒桥附近的南迦巴瓦岩群片麻岩和绕让肉切村岩群片岩中新的同位素年龄.查明区内含火山岩的地层有7个层位;查明了火山岩的形成的构造环境.在马扎拉一带发现了锑金矿.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将地层划为5个地层分区,并划分出35个正式、非正式地层单位;将洞嘎曲一带原划的嘎波组划分为曲龙共巴组及拉康组一、二段3个填图单元;确认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甲不拉组与桑秀组、桑秀组与维美组、维美组与遮拉组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确立了2个SB1 界面和2个SB2 界面;首次发现涅如组上部发育一套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并广泛发育冲刷面,并在该组中新采获四川方锥石和马鞍塘方锥石化石;朗杰学群中含大量基性火山岩,总体上为斜坡盆地相,产大量薄壳型双壳,各岩组、岩性段间多呈断层接触;在章村岩组中新采获植物化石。在邛多江卡拉玉门复合断裂北侧的玉门一带朗杰学岩群与涅如组间新发现蛇绿混杂岩,基质中采获化石;发现拉多—白露一带朗县混杂岩由众多的构造岩片组成。在扎日区的夏格勒桥附近的南迦巴瓦岩群片麻岩和绕让肉切村岩群片岩中新的同位素年龄。查明区内含火山岩的地层有7个层位;查明了火山岩的形成的构造环境。在马扎拉一带发现了锑金矿。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将地层划为5个地层分区,并划分出35个正式、非正式地层单位;将洞嘎曲一带原划的嘎波组划分为曲龙共巴组及拉康组一、二段3个填图单元;确认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甲不拉组与桑秀组、桑秀组与维美组、维美组与遮拉组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确立了2个SB1界面和2个SB2界面;首次发现涅如组上部发育一套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并广泛发育冲刷面,并在该组中新采获四川方锥石和马鞍塘方锥石化石;朗杰学群中含大量基性火山岩,总体上为斜坡-盆地相,产大量薄壳型双壳,各岩组、岩性段间多呈断层接触;在章村岩组中新采获植物化石.在邛多江-卡拉-玉门复合断裂北侧的玉门一带朗杰学岩群与涅如组间新发现蛇绿混杂岩,基质中采获化石;发现拉多-白露一带朗县混杂岩由众多的构造岩片组成.在扎日区的夏格勒桥附近的南迦巴瓦岩群片麻岩和绕让肉切村岩群片岩中新的同位素年龄.查明区内含火山岩的地层有7个层位;查明了火山岩的形成的构造环境.在马扎拉一带发现了锑金矿.  相似文献   

8.
地层方面,在测区札达陆块厘定出念青唐古拉岩群;在措勤-申扎地层分区发现坚扎弄组在测区的存在,新建淌那勒组;将则弄群火山岩解体;根据化石,则弄群弧火山岩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确认狮泉河蛇混岩带的形成时间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将才里群解体。岩石方面,在测区不同时代地层中发现火山岩系,填绘出了一系列火山机构;将中新生代深成侵入岩划分为拉轨岗日花岗岩带和冈底斯花岗岩带两个岩浆带;发现浆混岩系。构造方面,发现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北支在图区的存在;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洋脊蛇绿岩套,狮泉河带存在俯冲;确认班-怒带的南支向北与狮泉河带斜接。  相似文献   

9.
在丁青蛇绿岩以西的色扎岩体顶部单元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早侏罗世菊石化石;在丁青县雪拉山口南的雀莫错组、布曲组中新采获双壳、桦树等化石;在巴青县雅安大山雀莫错组、马里组板岩中新采获云雀贝化石;边坝县的多尼组可分为3套岩性组合,在灰岩中发现大量的双壳类化石,可望建立一个新的岩性地层单位;拉孜北凼木曲东岸的拉贡塘组碳酸盐岩应为一套多旋回凝灰岩,发现丰富的苏铁类和真蕨类植物化石,具有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植被面貌;在索县次汝乡北多尼组中新发现白云母花岗岩岩滴;将嘉黎断裂带南侧娘蒲乡至错高乡一带的原蒙拉组解体为4套地层,并在其中发现变质侵入体;新发现几处蛇绿岩。  相似文献   

