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轮南奥陶系潜山表层岩溶储层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轮南古潜山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地区,主要岩溶层位是奥陶系鹰山组与一间房组,轮南古潜山的形成条件和表生岩溶作用时间与中国南方的桂林岩溶存在极其相似之处。本文通过研究轮南地区古风化壳表层岩溶带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影响因素,认为:表层岩溶带主要分布于距古风化面以下0~40m范围内,此带范围内岩溶缝洞系统相对比较发育,岩溶缝洞系统具有一定连通性,属岩溶储层较为发育的部位,岩溶储层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小规模溶洞和溶蚀裂缝;表层岩溶带发育与古岩溶地貌及古水动力条件具有密切关系,岩溶地貌类型或水动力条件不同,表层岩溶带发育厚度、岩溶形态与岩溶缝洞系统发育规模、岩溶缝洞系统充填特征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储层 ,关键技术是对古沟槽、古台地的识别。该区风化壳储层不发育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沉积相带不利 ;二是风化壳岩溶部位不利 ,属于岩溶洼地 ,溶蚀作用较弱 ,充填作用较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为地势平坦、向东开口的半封闭岩溶盆地 ,这就为该区古风化壳岩溶的发育创造了相对于其他全封闭盆地更好的条件。将岩溶盆地划分为谷地、台地、残丘、沟槽、浅洼 5种三级地貌单元类型 ,东部发育 3个水平岩溶带 ,第三水平岩溶带距夷平面 70~ 85m。根据观察结果及地下水的渗流规律 ,提出深潜流溶蚀带—深泉排水模式 ,为岩溶盆地风化壳储集体的发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溶蚀作用方式。岩溶盆地在中深埋藏期压释岩溶作用较强 ,有利于储集体孔渗的改善、上古生界烃类的带入、古台地边缘致密带的产生及圈闭的形成。综合利用地质、钻井、地震及测井手段精细刻画了神木—榆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 ,结果表明该地区古台地规模适中、古沟槽较多 ,认为东部是较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3.
轮南地区迄今以奥陶系为目的层的钻井约52口,几乎均揭示出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属碳酸盐岩风化壳裂缝型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其有效储集层分布异常复杂,横向预测困难很大。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以相干体计算技术、地震一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及模式识别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地球物理横向预测技术体系,具体为:①采用相干体计算技术确定断裂系统和其它构造信息,同时确定储集层的大致发育情况;②根据断裂与裂缝的关系,对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确定圈闭和可能的裂缝发育带,同时为高精度的地震一测井联合反演提供准确的层位数据;③精细的地震一测井联合反演技术确定储集层的纵横向发育及其内部特征,为储集层描述提供必要条件;④模式识别油气检测技术进一步落实储集层的含油气性;⑤利用可视化技术对中间结果和成果进行检查和表达。预测结果表明,岩溶斜坡带特别是古“山梁”及轮南断垒带、桑塔木断垒带的岩溶、裂缝发育,是有利区带;有利储集层分布在奥陶系风化壳顶部及以上30~120m的厚度范围内,包括风化壳顶部裂缝发育带和其上的岩溶带。  相似文献   

4.