10.
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岩群是一套混杂堆积地层,有外来岩块和基质地层之分别,以往根据岩块中的化石将该套地层划为下古生代的奥陶系—志留系。根据笔者等的研究和野外调查,2006年首次报道了在菜园子沟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古近纪中—晚渐新世的孢粉44属31种。本文报道的是在水泥厂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新近纪中—晚中新世的孢粉化石44属33种。新近纪孢粉化石的发现对进一步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分析其古环境及东昆仑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新圈定出了石器坡组、普鲁组,在测区东部划分出了石炭系亚里组、纳兴组,确定了测区内札达以东不存在该时期的局部隆起;取得了聂拉木岩群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年龄信息;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的原修康群、侏罗一白垩纪地层解体;将原亚如那嘎组解体;将原打昌群进一步划分,完善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石炭纪地层系统;在阿里地区普普嘎组和聂聂雄拉组中首次发现了韦拉海扇;古新世早期浮游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在西藏尚属首次。岩浆岩方面,对区内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的侵入岩进行了解体,将其划分为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3个形成期10个填图单位的侵入体。混杂岩方面,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划分为南北两个混杂岩带和札达-仲巴微陆块,在南北混杂岩带内划分了19个填图单位,其中在北带首次发现了早侏罗世混杂岩,同时发现了基质时代为古近纪的泥砂混杂岩。  相似文献   