方维萱 《地质学报》2022,96(7):2585-2610
古岩溶风化壳和岩溶构造与生态环境资源和地球演化关系密切,对深成的古岩溶构造系统识别属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在滇黔桂地区地表水岩溶作用形成了山顶侵蚀面、岩溶侵蚀相系和砖红壤岩溶风化壳;地下水岩溶作用形成了垂向岩溶构造相带、缓倾斜的侧向岩溶构造相带、隐伏岩溶相带及隐伏岩溶前锋面,它们为表生岩溶构造的物质组成。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和解析研究认为云南个旧表生岩溶构造系统具有“顶面红土型岩溶风化壳、上部垂向岩溶构造带、中部缓倾斜的侧向岩溶构造带、底部不透水层(花岗岩和变海相火山岩顶面)”4个构造岩相学垂向分带模型,它们继承了先存多期次岩溶作用和岩浆热液岩溶作用。这种垂向分带模式有助于重建深成的古岩溶不整合构造系统。深成的古岩溶不整合构造系统由古气成热水、古火山热水、古火山喷发-岩浆侵位有关的复合热液岩溶作用等叠加在先存岩溶构造系统上形成,发育上覆岩性封闭层,经历了埋藏成岩、热液叠加成岩和层间滑脱构造叠加改造等,具有显著多期次的热流体叠加改造和再造作用。深成古岩溶不整合构造系统属重要油气储层、(非)金属矿产的储集层。对云南个旧地区中—新生代岩溶构造系统、新疆乌拉根地区古近纪热水岩溶不整合构造系统、贵州大厂地区二叠纪火山热水岩溶不整合构造系统、云南东川地区小溜口岩组(Ar3-Pt1x)顶面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有关的元古宙复合热液岩溶构造系统进行解析研究,揭示4类深成的古岩溶不整合构造系统物质组成和形成机制,认为深成的古岩溶不整合构造系统内关键战略矿产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生代岩溶及有利油气勘探区块预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古岩溶风化壳分析入手,结合区内沉积岩相、古构造、地震及测井、岩溶角砾岩等的分析,指出古构造不仅控制着有利生储油(气)相带的展布,而且控制着古生代岩溶风化壳储层的生成、发展及时空展布,持续性主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地区,从而寻找出新的含油气区块。   相似文献   

6.
轮南地区迄今以奥陶系为目的层的钻井约52口,几乎均揭示出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属碳酸盐岩风化壳裂缝型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其有效储集层分布异常复杂,横向预测困难很大。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以相干体计算技术、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及模式识别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地球物理横向预测技术体系,具体为:①采用相干体计算技术确定断裂系统和其它构造信息,同时确定储集层的大致发育情况;②根据断裂与裂缝的关系,对地震资料进行精细的构造解释,确定圈闭和可能的裂缝发育带,同时为高精度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提供准确的层位数据;③精细的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确定储集层的纵横向发育及其内部特征,为储集层描述提供必要条件;④模式识别油气检测技术进一步落实储集层的含油气性;⑤利用可视化技术对中间结果和成果进行检查和表达。预测结果表明,岩溶斜坡带特别是古“山梁”及轮南断垒带、桑塔木断垒带的岩溶、裂缝发育,是有利区带;有利储集层分布在奥陶系风化壳顶部及以上30~120m 的厚度范围内,包括风化壳顶部裂缝发育带和其上的岩溶带。  相似文献   

7.
埕岛潜山带的古岩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观察描述岩心和综合分析地震剖面资料基础上,对埕岛潜山带的古岩溶作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风化壳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标志与特征、岩溶分带以及控制岩溶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于本区古岩溶作用发育的历史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本区构造发展历史,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划分为四期,即:同生-近地表成岩期、风化壳期、浅埋藏期、深埋藏期,这对于深入研究该区的储集层特征和孔隙演化规律以及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表生期岩溶储层是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主力类型,近年来岩溶储层勘探取得一些新突破,难以用风化壳岩溶完美解释,表明存在不同的岩溶作用类型。在钻井岩心、薄片观察基础上,结合古地形、古地貌及岩溶特征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表生期存在风化壳岩溶和顺层岩溶两种不同类型的岩溶作用,根据围岩性质细分为白云岩型、灰岩型风化壳岩溶和白云岩型、灰岩型顺层岩溶4个亚类;风化壳岩溶具有非组构选择性,岩溶特征因岩石组构差异而不同,顺层岩溶是组构选择性溶蚀,岩溶作用沿较陡地形顺层选择性溶蚀易溶组分形成孔-洞系统;风化壳岩溶储层受岩溶地貌、岩溶旋回和沉积相带共同控制,顺层岩溶储层预测则需综合考虑古地形、岩溶古地貌、沉积相及古沟槽、古裂隙等要素。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发育,但多期水-岩作用对缝洞改造复杂。基于轮南地区岩溶缝洞方解石包裹体测试,总结了该地区包裹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现轮南地区以单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并按包裹体盐度-均一温度将气液两相包裹体划分为6类不同成因类型包裹体。结合埋藏史分析,认为轮南地区上述包裹体可能形成于4期岩溶作用阶段,包括表生期暴露淡水岩溶、浅埋藏岩溶、中埋藏岩溶及深埋藏岩溶。以上研究为判断轮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缝洞形成后,埋藏阶段多期水-岩作用对缝洞的改造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河油田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其储层类型主要为风化壳古岩溶作用下形成的岩溶缝洞系统。通过对塔河油田4区岩心、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研究区内风化壳古岩溶发育,作用标志明显:岩心中具有与原岩岩性不一致的沉积充填物;钻进中常有放空、井漏、井涌等现象发生;测井曲线上各物性参数大幅度变化;地震反射剖面见杂乱反射、弱反射、串珠状反射等特征。研究区风化壳古岩溶发育主要受可溶性岩石、不整合面、风化壳古地貌及古气候等因素控制,其中可溶性岩石和不整合面控制了古岩溶的空间分布,古地貌决定了风化壳古岩溶的深度、范围及强度,古气候决定了古岩溶的总体发育程度,在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岩溶缝洞系统。   相似文献   

11.