12.
郭宪璞  王乃文  丁孝忠  王大宁  赵民 《地质通报》2007,26(12):1611-1619
东昆仑造山带万宝沟岩群是一套混杂堆积地层,有外来岩块和基质地层之分,以往根据岩块中的化石将该套地层的时代划为前寒武纪的蓟县纪—青白口纪。根据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曾于2005年首次报道了在昆仑桥南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古近纪晚始新世至中—早渐新世的孢粉50属12种;同年还报道了在该岩群命名地点万宝沟剖面发现古近纪渐新世的孢粉22属15种。本次报道的是在昆仑桥北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的孢粉化石43属19种(比较种)。白垩纪和古近纪孢粉化石的发现对进一步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分析其古环境及东昆仑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少文  纪占胜  武桂春  李涌溪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2-67040012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物玛地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地层中新发现了中生代孢粉化石14种及未定种,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将该地层修订为下白垩统多尼组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上石炭统拉嘎组被修订后,研究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不再存在拉嘎组混杂在中生代地层中的现象。同时本次研究在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物玛分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中,发现中生代孢粉化石10种及未定种,并在其灰岩夹层中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6种及未定种,同时在原划分为中二叠统下拉组中也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根据化石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拉嘎组和下拉组分别被修定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至此,物玛分区的上侏罗统以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为代表,与其北侧的班公湖—怒江地层区上侏罗统可进行对比。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为例,证实在混杂岩带开展古生物学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张少文  纪占胜  武桂春  李涌溪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886-67040900
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物玛地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地层中新发现了中生代孢粉化石14种及未定种,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将该地层修订为下白垩统多尼组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上石炭统拉嘎组被修订后,研究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不再存在拉嘎组混杂在中生代地层中的现象。同时本次研究在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物玛分区原划为上石炭统拉嘎组中,发现中生代孢粉化石10种及未定种,并在其灰岩夹层中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6种及未定种,同时在原划分为中二叠统下拉组中也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根据化石时代和区域地层对比,拉嘎组和下拉组分别被修定为上侏罗统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至此,物玛分区的上侏罗统以萨波直不勒组和吐卡日组为代表,与其北侧的班公湖—怒江地层区上侏罗统可进行对比。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铁杂—日雍构造混杂岩带为例,证实在混杂岩带开展古生物学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石鼓片岩变质变形特征及其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昆琼 《云南地质》2003,22(3):329-335
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东侧的石鼓变质岩系,可划分为石鼓岩群和巨甸岩群。石鼓岩群受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改造,主期变形环境为中、深部构造相;巨甸岩群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与之相伴的构造形迹属中、浅部构造相。石鼓岩群包含羊坡岩组和露西岩组,巨甸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同一岩群的岩组,变质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相同,但变质岩石组合及原岩特征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东昆仑纳赤台岩群混杂堆积的古生物学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宪璞  王乃文  丁孝忠  赵民  王大宁 《地质论评》2006,52(3):289-294,i0001-i0002
纳赤台岩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一套构造—沉积混杂堆积地层,由各时期外来岩块和基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以往曾依该岩群岩块中的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化石等划分为晚奥陶世或古生代。本文首次报道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44属31种古近纪中—晚渐新世孢粉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进一步确定该岩群为构造—沉积混杂堆积以及阐述东昆仑造山带形成演化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据,具有重要地质意义,而且在探讨古近纪生物地理区系和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1:25万松西幅、温泉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地层方面,共确定组级地层单位27个,段级地层单位9个、非正式地层单位2个,绝大多数地层化石丰富,时代依据可靠;在拉竹龙组采获大量早中泥盆世珊瑚、腕足化石,且拉竹龙组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系和志留系之上;发现了几个重要的不整合界面;在三岔口西部发现丰富的早奥陶世化石,建立了三岔口组,是羌塘地区目前有化石控制的最低层位;在龙木错北新发现志留纪地层;在测区中西部起用了中侏罗统龙山组;发现了大量新近系松西组安山质火山岩沉积盆地;在舒木营地一龙木错一多梁山一带发现3个古近纪陆相地层蚂蟥山组;在拉竹龙组中发现规模较大的珊瑚礁体,可细分出礁基、礁格架、礁前塌积角砾及礁间相沉积;在喀喇昆仑地层区发现台地相的石炭-二叠纪地层;在上石炭统擦蒙组中发现冰川坠石沉积。岩石方面,在羌塘北部首次发现碱性花岗岩类;详细调查了古生代辉绿玢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大量古近纪安山质火山岩。构造方面,识别出3期褶皱,发现间隔状分布的南北向构造带,对龙木错-双湖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和南北向断裂的研究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8.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00-110
地层方面,将原上二叠统蒙拉组重新厘定为前奥陶系松多岩群;将旁多群解体;将原桑巴群细分为马里组和桑卡拉佣组;在嘉黎断裂带内发现了多尼组。岩石方面,确定了发育于嘉黎断裂带中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为嘉黎缝合带内的蛇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发现冈底斯岩浆弧带上存在晚三叠世花岗岩;沿色日绒-巴嘎一带发现了晚侏罗世二云母花岗岩;在扎雪地区发现了钾玄质的浅成侵入岩;证实了区内始新世火山岩的存在;将区内的变质期划分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并查明了其温压条件。构造方面,发现了扎雪-门巴韧性变形带和色日绒-巴嘎脆韧性变形带;确定测区构造至少经历4次不同层次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19.
地层方面,在测区札达陆块厘定出念青唐古拉岩群;在措勤-申扎地层分区发现坚扎弄组在测区的存在,新建淌那勒组;将则弄群火山岩解体;根据化石,则弄群弧火山岩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确认狮泉河蛇混岩带的形成时间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将才里群解体.岩石方面,在测区不同时代地层中发现火山岩系,填绘出了一系列火山机构;将中新生代深成侵入岩划分为拉轨岗日花岗岩带和冈底斯花岗岩带两个岩浆带;发现浆混岩系.构造方面,发现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北支在图区的存在;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洋脊蛇绿岩套,狮泉河带存在俯冲;确认班-怒带的南支向北与狮泉河带斜接.  相似文献   

20.
地层方面,在测区札达陆块厘定出念青唐古拉岩群;在措勤-申扎地层分区发现坚扎弄组在测区的存在,新建淌那勒组;将则弄群火山岩解体;根据化石,则弄群弧火山岩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确认狮泉河蛇混岩带的形成时间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将才里群解体.岩石方面,在测区不同时代地层中发现火山岩系,填绘出了一系列火山机构;将中新生代深成侵入岩划分为拉轨岗日花岗岩带和冈底斯花岗岩带两个岩浆带;发现浆混岩系.构造方面,发现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北支在图区的存在;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洋脊蛇绿岩套,狮泉河带存在俯冲;确认班-怒带的南支向北与狮泉河带斜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