近期轮南奥陶系沉积储层研究取得了几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发现了两期三套风化壳岩溶储集系统,其中海西期一套,存在于奥陶系顶部,加里东期两套,存在于奥陶系内部;确定了轮古东奥陶系储集层为风化壳岩溶缝洞性储层;发现了桑塔木组礁滩相储集层。桑塔木组沉积早期轮南地区具有成礁环境,局部发育有小型生物礁;修正了以往对奥陶系沉积相的划分,将奥陶系碳酸盐台地边缘的位置东移30km;提出了奥陶系内部风化壳储层形成的热沉降机制,认为晚奥陶世早期塔里木盆地存在一次热升降运动,该运动使轮南地区发生不均衡抬升,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出露剥蚀,形成轮南地区广泛分布的风化壳岩溶储集系统,从而揭示了轮南地区奥陶系更为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古岩溶作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以岩石学、地球物理资料及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将塔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划分为准同生岩溶、埋藏岩溶、风化壳岩溶三大类及若干亚类.准同生岩溶作用控制早期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与分布,埋藏岩溶作用一般沿原有的孔缝系统进行,是碳酸盐岩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之一,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作用.塔里木叠合盆地的多旋回构造演化特点,形成了塔北奥陶纪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碳酸盐岩6期古岩溶作用的叠加、改造关系,其中对于塔北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起重要作用的为早加里东期Ⅱ幕.加里东中期Ⅰ幕、Ⅱ幕和海西早期.塔北地区奥陶系各类岩溶具有复杂而显著的叠合关系,准同生期岩溶为后期的埋藏岩溶提供了成岩介质通道,随后发育的埋藏及风化壳岩溶则是继承并叠加早期准同生岩溶通道的发育,最终成为潜在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3.
张宇  赵伦  李长海  张祥忠 《中国岩溶》2022,41(5):808-824
古岩溶对可溶性岩石的改造作用表现为形成溶蚀孔洞等储集空间,特别是对于碳酸盐岩地层,古岩溶发育会极大地改善了地层的储集性能,形成具有良好孔渗性的岩溶储层。作为碳酸盐岩地层中重要储层类型之一,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对于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在不同类型岩溶储层以及断溶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古岩溶油气储层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这对于认识我国含油气盆地中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总结认为古岩溶油气储层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早成岩岩溶储层研究实例较少,且利用测井、地震资料对该类型储层的分布进行预测缺少相应实践;(2)表生岩溶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地貌恢复以及垂向分带方面。但目前的古地貌恢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古地貌实现定量恢复。垂向分带的方案众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案,且在垂向上带与带之间的界线不明确,无法进行准确地划分;(3)埋藏岩溶储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硫酸盐热还原作用以及热液溶蚀方面,对于受有机酸影响的埋藏岩溶储层缺少相应的研究;(4)断溶体的识别、刻画与预测主要依赖于地震资料,受地震资料分辨率影响显著;(5)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众多,仅靠单一地质或者地震资料无法实现对岩溶储层的精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对比及储层剖面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鲁新便  吴铭东  王静 《新疆地质》2002,20(3):196-200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为岩溶缝洞型的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层的形成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风化壳期岩溶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受控于不同的岩溶古地貌单元。裂缝性储层主要分布于风化壳型岩溶不发育地区,或褶皱和断裂构造较发育的变化强烈部位;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分布与古岩溶发育带和岩溶斜坡地区密切相关;裂缝-溶洞型储层其分布与裂缝及古岩溶发育带密切相关,常常是在古岩溶高地边缘或部分岩溶斜坡区,多位于多组构造线的交汇处及褶皱的轴部等。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根据暴露区淡水岩溶作用发育特点,依据碳酸盐岩储层的波阻抗响应特征、测井曲线、测试成果及开发动态资料,在恢复古岩溶地貌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6区)的岩溶值得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高产井多位于古岩溶地貌相对较高部位,而产量较少或没有出油气的井,则位于岩溶地貌相对较低部位。表明早期的古地貌形态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孔洞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储层的垂向发育和分布主要受碳酸盐岩古岩溶风化壳垂向分带性的影响,纵向上由风化壳顶面向下储层发育逐渐变差。以奥陶系古风化壳顶面为界,向下每60m为单位,对深度0-60m、60-120m、120-180m、180-240m岩溶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储层剖面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塔中16-24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塔中16-24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主要分为侵蚀面岩溶和深部岩溶。侵蚀面岩溶在垂向上具有良好的分带性,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5个带:风化壳(地表岩溶)、垂直渗流带、季节变化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在地质历史上主要发育了3期。深部岩溶对本区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发育了3期。塔中16-24井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岩性、沉积相、构造、温度和古水系对古岩溶的发育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识别出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它们是控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颗粒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等,为储层提供了基质孔隙,储层分布受大气成岩透镜体控制,通常呈透镜体沿台地边缘高能相带断续分布。与风化壳岩溶作用有关的碳酸盐岩储层在区域上主要展布于奥陶系碳酸盐岩裸露的古潜山分布范围内,垂向上则局限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不整合面以下200 m深度范围内。根据风化壳岩溶的垂向与横向发育特征,指出其储层垂向上主要分布于地表岩溶带的覆盖角砾岩、垂直渗流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内,平面上主要发育于岩溶高地边缘、岩溶斜坡区、岩溶谷地上游区、岩溶残丘等古地貌单元。埋藏岩溶作用常与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伴生的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有关,往往沿原有的孔缝系统进行,具有期次多、规模不等的特点,是碳酸盐岩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克苏地区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金有  贾承造  邬光辉  徐备 《岩石学报》2010,26(8):2513-2518
阿克苏露头区多条震旦系地质剖面研究揭示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作用识别标志主要有区域性不整合面、大型洞穴垮塌角砾岩、溶洞、溶孔及高角度溶沟、溶缝等。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垂向分带结构以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为主,垂直渗流带发育较弱或不发育。水平潜流带以发育大型洞穴垮塌堆积体及蜂窝状溶洞群为特征,深部缓流带以发育孤立溶洞为特征。区域古岩溶特征及垂向分带结构对比表明,阿克苏露头区震旦系风化壳古岩溶模式为高潜水面缓坡型古岩溶。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储集体,属于古岩溶长期发育的产物。本文依据古岩溶发育的形迹,将古岩溶类型划分为层间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三类。并以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讨论了三类不同成因的古岩溶形成的古水文条件及发育特征;提出了三类岩溶的识别标志,并阐述了古岩溶型储集层的地质特征及发育规律,开拓了储层地质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龙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雷四3段发育一套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储层。储层似层状成规模分布。古岩溶作用以表生裸露期风化壳岩溶作用为主,受古地质背景和风化壳岩性组合影响,古岩溶特征主要表现为:溶蚀时间较短,溶蚀作用较弱,充填作用及膏溶作用较强。在研究区内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它对储层既有建设性作用又有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中的油气突破显示了其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地表残积相、洞穴垮塌堆积相、地下暗河搬运充填相、基岩溶蚀破裂相、基岩溶蚀相和基岩溶蚀交代相6种岩溶相类型。根据不同岩溶带的水动力作用特征,由上而下将其分为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岩溶带。以上部地层印模法为主并结合雷口坡组的残余地层分布、风化壳厚度发育情况恢复古岩溶地貌,进一步刻画元坝地区的微地貌情况,认为岩溶斜坡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地貌单元,其中以中上斜坡更优,岩溶残丘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微地貌单元。古岩溶对雷口坡组四段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储层的平面和纵向发育、分布受古岩溶作用特征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